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天下城市

 mynotebook 2022-12-01 发布于湖南

据笔者肤浅的观察,世界上拿得出手的城市大概有两种不同的形态:第一种是欧美常见的 “City+Town+houses”模式,另一种以中日韩为代表的“大City”模式。

下面先聊欧美。

图片

欧、美、澳等国家都市的特点是在市中心有一块面积不大的繁华街区,大概几平方公里,被大家称为“City”。

City里的高楼非常集中,拍照片看起来十分壮观。

按照西方社会的传统,City只是大家白天上班和购物的地方,聚集着当地的公司、商场、酒店、政府、议会、教堂、博物馆等城市功能机构。

在原始的设想中,City晚上应该没有人——大家白天从周边的house里来到这里上班,晚上各回各家各找各妈。

不过后来随着城市的发展和夜生活丰富,City内部和City边缘开始出现一些公寓楼(apartment),于是City便有了常住人口。

通常来讲,即使像洛杉矶、悉尼这样的西方世界大城市,City里的常住人口也不会太多,大概十来万二十万的水平,甚至比不上一个北京天通苑。

由于City寸土寸金,使得停车费高昂;来这里上班的老外一般会开车到自己家附近的地铁站(轻轨站),然后搭乘公共交通来City上班。

有些人也会直接开车到毗邻City的地铁站,这样搭乘一站或两站地铁便能直抵市中心,更快捷一些。

因为这种出行模式,使得西方城市地铁站旁边多规划有面积不小的停车场,非常开阔。

图片

图片

洛杉矶的City

图片

大洛杉矶都会区

以City为中心,通常会有若干条放射状的地铁线路拉到郊区,每一个郊区的站点就是Town。

Town是一个镇,有的也在当地被称为市;Town有大有小,一些会有镇政府等具体行政机构和编制,一些就是纯粹的居民聚集区。

在Town的中心会有一条商业街,被称为Town center,这里有餐馆、超市等小镇居民们日常需要光顾的店铺,来解决生活物资供应问题。

西方世界很多是移民国家,而来自不同国家、不同种族的移民会习惯于在不同的Town聚集,于是便有华人town,印度town,越南town,韩国town等等。

置身华人聚集的小town,街上各种中国超市、华人餐馆应接不暇,仿佛国内一般。

由于这些年中国人腰包鼓鼓,也就使得华人town 的房价会随着国人涌入高于周边的town,很有趣的现象。   

图片

墨尔本东南郊区的小镇Clayton,镇上还坐落着澳洲有名的莫纳什大学,有些中国家长会来陪读一段时间

图片

Clayton Town center的街景

将上面的图再放大,town center周围的小house们就变得清晰可见。

House的大小、层数视片区而定,需要和周围社区居民的house保持一致的风格。

建一个house一般是土地成本1/3,建筑成本1/3,水电等各种配套1/3,在西方城市和town的边缘地区,经常能看到正在施工新建的house。

这些小house外观看着漂亮,里面住起来其实并不太舒服。

澳洲地广人稀,house以一层的居多,屋内结构很多时候就是一个平层的套四房;也是进门客厅,主卧带卫生间,有的还会“车库入户”。

美国城市的土地比澳洲稍微稀缺一点,两层楼的小house居多,通常一楼为客厅、餐厅和厨房,二楼是几个卧室,有些还带地下室。

除了个别豪宅,西方国家绝大多数居民住的小house都是木板结构,冬凉夏暖,隔音极差;在昼夜温差大的地方,晚上木板热胀冷缩产生的吱嘎声不绝于耳。

居住在house里的人们,周末会到town center或者city的超市里各种买买买,储备下一周的物资,然后周一一大早到town center的车站坐车进城上班。

