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古代死刑犯行刑前,碗中为何要放一块半生不熟的肉?原因有2个

 无风起念 2022-12-02 发布于广东

古代封建社会不讲人权,发明了各式各样的残忍刑罚,如砍头、腰斩、凌迟、车裂等;不过,虽然古代人命不值钱,被视如草芥,但也不是一点人情味都没有,有些小讲究还是挺有人情味的,例如在犯人被执行死刑之前,一般都可以被允许吃一顿丰盛的饱饭,这顿饭也被叫做“断头饭”。不过,还有一种规矩,就是囚犯行刑前,碗中要放一块半生不熟的肉?这是为何呢?现代人多不知道。

首先我们看看“断头饭”的来历。据史书记载,中国古代的“断头饭”是从春秋时期的楚国开始的。当年,楚庄王在平定若敖氏家族叛乱的时候,为笼络其它楚国旧贵族的人心,同时也为了彰显自己的仁德,在后来处置该家族的时候,也就是在临处决的当口,突然提出:每人均以饱食

后来,楚庄王的举措逐渐被诸侯国推行,成为彰显统治阶级“人性化”的典范,一直延续下去了。

“断头饭”作为皇帝钦定的一餐,标准自然是低不了哪去。宋太祖赵匡胤就曾立下规矩,死刑犯的最后一顿饭的伙食标准是5000文钱,要知道,寻常人家下个馆子也就一百多文钱,吃得丰盛点也就300文左右,5000文赶得上4、5两白银了,宋太祖为了显示自己的仁德,可谓是下了血本。

▲古代针对死囚还是有一些人情味的规定。(示意图/翻摄自百科词条)

关于这块半生不熟的肉,其实也是有典故的。古代非常信鬼神之说,认为人死后灵魂会下阴曹地府,有罪的就在地府服刑赎罪,没罪的就会过奈何桥喝孟婆汤,然后投胎转世,过新的人生。

但在孟婆身边,还养着一条恶狗,如果不给这恶狗好处,就没法顺利去投胎。为了能赶紧进入下一世,人们就会在犯人最后一餐中掺进一块生肉,这块生肉就是专门为贿赂恶狗准备的

▲执行死刑后,很多不成文的规定也是希望他们能顺利投胎。(示意图/翻摄自百科词条)

死刑犯们看到碗里的生肉,都会充满感激,他们虽然在这一世作恶多端,但他们也希望在下一世可以得到神灵的庇护。也许在封建时代,这便是人们积德行善的一种方式吧。

另外还有一种说法,是以现实的观点来解释;我们知道,历朝历代都有贪官污吏,他们总能想出办法来剥削百姓,有时竟连犯人的断头饭也不放过。

官员们为了克扣银钱,擅自降低了这最后一餐的伙食标准,把好酒好菜换成一碗白饭加少许青菜,最后再放上一块生肉充作荤腥。反正犯人吃了这一餐就要死了,根本没有机会去告发他们的所作所为,如何做都由他们说了算。

俗话说:“人之将死其言也善,人之将死其膳也丰”。不管怎么说,对于死刑犯来说,虽然生前做了很多坏事,但毕竟他们已经要为所犯下的恶行付出代价了,就让他们好好走完最后一程,重新投胎好好做人吧。

参考资料:《断头饭是什么意思?》

作者简介 | 无风,95后女孩,想和你一起活得任性又自在。ID:wfqnwx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