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释放身心,轻松减压”社区工作者减压小组 | 社工案例计划

 社工客 2022-12-03 发布于广东

出品 | 社工客(ID:shegongke)

    作者 | 戴宇涵  朱倩

一、背景介绍

在新冠疫情的大背景下,社区在疫情防控工作方面做出了突出的贡献,社区及社区工作者们也随之走入了公众的视野里。

随着“十四五”规划的发布,国家对基层治理提出了新要求,社区被赋予了更多的历史重担。相应的,社区工作者面对的事务也随之增加,压力也就随之而来。

压力是个体对外在威胁而产生的应激性反应。相关研究表明,疫情防控背景下社区工作者的工作负荷和工作责任大,琐碎事务多,工作时间非常不规律,还有居民不配合、感染风险、家庭问题等因素都易导致压力过大,这些工作压力与工作疲溃感和情绪疲溃感呈现出显著的正相关。

为保障社区工作者身心健康,释放社区工作者的压力、缓解紧张情绪,近日,乐帮社会工作服务中心五里墩街道社会工作者站开展了“释放身心,轻松减压”小组活动,希望通过小组活动缓解工作人员的身心压力。

二、需求分析

社会工作者经过前期的走访调查,发现服务对象大多问题主要集中在以下两个方面:

1.工作压力大,身心超负荷

根据社区工作者的陈述,社区服务涵盖治安、就业、教育、健康卫生等各个方面,社区工作内容容琐碎,居民生活在社区内,发生的大大小小的事情都需要工作者进行调节或解决;

其次是工作时间不固定,社区内的工作时常出现紧急任务或会议需要加班处理,没有提前通知,延长了社区工作者的工作时间,居民有任何需要,工作者要第一时间进行处理;

此外,社区遇到疫情爆发时,需要社区工作者上门排查,督促居民做核酸等繁琐事件。这些都加大了社区工作者的压力。急需外界力量的支持和帮助。

2.居民对社区工作者的认可度不高

社区工作者在承担着繁重工作任务的同时,感觉到自己不被理解和尊重,增加了社区工作者的挫败感;

另外工资水平低也是社区工作者压力来源的重要因素,与政府工作人员相比,社区工作者承担的任务并不少,但是工资却少很多,在心理上难免会出现失衡感,在如此繁重的工作之下,有时还会受到居民的质疑、不理、不配合,无形中给社区工作者带来了很大的压力。

三、服务目标

(一)总目标

开展六次支持性的小组活动,缓解社区工作者的压力和焦虑情绪,放松心情,提升应对工作的能力。密切服务对象之间的关系,帮助他们构建系统的社会支持网络,增强抗压能力和解压能力,提高职业认同度,树立正确的职业价值观。


(二)分目标

1.前期目标:

通过前期活动帮助服务对象相互熟悉,建立稳定的信任关系。明确小组目标、功能、活动内容以及小组规章制度,营造和谐、轻松的小组氛围,为以后的活动开展打下良好的基础。

转变服务对象的错误意识,引导服务对象认识到长期压力可能带来的危害,鼓励服务对象学习缓解压力的技巧与方法,释放心理压力,避免以后出现同样的情况。


2.中期目标:

通过游戏或组织开展相关集体性娱乐活动进一步释放压力、缓解精神疲劳,激发社区工作者对生活与工作的激情,挖掘他们身上的潜能。

链接身边的资源,扩展社会支持网络,为以后的工作建立支持保障。比如同事、亲人都可以为社区工作者提供手段、信息、情感支持,减轻工作压力。


3.后期目标:

增强社区工作者对职业的自信心和认可度,通过居民的评价支持。肯定他们的工作成果,获得自我成就感与价值感,提升对未来职业发展的自信心。总结社区工作者在思想和行为上的转变,分享自身感受到的变化。



四、服务实施

(一)小组基本情况

小组名称:“释放身心,轻松减压”社区工作者减压小组

服务对象:社区工作者

小组人数:9人

小组时间:2022.8.22--2022.10.24

小组节次:6节

小组地点:五麟里社区居委会二楼

小组性质:封闭式的支持小组、减压小组

(二)招募方式及筛选方法

1.招募方式

① 通过实习机构领导者帮忙招募社区工作者,发挥领导力的影响。

② 请求与社会工作者较熟悉的社区工作者在通讯录、微信中进行宣传。

2.筛选方法

根据职业倦怠问卷结果及访谈情况,选取潜在服务对象,鼓励其加入小组。

(三)小组服务理论

1.社会支持理论

社会支持是指人在社会活动的过程中受到社会各方面的支持,包括情感性支持、工具性支持、信息支持和评价性支持四个方面,个体的社会支持网络越丰富,抵抗外界压力的能力就越强。

