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激荡四百年修订版(302)暗流涌动(附音频)

 沉映香 2022-12-02 发布于湖北
点击此处,边看边听
多年没有大规模的战事,再加上萧赜采取了一系列促生产的措施,南齐的粮食和帛的价格一路走低,成为一个幸福的烦恼。
公元488年,萧赜采纳尚书右丞李珪的建议,拿出国库的五千万钱和州库的现款全部用来购买粮食,稳定物价。
西陵戍主杜元懿借机向朝廷建议道:“吴兴今年没有收成,会稽则五谷丰登,所以商贾在这两地的来往比往年多了一倍。西陵牛埭(音同代)的税收,朝廷规定每天三千五百钱,但据臣观察,每天还可以加倍。臣请求将浦阳南北两个渡口、柳浦四个埭交给臣管理一年,臣保证原来的税收之外,还可以再多缴四百多万钱。”
所谓牛棣,是用牛牵引船只的堤坝,相当于码头,通过牵引来往船只收取费用。杜元懿的意思是,他可以为朝廷创造更多收入。
萧赜将杜元懿的建议交给会稽郡研究讨论,会稽行事顾宪之认为:“设立牛埭的初衷并不是要强迫百姓缴纳税费,而是因为江上风大浪急,为了救急和方便百姓。之后的负责官员没有真正了解用意,仅仅是为了让自己做得有成效,所以有的切断其它道路,只留一个关口,有的则对那些空船也征税。吴兴这几年一直没有丰收,今年特别惨重,百姓纷纷逃到富有的地方去谋生,这的确是由于饥饿所迫而不得不背井离乡。但堤坝的负责官员却仍向他们收税,不肯稍稍减免。旧有的收税标准已经有人认为应该减少,还没有决定是否采纳,竟然还有人想增加收入!主上怜悯百姓之苦,打开粮仓赈济百姓,又免除田赋和其他杂税。但杜元懿却利用百姓的苦难贪图小利,进一步加重百姓的困苦。一个人没有仁爱之心,无论古今,他都会受到百姓的痛恨!如果按照他的建议去做,一旦没有达到预期目的,他害怕朝廷的责罚和盘问,一定千方百计地向百姓勒索。这样一来,就会为朝廷招来怨恨。杜元懿秉性苛刻,已经有明显的事实,如果再把一个地方交给他管理,好比让狼去领导羔羊。古书云'与其有聚敛之臣,宁有盗臣’,意思是说,偷窃国家财产的损害要小些,搜刮民财的伤害更大。臣以为,所谓便宜之计,是说对国家方便,对百姓适宜。臣私下看了一下近来所提出的所有便宜之计,这些建议大体上都是眼前对百姓不合适,将来对朝廷也肯定不利,应该深思熟虑,三思而后行。”
最终,萧赜采纳了顾宪之的建议,没有同意杜元懿的请求。
顾宪之之言不仅切中时弊,即使在今天也有强烈的现实意义,不利于百姓的,长期来看也一定不利于国家,一味的盘剥百姓更不可取。
不过,相比拓跋宏的改革力度,萧赜只能算是小打小闹。
萧赜即位后,为了获取权贵阶层的支持,大量起用世家子弟,形成士族政治,尤其是琅琊王氏,重现昔日荣光,先后涌现多位重臣。
比如尚书令王俭,萧赜对他的礼遇非常优厚,命他每隔三天来朝廷一趟,其他时间则由尚书令史去他那里请示。
尽管如此,萧赜还是觉得过于烦琐,又命王俭回到尚书下省,每月有十天可以在家,王俭坚决请求辞去吏部,改为中书监、参掌选事。
除了王俭,琅琊王氏的另一位人物也深受萧赜的信任,甚至有取代王俭之势,此人即是王晏。
早在萧赜担任镇西长史时,王晏就担任他的主簿,以谄媚阿谀受到他的宠信。从那以后,王晏一直在萧赜的幕府任职,成为他的亲信。
萧赜为太子时,王晏担任他的中庶子。后来,萧赜和萧道成父子生嫌,王晏马上声称有病,同萧赜保持距离。
萧赜继位后,以王晏为丹杨尹,对他的感情和信任一如往昔,每天早晚都要召见一次,共同商讨国家大事,从豫章王萧嶷到王俭以下的官员全都曲意奉迎,想方设法和他交往。
公元489年二月二十八,萧赜以王晏为江州刺史,因王晏不愿远离朝廷,又将他留下担任吏部尚书。
五月初三,王俭去世。王俭生前,萧赜曾问他道:“谁可以接任你的职位?”王俭道:“臣解职后,恐怕只有徐孝嗣最合适。”
徐孝嗣出身官宦世家,是徐湛之之孙。他的父亲徐聿之在刘劭事件中被杀时,徐孝嗣尚未出生,母亲为了改嫁,千方百计想堕胎,始终未果,诞生后取小字遗奴。八岁时,徐孝嗣承袭祖父枝江县公的爵位,后娶刘骏的女儿康乐公主为妻。
