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盘点高中物理难学的十大原因及应对方法

 leafcho 2022-12-01 发布于浙江

美国投资大师、巴菲特的合伙人查理·芒格在思考问题时总是坚信“如果知道自己死在哪里,那就绝对不去那个地方”这句谚语,这是一种避免自己犯错而采用的逆向思维法。所以今天我们也用逆向思维结合我的教学实践,从十个方面来谈一谈为什么学高中物理难学及应对方法。

当然,好的学习方法只有在你想学好物理并愿意付出艰苦努力时,才有意义。

难学的原因一:概念、公式不理解或理解不透。造成这种情况的可能是由于上课没认真听,或者听了但没抓住重点。

应对方法一:加强课堂学习,牢记课堂才是学习的主阵地。不要将希望寄托于课下,课下没有老师的讲解而且你还有许多其他事要做。所以在课堂上一定要集中注意力听老师讲解。笔记可以等老师讲完再根据自己的理解去记,不要因为记笔记而错过老师讲的内容。

如果是概念,就重点听这个概念是用来干嘛的(物理意义),怎么得到的(定义及定义式),它和其他概念之间有什么关系(关联式)。比如动量,它是人们研究碰撞中的不变量而得到的,是用来描述物理运动状态(效果)的。定义式p=mv,与动能之间的关联式Ek=p2/2m或Ek=1/2pv。把握清楚这几方面,就掌握了这个概念。

如果是公式就重点听这个公式是怎么来的(推导过程),它有什么内涵(有没有因果关系、适用条件、注意事项等)。还是以动量部分的动量定理为例,合冲量等于动量变化量。这个公式是由牛顿第二定律推出来的(其实动量定理就是原始版的牛顿第二定律),内涵是合外力的冲量是物体动量变化的原因,动量定理具有普适性(应用于单个物体或单个系统),在应用时注意等式左边是合冲量。

难学原因二:认为物理只需要理解不需要记忆。其实理解和记忆是相辅相成的。如果什么都没有记住,又何谈理解?所以有的同学来问我题时,我会先检查一下他这个题背后所考的知识点有没有记住。而记忆又分两种,一种是为了帮助我们理解知识;另一种是帮助我们应用知识。

应对方法二:记忆的第一种是基础概念、基本公式和定理定律,在理解的基础上要记住背过,如果真的理解了记住并不难,很多公式我们理解以后就会有一种这个式子本该如此的感觉,所以如果感觉特别难记也说明没有理解。同时记住之后也有利于我们对概念和公式加深理解。比如匀变速直线运动的三个基本公式,理解了它的来龙去脉就自然能记住,而不需要特别的去背诵。

记忆的第二种情况是为了应用知识来快速解题的二级结论,记住这些二级结论能简化做题过程,缩短做题时间,从而提高得分效率。比如弹性碰撞一动碰一静的两个末速度,记住以后碰到这种题型就可以快速的得到结果,避免解二次方程浪费大量时间;再比如在斜面和传送带问题中μ和tanθ的大小关系,决定了物体是否下滑或下滑能否停下或能否与传送带共速等等。所以关于二级结论我们就可以专门总结到一起,把他们都记住,不仅缩短做题时间,还能帮助我们一眼看出题目条件的内涵。

学不好的原因三:课程内容量大,难度也大。这是一条客观原因。也就是说许多同学感觉物理难学是有一定道理的。首先高中物理6本书27章5大部分,内容量大到高一高二课程一直在不停的赶进度;其次从初中物理到高中物理难度上升了一大截。所以给大家吃一颗定心丸,不是我们真的学不好,而是需要克服一定的困难才能学好。当然这些知识并不是要故意为难我们,而是遵循“跳一跳,摘桃子”的原理,帮助我们增强理解力的。理解力增强了可以迁移到其他事物上,以后学其他东西才更快。

应对方法三:内容量大就要求我们在学习过程中要及时梳理所学内容的逻辑关系。至少要每章学完后及时梳理一次,可以通过思维导图的形式写出大的框架然后自己去补充小的知识点。每本书学完梳理一次,每学期学完利用寒暑假梳理一次,对照考试题标记其中的重要考点。等高二结束,六本书全部学完,可以分“力、热、光、电、原”五大部分梳理一次,寻求各部分之间的内在联系。其中力学部分中的“力与运动”“能量”“动量”是贯穿整个高中物理始终的,这部分内容在其他部分中都有所应用,而这部分内容大部分在高一的学习中完成,所以一定要重视高一物理的学习,这是基础也是核心。高一没打好基础,高二的学习尤其是电磁部分会非常困难。

学不好的原因四:题目综合性强,各部分知识点在一个题目中紧密联系,但同学们缺乏这种联系能力。

应对方法四:将学习中遇到的各种物理模型理解清楚,总结全面。比如在牛顿运动定律的应用中有一种模型是“板块模型”,首先,我们要知道板块模型它对应的考点应当是牛顿运动定律中的动力学问题,这是核心。然后我们要发散出去,将这一模型中涉及到的知识点总结全面。我将这部分涉及的知识点总结成口诀就是“一析两图三式”。“一析”是指受力分析,“两图”是运动草图和v—t图像,“三式”是三类式子:牛顿第二定律方程、运动学方程、能量方程。只要将这些知识点掌握熟练,板块模型问题就可以迎刃而解。所以,综合问题我们就要综合知识点来应对,在模型找到知识点之间的关联,善于总结,最后就可以将知识点打成一片,轻松应对综合题。