支持性小组工作下的社会支持理论强调帮助服务对象链接更多可靠的社会系统,获得更广泛的社会持。借助社会支持理论锁定设计的改变系统、行动系统、中介系统。

2.双因素理论

双因素理论强调激励因素与保健因素,激励因素又称满意因素,与工作本身和工作内容相关,工作者在认可度、价值感、晋升感、发展前景等因素得到满足,会对其产生积极的作用,调动工作者的积极性。

保健因素又称不满意因素,与工作条件相关,工作者在工作环境、人际关系、工资水平、支持资源等各方面出现不满意状况时,会产生消极情绪,影响工作质量,满足社区工作者的外部需求有助于维持原有的工作效率。


(四)小组服务计划

1.第一节主题:规则初相识


2.第二节主题:认识压力,丢掉压力

3.第三节主题:感知情绪压力

4.第四节主题:妙手生花

5.第五节主题:健康动起来

6.第六节主题:感谢相遇,面向未来

(五)小组实施过程

整个小组共有3个阶段,通过游戏或组织开展相关集体性娱乐活动,帮助服务对象释放积压已久的紧张、焦虑、委屈等消极情绪,放松身心,有效舒缓自己的情绪。

1.第一阶段(第1节):小组初期,服务对象初识,建立小组社交关系网。

活动初期,社会工作者帮助服务对象了解小组的内容及意义,促进服务对象与社会工作者之间相互熟悉、了解。社会工作者进行自我介绍,介绍小组的内容、引导服务对象进行交流,分享兴趣爱好,增加服务对象互动。

为活跃现场气氛,社会工作者还带领大家通过“名字接龙”暖场小游戏带领大家相互认识,在为服务对象介绍了游戏规则之后,社会工作者通过示范使服务对象对游戏规则有更清楚的认识。

活动过程中服务对象积极配合,在规定时间内完成了游戏,通过这个简单的暖场小游戏,服务对象彼此之间也建立起了初步的联系。

之后社会工作者通过抽签的方式将小组成员分为两组,每组分发卡纸与彩笔,在社会工作者的引导下服务对象之间共同商定小组名称并制定小组契约。

例如:1.积极主动参与,配合社会工作者活动;2.坚持收拾、保密原则;3.尊重社会工作者劳动成果,支持其他服务对象等。

“萝卜蹲”破冰游戏

小组契约制定

2.第二阶段(第2—5节):小组中期,逐步认识压力,在活动中学会释放压力。

这个阶段社会工作者带领服务对象认识和了解压力,学会情绪控制。以分组互动的方式增加服务对象之间的默契,并通过游戏互动,让服务对象在其中释放和倾诉压力,有效地舒缓自己的情绪。

在此过程中,社会工作者发现在进行一些放松操以及跟身体相关的互动游戏时,服务对象的积极性以及体验感相较于其他环节高很多。

例如在“盲人拾物”游戏中,服务对象二人一个组,一个人带上眼罩,另一个人指挥其通过障碍物到达终点,游戏过程两人不能有肢体接触。这个游戏需要两个人的精诚合作,相互信赖。

“盲人拾物”小游戏

游戏过程中,出现的一些“不默契”的情况:说东往西,说左往右,也令服务对象们开怀大笑。

而在“坐地起立”游戏中,服务对象们需要以一种最放松的方式,就地围坐,由两个服务对象背对背坐在地上,二人手臂环绕,以手臂为支撑点站起来,成功后增加一人,直到所有服务对象一起完成即算成功。

身体上的放松,也有利于人情绪上的放松,刚开始,服务对象们还扭扭捏捏不愿意尝试,觉得不好意思,在社会工作者的带动和鼓舞下,服务对象们才尝试了起来。

慢慢慢慢地,在互动过程中,大家都被激起了胜负欲,玩得不亦乐乎。服务对象彼此也在“碰撞中”熟络了起来。

“坐地起立”小游戏

3.第三阶段(第6节):小组后期,分享心得,展望未来。

在小组后期,服务对象们的情绪得到舒缓,凝聚力及认同感也大大地加强,这个时期社会工作的主要任务是处理离别情绪,服务对象们一起分享这几次活动的感受与成长。

在第六节社会工作者以“感谢相遇 面向未来”为主题,社会工作者先回顾了小组全程,让服务对象互赠祝福与能量,并组织服务对象做小组感受分享,服务对象们纷纷表达了自己的收获和感受,每个人都很专注很投入。服务对象们经过游戏互动,用肢体互动表达了自己心中的不舍和留念。

