分享

读《东盟奇迹》:亚洲文明对话视域下的东盟研究

 老王abcd 2022-12-01 发布于广东

亚洲文明对话视域下的东盟研究

——读《东盟奇迹》

作者简介:温智宏,上海外国语大学丝路战略研究所2018级博士研究生,教育部伊斯兰合作组织研究中心研究助理

来源:上外丝路公众号,原文链接:丝路笔会︱亚洲文明对话视域下的东盟研究——读《东盟奇迹》


在东南亚国家联盟(后文简称“东盟”)成立50周年之际,新加坡的马凯硕和孙合记出版了《东盟奇迹》一书。马凯硕在东南亚外交界有着很重要的地位,曾任新加坡外交部常务秘书和新加坡驻联合国大使,2004年,他出掌了新成立的新加坡国立大学李光耀公共政策学院第一任院长至今。马凯硕认为东盟在这50年中取得了长足进步,创建和维护了本地区的“和平生态系统”,促进了东南亚十国相互间的彼此了解,堪称是一个充满活力且真实存在的现代奇迹。

该书以长时段的视角用六章全面回顾东盟的创设和发展历程,进而深入分析了东盟所面临的挑战和机遇。在第一章中,作者主要解释了造就东南亚巨大多样性的原因。原因之一,东南亚是唯一一个受到四次不同文化浪潮影响的地区,且一直与这四种伟大的普世文化和文明密切相关,并深涉其中。这四次巨大的文化浪潮分别是印度浪潮、中华浪潮、穆斯林浪潮和西方浪潮,其中只有西方浪潮伴随着暴力,其他三次都是和平的。印度文化在历史上对东南亚的影响非常大,其影响广布东南亚大陆及海洋地区。因数世纪的朝贡体系,中国文化在政治和经济领域对东南亚的影响更大。伊斯兰教在历史上是通过商人和平地进入东南亚的,除了阿拉伯人和印度人,中国穆斯林的角色也很重要。许多东南亚人开始接受伊斯兰教的时期,正值国际贸易环境的改变与经济和社会变革的时期,因此伊斯兰教在东南亚的影响力加速提升并受到了统治者的支持。葡萄牙人为了寻找香料利用压倒性的军事力量暴力进入东南亚,成为了西方浪潮进入东南亚的重要标志,虽然初期没有怀着教化本地人的美好意愿,但西方文化让东南亚走向了现代化。除此之外,东南亚的深层文化多样性反映在其语言网图上:东南亚是世界上最具语言多样性的地区之一。由于地理和文化上的一致性强化了该地区的基本分区:东南亚大陆上的主要语言是南亚语系以及汉藏语系中的泰语和缅语,诸群岛以南岛语系为主。受到四种文化浪潮的影响,比如通过借鉴梵语和其他印度语言、阿拉伯语、汉语、葡萄牙语、荷兰语、英语等,东南亚地区的语言发生了一定的改变和调整。

东盟的发展历程曲折又复杂,很多消极因素曾让世界不看好东盟。首先,东盟成立前,东南亚地区建立过两个地区性组织,但均仅存在两年就失败了。所以当东盟出现之时,西方很多专家都认为,东盟最多维持三到五年,而现在它已成立五十多年了。其次,东盟地区存在着诸多冲突与竞争,例如印尼与马来西亚的冲突,再如1966年刚独立于马来西亚的新加坡与菲律宾产生的主权纠纷,以及当时的泰国南部动乱。东盟的最初创始国印度尼西亚、马来西亚、菲律宾、新加坡和泰国五个国家,相互之间都持有怀疑态度。再者,在上世纪六十年代,东南亚地区的政治竞争十分突出。同时,东盟成员国的民众宗教信仰不同,其中不仅有大量穆斯林、基督教徒、佛教徒,还有许多道教徒、印度教徒。此外,在东盟成立时其创始国均列于贫穷国家之列。

对于以上消极因素,在第一章的历史解读之基础上,作者在第二章尝试回答了形成东盟这个和平生态系统的关键因素是什么,主要归纳为五个方面:

