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三国 · 吴《谷朗碑》

 家有学子 2022-12-02 发布于甘肃

图片

《谷朗碑》,全称《吴故九真太守谷府君之碑》,隶书。三国 · 吴凤凰元年(272年)立于湖南耒阳县。该碑用青石制成,纵176厘米,横72厘米,18行,行24字,字径约3.5厘米左右。字介乎楷隶之间,是楷书初创时期的重要碑刻。碑原置放在湖南耒阳城东谷府君祠内,清时移至原杜甫祠中(现耒阳一中),后迁蔡侯祠(传为蔡伦故居,在城内蔡子池畔)内保存。该碑为省级重点保护文物。

图片

碑额楷书“吴故九真太守谷府君之碑”,碑两边均刻谷氏后人题名,其字可见者旧拓本也,今虽磨灭,审视拓本隐隐尚有痕迹。陆氏金石续编谓钱氏藏本残缺数字,今拓本仅一万里肃齐之齐字不可辨,重剜之证也。予友王孝禹有旧摹刻本,讹字甚多。见明拓本,后人题字一行“男童段直祖保寄名石文后永光无穷”,及谷氏后人题名五列皆清晰。此题名清初时尚完好,后即凿损。继则左旁又刻乾隆重修款字,道光间又凿去。此碑早经剜洗,即明拓也经剜洗。未见未题名及未剜洗时拓本。

传世拓本以碑两侧谷氏后人题名可见者为旧。故宫博物院藏有《谷朗碑》原石的明拓本,整幅装,纵 131.7厘米,横75厘米。纸墨醇古,拓工精良,为所见最旧拓本。

图片

谷朗碑开隶书向楷书转变之先河,面世之后即引起了世人的注意,历代金石大家纷纷加以着录、考证、解读,受到了历代的金石大家和碑帖鉴赏专家的高度好评。其书法凝圆规整,含蓄古雅。碑文隶书古朴平淡,不事雕琢,有自然天成之趣,风格与东汉及曹魏碑版皆有不同,隶书明显之波折,几乎消失,而字形仍留浓重汉隶特色,诸如碑中“之、子、以”等字及部首“阜(左耳旁)、辵(走之旁)、门”等,皆为隶书结构,由此足见隶变楷之踪迹。

图片

康有为在《广艺舟双楫》中曾赞评此碑“以其由隶变楷,是考源流也”,“上为汉分(隶书)之别子,下为真书之鼻祖也。”康氏此说极公允,为后人所认同。谷朗碑属隶楷过渡体,此碑是隶书向楷书过渡的字体笔画已去波挑,但楷书的笔法尚未成熟,亦隶亦楷,既可见到隶书的影子,又初具了楷书的规模。它的笔画逐渐由隶书波磔向平直演变,字形也逐渐由隶书的扁平逐渐向方整演化,但脱胎未换骨,显得幼稚拙笨,表现且有趣有味,有艺术感染力。值得一提的是,在写法上,点画出现折刀头,斩钉截铁,去掉波磔。

图片

《谷朗碑》书法端劲有致,尚多汉人书风。字虽称隶书,实则体势已非常接近楷书,故亦有定为楷书者。当然同后世魏碑、唐楷相比,它还带有较浓的隶味。其结体方整,笔画圆劲,书风浑朴古雅,与曹魏诸刻风格稍异,但同为开后世楷书法门的重要碑刻。此碑在清代以前,惟见欧阳修、赵明诚二家著录。翁方纲《两汉金石记》云:“其字遒劲,亦有汉分隶法。”严可均谓其“隶法不恶,刻手极拙。”康有为称其古厚,为真楷之极。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