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中医故事——《​乌梢蛇篇》下水道一通,臭气就下来

 心其和顺其然 2022-12-03 发布于浙江

《乌梢蛇篇》

下水道一通,臭气就下来

地部的用药就是我们刚才说的能够清热解毒除湿的紫草、白鲜皮之类的药,主要是败血毒,引血中浊阴归下。还可以选择艾叶、苦参、大黄、黄连或黄柏等,

这些都能够降浊阴血毒,能够令浊阴出下窍。

为什么瘙痒要重视通降胃肠呢?你会发现有一类病人,大便一不通,皮肤就瘙痒,青春痘就变本加厉,大便一通,瘙痒减轻,青春痘就下去了。

观察到这个现象,中医学院里的同学们都懂得用防风通圣丸这种通降肠腑的药,去治疗腑气不通、浊阴不降的瘙痒、痤疮。

这也是师兄们传下来的。为什么呢?因为当时一到考试前夕,大家都紧张得复习,在图书馆里一坐一上午,除了小便之外,基本不活动。有些同学还把面包或烤馍带进去,边吃边复习,非常用功。如果去晚了,都占不到位置。

这样拼命地用功,又久坐不动,加上烤馍、方便面,容易导致肠腑不通畅,肠腑不通畅,一边又拼命地用眼、用脑,这样脉势一下子被提起来了,浊阴就纷纷被带到脸上、皮肤。所以考试前夕皮肤瘙痒、脸上长疮的同学就很多。

大家都是医学生,都知道买几包防风通圣丸或便宜的三黄片,等考试完,吃上几天,通通肠腑,脸上的疮就下去了,皮肤瘙痒也消失了,晚上也能睡好觉了。

大家看,这种地部用药、通降浊阴的思路多么重要。你想想,下水道一不通,马桶泛上来的臭气,把整个房间的人都熏倒了吗?你在里面当然也坐立不安了。对于人体也一样,肚腹一旦不通畅,你又拼命熬夜,吃烤馍、方便面,久坐不动,这样肚腹不就更难通畅。一不通畅,本来今天该拉的大便,你留到后天来拉,憋在肠道里的这泡屎,这些臭浊之气,臭不了别人,先臭自己。

就像马桶一天不冲,就能把家里臭熏天。所以在考试前夕很多人肠道一堵塞,又紧张烦躁,又睡不好觉,甚至脾气也大。

其实如果往身体深层次看,往往是一个浊阴不降。你想想,一泡屎憋在肚子里,就像上完厕所没冲马桶,你坐在客厅里,能坐得住吗,能不心烦吗?

这些腐浊之气渗入血脉,流窜到周身,你用再多的乌梢蛇去通开也没用。所以这时要用些紫草、白鲜皮,甚至大黄、黄柏,这些通利膀胱、肠道,清利湿热,降下血毒的地部用药,使熏上去的血毒,通过原路返回,利用胃肠道降浊的功能,把它们排出体外。一旦恢复正常的排便习惯,排便通畅,不单是皮肤瘙痒,就连烦躁失眠、脾气大、脸上长疮也都好了。

所以当时师弟们问,为何防风通圣丸能够治疗脸上的痤疮?我们笑笑说,整个脸部都是阳明胃经所过,阳明胃经降,脸部浊阴降,所以脸部是肠道的镜子。

古人说,面黑者,必便难。一个人脸上浊阴满布,晦暗出油,中医司外揣内,

见上知下,就知道他大便不太通畅,浊阴降得不太好。所以就知道如何去选择这些地部用药,去帮助他排浊降本流末。这就是上病下取、脸病治肠的道理。

我们接下来再看人部用药。我们跟过的一个师傅曾经说过,治病的大思路要法天择地取象人。我们问他,如何法天择地取象人?

他说,天要清,地要浊,人要活。这一句话把治病的大方针、大原理通都讲出来了,真是真传一句,要言不繁啊!

天要清,所以治上焦如羽,要开汗孔,升清阳,敢于运用风药。地要浊,所以治膀胱、肠道要通降,要懂得降本流末,使浊阴出下窍。人要活,所以治周身经络血脉,贵在一个字,那就是通。

这里我们就讲人部用药,如何让血活。周身血脉,归心所主,心脏是血脉的老板,心脏动力不够,如何活血都白搭,所以我们喜欢把桂枝汤配合桃红四物汤,既可以美容,也可以治皮肤痒痛。为什么呢?

心其华在面,心布气于表,诸痛痒疮皆属于心,这三句话都是《黄帝内经》里的。这已经告诉你美容、皮肤病或者痛、痒、疮为什么要重视调心。

有人看了这些处方后,就迷糊了,问,为什么治疗皮肤瘙痒是桂枝汤加桃红四物汤,治疗脸上长斑也是这方,治疗风湿关节痹痛还是这方?中医怎么能够用一个方子治疗这么多种毫不关联的疾病呢?

我们笑笑说,中医看的是疾病的本质,看的是人体血脉的通畅与否。不管是什么病,如果伴随有左寸心脉不足,脉道涩滞,手容易怕冷,唇舌偏于紫暗,有这些病象,就可以得知他心脏阳气不够,血脉流通不够顺畅。

这时不管是脸上长斑,皮肤瘙痒,还是关节痹痛,一概都以这个桂枝汤加桃红四物汤,一个强大心脏,一个疏通血脉。心脏有一分强大,血脉就有一分通畅,血脉有一分通畅,反过来,又会让心脏减少一分负担。

这样强心通血脉,让周身气血对流,瘀滞打开,病人吃完药后,唇舌紫暗会慢慢变浅,脸上气色会渐渐变红润,手脚也没那么怕凉了。不管是脸上的斑,皮肤的瘙痒,还是关节的疼痛,都会慢慢减轻。

你们看到的是病象,我们看到的是病因你们看到的是形形色色的病痛,我们看到是身体的血脉通不通畅,心脏强不强悍。

大家听了今天的讲课后,对心主血脉的功能领悟会更进一层,你就知道那么多老中医为何用桂枝汤、四物汤调理妇科杂病及各种疑难杂病。只要属于阳虚血瘀的,用之无不应手取效。

《黄帝内经》说,智者察同,愚者察异。我们要看到共同的人体本质,血脉的通调,而不是纠结是左边脸长痤疮还是右边脸长痤疮,是左手瘙痒还是右手疼痛。这些都是疾病的外象,中医要善于透过现象看本质。看到现象不是叫你停留在现象表面上,而是要你层层递进,步步剖析,直指本心。

看到心为五脏六腑之大主,看到心主血脉功能减退,这样你再去处方用药,你就更有底气,步步为营,步步治病。

所以《黄帝内经》说,经脉者,所以决死生,处百病,调虚实,不可不通。又说,经脉者,所以向外能够连接肌表,向内可以联络脏腑。

人挪活,树挪死。人要活泼,才能长寿。这时你中观人,就要能够观出人体的经脉,要像行云流水那样,应无所住,通畅无阻。

你站在这个人要活的高度上去用药,保持病人周身之血脉通而不滞,经络畅而不瘀,这样经络通,血脉活,何患疾病不愈。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