第一,凝聚东盟五个创始国的主要动力是对当时可能导致东南亚地区陷入分裂和混乱的力量的恐惧。东盟成立会议于1967年8月在曼谷召开之时,新加坡外长拉惹勒南说:“如果我们不团结,那么我们就会四分五裂。”第二,东盟国家有着相当优秀的领导人,一国的领导层是影响其在国际事务中发挥重要作用的关键因素。上世纪80年代是东盟国家政治强人辈出的年代,代表人物包括印尼总统苏哈托、新加坡总理李光耀、马来西亚总理马哈蒂尔等,因此这一时期也是东盟快速发展的时期。这些领导人的个性与文化背景不一,但他们共同的重要特点是“都是硬骨头”。第三,国际形势的变化也是因素之一。东盟在美苏冷战中站到了美国一方,而中苏交恶也让东盟从中获益。中国的改革开放也对东盟的发展产生了积极的影响。1978年11月,邓小平在访问东盟三国后,认为中国与这些国家相比是落后的,号召向东盟国家(特别是新加坡)学习。在战略上,1980年代,中美两国在中南半岛与东盟的利益完全一致,对东盟作为一个地区组织的凝聚力和影响力有巨大的促进作用。第四,东盟国家成功地融入了繁荣的东亚经济生态系统,向日本和“四小龙”学习经济发展经验,促进了自身经济的发展。上世纪80年代是东盟国家经济发展的“黄金十年”,五个创始成员国的平均经济增长率达到了6.1%。也是在上世纪80年代之后,经济增长和发展代替了战争与冲突,成为东南亚地区的新时代特征。第五,东盟形成了以自己为中心的地区网络,使成员国之间以及成员国与区域外国家之间的联系越发紧密。该书认为,“东盟的中心地位”之所以存在,是因为东盟开启了东亚地区的合作并为这种合作提供了平台。这一平台是由以东盟外长扩大会议为中心的一系列多边对话机制组成的,目前最重要的包括东盟地区论坛、“东盟+1”会议(中国)、“东盟+3”会议(中国、日本、韩国)和东亚峰会。除此五个方面之外,还有一个因素也不容忽视——高尔夫。实际上,东盟国家领导人经常在高尔夫球场处理事情,马凯硕先生曾在亲眼见到东盟国家的外交部长们一起玩高尔夫球的场景。有时,在谈判中可能会遇到一些瓶颈,虽然在会议室里无法解决,但却总能在高尔夫球场得到解决。事实上,新加坡前外交部长曾经说过,为什么东盟的一些协定和谈判都是在高尔夫球场完成的,因为他经常跟他玩高尔夫球的球友一起谈判。

东盟的未来将主要取决于东盟内部的决策,但它也会受到外部大国的影响,因此该书第三章强调,东盟仍然需要其他大国的支持与合作,以保持现在这种和平发展的势头。

对于美国,正如中美合作在上世纪80年代曾极大地促进东盟的发展一样,如今中美之间的竞争态势也会对东盟构成真正的挑战。因此,作者呼吁,包括中美在内的各大国的决策者都应深刻反思其与东盟的关系,特别是需要仔细考虑“强化或削弱东盟是否符合其长远利益”。该书认为,近年来,中美两国的东盟政策便有可探讨之处。比如,美国利用东南亚和中国在南海问题上的分歧的做法并不明智。这种做法可能为美国赢得了一些短期的红利,但也造成了东盟国家之间的分歧。如果这些分歧最终导致东盟分崩离析,那么美国就是为了获取短期利益而牺牲了长期利益,得不偿失。美国的东盟政策最需要的是“谨慎”,这是处理与东南亚关系的关键因素。“到底是一个强大团结的东盟更有利于美国,还是一个弱小分裂的东盟更有利于美国”,这是美国政府需要认真思考的。如果美国试图争取全部或部分东盟国家让中国难堪,这将会是一个巨大的战略错误。这种做法不仅不能威慑中国,反而会让东盟严重受损。所以,中美双方“都应把东盟视作一个精致、易碎的贵重花瓶。如果东盟遭到破坏或毁灭,那么美国和中国的利益都会受到损害,谨慎地处理与东盟的关系对于双方至关重要”。