最后大家在信纸上写下来自己对于未来生活的寄语,此时无声胜有声,在有仪式感的团体活动中展望新生活,服务对象们亦在同伴互动中增进了相互支持。

五、评估总结

(一)小组评估

1.评估方法

①参与者评估:在小组结束后,社会工作者引导服务对象填写评估量表,了解服务对象对小组总的感受及意见。

②社会工作者现场评估:通过现场观察、与服务对象的个别交谈等方式,对整个小组历程进行梳理,进行专业评估。

③意见反馈表分析评估:小组结束后服务对象对整个小组的意见评估。

2.评估内容

①服务对象的活动参与度

社会工作者会在小组活动前一日提前在微信群内发布次日活动通知,活动时间选择在社区工作者下班后的傍晚,而且时间都把握在一小时左右,保证了服务对象的出勤率。

同时社会工作者充分考虑了服务对象的参与及投入,对整体活动进行了系统化设计,在每个环节都设计与主题相关的游戏,这种轻松愉悦、贴切主题的方式能有效地吸引服务对象的兴趣,服务对象的参与程度非常高。

②参与者参与活动前后的压力对比

在小组分享环节,服务对象由之前的腼腆到积极表达,随着小组活动的开展,服务对象对小组环境建立起一定的信任感,能够分享自身的感受与困惑,与其他服务对象进行交流。

(二)小组成效

1.服务对象的活动参与度

此次小组共有服务对象11位,全程出席60人次,出勤率达90.9%。大部分的服务对象均能积极响应社会工作者,并与其他服务对象进行互动和交流。

2.服务对象参与活动前后的压力对比

从收集到的评估量表及社会工作者在小组中的观察来看,100%的服务对象认为参加小组后自己的情绪得到了舒缓,心情得到了放松。

反馈表还显示80%的服务对象对于游戏互动的方式更喜爱,10%的服务对象比较接受冥想的方式进行方式,10%的服务对象更愿意接受手工制作的形式。

在与服务对象进行单独交谈中,90%的小组成员表示学到了很多减压小技巧,心情放松了许多,在以后的工作中,会运用这些方法,调整好工作状态,以更专业、更饱满的状态投入到工作中,以正能量为服务群体办实事、解难题。

一起做减压操

3.参加者的满意度

本次小组收到了9份有效《小组意见反馈表》,关于小组总体满意度平均分为9.875分(总分10分),满意度高。

(三)小组反思

在活动开展过程中,社会工作者要懂得灵活应变,应根据现场情况以及服务对象反馈状态,及时调整小组计划。

在开展第一次小组活动时,社会工作者就有及时与服务对象进行沟通,了解到社区工作者任务繁重,便把每次小组开展时间改为社区工作者下班后的傍晚,且时间都尽量控制在一个小组左右。

另外,在活动过程中,社会工作者观察到服务对象们对于身体放松这种减压方式体验感比较好,在后续小组过程中,社会工作者在互动环节也多选择运动类小游戏、放松操这种类型。

小组成员分享感受

(四)小组总结

本次“释放身心,轻松减压”社区工作者减压小组,共分为六节,社会工作者通过心理压力测试、手工创作、游戏娱乐等方式让社区工作人员认识压力、感知压力,了解优势与阻碍,调动主观能动性,共同探讨处理压力的方法和解决问题的途径,互相支持,共同成长。

在小组前期,社会工作者带领服务对象相互认识,通过热身游戏打破隔膜,营造轻松快乐的活动氛围。

小组开展过程中,社会工作者通过心理压力测试让大家认识到压力;使服务对象更好的认识自己,增加自信;集体性游戏互动环节令服务对象们释放压力,宣泄不良情绪。

在分享环节,社会工作者引导大家寻找适当的减压方式,在有压力时,及时进行自我调适。

1.创新之处

活动过程中中,社会工作者带领服务对象冥想,进行手工DIY,运用手工制作及心理舒缓相结合的方式,搭建社区工作者互动网络和心理舒缓平台,使服务对象通过活动放松心情、缓解压力。

2.未来谋划

后期社工站将持续关注社区工作者的内心需求及情绪变化,在疫情常态化背景下将该小组模式进行推广,帮助更多的社区工作者学习减压方法,调整好工作状态,以更轻松、快乐的心情面对琐碎的工作,以更加专业、积极的工作状态更好地为社区居民服务。

游戏带领是小组活动的必备技能

如何成为带领游戏的高手?
精选整理了目前常见的经典社会工作游戏
对近200游戏的梳理
满足了一线社会工作者服务需要
点小程序即可购买阅读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