这种居住模式和house的结构也解释了为什么西方国家地震时往往伤亡人数很少。

一来整个城市的容积率低;二来house都是一层两层的,且不说跑起来快,哪怕来不及跑被砸到,最多也就是个骨折……

总的来看,西方城市的house社群安静、温馨,任正非曾称之为“高档大农村”,不过仅就生活上而言,远没有国内便利和热闹。

好山好水好无聊,是很多人出国后的第一感受。

图片

Clayton cneter周边的house,图中属于非常好的位置和地段,左侧可以看到面积庞大的地上停车场

图片

墨尔本Clayton的house街景

图片

旧金山的两层联排house街景

图片

旧金山湾区Atherton的豪宅,基本家家户户都配有游泳池,部分还有私人网球场

图片

澳大利亚黄金海岸带游艇码头的house居民区

笔者曾经在海外短暂工作过一段时间,闲暇之余喜欢和一些来自世界各地的新移民们聊天。

其实大家日常看到的老外们那种潇洒生活,多是生活压力不大的当地土著,就像国内有房有车的京沪本地人一样,自然是轻松惬意。

对刚刚来到一个陌生城市扎根的新移民们来说,购房压力同样不小。

西方城市中,过渡期大家往往先在City里或City边缘租个apartment,待到安家落户之时再购置house,由此造成“apartment难卖好租,house好卖难租”的局面。

记得有一回笔者拿着国内购房软件上的一些房源给老外展示,各种豪宅、复式将老外看得如痴如醉,不过到头来他回了一句——“It’s still an apartment.”

可见普通外国人对于用house来安家还是有执念的。

与老外不同,中国人到了外面往往安全感比较低,相对来说热衷于投资购买一些City里的公寓。

图片


环顾世界,除了欧美澳为代表的西方世界之外,地球上拿得出手的城市就主要集中在东亚地区。

由于历史原因,东亚国家的建城史普遍比西方国家要晚个一百年左右,在迅速城市化的过程中,城市形态展示出了与西方国家明显的不同。

以日本为例。

日本有三个大的都会区,分别是关东平原上的东京-横滨都会区,名古屋都会区,以及关西地区以大阪、神户、京都为代表的京阪神都会区。

从卫星图上看,这也是其国土上仅有的三块平原。

日本的城市和中国非常类似,由市中心和若干个副中心组成,建成面积非常大。

普通人出国,到了西方国家会感受到一些“异域风情”,而到了日本几乎不需要适应——城市形态、都市生活方式都跟国内差不多,即使到了晚上路边也会有“深夜食堂”,不需要像美国人那样在家中备好大量物资。

