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人称明朝全能天才王守仁

 李叔狠生气 2022-12-01 发布于云南

王守仁(1472--1528)

     字伯安,初名云,更名为守仁.曾建舍于故乡阳明洞中,世称“王阳明”,浙江余姚人。明代哲学家、教育家。明弘治十二年(1499年)进士,授刑部主事,任兵部主事。因病告归后于会稽山龙瑞宫旁之阳明洞讲学,创立书院,世称'阳明先生'。病愈后复职,正德时期因反对太监刘瑾遭廷杖,流放贵州。至刘瑾被诛,复官,封新建伯,世称'新建先生'。官南京兵部尚书。卒谥文成。

  王守仁是杰出的学者,也是著名哲学家,是中国哲学史上主观唯心主义的集大成者,初习程朱理学与佛学,后转陆九渊心学,提倡“心学”,断言“夫万事万物之理不外于吾心”,“心明便是天理”专心儒学,“格物致知”当自求诸心,不求诸事物,其学识影响巨大。著有《阳明全书》。工文章,善书法,书法多以行草为主,师法王羲之。流传作品有《七言绝句》、《七言律诗》等。

Image

Image

Image

王守仁《象祠记》卷 纸本 
草书 30.9×700cm 
正德三年(1508)
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Image

王守仁《别妻侄诗》轴 纸本 
行草书 92.8×35.3cm 
正德九年(1514)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释文:予妻之姪諸陞伯生,將遊嶽麓,爰訪舅氏,酌別江浒。寄懷於言。風吹大江秋,行子適萬里。萬里豈不遥,眷言懷舅氏。朝登嶽麓雲,暮宿湘江水。湘水秋易寒,嶽雲夜多雨。遠客雖有依,異鄉非久止。歲宴山陰雪,歸橈正遲爾。正德甲戌十月初三日,陽明居士伯安書於金陵之靜觀亭。至長沙見道巖,遂出此致意也。
钤印:陽明山人之印(朱文)

  正德甲戌(1514)王阳明的政治生活中发生了一系列重大事件。年初,以祖母疾亟故,疏乞致仕,不允。六月,奉敕勘处福建叛军,至牛城,闻宸濠反,遂反吉安起义兵。六月拔南昌,擒宸濠。九月,献俘发南昌。其间,武宗南巡至维扬,王阳明十月在南京。十一月才返江西。这年十月,因妻姪将游岳麓,王阳明写了这首送别诗。从诗表达的心境看,其时王阳明心情较為沉重,有辞归而不能行的无穷感慨。此诗《王文成公全集》未收。
  本幅作品用笔俊丽遒劲,结字瘦紧绵密,并有欹侧之势,字字独立而行气畅达。全篇节奏有跳盪之感,但笔致中凝练、沉鬱之意显然。

【资料来源】:《中国书法全集》第52卷(荣宝斋)
台北故宫博物馆网站(故-書-000015-00000 明王守仁書五言古詩 軸) 

Image

王守仁《题灌山小隐七言绝句》轴 纸本 
草书 85.4×19.6cm 
正德九年(1514)上海博物馆藏
图片由可嘉提供

【释文】一自移家入紫烟,深林住久遂忘年。山中莫道无供给,明月情风不用钱。守仁书。

  正德九年(1514)王阳明四十三岁,在滁州。五月才回南京。在滁州期间,多有学者相聚讨论。本诗录自《南都诗四十七首》中的《题灌山小隐二绝》之一。诗中流露了淡泊自守的情怀。本幅草书写得洒脱奔放,笔势縈迥多变,多有连笔飞白,线条挺劲圆润,别有出尘之致。《王阳明全集》卷二十收。

资料来源:《中国书法全集》第52卷(荣宝斋)

Image

Image

王守仁《矫亭说》册 21.6×11.1 
正德乙亥年(1515) 上海博物馆藏

【释文】君子之行顺乎理而已,无所事于偏;偏于柔者,矫之以刚,然或失则傲,偏于慈者,矫之以毅,然或失则刻,偏于奢者,矫之以俭,然或失则陋。凡矫而无节过,过则复为偏,故君子之论学也,不曰矫而曰克,克以胜其私,无过不及矣。矫犹免于意必也,意必于私也,故言矫者未必能尽克己也。矫而复其理,亦克己之道矣。行其克己之实,而以矫名焉,何伤乎?古之君子,其取名也廉,后之君子,实未至而名先之,故不曰克而曰矫,亦矫世之意也。秋卿方君时以“矫”名亭,尝请家君为之说,辄为书之。阳明王守仁识。

