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初一男生在班上接老师话,哄堂大笑后,他却被老师这样“羞辱”,看妈妈怎样帮孩子?

 青青莲子 2022-12-02 发布于广东

父母在家庭教育里,一直以来给孩子高质量的陪伴太少了,孩子缺乏深度的爱,总会不由自主的想要吸引别人的注意力和目光。


——青青莲子

直播课真实案例分享+免费答疑


案例:

妈妈在直播间寻求老师帮助:
儿子上初一,被班主任老师发动全班一起写他一个人的优点和缺点,其他学生不用互写,就写我儿子的,原因是上课时儿子接老师的话,引发同学哄堂大笑。儿子对这件事耿耿于怀,觉得被伤了自尊,这几天没有去上学。


我们处理过大量的青少年案例,发现上课接老师话的孩子,他其实是一个耍宝的孩子,然后引起同学的哄堂大笑,这样他觉得特别开心。

这类孩子的人格模型,我们叫做“打岔型”人格模型

一个孩子为什么会成长为“打岔型”人格模型的人,原因出在家长本人身上。

在这个案例中,因为父母之前对儿子的深度的心理关注,可以说是基本上没有的或者很少的。这需要我们这位家长朋友去反思的。

1


“打岔型”人格的孩子
 缺乏有深度的爱


这里,我们先来看一个教育学的原理,就是“什么样的孩子,爱是充足的呢?”

去看看那些在爸爸妈妈怀抱里长大的孩子,爸爸妈妈给到的爱是很有深度的,请注意——什么叫有深度的爱?比如:

妈妈天天关心孩子吃什么、穿什么,这叫在身体层面上关心孩子;

妈妈知道孩子今天情绪怎么了,妈妈可以帮孩子处理情绪,如果妈妈对孩子的心理状态足够了解,这就叫做“有深度的母爱”。

没有深度的母爱,就是天天只关心孩子的吃喝拉撒,并且长期这样子去教育孩子。

还有一种情况,父母连孩子的吃喝拉撒也不关心,只关心孩子今天作业做完没有?赶紧去洗澡……我们很多妈妈也就是在这个层次上,这些都是非常浅层的爱。

从这个教育学原理来分析,我们不难理解:

孩子为什么会成长为一个“打岔型”的孩子?

可以说是这个孩子从小到大的生命成长过程中,你和你老公的目光停留在他的身上太少了。

我们再来看看,对待刚生下的小宝宝,父母是怎么的呢?

是永远都看不完的呀!


其中很重要的一份爱,就是通过你的双眼把很多的注视传递到宝宝的身上。

当父母把很多的目光落在孩子身上的时候,这个孩子基本上不会有“爱缺乏”的问题。

当然随着孩子的长大,如果父母只是在身体层面、学习层面、一些简单的日常层面,去跟孩子交流的话,这份爱也是不够的。

这也是为什么我们家长朋友需要学习家庭教育的原因,就是因为我们要学会把更有深度的爱给予孩子,这叫做“高质量陪伴”。


2


从小缺乏爱的关注
成年后会长成什么样?


孩子出现“打岔型”人格的核心因素,是因为父母的目光落在他身上的真正注意力,也即家长看着孩子、心里想着孩子的时间太少了,根本不够。

这样一个“打岔型”人格的男孩爱在班级搞笑,并且是根本不听老师劝,因为他是不由自主的要去吸引全世界的目光。

这类孩子以后长大学表演,他会很有感觉的,因为他需要在聚光灯下,他太需要鲜花和掌声了。

很多特别需要聚光灯,特别需要鲜花和掌声的人,是因为在他童年的家庭里他从来没有被满足过,而他内心又对这个东西特别在意、特别渴望,所以这就形成了“打岔型”人格。

而这样的人格形成是因为我们家长在家庭教育里高质量的陪伴太少了。

那么,这类孩子成年会长成一个什么样的男孩?

他会像是一个花花公子一样的,天天吸引女孩子的注意力,但他跟女孩子相处,他又不知道如何有深度的去爱一个人,所以这类孩子会有很多的生命功课。



3


莲子老师示范
手把手教如何妥善处理


接下来,我们来看这个案例该怎么来处理,案例中的妈妈要如何做?

这个事情是有补救的,但转学没有用的,为什么?