对于中国,该书也提出一系列重大问题:到底是一个强大、团结的东盟,还是一个弱小、分裂的东盟更加有利于中国?中国是否能够从积极的东盟与中国关系中获得更大的全球利益?如果中国成为世界第一大国,东盟国家需要做出哪些调整?该书的立场是明确的:“东盟的存在本身就是送给中国的地缘政治礼物”“加强而非削弱东盟才符合其利益”。中国应把东盟视为其最重要的战略资产之一,尽力去强化它。证明中国“和平发展”战略的最佳“实验室”就是东盟地区。此外,东盟具有罕见的战略“润滑剂”的效果,能缓和亚太大国之间的矛盾。只有东盟能为大国互动提供一个独立且中立的地缘政治平台,因为在这个地区只有东盟能为各方所信任。因此,该书提议中国建立“大国与中小型国家的新型关系”。中国可以由此证明自己与美国不同,中国会坚持大小国平等原则,真正尊重中小国家的利益和关切。而东盟就是中国落实这一主张的最佳场所。

欧洲联盟(后文简称“欧盟”)和东盟均位列世界上最成功的区域组织,两者经济优势互补,在文化上也有交融之处。欧盟是基督教国家组成的单一文明“俱乐部”,东盟是一个拥有不同的宗教和文化的多文明“蓄水池”。作为一个由发达国家组成的,且能够提供发展援助和发展建议的组织,欧盟可以帮助东盟国家促进经济增长,东盟可以为欧盟提供地缘政治方面的回报。尽管如此,本书作者仍认为,“欧盟是一个短视的地缘政治组织,在决策过程中,欧盟总是受到个别成员国短期利益的影响,而没有考虑整个欧盟的更大和更长期的利益。”例如,对比面临同样挑战的缅甸和叙利亚两个国家,两者过去都是军人政权,民族和宗教分裂非常严重,并且都压制了民主改革的努力。欧盟对这两个政权都实施了制裁,但是东盟与欧盟的反应相反,东盟选择了与缅甸接触。自从东盟接纳缅甸,缅甸已经向着一个更加民主的政权和平演进。相比之下,叙利亚被战火包围,大量难民涌入欧洲。显然,东盟在对待缅甸军政府的政策上取得了成功。如果欧盟和东盟可以进行平等对话,每一方都可以向对方学习。例如,欧盟在处理伊斯兰世界事务上可以向东盟学习,欧盟可以学习接触而非孤立的政策手段,以及东盟务实的管理方法,欧盟还可以学习考虑采用“东盟-X”原则等等。“虽然欧盟向东盟学习的这个想法在很多欧洲人心中不可想像,但如果欧盟和东盟能够努力且有意识地去促进双方更加紧密地合作,那么每一方都可以从另一方学到宝贵的经验。”

相较于其他国家,印度与东南亚国家建立密切关系的时间相对较晚。冷战期间,印度与东盟国家由于政治立场不同,偶尔会陷入外交冲突。冷战之后,因东盟与印度关系多是事务性而非战略性的,所以印度未优先考虑与东盟的战略接触。直至2012年12月20日,东盟和印度领导人在新德里举办旨在纪念印度与东盟建立对华关系20周年的“印度-东盟纪念峰会”,会议上通过了《印度-东盟纪念峰会愿景声明》,印度与东盟升级为“战略伙伴”关系。目前,因为东盟不断受到来自美国和中国之间地缘政治竞争带来的压力,作者认为,“印度可以在中间提供战略平衡,制定计划以加强印度与东盟的关系,而印度与东盟的关系是否稳固取决于三个支柱:文化、经济和地缘政治。”