  《矫亭说》之文是代其父王华为朋友崑山方秋卿建立'矫亭'后所作文章,此件原为手卷,但后被割裱成册页。纵21.6厘米,横11.1厘米,共194字。藏于上海博物馆。“矫”为矫正、矫枉之意。文章论述了过柔者,矫之以刚,过慈者,矫之以毅,过奢者,矫之以俭等道理,认为完美的人必须随时修正德行,加强修养。
  徐渭曾评其书:翩翩然凤翥龙蟠也,使其人少亚于书,则书且传矣。册页后有清人钱大昕、方治、陆世仪、归庄等人题跋。《矫亭说》是其代表作。

Image

Image

Image

Image

王守仁《矫亭说》册 21.6×11.1 
正德乙亥年(1515) 上海博物馆藏

【释文】君子之行顺乎理而已,无所事于偏;偏于柔者,矫之以刚,然或失则傲,偏于慈者,矫之以毅,然或失则刻,偏于奢者,矫之以俭,然或失则陋。凡矫而无节过,过则复为偏,故君子之论学也,不曰矫而曰克,克以胜其私,无过不及矣。矫犹免于意必也,意必于私也,故言矫者未必能尽克己也。矫而复其理,亦克己之道矣。行其克己之实,而以矫名焉,何伤乎?古之君子,其取名也廉,后之君子,实未至而名先之,故不曰克而曰矫,亦矫世之意也。秋卿方君时以“矫”名亭,尝请家君为之说,辄为书之。阳明王守仁识。

  《矫亭说》之文是代其父王华为朋友崑山方秋卿建立'矫亭'后所作文章,此件原为手卷,但后被割裱成册页。纵21.6厘米,横11.1厘米,共194字。藏于上海博物馆。“矫”为矫正、矫枉之意。文章论述了过柔者,矫之以刚,过慈者,矫之以毅,过奢者,矫之以俭等道理,认为完美的人必须随时修正德行,加强修养。
  徐渭曾评其书:翩翩然凤翥龙蟠也,使其人少亚于书,则书且传矣。册页后有清人钱大昕、方治、陆世仪、归庄等人题跋。《矫亭说》是其代表作。

Image

Image

Image

王守仁《龙江留别诗》纸本 
草书 28.1×296.6厘米 
正德十一年(1516) 北京故宫博物院藏

【释文】正德丙子九月,守仁領南贛之命。大司馬白巖喬公、太常白樓吴公、大司成蓮北魯公、少司成雙溪汪公相與集餞於清凉山,又餞於借山亭,又再餞於大司馬第,又出餞於龍江。諸公皆聯句為贈,即席次韻奉酬,聊見留別之意。未去先愁別後思,百年何地更深知。今宵燈火三人爾,他日缄書一問之。漫有煙霞刊肺腑,不堪霜雪妒鬚眉。莫將分手看容易,知是重逢定幾時。謫鄉還日是多餘,長擬雲山信所如。豈謂尚懸蒼水佩,無端又領紫泥書。豺狼遠道休為便,鷗鷺初盟已漸虛。他日姑蘇 歸舊隱,總拈書籍便移居。寒事俄驚蟋蟀先,同遊剛是早春天。故人愈覺晨星少,別話聊憑杯酒延。戎馬驅馳非舊日,筆床相對又何年。不因遠地疏蹤跡,惠我時裁金玉篇。無補涓埃愧聖朝,漫將投筆擬班超。論交義重能相負,惜別情多屢見招。地入風塵兵甲滿,雲深湖海夢魂遥。廟堂長策諸公在,銅柱何年折舊標。孤船渺渺去鍾山,雙闕回看杳靄間。吴苑夕陽臨水別,江天風雨共秋還。離懷遠地書頻寄,後會何時鬢漸斑。今夜夢魂汀渚隔,惟餘梁月照容顏。陽明山人王守仁拜手書於龍江舟中。餘數詩稿亡不及錄。容後便覓得補呈也。守仁 頓首。白樓先生執事。

