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三才学说》部分篇章节选20:

 三才中医吕即来 2022-12-03 发布于四川

《三才学说》由国内知名中医学者吕即来编著,全书约28万字,分为三才学说理论、三才诊断、三才病因、三才辩证、三才中药、三才针灸学、三才治疗、三才预防养生八篇。三才学说是一门以“三阴三阳论”、“三才宇宙全息论”为其理论核心,并以此指导临床诊断、辩证、治疗、预防等的学说。该学说理、法、方、药自成体系,内容新颖独特、尊古训而屡有创新,若能熟研其理,医道毕也!举一反三触九,医技尽矣!触类旁通则宇宙玄机、万物规律尽晓。为明末张景岳至今五百年来中医理论、学术之大成。有“不读此书不入中医门”之誉。具有很高的学术及收藏价值。为中医及传统文化的爱好者、中医及针灸科研、临床从业人员的案头必备。该书为数年来不可多得的中医著作精品,有很高的出版价值,经年不衰且弥久珍贵。现寻出版社全国发行出版。

(三):阳明脏证

外邪在腑不愈入肺、脾,或热邪直入肺、脾所致的病症。

外感肺证:

1:风寒束肺

主症:咳嗽,喘、痰多而稀,形寒肢冷,口不渴,稀涕,发热恶寒,头身痛,苔白,脉右寸沉紧或脉浮。

主病:此证多见于感冒,气管炎初起,慢性支气管炎急性发作和喘息型气管炎患者。

主方;麻黄汤

歌诀:麻黄汤中用桂枝。杏仁甘草四般施,发热恶寒头项痛,伤寒服此汗淋漓。

组成、用法:麻黄(去皮)9g,桂枝6g,杏仁(去皮、尖)9g,炙甘草3g,水煎日三服。

附方:小青龙汤

歌诀:小青龙汤治水气,喘咳呕哕渴利慰,姜桂麻黄芍药甘,细辛半夏兼五味。

组成、用法:麻黄(去节)、桂枝、白芍、炙甘草各6g,细辛、干姜各1.5—3g,五味子1.5g,半夏9g。水煎分2—3次温服。

2:风热犯肺

主症:咳声洪亮,气粗喘息,痰稠色黄,恶风发热,咽疼口渴,苔黄脉数。

主病:本证多见于急性气管炎,上呼吸道感染,慢性气管炎急性发作,喘息型支气管炎,支气管哮喘,肺炎等症。

主方:银翘散

8:寒邪乘肺证

主症:寒病、喘、咳、少气、不能报息,日唾涎沫、耳聋、咽干、脉沉而实。

主方:甘草干姜汤

炙甘草16克、炮干姜8克。水煎日三服

严重者肘内痛,转侧不便,枳实橘皮桔梗半夏生姜甘草汤主之。

枳实9克、橘皮12克、桔梗12克、半夏9克、生姜12克、炙甘草8克。水煎日三服。

内伤肺证

1:火热壅肺证

主症:气急促,咳嗽,痰涕黄稠,鼻出热气,甚则鼻翼煽动,胸背引痛,烦渴,咽干而痛,大便干结,小便赤涩,舌干红,苔黄燥,脉右寸数洪。

主病:此证多见于急性气管炎,上呼吸道感染,大叶肺炎,小儿肺炎,支气管哮喘,支气管扩张等症。

主方:凉膈散

歌诀:凉膈硝黄栀子翘,黄芩甘草薄荷饶,竹叶蜜煎疗膈上,中焦燥实服之消。

组成:芒硝、大黄、炙甘草各600g,黄芩、薄荷、栀子仁各300g,连翘1200g。共研粗末,每次用6g,用时加竹叶7片,白蜜少许同煎温服。

若肺热上乘所致鼻血不止、口渴、脉浮大而数者,黄芩石膏杏子甘草汤主之。

黄芩12克、生石膏32克(先煎)、杏仁9克、炙甘草4克。水煎日三服、

附方:泻白散

歌诀:泻白桑皮地骨皮,甘草粳米四般宜,参茯知芩皆可入,肺炎喘嗽此方施。

组成:桑白皮、地骨皮各9g,甘草3g,粳米9g。水煎服。

2:痰热壅肺(热搏血结,血凝伤肺)

