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什么时候可以发火

 学生有礼111 2022-12-03 发布于山东

按:本文原为“亦城传习录”2,整理自2019年10月31日老师的谈话。原发于2020年3月21日,本次重发时做了补充和订正。昨晚北京等地宣布放松疫情管控,公共交通不再强制要求48小时核酸,也是大事,记之

》》》

今天(指2019年10月31日)去老师家,老师说到他上周末训诫了一个学生,冲他发了火。那位学生起初有些脸上挂不住,后来痛哭流涕。老师说,他事业有所成就,在单位当了领导后,听他说话的人(也就是唯他马首是瞻的人)多了,就不知不觉产生了一些傲气。听到老师的话,我想到自己,是不是这些年也不知不觉有了些傲气呢?心下不禁有些惭愧。

然后老师就说到发火。

老师:什么时候你可以发火呢?你跟这个人发火,回头就可以跟旁边的另一个人和和气气地说话,不移怒,也就是能够不把对这个人的怒气转移到那个人身上,这时候你才能发怒。

还有, 你冲他发火,是看到他哪个地方不通,你发火能帮他通开了,这时候你就能发火。

包:也就是发怒时心里没动,不是真的发怒?

老师:是。因为你发怒时,不是对那个对象生起了嗔心,你发火是为了使他好,这时你发出的气是中和的。这样你就能做到不迁怒。

包:如果发火的对象是一个坏人——我是说他品质就是坏的,我心里也要为他好吗?

老师:对。

》》

对老师最后这句回答,我的理解是,对于坏人,心里也要为他好,是说心里希望他能变好,他的意识、生命活动及社会行为能向好的方向转化。佛家说的既有菩萨低眉也有金刚怒目,也是这个意思。金刚怒目,自心不动,面容是可畏的,气是中和的。

》》》

【今日箴言】善念发而知之,而充之;恶念发而知之,而遏之。知与充与遏者,志也,天聪明也。圣人只有此,学者当存此。

白话文大意:

王阳明说:善念萌发时要体察它,并发展扩充它;恶念萌发时要及时觉察它,并努力遏止它。察知、扩充、遏止,这都是心志的能力,也是上天赋予人的聪明才智。圣人也就是拥有这种聪明才智,而学道的人应当存养这种聪明才智。

——《传习录·陆澄录54》

图片

【道在街巷】  摄于北京东四北大街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