   王阳明书於正德十一年(1516),王阳明四十五岁。纸本,草书。凡五十八行,计二六七字。九月,由尚书王琼特举,升為都察院左佥都御史,巡抚南、赣、汀、漳等地。这就是诗小序中的“领南赣之命”。出饯时在南京,故“龙江”指南京的龙江关。送别的人中,大司马白严乔公,时官南京兵部尚书。太常白楼吴公,指吴一鹏,字南夫,号白楼居士,长洲人,时官南京太常寺卿。莲北鲁公為鲁鐸,字振之,时官南京国子祭酒。王阳明此次奉命心情较為复杂,去年祖母年九十六,思乞恩归一见未 允;而汀、漳各郡皆有巨寇,此行前途叵测。诗中说:“莫将分手看容易,知是重逢定几时”,“豺狼远道休為梗,鸥鷺初盟已渐虚”,都表明他远离友人的复杂心情。
   但本幅的书写较為自然,行笔流畅清劲,略无凝滞,线条的粗细浓淡一应自然,字之间也疏朗有致,看不出有一丝感伤之气。本卷乃為其送行友人白楼先生专门书录,是王阳明传世代表作之一,乾隆年问曾刻人《三希堂法帖》。卷中有清初朱之赤及乾隆、嘉庆内府鉴藏印多枚。卷后有朱彝尊题跋。

资料参考:《中国书法全集》第52卷(荣宝斋)

Image

王守仁《自赣州上海日翁手札》
行书 25.7×48.5cm 
正德十三年(1518)浙江余姚博物馆藏

释文:
寓赣州男王守仁百拜书上
  父亲大人膝下:久不得信,心切悬悬,间有乡人至者,略问消息,审知祖母老大人、大人下起居万福,稍以为慰。男自正月初四出征勦贼,三月半始得回军,赖大人荫庇.盗贼略已底定。虽有残党百余,皆势穷力屈,投哀告招,今亦姑顺其情,抚定安插之矣。所恨两广府江诸处苗贼,经年彼处三堂,虽屡次征勦,然贼根未动,旋复昌炽,今闻彼又大起,若彼中兵力无以制之,势必摇动远近,为将来之忧。况兼时事日难,隐忧日甚。昨已遣人具本乞休,要在必得乃已。男因贼巢瘴毒患疮疠诸疾,今幸稍平。数日后亦将遣人归问起居,因诸仓官便,灯下先写此报安。
四月初十男守仁百拜书。
钤印:守仁私印(朱文)

此帖笔意清新、瘦劲坚挺、虽随意却无漂浮之嫌。国家一级文物,现藏于余姚博物馆。

王守仁书法初师“二王”,但不为古法所囿,“拟形于心”,达到了高远境界。其行笔风格端庄稳健,骨挺神骏,笔势飘逸,流畅清丽。明代著名书画家徐渭称:“古人论右军以书掩其人,新建先生乃不然,以人掩其书。”

