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读书笔记:地理寻访与欣赏之道——读《烟雨故园路——荷尔德林书信选》

 df7086 2022-12-02 发布于河北

梁东方

冬日午后的阳光照耀着窗户外面一览无余的大地,也照耀着我伏案看书的玻璃圆桌。玻璃圆桌将阳光反射起来,让永远也照不到阳光的房间深处的屋顶位置上形成一片异常明亮的区域。正是窗口的阳光和房间深处的这巨大的亮斑呼应着,将屋子里的寒气驱赶到了一天之中最远的地方。因为口罩原因而封闭居家的生活日复一日地已经过去了十一天,短期内还是没有能走出楼道门的希望。

虽然说经过一次次的封闭逐渐练习出了一点退休的感觉,但是绝对的足不出户则肯定不是退休待遇,要想按捺住偶尔会憋闷压抑起来的心还需要不断地找到新鲜的、以前没有读过的书。还好,这次抽出来的这本《烟雨故园路——荷尔德林书信选》一下调动起来了自己的兴致,让已经坐了一上午的麻木骤然被刷新了。

荷尔德林的很多信都发自毛尔布龙,毛尔布龙修道院,那可是我去过的地方。

小时候,还没有钱也没有自理能力出门远行的时候,我就一直向往大地上很多地方,想到那些地方走一走看一看,呼吸一下那里肯定和我所生活的地方不一样的空气,看看那里道路的格式和树木的品种,望一望它的天际线。

我之所以还没有来过就知道这些地方的名字,是因为课本里提到了它们。最早是语文课本里,后来是历史课本里、地理课本里,是报纸上关于什么地方的新闻里。我虽然还没有去过,但是因为我已经有了关于那个地方的文字经验,哪怕仅仅就只是那个地方的地名,我也相信去过以后就会对那里有一个清晰明确的了解,就再也不会忘记。再回头看原来的课本和报纸就有了根据,有了只属于我自己的私人地理经验。

这种属于个人的地理定位,带着环境美学感受的地理定位,不限于对已经了解的相关知识的落地,更能对未来再读到关于这一地点的信息的时候,在自己头脑里的合理而充分的地理想象。这不限于名人故居或者重历史事件的发生地,也包括某个普通的地方、某个一般的位置,比如某条街道或者学校。

那一年,我离开黑塞的故乡卡尔夫,坐电梯从山谷里上升到半山腰上的火车站,乘车继续沿着黑森林在山谷向前。火车骤启骤停,在被高大的森林掩映着的山谷中疾行,很快就到了终点站毛尔布龙。

毛尔布龙实在是太小,火车站的站台非常短小,以至大部分车厢车门下面都直接就是铁轨外的枕石。火车站也不过是一座小小的红房子,在迎接了上下火车的屈指可数的几个乘客以后,马上就重归沉寂。

这种山林之巅的沉寂是恒久的,从古远的过去一直延伸过来,还将延伸到同样久远的未来。距离火车站近在咫尺的毛尔布龙修道院当初选址的时候一定是相中了这种亘古的宁静,它和宗教的庄严与悠远气氛有着天然的贴合。宗教和自然在这里互为表里,互相支撑。

黑塞在少年的时候进入这家修道院学习,很快就因为受不了这里压抑沉闷的气氛而要求退学,一直闹到最后近于精神失常才最终离开了这座石头城堡里阴暗硕大的幽闭空间。我追随黑塞的足迹来到这里,体会他写下的关于毛尔布龙修道院的诸多文字,设身处地的在这个有大树和喷水池的中世纪院落里漫步了很久。

没有想到今天在封闭居家中抽出的这本书显示,在黑塞之前一百多年,荷尔德林也曾经来到这毛尔布龙修道院,这里为其一生的创作和思想留下了深深的烙印。

178717岁的荷尔德林带着他一生中其他时间都比较罕见的可以说是灿烂的激情,开始了在这里的学习和生活。他和谈得来的同学、朋友之间鸿雁传书,叙说友情,谈论见闻,剖析自我,享受着一个人从懵懂的类似动物的童年豁然开朗,进入到人之为人的丰富精神世界的愉快,并且很快就陷入了恋爱的癫狂,形成了他一生之中第一个情绪和情感的巅峰。

荷尔德林与一百年之后的黑塞一样,属于那种天赋异禀的人,从人生一开始就有一种超越于物质人生的高远与敏感。一般人在这个年纪也许同样会有一个这样的诗性阶段,充满了向往的激情,眼前的一切都带着玫瑰色,觉着世界很大很远,人生无限丰富,而自己和自己的同伴都意气风发,前途无量,大有作为。大多数人的这种人生状态都是一闪而过的,很快就会重新坠入庸常的生活,有的人在表现形式上可能会逐渐老成,可内心里却一直有这样最初的火焰,近乎终生都保持着这样一颗赤子之心。这样的人一般都是诗人,哪怕不怎么写诗。

荷尔德林当然是这样意义上的诗人,写诗的诗人。在流经他家乡劳芬的内卡河边的海德堡,山坡上的哲学家小道旁,我曾经抚摸过竖立在路边的荷尔德林诗碑。那上面的花体文字所记录的,是荷尔德林人生中的与哲学家小道相关的话语。

那个地理位置和毛尔布龙连接起来,也就将荷尔德林的人生轨迹连上了一条线。再加上诗人其他的人生地点,比如蒂宾根、瓦尔特豪森、尼尔廷根、洪堡……他在不同的地方发出的信都是理解他的创作与人生的重要地理线索。

这位终生都不愿意进入世俗社会,终生都保持着自己超然的情愫的诗人,从毛尔布龙时期就已经奠定了自己人生的基调,他在这里给朋友写信说“从少年时代起,世界就把我的精神放逐到自我之中”“上帝赐予我巨大的痛苦……我是那么渴望能抓住那快乐的一瞬”“我过于惧怕现实生活中的低俗和平庸,害怕现实会干扰我的自我,我害怕现实会干扰我用以把自身和他物联系起来的那种内在的关切之情;我害怕我内心中的温暖和生活由于岁月冰冷的历史而变得冷却”。

同气相求的意思就是人和人之间会互相识别,识别出和自己同一频率的人。识别的线索有的能说出来,有的不能说出来,只是一种被叫作磁场的东西。作为写作者,书信的写作者和诗歌的写作者,其识别路径就更多一些,传得也更远一些,在人类各个地方、各个时代寻找到知音的可能性也就更大。

荷尔德林在一首叫作《浮生的一半》的小诗中写道:

悬挂着黄梨

长满野蔷薇的

湖岸映在湖里

可爱的天鹅

他们吻醉了

把头浸入

神圣冷静的水里

可悲啊,冬天到来

我的到哪里去采花

哪里去寻目光

和地上的荫凉

四壁围墙

冷酷而无言,风信旗

在风中瑟瑟作响

他在这幅德国冬天的素描里所描绘的物象,有色彩,有线条。还有在冷寂的气氛中一颗温热的心。去寻找夏日花朵和荫凉的努力其实只是对既往的回味,而风信旗的猎猎之声中,已经将四季和时间在这里连缀成了沧桑的时间感。这样的敏锐和纤细情感大致上只有一向热爱着自然的人才会有所体悟,尤其是也同样目睹过那样德国的冬天景象的人,更容易形成共鸣。

地理线索是理解与寻找的支撑,是欣赏诗歌和诗人至关重要的途径。由此,我因为热爱黑塞而尽进行的地理寻访,在日后开启了我对另一位同频者的理解之道。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