因为转学了,儿子在另外一个学校,他一定是没出三个月,又会回到老样子,除非这个孩子遇到一个特别有经验的班主任。

你要知道,如果一个班主任愿意把全班其他同学都团结起来对付你儿子一个人,你想想看,你儿子的能力至少是这个班主任的100倍。

你要知道,这对一个集体的损害是有多大,因为老师没法上课了。

所以你现在要很清楚,去换学校根本无济于事。

当班主任没法上课的时候,这对她是一个多大的羞辱。

面对这样的情况,我们要怎么样来妥善处理呢?


第一步,处理孩子在这件事上感受到的羞耻感

你可以跟孩子说,儿子呀,你看班主任这么羞辱你,你是不是特愤怒,也觉得自己特丢脸?(就是直接用这样的对话跟孩子聊)

然后接着,你告诉孩子,你说儿子这不是你的错,这也不全是老师的错,这是妈的错。

你跟儿子道歉说,是因为妈妈这么多年没有去爱你,没有去深深的关注你,所以你不由自主的想在同学面前去表现自己,是不是这样子呢? 

同时,你还要让儿子知道他是个受害者。从某种意义上来说,他是你家庭教育不当的受害者。

这时候,你可以抱抱你的孩子,包括这几天孩子不去上学,你就每天都给他做按摩,帮他推背,一定要通过这种肢体的接触去帮助你的孩子感受到一些来自于妈妈的爱,而这就是最快捷的方式了。



第二步,启发孩子去了解班主任的世界发生了什么

上面的步骤完成后,过一两天,你又可以告诉他,你说如果你是班主任,你觉得这个班主任会怎样想?

原来班主任是如此的痛苦,我扰乱了整个集体上课的氛围,这是对集体的破坏,班主任实在是非常的可怜,也非常的无力、不知所措。


接着你跟孩子说,班主任本意不想如此伤害你,只是你对她的伤太多了,但是你对她的伤,妈妈知道你不是故意的——你是不由自主的想成为全班的中心,这是因为妈妈之前没有让你成为妈妈的中心。(在这一步,你要告诉孩子前因后果。)

这是你要和孩子沟通的,如果孩子已经不去上学了,你每天早晚最好帮他做按摩,可以一边按摩一边和他聊天。

初一的孩子,他其实已经懂道理了,他已经有一些逻辑思考能力,这个时候他就会慢慢的知道,是因为他先羞辱了班主任,班主任才羞辱他,这叫“因果报应”。

他被羞辱固然可怜,但是其中90%的责任他自己要去背。

你要让孩子知道,无论因为什么原因,在一个集体中我们都不应该因个人而把所有人的利益都损害了,我们得因此而负起责任。


第三步,去和老师好好沟通

跟老师沟通的时候,你做的第一步不是指责老师,你没有权利指责老师,因为这个根是在你这里,你需要做什么呢?你要跟老师赔礼道歉。

你说,老师呀你这样做,我猜你一定是无计可施了,你又不能打他,一定是xxx严重损害了你的课堂纪律,使得你没法上课了,你才被迫这样去做,你才采取了这种极端的行为。

孩子之所以教育成这样子,这是我做错了,我对孩子的爱不够,真是给你添麻烦了。


你一定需要先跟老师道歉,否则这孩子回不了这个班级,因为老师宁愿不要这个孩子。

问题是孩子换个学校,他也会是这样子,所以转学解决不了问题。

你必须要有这个勇气去承认错误,否则接下来你的孩子到哪个团体中都会受到排斥。

当你这样去道歉的时候,老师的心会缓和,也会去想:这个孩子虽然真的是令我无计可施,我没有办法,但是家长还算懂道理……

等老师的心缓和了,你再接着跟她说,这个孩子因为老师这样做,确实他也觉得他没脸了,伤了他的自尊,我现在想让你和我的孩子和解。

并且我现在也开始学习家庭教育,赶紧补足我对这个孩子的爱……这都是因为我长期忽视他,所以这个孩子才变得那么喜欢引起别人的注意。

你把这个信息告诉班主任老师,然后愿意去表达你的诚意,这个老师才有可能跟你的孩子和解。

上面部分就是案例中这位家长朋友需要去和孩子、班主任老师做沟通的。


(提醒:著名的心理治疗大师维尼亚尼·萨提亚把人的生存姿态分成了四种,分别为指责型、讨好型、超理智型和打岔型,然而这只是我们与世界互动的一种沟通姿态,并没有一定说哪种类型就好,哪种类型就不好,一个人身上也会出现很多种类型的沟通姿态,在不同的情况下,可能某种类型会比较强烈。想要了解更多,敬请您关注我们后面发布的文章。)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