学不好的原因五:题目形式多变,原题例题会做,考试时出现的变形题不会做。

应对方法五:养成提炼题目考点的习惯。正所谓“万变不离其宗”,考点就是这道题目的“宗”。所以,在平时做题时,养成总结考点的习惯,这个题考到了哪个知识点,把它写在题号前面,时间长了,练就一双“火眼金睛”,题目放在眼前我们就能迅速定位考点,在大脑中提取出知识点,快速解题。

学不好的原因六:对题意的理解不到位,无法将题目中的关键信息转化为解题用到的条件。

应对方法六:将常见的隐含条件总结下来,通过题目充分理解,在大脑中建立关联。比如较为简单的隐含条件:“光滑”表示“无摩擦”“无机械能损失”、热学中“绝热过程”表示“Q=0”……这些都是较为直白的,还有较为复杂的隐含条件,往往都和临界状态有关,比如在圆周运动中,绳球模型“恰好通过最高点”表示“在最高点恰好只由重力提供向心力”、板块模型中“木块恰好从木板的一端滑到另一端”表示“到另一端时板块共速且相对位移为板长”等等。还有许多此类需要转化的条件,就不一一列举了。隐含条件大多都是一些二级结论,其实也是对知识点的考察,只要我们学的足够扎实,隐含条件是无法“隐”的。

学不好的原因七:经常把自己认为做会了做对了的题目做错。

应对方法七:我在平时一直给学生强调改错本的重要性,在这里尤其强调。用好了改错本,就不会再出现把以为做对的、得分的题做错、不得分的情况。我之前写过一篇关于改错本的回答,其中提到了我们要改哪些题,这种题就是最需要、一定要改的题,也是提高成绩最快的题,因为这种题最能反应你在学习中的症结所在,所以遇到这种题我们应该感到兴奋。把它原原本本写在改错本上,然后将自己的解题过程和参考答案的解题过程并列放在下面去对比,看看我们为什么没得分,为什么少得分。搞清楚了原因,就扫清了学习过程中的很多盲区,提高就会很快。

学不好的原因八:题目量大,做题时间不够。其实这一条进阶问题,也就是如果你有这种感觉,说明你的物理已经具备不俗的实力,需要更进一步。

应对方法八:从策略、方法两个角度来说。策略上先将容易拿分的题目拿到手再攻克难题,选择题和计算题的压轴题最后做,这样可以避免应该拿的分没拿到。要找到自己的做题节奏,给每种题型划定好完成时间,然后在考试中严格按照这个时间划分去完成整套题目。方法上,一是选择题优先用排除法,确定排除不了了再去分析;二是多记二级结论,这一点在前面就说过,通过二级结论快速得到结果或者快速锁定解题思路;三是用平时的作业、习题限时训练,给自己完成这些题目设定好时间并严格执行。

学不好的原因九:对待题目缺乏耐心,凭借感觉和印象去做题。凭感觉做题主要还是因为急躁,赶时间。所以一时没有思路便没了耐心,直接蒙上走人。

应对方法九:一是平时做题读题时,手中的笔不要停,不停的将题目中的信息圈圈画画。这样做让我们融入到这道题设置的情境中去,融入进去就会更容易抓住细节沉下来去分析,而思路往往就隐藏在细节中,能快速找到思路那我们就会一路分析下去,找到正确答案而不是靠感觉做题。二是在平时上课时,老师推导一些公式或者规律时,记下来然后课下尝试自己独立推导。在这个推导的过程中,体会一步步接近答案的感觉,这种感觉是逻辑上严密的感觉,是满满的成就感,是让人快乐的。那么在考试时,我们就能带着这种感觉,对题目抽丝剥茧,得到真相。

学不好的原因十:物理从初中就一直不好,没有入门,学物理只是为了好选择专业。

应对方法十:首先不要觉得自己不是学物理的那块料。在心理学中有一种常见的现象叫做“自证预言”。是指人总会不自觉的按已知的预言来行事,最终令预言发生。如果你觉得自己不是学物理的那块料,那你的时间就不会花在学物理上,不学物理就一直不会,最后发现自己“真的”不是那块料。这是一个恶性循环,跳出来的方法就是相信物理没那么难,相信自己可以提高。

然后反复学习必修一和必修二中的知识。任何知识、技能都需要入门,怎么入门?通过最少的必要知识去体会底层逻辑。我前面说过高一物理是整个高中物理的基础与核心,就是因为高一物理必修一和必修二正是我们物理入门所必须的最少必要知识,通过这些知识感受到物理学科的底层逻辑和思想,就能在后边的学习中,对物理有清晰的认知和明确的思路。比如在第一章中,学习质点的理想化模型思想,在后面的学习中还要用到很多次;定义速度和加速度的比值定义法,是物理中定义物理量的重要方法;第二章的匀变速直线运动有三个基本公式,通过这三个基本公式去求解,一般为“知三求一”,就是告诉我们解物理题就是通过已知量求解未知量的方法等等。必修一和必修二的力与运动观点和能量观点,也广泛应用于高中物理后面的学习中。所以要入门,就抓住这两本去学,学通了学会了,再去看后面的知识就可以快速掌握了。」

写在最后,无论学习什么,一开始都不会太轻松。都需要经历一个从陌生到熟悉,从笨拙到熟练的过程,接受自己的笨拙,才能收获成长。祝君好运!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