附录:明王守仁《寓赣州上海日翁书札》卷 作者:鲁怒放
  王守仁(1472—1529)字伯安,号阳明,世称“阳明先生”,浙江余姚人,明代杰出哲学家、军事家、教育家。他一生文治武功、勋业卓著,创立了以“致良知”为核心的、中国哲学史上著名的“心学”思想体系,在中国古代士人的“立德、立功、立言三不朽”传统人生追求方面,均建立了卓越的建树。作为王守仁的故乡,余姚博物馆收藏了一封他自赣州写给父亲王华(海日翁)的家书。该书纵25.7厘米,横48.5厘米,共十八行,全文内容如下:
  “寓赣州男王守仁百拜书上
  父亲大人膝下:久不得信,心切悬悬,间有乡人至者,略问消息,审知祖母老大人、大人下起居万福,稍以为慰。男自正月初四出征勦贼,三月半始得回军,赖大人荫庇.盗贼略已底定。虽有残党百余,皆势穷力屈,投哀告招,今亦姑顺其情,抚定安插之矣。所恨两广府江诸处苗贼,经年彼处三堂,虽屡次征勦,然贼根未动,旋复昌炽,今闻彼又大起,若彼中兵力无以制之,势必摇动远近,为将来之忧。况兼时事日难,隐忧日甚。昨已遣人具本乞休,要在必得乃已。男因贼巢瘴毒患疮疠诸疾,今幸稍平。数日后亦将遣人归问起居,因诸仓官便,灯下先写此报安。
四月初十男守仁百拜书。”
  正文下钤朱文“守仁私印”,后有自清康熙至现代十五位名家的题跋、题识(因割裂散佚,现存题跋以清康熙年间的卢琦为始)。诸位名家在跋中对王阳明的学问人品都极尽赞赏,对他杰出的军事才能和“森严有度、散朗多姿”的书法也推崇备至。
  据相关资料记载:明武宗正德十三年(1518),47岁的王阳明奉命在赣州一带征讨盗贼,先后捣毁贼巢穴38个,擒斩贼首58人、从贼2000余人,并最终设伏击溃了逃窜到横亘数百里、四面陡绝的九连山中的余党,安抚投降头目200余名,还根据地理情况立县置隘、留兵防守。家书中所述当为这一时期的事宜。在作书时,年事已高的王阳明身患瘴毒疮疠等诸疾、身心俱疲,已有“乞休归养”之意,但忠孝之情依然溢于言表。
  作为自小就接受过良好教育的一代大家,王阳明的书法初学颜柳,讲究行笔沉着稳健,结体端庄秀劲。随着“心学”思想体系的逐步确立,他“知行合一”的主张对自身书法修为也产生极大影响。他曾说:“吾始学书,对模古帖,止得字形,后举笔不轻落纸,凝思静虑,疑形于心,久之始通其法。既后读明道先生曰:'吾作字甚敬,非是要字好,只此是学。’既非要字好,又何学也?乃知古人随时事只在心上学,此心精明,字好亦在其中矣。”此后,他的书法创作愈加挥洒自如、随心所欲,师古而不泥古,被同时代的书家朱长春誉为“遒劲冲逸,韵气超然尘表,如宿世仙人,生具灵气,故其韵高冥合,非假学也。”从该家书来看,王阳明的行书确秀逸挺拔、雅静洒脱、从容平和而又自然天成、笔意清新,虽貌似随意却无轻浮之感,体现了其庄严谨重的个性和超凡脱俗的情操。
  1964年,当时的余姚梨洲文献馆从上海征集到此件手札。虽然如今王阳明留世最多的手迹便是书札信函,但该家书并未载入《王文成公全书》中,既是对现有文献资料的补充,也是一件不可多得的书法艺术珍品,因而具有珍贵的价值。
(作者单位:余姚市博物馆)

【资料来源】来自余姚博物馆网站

Image

王守仁《铜陵观铁船歌》卷 纸本 
行书 31.5×771.8cm 
正德十四年(1519)北京故宫博物院藏

【释文】铜陵观铁船,录寄士洁侍御道,契见行路之难也。青山滚滚如奔涛,铁船何处来停桡。人间刳木宁有此,疑是仙人之所操。仙人一去已千载,山头日日长风号。船头出土尚仿佛,后冈有石云船稍。我行过此费忖度,昔人用心无己忉。由来风波平地恶,纵有铁船还未牢。秦鞭驱之不能动,奡力何所施其篙。我欲乘之访蓬岛,雷师皷舵虹为缫。弱流万里不胜芥,复恐驾此成徒劳。世路难行每如此,独立斜阳首重搔。

  署款:“阳明山人书于铜陵舟次,时正德庚辰春分献俘还自南都。”款下印“阳明山人王伯安印”。
  鉴藏印有“林□周印”、“杜是鉴藏书画之印”、“杜是收藏书画”、“星衍”、“伯渊审定真迹”。
  此书是王守仁在铜陵献俘后回南都的舟中所作,由“铁船”引发出内心感慨,感叹人生道路的坎坷,时年49岁。
  作品每行以三个字居多,行间疏朗,字间互不连属,但每个单字却牵丝不断,如“观”、“洁”、“难”等。通篇字体修长,行笔快捷,骨力内涵,豪放中见沉着,遒劲中见秀丽,有米芾书法“沉着飞翥”的神韵。徐渭曾云:“古人论右军以书掩其人,新建乃不然,以人掩其书。” (撰稿人:李艳霞)