萧赜即位后,徐孝嗣担任御史中丞,他仪表端庄,做事干练。王俭对他赏识有加,经常对别人道:“徐孝嗣将来肯定会做宰相。”
这时,徐孝嗣正担任吴兴太守。于是,萧赜征召他为五兵尚书。
不久,萧赜想起用领军将军王奂为尚书令,为此征求王晏的意见。
王晏和王奂一向不合,趁机道:“柳世隆立过大功,很有声望,恐怕不宜在王奂之下。”
六月二十二,萧赜以尚书左仆射柳世隆为尚书令,王奂为左仆射。
从以上人事变动可以看出,南齐高层全由士族把持,王俭、王晏、王奂都出自琅琊王氏,柳世隆出自河东柳氏,徐孝嗣出自东海徐氏。
不仅把持朝中要职,这些世家子弟在地方上也极具影响力。
比如,太子詹事张绪兼领扬州中正时,长沙王萧晃托付他起用闻人邕为州议曹,出身吴郡张氏的张裕之孙张绪不同意。
萧晃派书佐坚持请求,惹得张绪很不高兴道:“这是我的家乡,殿下怎能如此逼迫?”俨然将吴郡当做自己的势力范围。
中书舍人纪僧真深受萧赜宠信,举止仪容都具有士大夫风采,却出身寒门,他曾向萧赜请求道:“臣不过是一名武官出身,幸运地赶上了清明盛世,官阶和荣耀才如此之高,臣的儿子还娶了荀昭光的女儿。现在,臣别无所求,只求陛下能允许臣加入士大夫之列。”
萧赜无奈道:“这件事应该由江斅(音同笑)、谢瀹(音同月)决定,朕不能干涉,你可以去他们那里请求。”
江斅是江湛之孙,官至侍中兼都官尚书,谢瀹是谢朏之弟,前者出自济阳江氏,后者出自陈郡谢氏,都是世家子弟,也是顶级清流。
纪僧真按照萧赜的旨意来到江斅府上,刚在榻上坐稳,江斅回头命左右侍从道:“把我的坐榻抬远些,远离客人!”纪僧真垂头丧气地退出,向萧赜报告道:“士大夫原来不是皇帝能够命令的!”
不过,江斅也只能在纪僧真面前摆摆谱,如果萧赜真的以武力相逼,他还有胆子拒绝吗?萧赜给他面子,不过是想让他来抬轿子。
对于这一点,世家子弟都心知肚明,改朝换代之际跑得比谁都快,争着充当佐命元勋,一旦身居高位就极力维护家族利益,当然不可能轻易的让那些寒门挤进他们的圈子,圈子文化玩得炉火纯青。
萧赜和萧嶷感情极好,好到萧嶷没有儿子时,萧赜将自己的儿子萧子响过继给他。后来,萧嶷有了儿子,上疏请求立萧子响为世子。
按照礼制,萧子响过继后就不再是皇子,车马衣服跟其他诸王不一样,萧子响对此非常愤怒,动辄用拳头猛击车壁。
萧赜知道后,下诏令萧子响的车马衣服和其他皇子一样。为此,有关部门又奏陈应该恢复萧子响的皇子身份。
公元488年三月二十,萧赜立萧子响为巴东王。
在萧赜的所有儿子中,萧子响最为勇猛有力,精于骑马射箭,喜欢军事,亲自挑选六十名胆量和才干兼具的贴身武装侍卫充当心腹。
过分的宠爱必然导致骄纵,以萧子响这样的性格,怎么可能安分呢?
尽管萧赜对萧嶷百分百的信任,萧嶷却始终怀有激流勇退之心。在他看来,萧赜对他越是信任,一旦萧赜去世,他就越危险。
公元489年,萧嶷上书请求辞职,返回旧邸。萧赜同意了他的请求,却让他的世子萧子廉代替他镇守东府。
萧子廉是萧嶷的长子,生年不详,但既然比萧子响晚出生,这一年就绝不会超过二十岁。萧子廉为人仁厚,却年寿不永,四年后病逝。
公元490年,王晏因多年患病,自请辞职,萧赜打算以西昌侯萧鸾接任吏部尚书,为此手敕征求王晏的意见。王晏答复道:“萧鸾才干有余,但不熟悉豪门士族,恐怕不能担此要职。”萧赜就此放弃。
萧鸾是萧道成的侄子,少年丧父,由萧道成抚养长大,视若己出。刘宋时,萧鸾官至宁朔将军、淮南、宣城太守,以行事严格而闻名。
萧道成即位后,萧鸾担任侍中,封西昌侯。萧赜即位后,萧鸾转为度支尚书,任右军将军,之后又历任要职,是宗室中的实力派。
从一开始,萧赜就很器重萧鸾,但完全没有意识到他是个野心家。
无论是士族政治的卷土重来,还是萧子响和萧鸾等宗室子弟的得到重用,都在预示着一件事,那就是南齐的所谓岁月静好只是暂时的、表面的,一旦出现风吹草动,必然引发惊涛骇浪。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