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物质文明

 老玉米棒 2022-12-02 发布于广东

基本概念

物质文明

人类在认识和改造世界的过程中所创造的物质成果的总和,主要表现为生产力水平的提高、财富的积累和物质生活的改善,是人类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础。

马克思恩格斯非常看重物质文明在人类文明体系中的基础地位和基础作用,形成了从概念到理论的系统认识。马克思恩格斯本人并没有直接使用过“物质文明”这一术语,但是他们常用的“物质生产”“物质交往”“物质生活”“文明”等术语已暗含了物质文明的某些语义。马克思认为,物质文明是人化的实践的产物,“自然界没有制造出任何机器,没有制造出机车、铁路、电报、走锭精纺机等等。它们是人类劳动的产物,是变成了人类意志驾驭自然的器官或人类在自然界活动的器官的自然物质。它们是人类的手创造出来的人类头脑的器官,是物化的知识力量”。这就是说,物质文明是人化了的“自然物质”,它由自然的、社会的等多种要素构成。生产力是物质文明的核心构成要素。马克思在《1857—1858年经济学手稿》中指出,“生产力中也包括科学”,“另一种不费资本分文的生产力,是科学力量”。科学技术作为一种物质文明要素,一旦被广泛运用于生产,就会带来物质文明的全面繁荣、社会的整体性变革。如恩格斯认为:“在这些年代中,用蒸汽发动的运输工具最后战胜了其他各种运输工具;在海洋上,轮船现在已经排挤了帆船;在陆地上,铁路在一切文明国家中都占第一位,碎石公路次之;运输现在变得比过去快三倍,而过去的运费比现在贵三倍。”列宁说:“要成为文明国家,就必须有相当发达的物质资料的生产,必须有相当的物质基础。”物质文明包含的因素主要有:生产力状况、生产条件(包括生产工具和技术设备等)的状况、生产的规模、社会物质财富积累程度、人们日常生活条件的状况等等。这些因素越是充分发展,物质文明的程度也就越高。一定的物质文明同一定的生产力发展水平相联系,是生产力发展状况的现实表现。一定历史时期的物质文明既是以往历史阶段物质生产发展的成果的凝结,又是现实社会物质生产成果的直接表现。物质文明程度愈高,表明人类离开野蛮状态愈远,依赖自然的程度愈小,控制自然的能力愈强。

物质文明的性质由社会生产方式所决定。但是,物质文明本身在各社会阶段是相通的,是紧密联系的,具有继承关系。社会主义物质文明仅仅是从物质文明的成果在社会主义制度下为人民所享有、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这个意义上说的。社会主义物质文明是在以生产资料公有制为主体的生产关系下进行建设的,它可以继承历史上人类创造的一切物质文明成果,特别是吸收当今世界所有国家创造的物质文明成果,因而它能以较快的速度和较高的劳动生产率来建设自己的物质文明。

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的具体的历史的统一,构成特定的文明时代。物质文明为精神文明的形成与发展提供物质基础,特别是对精神文明中的文化建设起决定性作用。社会精神文明的高低,归根到底取决于社会物质文明发展的程度。社会主义物质文明的发展,物质财富的增长,归根到底,都将用来改善人民的物质文化生活,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马克思说:“财富是物,它体现在人作为主体与之相对立的那种物即物质产品中。”这是社会主义物质文明的基本要求。“一个真正的马克思主义政党在执政以后,一定要致力于发展生产力,并在这个基础上逐步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这就是建设物质文明。”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