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8)(中篇小说连载) 离家出走的日子(二)

 山东刘福新 2023-07-21 发布于山东
    (中篇小说连载) <wbr>离家出走的日子(二) 
          (图片取自沧海一声江湖笑的资料)  
 
敬告:感冒,暂时关闭评论栏。
    
    
 

                             二

   月亮出来了。它先是从东边山头的树隙里突然跃出来,像一个爬上树梢左顾右盼的稚气儿童,大约十分钟后,它恋恋不舍地离开树梢,蹦上山头,这时就如一个出浴的大小伙子,肌肉丰满、健康润泽、充满活力。戚寒攸下榻的水库管理大院里落满月光,山凹里恍若白昼。

   老戚离家出走已经第五天了,他来到这大山里也已三天了。他的心依然哀伤着……但,已经平淡了许多。

   ……汝大连师傅载着他来的那天,车沿着一条山间公路缓缓行驶,一眼望去,西面怪石嵯峨,峭崖高耸;东面幽谷流泉、野趣盎然,幽谷的再东面是丘陵;南面的山峰重重叠叠、伸向天尽头;回头看来的方向——北边,亦被山挡住了。直觉告诉戚寒攸,这是个小盆地啊。小盆地里散布着几乎谈不上什么距离概念的村庄,竟然让老戚想起了他的故乡,大大地激动了好一会儿。老戚不禁又一次拍了拍他那干干瘦瘦的大腿,“此处甚妙!此处甚妙!”

   黄沙铺地的窄窄公路上,面前的村庄也很有特色,它的最南面有一家面积仅仅十几平方的夫妻小饭店,店北面是一个日用百货铺,再北面是个农村诊所;路的东面是村委办公室和一家个体经营的厂房,再往东走,是水库管理大院,周围遍布桑树山楂树还有柿子树,既美且静。老戚来的那天,小饭店正好年后开张,一群人点燃着几串鞭炮,“劈里啪啦”响得正欢。司机老汝急急忙忙去联系村干部,可支书和村主任都上山检查山林火情去了,好不容易才等了来,见了面。老汝就对支书和主任说,我领了一个作家来您们这儿写书,最好安排一家僻静卫生的地方,戚老师不是什么大款,生活费不可能付很多,连吃带住每天十五元钱。支书说,我们这里生活水平很低,这些生活费根本用不了,他们都节约习惯了,就怕戚老师吃不好,不如这样吧,我领你们去水库管理大院去,那儿有三个管理师傅轮流值班,住的地方很宽绰,挨着水库,很僻静,累了在水库附近溜达溜达看看风景,吃饭嘛离小饭店也不远……

   支书领他们去的院落,大门朝东,正对着水库,铁门又高有宽,整日用一把特号大锁虚挂着。院子相当宽阔,一溜十多间坐北朝南的大瓦房。院子南面离房屋足足三十米处有一排厕所,坐东朝西,男女厕用高高的砖墙隔开。院子里到处是又粗又高的梧桐树,估计是刚建大院时栽下的。这些都可以证明着它曾经有过的辉煌……

   他们第一个见到的管理员姓纪名维壬,在三个管理员中年纪最大,当过兵,干过北边某村的支书多年。纪维壬师傅个子不高,显得有些消瘦,但身子骨很结实,微黄的鸭蛋形脸上总带着灿烂的笑意,一看就知道是一个豪爽人。

   当支书与纪维壬师傅商榷之后,纪师傅毫不犹豫地答应了。

   吃住问题就这样很快地定下来了。

   老戚选中的地方叫龙坪,是附近较大的村庄,实际上它是由根本分不出边界的七个自然村组成的。龙坪以前是“公社化”时期的生产大队所在地,如今的村委也在这里。它紧贴崧山东麓,错落有致的房屋散布在山坳里。村西不远的山坡上即是遐迩闻名的龙泉寺,山上林木茂密,山下溪流清澈见底。整个村庄静谧安详,宛如一幅虚实相间的水墨画。以致让老戚有那么一会儿误认为自己被画师安排到画幅里了。老戚那伤痕累累的心顿时平和了许多。

