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突发肩膀痛,抬不起来,小心患了风湿性多肌痛

 杏林夜话图书馆 2022-12-02 发布于河南

一些老人突然出现颈肩部疼痛,按颈椎病或者肩周炎治疗后效果都不怎么好,这种情况下需要细心诊断,找出明确病因。风湿性多肌痛这个病可能好多人都没听说过,但发病率也不是特别低。

文章图片1

风湿性多肌痛的典型症状:多出现急性或亚急性的颈部、肩部及髋部疼痛伴僵硬(>45 分钟 ),可放射至上臂肘部或膝部。四肢尤其是上肢不能拍举或负重,下蹲及上下楼梯困难。其实这种肢体活动受限实质是因为肌肉的酸痛无力。疼痛分布有其发生率,几乎所有患者均有肩部累及(70%~95%),颈部和髋部受累率分别为70%和50%,多呈对称,也可局限单侧发作。静止时疼痛明显,轻微活动后好转,但剧烈活动又会加重。起病时可有低热、全身酸痛不适、疲乏、失眠、消瘦等伴随症状。抽血化验时,一般有轻到中度的贫血,白细胞、 血沉 、 C 反应蛋白( CRP )等炎性指标升高。

文章图片2

风湿性多肌痛诊疗进展

早在2012年 欧洲抗风湿病联盟就已经公布了风湿性多肌痛的临时分类标准,如果存在以下几种情况就需要小心患该病的可能了。

1.年龄>50岁,双肩痛

2. C 反应蛋白和/或血沉异常

3.晨僵>45 min

4.髋部疼痛或运动受限

5.类风湿因子及抗环瓜氨酸肽抗体阴性

如果您在符合1.2条件的情况下,如果满足3-5其中任何一项,就要特别小心了,需要到医院风湿免疫科就诊了。

相关治疗

风湿性多肌痛导致的全身不适容易引起患者情绪不佳、睡眠障碍、焦虑抑郁等精神问题。所以在接受药物治疗前,应安抚患者情绪,淡化疾病忧虑感,嘱其合理遵医嘱用药并鼓励其适当运动以锻炼肌肉。一般来说风湿性肌痛引起的疼痛并不能被常见镇痛药明显缓解,而此类药物还可能造成胃肠道不适等相关副作用,故国目前并不推荐使用。目前国内及国际上公认的糖皮质激素是风湿性多肌痛治疗的中流砥柱。但激素类药物长期服用有很大的副作用,且有一定疗程,停药时需逐渐减量,因此需在门诊医生处长期随访。

文章图片3

临床上 风湿性多肌痛患者以老年人居多,多合并骨质疏松、高血压、糖尿病等基础疾病,长期服用激素可能进一步导致其基础疾病加重,并出现胃肠道反应、向心性肥胖等。故很多患者寻求中医治疗以代替激素。

中医治疗

文章图片4

中医认为本病的病因病机主要是:感受风寒湿热之邪,邪窜经络,经脉痹阻不通,不通则痛;脏腑功能虛弱,正气虚衰,气血不足,不能荣养肌肉,不荣则痛。病邪久羁,亦可阻滞经脉。

文章图片5

本病的根本是外邪痹阻经络而发,故治疗当以祛邪通络为先,病久体虚,又当补益肝肾为主。根据相关文献报道,风湿性多肌痛可辨证为以下5个证型:①寒湿痹阻。证见:肌肉僵痛、酸胀麻木,四肢无力,遇冷加重,得温则舒,伴身重、展僵,或有关节疼痛,舌质淡,舌苔白腻,或舌有齿痕,脉沉细或潏缓。治宜散寒祛湿,解肌通络,方选惹苡仁汤加减。②湿热痹阻。证见:肌肉酸痛,四肢沉重,举无力,身热不扬,汗出黏滞不爽,伴食欲不振,胸脱痞闷,小便色黄,大便干结,舌质红,舌苔白腻或黄腻,脉满数或滑数。治宜清热利湿、解肌通络,方选当归拈痛汤加减。③脾湿阻。证见:肌肉关节酸楚疼痛,或略呈肿胀,肌肤麻木不仁,四肢酸软、举无力,面色苍黄或浮肿,食欲不振,院腹胀满,大便稀溏,舌质淡胖、边有齿痕,舌苔白腻,脉沉缓。治宜健脾化湿,通络止痛,方选参苓白术散加减。④肝肾虛痹。证见:肌肉关节烦痛,人夜尤甚,筋脉拘急,屈伸不利,腰膝酸软无力,或失眠多梦、五心烦热,舌红少苔,脉细数或弦细数。治以培补肝肾,通络止痛,方选独活寄生汤加减。⑤气血虛痹。证见:肌肉关节疼痛酸楚,遇劳加重,形体消瘦,神疲乏力,肌肉麻木,短气自汗,面色少华,唇甲淡白,舌淡苔薄,脉细弱。治宜益气养血,和营通络,方选黄芪桂枝五物汤加减。

风湿性多肌痛关键在于早期诊断,及时用药改善症状,提高生活质量。因老年人多合并糖尿病、骨质疏松等基础病,西医治疗上存在较大局限性。配合中医中药治疗可以起到提升治疗效果,减少药物相关副作用。随着医学的不断发展进步,最终会有更新、更有效果的方法来治疗风湿性多肌痛。

文章图片6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