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以牺牲孩子天性为代价,基础教育不能安静培心,利益链脱不了干系

 云哥7tz6c7y122 2022-12-03 发布于四川

大家都知道,动物的幼崽都喜欢打打闹闹,这是成长必经的过程,它们通过游戏探索世界、拓展智力,培养未来的生存能力。

从本质上讲,人类的孩子也是一样的,本来我们应该要尊重人类的成长规律,但目前我们的教育者却在反其道而行之。

文章图片1

曾经有人将我们的各个教育阶段作了这样的总结:

最“愚心”的是学前,最“杀心”的是小学,最“虐心”的是初中,最“苦心”的是高中,最“开心”的是大学。

在这里,我想从最“苦心〞和最“开心”的说起。

最“苦心”的高中和最“开心”的大学

现在中国最辛苦的人是谁?如果我说是我们读高中的孩子,这恐怕不会有人反对吧!

为了考上一个还算过得去的大学,他们一天睡了几个小时?一天得做多少练习?做老师、做家长的最清楚。

高考前夜,一些孩子会将高中阶段的教材、教辅、笔记和作业碎成纸屑,把这些陪伴了自己数年的心血撒下教学楼,在漫天飘飞的“雪花”中狂吼。

文章图片2

如果我们仅仅以为这是孩子对压力的最后释放,那就大错特错了。其实这里面更多的是对不可忍受的“苦”的愤怒。

也许还会有人觉得那是孩子们开心的表现,我说也是,没错,孩子们的确也开心了,因为他们中许多人都觉得苦到尽头了,马上就可以“开心”躺平了。

他们的感觉还真没错,我们的很多大学确实如同开心乐园。为了利益和效益,除了扩招,宽进宽出、文凭增量批发已成常态。大学挣钱了,利益链条上个个盆满钵满,而学生不用吃苦,躺平还能拿大学文凭,搁谁身上不开心?

回过头看看高中的苦,其实也与利益脱不开干系,因为明里暗里,升学率与奖金、荣誉和职称关联,谁又与利益过不去?

于是用孩子的苦换取大人的利益,于是孩子的中学和大学时光错位,该吃苦的时候不吃苦,这也算是我们的特色!

文章图片3

最“愚心”的学前,最“杀心”的小学和最“虐心”的初中

最能体现利益的不独数大学教育,学前教育也是一块肥肉。

为获取利益,“不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的混账理论成了帮凶。大人们拔苗助长,拼命地逼着孩子去学那些多数成年人都头疼的东西。

英语、钢琴、国学等,不顾孩子喜不喜欢,牛不喝水强按头,最后弄得孩子视学如虎,厌学情绪由此萌芽。原本活泼聪明的孩子,在家长“阿姨”的折腾下变“愚”了。

那些私立学前机构的利益明摆在桌面上,而公立的学前现在还多了一项利益,就是幼儿园阿姨老师也可以评副高、正高了。

老师评职称就得折腾课题、论文和荣誉,花样百出的形式,不光折腾老师,受折腾之害最深的还是我们的孩子。如今这种折腾之风小学、初中阶段最烈。

文章图片4

多数厌学的孩子,大多在小学四、五年级学习成绩开始大幅下降,而义务教育又取消了小升初考试和留级制度,学绩考核的压力全部传递到了初中阶段。

孩子厌学情绪集中在小学四、五年级爆发,小学教师没有升学压力听之任之,孩子成绩开始两极分化,厌学孩子的好奇探索之心被“杀”,此为“杀心”之说的由来。

就升学而言,小学老师相对“轻松”,压力传递到了初中老师身上,再添上令人爱恨交加的利益折腾——评职称,初中阶段那真是双重的“虐心”,孩子没虐够,老师又虐上了。

结语:除了忘记初心外,其它的都是利益

思考需要感性、悟性和灵性的平衡,但更需要清明的理性,那些所谓教育专家缺少的正是清明,他们眼里只有功利。

文章图片5

教育不能折腾,中小学教育更不能折腾,因为基础教育不是以创新和创造为导向的,它是一门安安静静培心育人的艺术。

较之成年人,孩子好奇心强,求知欲也极强,熟悉的东西他就会不屑一顾,这是孩子的天性,孩子的本能,现在,孩子的天性正在被扼杀。功利的专家们忘记了教育的初心,忘记了对孩子天性的真情呵护。

十年树木,百年树人,而现在却急功近利,一切都是眼前的利益。基础教育所有的折腾都源于利益,形于职称,靠职称推动教育,其本质就是靠利益推动情怀,结果却是让问题越积越多。

难怪有许多网友吐槽,“职称不死,教育必亡”,话说得太绝对,不好听,但真言逆耳!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