   在龙坪安顿下的当天下午,戚寒攸趁着酒兴,去游龙泉寺。沿途的山楂、柿子、桑椹等树木漫山遍野,可惜时令太早,还没有发芽返绿。拾级而上,路边的果农已经在剪枝了。进山门,遇果贵法师,领老戚参观了殿阁恢弘的寺院,并解释了每所殿阁的塑像。临别,赠老戚明朝莲池大师的《竹窗随笔》,并在扉页上题词曰:“平常心是道”。戚寒攸因为去年刚出版的散文集仓促间没带,答应不几天来访时当面呈送。

   由于戚寒攸随身带来了心灵孤寂和创伤,蓦地厌烦了尘世。虽然他不崇信佛教,但到此时也不得不羡慕出家人心无挂碍的清静,恍然有了归隐山林的感觉。“我有明珠一颗,久被尘劳关锁”,宋朝柴陵郁禅师诗句中的“明珠”可否理解为“心性”呢?看到人家洒脱地生活,老戚觉得自己是在世俗中戴了枷锁举步维艰地跳舞,而这跳舞本身是实在万分无奈地跳给别人看的……

   下山时,戚寒攸的心情又沉重起来,他忘不了几天前家里发生的那场灾难——

那天一大早,老婆无端地“西北风刮棘子”,惹起了一场大规模的夫妻战争。而“战争”是由于老戚的婆娘正月十六走了趟娘家引起的。老戚从心眼里极不愿意老婆走娘家,倒不是不通人情,而是他的婆娘每次从娘家归来都要找他的茬,因为她每逢离开一天,必然胡思乱想,之后必然与老戚大闹一场,老戚就心里惴惴不安,唯恐弄得沸反盈天的。可老戚又不能阻止他的老婆走娘家,他怎么能阻止她在父亲面前尽孝心哪!老戚心里很清楚:自己的老婆虽然蛮不讲理,但总比她那些素质更为低劣的弟妹强了许多……

   大体经过是这样的:正月十七早上起来后,老戚打了几个电话,从他的书房兼卧室出来,已经早就过了平日就餐的时间了,老婆睁大眼睛躺在床上。“怎么还不起来?”老戚微笑着问,身体里有一种冲动。本来是想与老婆亲热一番的,趁着老婆未起的当儿。

   “早起来干什么?”老婆看都不看戚寒攸一眼,一脸愠色。

   “我的脊梁有点疼”,其实老戚那是托词,要是给他揉揉,他们就顺理成章地干起那种夫妻缠绵的事了。

   “累的!”老婆一脸的讽刺意味。

   “怎么累的?”老戚一听话不投机,更兼老婆那故意挑衅的样子,盼望温存的热情真像一桶冰冷的水浇到头上一样。他对老婆的话也愤怒起来。

   “谁知道你怎么累的?”老婆阴阳怪气地嘲讽着。

   老戚的脾气也是天生的暴躁,气极了时甚至暴跳如雷,尤其不能容忍老婆毫无根据地往他身上泼脏水。他实在忍无可忍、怒不可遏,顺手拿起一把笤帚打了她一下。老婆疯了似的拿起剪子和老戚拼命,让老戚夺下了。她又冲到厨房拿了一把菜刀向老戚砍来,还幸亏老戚跑得快,没有砍上。老婆紧追不舍,看样子非置老戚于死地不可——老戚感到前所未有的惊恐,拼尽全力,冒着被砍伤的危险,死死地攥住了她拿刀的手,夺下了老婆手里的菜刀。

   戚寒攸气急败坏地喊:“你要杀死我吗?”