正因如此,一些国内的有钱人很喜欢这里,比如刚刚被曝出已在东京隐居半年多的马云。

图片

图片

从东京副都心新宿遥望市中心。新宿是战后东京重点建设的城市副中心,东京市政府即位于新宿。

日本的一级行政区域划分采用都道府县制,其中唯一的“都”便是东京都。

在日本的行政区概念里,“县”要大于“市”,像著名的爱知县,它的首府即为名古屋市。

大City模式的好处在于各种公共设施配套起来比较容易,城市绝大多数居民都能生活在市区,享受城市生活的便利。

就像好比生活在上海的朋友们出门逛街,不用非去得人民广场和南京路,徐家汇、五角场、七宝、莘庄,都有非常成熟的商业区。

图片

东京副都心涩谷。涩谷与新宿、池袋并列为东京三大副都心,是东京最具代表性的商圈之一

图片

涩谷旁边代代木公园里晨练的老人们。代代木公园是《东京爱情故事》的经典取景地之一

下面把目光投向东京郊区的三鹰市和武藏野市,这里离新宿大概有接近一个小时轻轨+地铁的路程。

日本郊区到市区的铁路有直达、大站、每站停等不同的模式,所以进城时间上也会有些不同。

由航拍图不难发现,东京城市郊区的居民们基本都生活在大大小小的公寓楼里,中国式的“小区”比较罕见。

由于土地稀缺,使得日本城市居民人均住房面积不高,去过东京/大阪的朋友想必对其宾馆房间都留有印象,非常拥挤。

像日剧《legal high》中古美门律师(堺雅人饰演)那种小别墅,在欧美国家非常稀松平常,但在日本人眼中却是顶级豪宅;电视剧一经播出,立即成为众人的理想之家。

图片

东京郊区的三鹰站。地铁站北边是武藏野市,南边是三鹰市,东边是吉祥寺町。日本的町相当于我们的乡镇

图片

为了寻找house,我们一直找到了关东平原最边缘的八王子市。

八王子市离市区直线距离大概40公里,火车单程票价要1000日元(约50块人民币)。

在这里,可以看到日本版的house社区。

图片

后半段让我们简单浏览一下世界上其他几个比较有特征的大城市。

第一个是印度孟买。

孟买既有类似中国城市标配的绿化小区,也有大片灰蒙蒙的贫民窟。

图片

图片

孟买海滨富人区

图片

孟买大片的贫民区

第二个是埃及。

埃及的“有效国土”其实只有下图中绿色的区域,剩下的都是沙漠。

首都开罗扼守在尼罗河三角洲的冲积扇入口,南方是狭长的尼罗河沿岸绿洲,一直到苏联援建的阿斯旺水坝。

埃及有1亿人口,其中四分之一生活在开罗。

宝贵的绿洲自然不能奢侈到可以盖house和泳池,所以开罗居民也基本都生活在高高的板楼里。

图片

埃及卫星图

图片

扼守尼罗河三角洲的开罗

图片

开罗居民区板楼,和国内十分类似

离开埃及,来到浪漫的土耳其。

伊斯坦布尔的居民区与欧美国家很像,但整体上看还是拥挤破败了一些。

图片

伊斯坦布尔居民区

再来到南非约翰内斯堡。

上个世纪八十年代,南非被称为非洲唯一的发达国家,凭借“种族隔离”制度闻名世界。

随着一系列政治运动的爆发,大量南非精英白人移民去了英国、澳洲和美国,南非遂一蹶不振。

从高空俯瞰南非的第一大城市约翰内斯堡,很有发达国家City的范,整齐的CBD和外围的小house居民区;然而当把镜头放大,呈现在眼前的却是一幅破败的场面。

这是一个曾经的发达国家。

图片

约翰内斯堡俯视图

图片

约翰内斯堡居民区

回到我们美丽的家——中国。

中国之大,经济发展水平之不平衡,已经基本可以涵盖上面所有的城市乡村形态。

下图是华北平原一部分的卫星图,图中每一个小点,都是一个小村落。

图片

图片

华北平原村落

相较于华北平原村庄的乡土范,苏南一带城市的郊区已经有发达国家house社区的感觉了。

要说差点什么,也就缺个游泳池。   

图片

上海青浦区村落

与富庶的江南不同,在西南横断山区里的人们,只能在两山之间的峡谷里寻找自己的栖身之所。   

一座小城,有时就是一块山谷平地。

图片

雅安市天全县

横断山区还不是中国人居住的hard模式,在南疆的大漠之中,有沿着昆仑山冰雪融水分布的一串串绿洲。

和田地区最偏远的达里亚博依乡,位于于田县城以北230公里的沙漠腹地,全乡1300多人分散居住在上万平方公里的沙窝窝里,过着几乎与世隔绝的生活。

外面的世界对他们来说,非常非常遥远。

图片

塔克拉玛干沙漠南端的和田地区

图片

和田市区街景

图片

绿洲与沙漠的交界

图片

大漠深处的达里亚博依乡

文章最后,借苏式的一首《定风波》来结尾——

常羡人间琢玉郎,

天教分付点酥娘。

尽道清歌传皓齿,

风起,

雪飞炎海变清凉。

万里归来颜愈少,

微笑,

笑时犹带岭梅香。

试问岭南应不好,

却道:

此心安处是吾乡。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