资料来源:故宫博物院网站

Image

王守仁《送萧子雍五言诗》轴 
纸本 行书 150×66.5cm 嘉
靖六年(1527)北京故宫博物院藏
图片由可嘉提供

【释文】衰疾悟止足,閒居便靜修。採芝深谷底,考槃南澗頭。之子亦早見,枉帆經舊丘。幽居意始结,公期已先遒。星途觸來暑,極焚能自由。黃鵠一高舉,剛風翼難收。懷慈戀丘隴,回顧未忘憂。往志雁千里,豈伊枋榆投。哲士營四海,細人聊自謀。聖作正思治,吾衰竟何酬。所望登才俊,濟濟揚鴻休。隱者嘉連遁,仕者當誰儔?寧无寥寂念,且急瘡痍瘳。舍藏會有時,行矣毋淹留。子邕懷抱弘濟而當道,趨駕甚勤,戀戀庭闈,孝情雖至,顧恐事君之義口未為得也。詩以餞之,亦見老懷耳。陽明山人守仁識,時嘉靖丁亥五月晦。

  自嘉靖元年(1522)初王阳明因父丁忧,在越中家居,过了五年太平日子。1527年,广西思恩、田州地区少数民族多次叛乱,因此朝廷不得不於一五二七年再次任命王阳明兼都察院左都御史,出兵征思田。本作就是王阳明写给萧子雍宪副定任的诗作。据《王文成公全书》作子雍,手蹟作子邕,乃同一人,音同字异而已。此时,王阳明因长期兵革之役,兼肺病足疮,心力疲惫。诗开头说:“衰疾悟止足』,正是其写照。但為了朝廷,他又不得不抱疾远征,儘管身体不好,但他的诗作依旧劲利遒健,流畅清劲,雅逸多姿,未见一丝衰颓之迹。

资料参考:《中国书法全集》第52卷(荣宝斋)

Image

王守仁《与王侍御(王济)书》页 楷书 
台北何创时书法艺术基金会藏

释文:侍生王守仁頓首敬啟。侍御王老先生大人執事。昨承頒胙, 兼錫多 儀。生以丁日感微寒,迄今未敢風,未能參謝。感荷之餘,可勝惶 悚。先遣門人越榛、鄒木請罪,尚容稍間面詣也。即日侍生守仁再 拜啟上。外小詩稿一通呈教。餘空

【资料来源】:《紫金明月》——何创时书法艺术基金会藏品特展(2015.7南京)

Image

Image

Image

Image

Image

Image

Image

Image

Image

Image

王守仁《楷书客座私祝册》
楷书 44.0.5×36.5cm×20 
嘉靖六年(1527)浙江余姚博物馆藏

释文:
但愿温恭直谅之友来此讲学论道,示以孝友谦和之行,德业相劝,过失相规,以教训我子弟,使毋陷于非僻。不愿狂躁惰慢之徒来此博弈饮酒,长傲饰非,导以骄奢淫荡之事,诱以贪财黩货之谋,冥顽无耻,扇惑鼓动,以益我子弟之不肖。呜呼,由前之说,是谓良士;由后之说,是谓凶人。我子弟苟远良士而近凶人,是谓逆子,戒之!戒之!
嘉靖丁亥八月将有两广之行,书此以戒我子弟,并以告夫士友之辱临于斯者,请一览教之。王守仁书。
钤印:王守仁印(白文)、王伯安(朱白文)

说明:书法率意苍劲,集颜、柳于一体。明嘉靖六年(1527 年,两年后王去世),王阳明奉命兼任都察院左都御使并两广及江西湖广四省军务,征剿思田叛乱。临行前,他将绍兴阳明书院的一切事务交给门人钱洪德和王畿暂理,并特意书写了《客座私祝》帖,告诫书院诸生要注意德业向善,刻苦攻书。“客座”,指招待客人的房间;“私祝”,即“私嘱”。所谓《客座私祝》,就是悬挂于客堂的一幅字,是告诫弟子及昭示来访客人的“告示”。
册首有明黄道周题跋。国家一级文物,现藏于余姚博物馆