   老婆不答话,又到阳台上寻了把以前用来劈柴的斧子,气势汹汹地朝老戚扑来,那样子可怕极了。老戚往大门方向跑,一是让老婆堵住了路,二来不想叫邻居尤其是单位里的好事者看笑话,情急之下躲进了书房。

   书房原来有锁,坏了,早已被老戚抠掉,他只得用力顶住了门。

   戚寒攸的老婆进不了门,声嘶力竭地高声大骂:“我操你娘,你娘那烂B,我就是操煞你娘——我把你娘操得烂烂的……”

   戚寒攸在书房里既恐惧又气恼,身子索索地抖。就听得“咔嚓”一声,门上砍了个大窟窿(后来,大儿子看着窟窿太显眼,用小贴画糊了起来)。又过了一段时间,老戚见没了动静,想趁早摆脱险境,悄悄敞开了门,不料想,老婆仍“守株待兔”隐藏在门边,拿斧子狠狠地砍来,不容老戚再有“息事宁人”的考虑了,就大声喊起来。上邻的嫂子在家,早就听到了吵闹声,使劲地敲老戚家的门,老戚摁住了疯了似的老婆的手,可根本无法开门。“我——开不了——门,您多叫人来!”老戚上气不接下气地嘶叫着。上邻嫂子砸门更急了,可能她也感到了这两口子肯定要有一人非死即伤……老戚攥住老婆的右手,好不容易拖老婆到门边,倒出左手拉开了锁,亏了老戚上邻的嫂子才把斧子夺了出来……

   老戚又想起了不久前的一件事,单位有一干部家属到他家玩,这女人是他老婆还算看得起的说得上话的人之一。当然,戚知道自己的老婆有癔症,嫉妒是在县城出了名的,即使与任何女人多谈几句都不行。就是这位干部家属以前到老戚家,曾与老戚谈起过本姓大族的事,那婆娘有文化,懂得不少,两人不知不觉多谈了几句,老戚的老婆吃醋了。所以,后来老戚就不敢怎么招揽不敢怎么搭话了。有一晚上,因为天气冷了,老戚加穿了一条秋裤,外裤的纽子没来得及扣上。那位干部家属来串门,坐了老戚老婆的近旁,与老戚正好对面,老戚一低头看见外裤的纽子没系,有些不自然起来,一边吃饭一边倒出左手,想赶紧系上,却欲速则不达,只好把腿叠了起来。

   万万没想到,老婆在客人走后,立即与老戚清算起“流氓账”来:

   “你刚才——那是咋?”

   “我咋的了?”

   “你忒意地守着人家扒拉什么?想给人家看看吗?”

   老戚懒得再与老婆答话,“咣当”一声猛劲关上门出去了。老戚沿着大街闷闷地走,也不知道该去哪儿……

   一块街石还算干净,老戚坐下呆呆地想,可觉得有些凉,就无精打采地站了起来,街上行人稀少,他觉得很显眼,毕竟天冷了人流稀薄了,像根电线杆子竖着,自己也觉得滑稽。又坐下了。

   老戚那时很忧郁,他想:当生活中突然发生了一件绝对意料不到、莫名其妙的事,心里就产生说不清道不明的烦躁,此时,就有一种心理的需求——渴望诉说。

……可是生活中能找到几个可以诉说的人哪?老戚很明白,每个人的经历、阅历、人生观、审美观、文化素质、道德修养都有很大的差别,在有限的范围内极少有人能与他沟通。更糟糕的是,像这类家庭琐事,女人在外面讲讲还可以,男人倘若说了出来,非但不被别人理解,反而让别人曲解了他的思想,以为他这人婆婆妈妈的,不像个男子汉;或者以为他在蓄意往老婆脸上抹黑,别有企图。在熟悉的环境里做个真实的人更容易被伤害,有那心怀叵测者可能会把他真实的人性看做丑陋,进而对他的诉说肆意扭曲甚至别有用心地宣扬。几经挫磨,他不得不把自己封闭起来,虽然依旧是与人侃大山、啦家常、谈新闻、论国事,就是没有了心中渴望诉说自己苦恼的语言。老戚知道,他那晚的处境就是如此。

   ……于是就有了夜晚的独坐、雨中的听歌、脑海里奔腾的激流、笔管里流淌的文字。老戚突然萌生出这样的想法来。

   老戚下山时,这种想法又进一步得到了加强。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