日本的立场则反映了该国长期以来已经习惯顺从与屈服于美国政府的要求,其与美国政府保持密切联系的做法牺牲了它在东盟的利益。在数十年的接触中,东盟与日本之间未能产生密切的关系是有很深的历史根源的。1977年,日本首相福田康夫在访问东盟国家时曾提出了“福田主义”,其中有三点与东盟密切相关:首先,“真正的朋友是能够与你风雨同舟的,在任何情况下都能够对你施以援手。我知道日本会是东盟的朋友。”第二,他呼吁在日本和东南亚人民之间实现“心心相印”,并表示“日本愿意在这方面充分合作,以回应东盟为加强区域内交流制定的可行计划中的具体措施”。第三,他宣布日本将“在未来五年内将其官方援助增加一倍以上”。并承诺向东盟五个成员国的五个主要工业项目提供总计10亿美元的日元贷款。东盟国家认为这是日本对东盟经济发展释放出强烈信号的表现,如果项目取得成功,将大大提升日本在东盟的地位。但在这件事上,只有两个项目得到实施,日本的不信守诺言严重损害了其在东盟的地位。除此之外,东盟的许多人认为,日本人在心中不尊重亚洲的其他国家,而且始终认为自己是一个文化上优越的社会。因此,现如今日本需要与东盟重新交往,仅仅是经济合作不足以改变东盟与日本关系的性质,还需要付出巨大努力,实现“福田主义”所谓的“心心相通”。东盟在管理文化多样性方面非常成功,这也是日本人应该深入了解东盟区域合作的核心与灵魂,这是东盟能够为日本带来的宝贵经验。除此之外,东盟还能为日本提供一个理想平台,推动其与亚洲其他国家重新进行更深入的交往。

因为东南亚国家显著的多样性,本书第四章对每个东盟国家的状况进行简要介绍。每个东盟国家都强调自己有着与众不同的文化身份,吸收了不同文明的精华,而不仅仅是某一个文明。东盟国家这种真实存在的多样性,主要源于宗教因素。东南亚的宗教主要包括:基督教、伊斯兰教、佛教、印度教、儒家学派和道教,然而每一种宗教又有着更深层次的多样性。例如,马来西亚和文莱的国教是伊斯兰教。印尼虽然有众多的穆斯林,但该国奉行的是印尼建国的五项原则——“潘查希拉”,五项原则之一就是对其他宗教的尊重。缅甸、泰国、老挝、柬埔寨和越南有不少人信奉佛教,但以大乘佛教为主流的越南和其他四个以小乘佛教为主流的国家又有着很大差异。这样显著的宗教多样性使东南亚和拥有共同基督教文化传统的欧盟、美洲国家组织以及拥有共同伊斯兰文化的阿拉伯联盟形成鲜明的反差。当然,在同一宗教内部也会爆发冲突。然而东南亚既有着最大的文化多样性,又具备最强大的包容度,这都使东南亚这个地区显得异常突出。

东盟国家的多样性还表现在各个国家各不相同的被殖民历史。文莱、马来西亚、缅甸和新加坡曾被英国殖民,柬埔寨、老挝和越南曾是法国的殖民地,印度尼西亚过去被荷兰殖民,菲律宾先后是西班牙和美国的殖民地,唯有泰国是没有被欧洲列强殖民过的国家。各不相同的殖民历史对东盟的发展,尤其是初创期的东盟影响很大。几千年来,东盟各国比邻而居,有机联系深厚。而不同的殖民宗主国将它们之间的这种联系割裂了。例如,新加坡的学生学习了很多英国的历史,但对于印尼、泰国、菲律宾和越南等国的历史几乎一无所知。虽然近些年来这样的情况有所改善,但如果要深入理解每个东盟国家的独特性,仍然需要做很多的工作。

在该书的第五章,作者试图通过对东盟进行态势分析来评估东盟作为一个地区组织目前面临的优势、劣势、机遇和挑战。

首先,东盟有很多优势,其中最首要的是东盟十国之间的共同体意识。成员国的领导团体之间的互相信任及对彼此的信心,虽然经常被国际社会忽视,但却是东盟最大的优势之一。第二个重要优势是,东盟已经建立起各种机制来强化这种无形的共同体意识。这些显性的东盟机构和机制化进程的优势是可以在隐性的东盟共同体意识偶尔失效之时,保证东盟的正常运转。东盟第三个优势是,许多大国在维持东盟发展方面拥有既得利益。东盟是亚太地区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没有其他组织可以取代它。只有东盟能够为所有大国信任,成为一个他们可以互相接触的中立的和有效的平台。东盟的中立性能够使其保持在该地区的中心位置。