【资料来源】来自余姚博物馆网站 

Image

Image

王守仁《上急缺地方官员疏手稿》40×119cm 
嘉靖七年(1528)中国国家博物馆藏

王守仁手书《上急缺地方官员疏稿》,略有残缺。据清道光癸卯(1843)杜煦跋中考证,其书写时间是在明嘉靖七年(1528)二月十八

嘉靖七年二月十八日王守仁上急缺地方官员疏手稿(二)日。据《明史?本传》,嘉靖六年(1527),“广西思恩、田州土酋卢苏、王受反”,朝命王守仁以原官兼左都御史,总督两广兼巡抚,前往处置。是年底,王守仁至广西,“陈用兵十害,招抚十善”,得朝廷认可,于是招抚卢苏、王受,思恩、田州平。同时又联合卢苏、王受等平定起事反抗的瑶族十余寨。为加强对这些地方的统治,急需选派文武官员。王守仁的这件疏稿,正是在这种形势下写成的。

疏稿的主要内容系由于广西柳庆(柳州、庆远府)地方新任参将王继善病故,地方盗贼生发,不可一日缺官,乞暂委相应官一员,前去代理。并推荐田州参将沈希仪改驻柳庆;闲住副总兵张祜,才识通敏,计虑周悉,将略堪折中之任,文学兼抚绥之长,今又见在思田(思恩府、田州府)地方安抚各夷,皆能得其欢心。乞敕兵部俯从臣议,将张祜复其旧职,经理四州修建之役。此件疏稿对于研究王守仁其人和明代边疆民族问题,都有一定的史料价值。

此疏稿有多处涂改,卷后道光癸卯杜煦跋文,对本文考证甚详。

【资料来源】中国国家博物馆网站 

Image

引首:王文成公诗迹(篆书)
武昌徐氏桐风斋珍藏,古杭后学王禔篆(楷书)

Image

Image

Image

Image

Image

Image

Image

Image

Image

Image

Image

Image

Image

王守仁《行书咏良知四绝示冯子仁卷》
洒金笺行书 29.5×1016cm 
嘉靖七年(1528)湖北省博物馆藏

释文:
问君何事日憧憧,烦恼场中错用功。
莫道圣门无口决,良知两字是参同。

个个人心有仲尼,自将闻见苦遮迷。
而今指与真头面,只是良知更莫疑。

人人自有定盘针,万化根原总在心。
却笑从前颠倒见,枝枝叶叶外头寻。

无声无臭独知时,此是乾坤万有基。
抛却自家无尽藏,沿门持钵效贫儿。
款署:冯子仁问良知之说,旧尝有四绝,遂书赠之。阳明山人王守仁,书时嘉靖戊子九月望日也。
题跋:章炳麟、马浮(略)

【资料来源】图片来自《书法丛刊》杂志2008年第5期 

Image

王守仁《致纯甫手札》

Image

王守仁《行书即事漫述四首之一诗轴》
绢本行书 142×71cm 
上海博物馆藏

释文:从来野性只山林,翠壁丹梯处处寻。一自浮名萦世网,遂令真诀负初心。夜驰险寇天峰雪,秋虏强王汉水阴。辛苦半生成底事,始怜庄舄亦哀吟
款署:阳明山人王伯安书。

【资料来源】《中国法书全集》—13—明-2(文物出版社) 

Image

王守仁《行书唐人秋闺思一首诗轴》
纸本行书 212×72.5cm 
上海朵云轩藏

释文:秋天一夜静无雲,断续鸿声到晓闻。欲寄征人问消息,居延城外又移军。
款署:王守仁

【资料来源】《中国法书全集》—13—明-2(文物出版社)

Image

王守仁《致永丁执事手札》

Image

Image

王守仁《与郡伯梁执事手札》

Image

王守仁《行草手札》。手迹。
经折装共14纸,上海图书馆藏。

  守仁手札流传甚少。此为 其答虞佐侍御(即浙江按使唐龙)书,计一通,书法挺劲古逸。款署“守仁”钤有“阳明山人之印”,末署“七月五日寓广信具”。当为明正德十六年其自南昌返浙时所作。另钤有“流传在海昌张渭渔处”旧藏印。

Image

王守仁《行书致蕙果郡伯手札》纸本行书 24×52cm 北京匡时2015秋拍

北京匡时国际拍卖有限公司2015秋季拍卖会畅怀——历代书法夜场 837
估价:RMB 500,000-800,000
成交价:RMB:414.00万
拍卖时间 :2015-12-04

