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崔金梅:小学数学教学要充分发挥主体作用

 昵称15221501 2022-12-01 发布于湖北

此文发《中小学教育》2019年11月刊

小学数学教学要充分发挥主体作用 

 山东省五莲县行知实验小学    崔金梅   邮编:262300

摘要:理想的课堂是教师发挥其主导作用,引导学生进行积极、自主学习,形成民主、和谐的课堂氛围,充分保障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地位。但在目前绝大多数小学数学的课堂之中,往往“主客倒置”,教师占用了绝大部分的时间进行讲授、“灌输”知识,留给学生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的时间非常少,既不符合新课标的要求,也不符合教师观。因此在课堂教学中,必须通过调整教学方式来适应目前教育发展对学生与教师的新要求。

关键词:小学数学教学、学生主体作用、教师主导地位、探究与分析

引言:在新课标改革的背景下,对于学生并不仅仅要求掌握一定的科学文化知识,而是要使掌握知识与发展能力并存,了解知识与提高素质相结合,真正得到德、智、体、美的全面发展,培养其创新精神与自主学习的能力,使学生成为具有综合素质的人。因此如何在课堂中使学生的主体作用得到充分发挥成为目前亟需解决的问题。本文将以小学数学教学课堂为立足点,简要对此问题进行反思与探究。

一、目前小学数学课堂中存在的问题

1.1学生的积极性不足

根据心理学研究表明,在学生构建知识的过程之中,通过自身参与进行主动地学习、探究往往效率最高,也能最有效地掌握、内化学习内容。而通过被动地听教师进行讲授,容易造成注意力的分散于转移,参与度不足从而使得效率变低。但是目前小学数学课堂之中,教师主要以讲授法为主,对所学内容进行详细的介绍,忽略了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地位,使学生的积极性受到制约,影响了课堂的有效性。另一方面,由于学生的个体差异性,使得每个学生的基础水平与原有知识结构各有不同,教师的讲授只能照顾到整体的进度,却没有办法顾及到每一位学生的学习进度和接受能力,不能使教育面向全体学生,提升所有学生的能力。

1.2教师教学方式过于单一

部分数学教师的教学观念过于陈旧,认为课堂就应该是老师讲,学生听,因此在教学过程中只使用讲授法来进行教学。讲授法虽然能够使学生在短时间内获得大量的知识信息,培养学生的抽象逻辑思维,但其使学生相对被动,不能够照顾学生的个体差异,甚至产生学习的依赖性、惰性,丧失自主学习的能力。另一方面,在目前信息化高速发展的背景之下,多媒体的出现与广泛使用为教学提供了诸多可能性。教师应当利用这种多媒体技术,进行多样化的教学,丰富教学方式。

二、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发挥主体作用的策略

2.1教师转变之前的教学理念

在社会转变对人才要求的背景下,许多教学的观点与理论也走入了我们的视线。例如建构主义的学生观、教学观、知识观,新课标要求下的学生观、教师观、教学观等,都为教师提供了新的教学理念。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抛弃一味地教师教、学生学的观点,认识到学生在课堂中的主体作用,以及每个学生都是发展的人、独特的人,存在个体差异性,尤其在小学阶段,学生的学习观念、方法尚未完全形成,因此将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引导学生去自主探索、思考,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使教师教学的重要内容。

2.2创造良好的课堂氛围

在教学过程中,民主、和谐的课堂氛围是提升课堂效率的有效因素。因此要实现课堂的价值,就需要教师引导来带动学生的自主性。由于小学生的心理特性,对一切事物都充满了好奇。所以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可以借助一些道具,让学生自主进行特征分析,来充分激发学生的好奇心,调动学生积极性。例如,在小学实践认识教学中,教师 可以让学生自己从家里带时间记录工具,也可以和手工课教师一起动手制作钟表。让学生从快乐且轻松的环境中去认识时钟的特点,让学生意识到参与的重要性。通过有趣的活动能够激发学生积极参与到课堂中,同样这也是检验教学成果的良好手段。除此之外,教师在进行计数、计算教学中,对于一些难以理解的公式,如乘法口诀、加减乘除之间的关系。教师可以采取数学模型建立的方式对学生进行教学。

2.3小组合作,提升兴趣

在课堂教学中,小组合作探究也是一种常用的教学方法。对于学生无法独立解决的问题,教师可以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明确讨论任务与目标,让各个小组进行讨论。小组合作不仅能够有效地促进学生对知识的理解与掌握,同时能够培养其合作能力。每个人在小组中都扮演者不同的角色,根据自己的长处进行分工,贯彻了依靠积极因素客服消极因素的教学原则,提高了学生的综合能力。

2.4进行良好的沟通

    在课堂中,由于教师角色的特殊性与权威性,学生往往会产生一定的畏惧、焦虑心理。因此教师在教学中应当尽可能将自己置于与学生平等的地位,建立一种和谐、平等的师生关系,缓解学生的紧张感,这同时也是关爱学生的一种表现。因为只有与学生进行沟通,才能够更加了解学生,理解学生。比如说,有的学生是上课没有认真听讲,导致课上的数学知识点没有掌握扎实;有的学生则是没有掌握正确的学习方法,导致学习数学的过程中走了弯路;还有的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可能因为兴趣的转移与降低,而对数学这门课程产生了厌学心理。每名学生都有着不同的问题,教师深入与学生进行沟通,了解其不同的特点,有助于发挥学生在课堂上的主体作用,提高课堂效率。例如,在数学课堂上,小红总是走神,不认真听讲,导致错过了许多重要的知识点,最后这一次数学模拟考的成绩非常不理想。教师在这时候可以私下的与小红建立良好的沟通,因为学生在五年级已经有了自主的思考意识,他们肯定有自己的自尊心和自信心。教师可以积极地鼓励小红,在课堂上经常提问她,让小红树立学习数学的自信。同时,教师也要及时地进行课堂反思,解决学生课堂走神的问题,可以利用多媒体等教学方式,让学生把注意力集中到课堂上来。

结语:在目前的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往往忽略了学生在课堂中的主体地位,导致无法实现有效的教学,因此在之后的课堂上,教师要转变传统教学理念,运用多种教学方式,着眼于素质教育的实施,着眼于学生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的需要,引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善于合作,充分发挥主体作用。

参考文献:

[1]李芸.小学数学教学中如何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研究[J].中国校外教育,2019(01):67.

[2]周超禄浅谈如何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A]. .教育理论研究(第五辑)[C].:重庆市鼎耘文化传播有限公司,2019:1.

[3]沈飞.刍议小学数学教学中学生主体作用的发挥[J].基础教育参考,2018(16):56-58.

[4]苏韩颖.小学数学教学中如何充分发挥学生主体作用初探[J].学周刊,2016(18):134-135.

[5]江雪香.发挥学生主体作用的有效途径——以小学六年级数学总复习为例[J].内蒙古教育,2015(36):4.

« 返回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