其次,东盟也有不足。第一,东盟没有一个天然的监督者。欧盟因为法国和德国共同承担了保障组织正常运转的责任,并始终有强有力的领导人在监管和推动着欧盟的发展。而在那些早期推动东盟发展的许多有利因素消失时,东盟又缺乏有力的监管者时,东盟应该如何发展?这是东盟需要思考的问题。第二,东盟虽然已经建立起各种机制,但这些机制不够强大,不能像欧盟委员会那样领导东盟,也不能阻止东盟国家领导人将其国家利益至于东盟利益之上。第三,东盟缺乏主人翁意识。东盟有限的主人翁意识主要体现在各国政府上,在各国普通民众身上缺乏这种强烈的意识,如果东盟想要继续存活更久,这种主人翁意识就必须逐步从政府转向人民。如果缺乏人民的支持,政治家们就没有保障东盟继续运行的动力。

再次,在东盟所面临的威胁中,最明显的是地缘政治对抗。由于中美、中日和中印竞争的日益加剧,东盟将面临巨大压力,如果东盟无法在地缘政治风暴来临前做好准备,那么东盟将四分五裂。东盟面临的第二个威胁是,其政治领导人对于区域问题不关切,反而更多地关注各国国内的挑战。东盟之所以在80年代和90年代迎来黄金时代,只要是因为当时东盟强大的领导人,包括李光耀、马哈蒂尔、苏哈托,在国内陆位稳固,有足够时间和政治资源开展区域合作。当东盟日益发展,薄弱的机制无法支撑东盟发展,领导人分心于国内政治,那东盟很容易就会出现第三个威胁——东盟被严重弱化或出现分裂。为预防东南亚潜在的文化结构使得东南亚演化成亚洲的巴尔干,东盟学者需要加倍努力研究和记录东南亚文化的断层线,并对西亚地区进行独立研究。

最后,虽然东盟面临许多威胁,但也有着大量的机遇。第一是多边主义。东盟是很好的平台,虽然在美国流行的观点中,多边主义被视为臃肿、膨胀、低效和不必要的,但如今多边主义呈现出全球加速发展的趋势,多边主义不仅由政府推动,也让世界人民更多参与并推动发展。第二个可以提高东盟在世界上的地位的趋势是,亚太地区日益增长的地缘政治竞争。虽然地缘政治竞争对东盟生存造成了危险,但如果东盟能够保持一定程度的凝聚力,那也可以利用地缘政治竞争从中获利。第三个可以使东盟收益的趋势是,亚洲在世界事务中的普遍兴起,也就是即将到来的“亚洲世纪”。“亚洲世纪”的想法首先是由日本崛起和亚洲“四小龙”的成功所引发的,中国与印度的崛起,对“亚洲世纪”必然性的意义赋予了真正的分量,东盟将从这种情况中受益匪浅。

在该书的最后一章,作者谈到,“让外部世界了解并承认东盟的成就仍然任重而道远”,“东盟方式”也许并不完美,但是东盟取得的三大成就——为成员国带来50年的和平,改善了东南亚地区6亿多人口的生活水平,“教化”参与到本地区事务的大国——是令人满意的,目前东盟内部正在进行的三项进程——东盟国家领导人、部长以及高级官员之间的同志情谊,东盟国家知识界愈加紧密的合作,进一步强化的亚太地区所有大国参与的多边会议——也为东盟国家及其邻国带来巨大的利益。作者在书的最后提出了三个大胆的建议:第一,如果东盟要实现长期的繁荣与发展,该组织的所有权就必须从政府移交到人民手中。第二,将现在这个发展不健全而且严重受限的秘书处变成一个有活力的机构,以更好地服务于东盟。第三,将东盟建设成为一座人类文明的新灯塔,来处理更大的文化的多样性。

总的来看,东盟自1967年成立以来,不同文明和谐相处,经济快速发展;东盟本身从一个弱小松散的地区组织,逐渐成长为主导东南亚合作的领头羊,并且为大国在本地区的互动提供了一个不可或缺的外交平台。从这些宏观指标来看,东盟的发展过程并不完美,但确实是一个成功的组织。50多年来,东盟根据内外环境的变化,通过持续调整战略和政策,使这个组织能够维系发展,发挥作用。尤其是在欧盟遇到英国脱欧等难题时,东盟奇迹尤显珍贵。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