释文:
四明之兴甚剧,意与蕙果必有数日之叙,乃竟为冗病所夺。承有岁暮汤饼之期,果得如是良亦至愿,尚未知其意何如耳。喻及楚之诳,魏近亦颇闻其事,然魏之朴实,人亦易见,上司当有能察之者,况楚有手笔,可覆诚伪,终必有办也。魏在薄感,乃蒙宪佥,若此彼此,均感至情,楚亦素相爱,不意其心事至此,殊不忍言,可恨可恨。使还草草,致谢不尽。
款署:九日守仁顿首,蕙果郡伯道契兄文侍,楚弟同致意。馀素。
钤印:伯安
鉴藏印:虎孙、颐煊过眼、少仙子、永祺鉴古、杨守敬印、星吾审定书画印
题签:
1.庄澹庵、杨邻苏题,绛雪簃秘籍。
2.王文成手札。钤印:星吾审定
引首:良知良能。钤印:程琦印信、伯奋父、萱晖堂手卷
题跋:
1.王文成公诗书礼学绝冠古今,明三百年中第一伟人也。余笃爱之,凡见寸纸尺幅,必重值归之,非焚香盥指,不启视。此札公正在龙泉山庄读书时耳,行草未工而姿媚横生。披对之下,令人神往,亦人生之一幸耳。敬跋于后。毘陵后学庄冋生。
2.予搜集昔贤手札,上起北宋,下逮晚清,卅年精力,所聚得二百三十余通,中以明贤为多,凡忠臣孝子、岩穴轩冕、鸿儒名士、骚人墨客,兼收并蓄。唯王新建手札独付阙如,梦寐思之,竟不可得也。是岁冬,偶有以此札求售,为清初庄澹庵故物,光绪丁未,宜都杨邻苏得诸沪上者。反复披阅,目眩心驰,如亲新建謦欬,为三生庆幸。延津之锷,恐为蛟龙摄去,亟倾囊易之。新建功业学术彪炳史册,振耀四海,其书固可不论,而书亦清劲秀拔不可揜,其兼举哉,古人论右军以书掩其人,新建乃以人揜其书,观夫此札而益信。乙卯葭月,新安后学程琦重装敬识。钤印:程琦印信、伯奋、双宋楼
备注:
1.程琦题引首。
2.庄冋生、程琦题跋。庄冋生,字玉骢,号澹庵,江苏武进人。顺治四年(1647)进士。官至侍读学士。好藏书画。
3.杨守敬、程琦题签。
引首24×67cm;本幅24×52cm;题跋24×12cm;24×25cm

王守仁(14721529),字伯安,号阳明,浙江余姚人。弘治十二年(1499)登进士,后任刑部主事、兵部尚书,被后世称为阳明先生。王守仁熟通兵法,以道学着称,是心学的集大成者,与孔子、孟子、朱熹并称为孔、孟、朱、王,其学术思想远播日本、朝鲜半岛以及东南亚,集立德、立言于一身,成就冠绝有明一代。
王守仁因触怒刘瑾,被贬至贵州龙场任驿丞,龙场在贵州西部万山丛中,虫毒瘴疠,与苗裔为邻,王阳明在这种环境中对《大学》的中心思想有了新的领悟,独悟格物致知,史称“龙场悟道”。到了正德十四年(1519),宁王朱宸濠在南昌发动叛乱,王守仁又迅速地平定了叛乱。
王守仁不但是著名的哲学家、军事家,同时也是一位书法家,地方志记载称他:“新建善行草,出自圣教序,得右军骨第,不脱张南安、李文正耳,书法清劲绝伦。”王守仁手札流传甚少,此《行书致蕙果郡伯手札》书法挺劲古逸,用笔俊丽遒劲,结字瘦紧绵密,并有欹侧之势,字字独立而行气畅达。全篇节奏有跳荡之感,但笔致中凝练、沉郁之意盎然。
此札幸有隔代知音宝爱,保存至今。清初为常州庄冋生、庄虎孙父子所藏,庄冋生多其尤为宝爱,自称“凡见寸纸尺幅,必重值归之,非焚香盥指,不启视”,此手札写作时王守仁正在龙泉山庄读书,庄冋生评为“行草未工而姿媚横生”。光绪三十三年(1907)为杨守敬得于沪上,之后又归程琦双宋楼,程氏收集名贤手札,独缺王守仁,一直引以为憾,待见到此札后,自称三生庆幸,赞叹道“新建功业学术彪炳史册,振耀四海,其书固可不论,而书亦清劲秀拔不可揜,其兼举哉”。

【声明】资料仅供学习参考,本站不能保证该拍卖品的真实性。

Image

王守仁《若耶溪送友诗稿》册 
行草书 27×12cm×15 
纽约苏富比2014年3月拍卖会拍品

纽约苏富比2014年3月拍卖会中国古代书画 编号0577
估价:60万至80万美元
成交价:204.50万美元
拍卖时间 :2014-03-20

Image

Image

Image

Image

Image

Image

Image

Image

Image

Image

Image

Image

Image

Image

王守仁《若耶溪送友诗稿》册 

行草书 27×12cm×15 

日本大阪博文堂影印本

释文:
 若耶溪上雨初歇,若耶溪邊船欲發。
 楊枝嫋嫋風乍晴,楊花漫漫如雪白。
 湖山滿眼不可將,畫手憑誰寫清絕。
 金樽綠酒照玄髪,送君蹔作沙頭別。
 長風破浪下吳越。飛帆夜渡錢塘月。
 遙指扶桑向溟渤。翠水金城見丹闕。
 絳氣扶疏藏兀突。中有清虛廣寒窟。
 冷光瑩射精魂懾。雲梯萬丈凌風躡。
 玉宮桂樹秋正馥。最上高枝堪手折。
 攜向彤墀獻天子,金匱琅函貯芳烈。
內兄諸用冕惟奇負藝,不樂於公道者久矣。今年將赴南都試,別之若耶溪之上,固知其高捷北轅,不久當會於都下。然而繾綣之情自有不容已也。越山農鄒魯英為寫耶溪別意,予因詩以送之。屬冗不及長歌,俟其對榻垣南草堂,尚當為君和鹿鳴之歌也。弘治甲子又四月望,陽明山人王守仁書於西清軒。垣南草堂,予都下寓舍也。

署签:王文成公耶溪送别诗册。后学日本长尾甲题。
钤印:雨山引首:王文成公诗翰。

宣统癸丑(1913)秋,雨山先生归,装携此册见视。后学上虞罗振玉敬观署题。
钤印:罗振玉印、罗叔言

题跋:(罗)王文成公耶溪送别诗册,乃弘治甲子(1504)在耶溪送内兄诸用冕赴试南都作考品。弘治已未(1499)举进士,明年授刑部云南清吏司主事。逾二年壬戌(1502)告病归。越筑室阳明洞中此册乃归越后二年作也,先生时年三十三。先生《年谱》称先生以壬戌(1502)请告,明年移疾钱塘。甲子(1504)在京师,秋,主山东乡试而不言返京在何时。此册署弘治甲子(1504)又四月别诸于耶溪。是夏初尚在越中,其返京师殆在夏秋之间,可补《年谱》之阙也。据《年谱》,先生娶夫人诸氏,外舅诸公养和为江西布政司参议。诸用冕不知为参议第几子。先生《全集》编于当时,诗文皆编年,似不应有所遗逸。而集中弘治甲子(1504)但载山东诗六首,乃不及此篇。得据以补《全集》,尤可喜也。癸丑(1913)秋,雨山先生归国,以此册见视。予既敬署册首,复考证事实,书于诗册尾,以志眼福。后学上虞罗振玉又记。
钤印:罗振玉印、罗叔言

(郑)阳明模古帖,劲逸极可喜。凝心以践形,所学正如此。世人求形似,遂为物所使。我弱而彼强,未免终失已。明道论居敬,作字已得指。王言学在心,操纵合妙理。就婚偶学书,挥尽数箧纸。岂不藉学力,自运非傀儡。雨山爱阳明,宝此期没齿。日日亲至人,精神长绕几。《年谱》先生就婚,诸氏署中有纸数箧,先生日学书皆尽,书法大进。先生甞曰「吾始模古帖,只得字形。后凝思静虑,拟形于心,久之始通其法」。及读明道书曰「吾作字甚敬,非要字好,只此是学。既非要字好,又何学也」。乃知古人随时随事只在心上学。此心精明,字好亦在其中矣。孝胥。甲寅(1914)正月。 
钤印:太、夷鉴藏印:雁门冯氏珍藏 

【声明】图片来自《书法》杂志2003年第9期,为日本大阪博文堂影印本。资料仅供学习参考,本站不能保证该拍卖品的真实性。

Image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