二:脾证

外感脾证

1:热邪乘脾

主症:热病、腹中痛、不可按、体重、不能俯卧、大便难、脉数而大。

主方:大黄厚朴甘草汤

大黄16克、厚朴24克、甘草12克。水煎日三服。

2:风邪乘脾

主症:四肢懈惰、体重、不能胜衣、胁下痛引肩背、脉浮而弦涩。

主方:桂枝去桂加茯苓白术汤

白芍12克、炙甘草8克、茯苓12克、白术12克、生姜12克、大枣12枚。水煎日三服。

3:寒邪乘脾

主症:寒病或表寒里热、腹满肠鸣、食不化、飧泄或下利清谷、甚则足痿不收、脉迟而涩。

主方:四逆汤

炙甘草8克、干姜6克、制附子6克(先煎)、人参8克。水煎日三服。

理中汤亦主之。其著者,髀枢强痛、不能屈伸。枳实白术茯苓甘草汤主之。

枳实9克、白术12克、茯苓12克、炙甘草4克。水煎日三服。

内伤脾证

1:脾气虚

主症:面色萎黄、四肢倦怠、食欲不振、食后脘腹胀满、嗳气、吐酸或见呕吐、浮肿便溏或稀便、尿清长,舌淡嫩或有齿痕,苔白,脉右关沉、虚、弱、小等现象。

主病:本证可见于溃疡病、慢性胃炎、慢性肠胃炎、慢性痢疾、胃肠功能紊乱、肠结核、慢性肝炎、肝硬化等。

主方:参茯白术散

6:寒湿困脾

主症:胃脘满闷、纳食减少、头重如裹、肢体困倦、大便溏泄、白带过多,或有浮肿、脘腹绵绵作痛,甚则恶心呕吐、口淡粘腻、喜热饮、皮肤暗黄,舌苔粘腻,脉濡细或缓。

主病:此证可见于慢性胃炎、慢性肠炎、慢性痢疾、白带过多、水肿等病。

主方:胃苓汤

甘草、茯苓、苍术、陈皮、猪苓、泽泻、白术、肉桂、厚朴。各等份,研细末,每服6克,加姜、枣水煎服。

本方即平胃散加五苓散而成

平胃散歌诀:

平胃散是苍术朴,陈皮甘草四般药,除湿消满驱瘴岚,调胃诸方从此扩,或合二陈或五苓,硝黄麦曲均堪着,若和小柴名柴平,煎加姜枣能除疟,又不换金正气散,即是此方加夏藿。

7:脾虚水肿

主症:四肢浮肿,重者全身浮肿、腹胀纳减、大便溏泻、神疲肢倦,舌质淡,苔白润,脉濡缓。

主病:本证可见于肾性浮肿、营养不良性浮肿、特发性水肿、肝硬化腹水等水肿症。

主方:实脾饮

歌诀:实脾苓术与木瓜,甘草木香大腹加,草寇附姜兼厚朴,虚寒阴水效堪夸。

组成、用法:茯苓、白术、木瓜、木香、大腹皮、草豆蔻、炮附子、炮干姜、厚朴各30g,炙甘草15g。共研粗末,每次12g,加生姜3片,大枣1枚煎服。近代用法:各适量,作汤剂水煎服。

附方:五皮饮

歌诀:五皮饮用五般皮,陈茯姜桑大腹奇,或用五加易桑白,脾虚腹胀此方司。

组成:陈皮、茯苓皮、生姜皮、桑白皮、大腹皮各等分。共研粗末,每次9g,水煎服。近代用法:作汤剂水煎服。

脾虚湿阻证所致的风水、身重、汗出、恶风、脉浮等。防己黄芪汤主之。

防己4克、炙甘草2克、白术3克、黄芪4克。生姜4片,大枣1枚,水煎日三服。

8:脾胃虚寒

10:脾阴阳失调证

主症:消渴、口渴、消瘦、小便多或有膏汁状物,脉洪大。

主病:糖尿病等

主方:理消汤(刘绍武)。

黄芪120g,茵陈60g,丹参30g,郁金15g,花粉30g,熟地30g,山药30g,石膏60g,车前子30g,五味子15g,柴胡15g,黄芩15g,党参30g,苏子30g,川椒10g,猪胰子半个。

煎服法:上药15味,加水1200毫升,猪胰切碎入内同煎,煮取300毫升,倒出药汁,再加水800毫升,煮取200毫升,去滓,两次药汁相合,煮沸,温分三服,空腹服为宜。方中去甘草,大枣,是减其糖性。

三:少阳病

(一)少阳经病

外邪在太阳部不解而传入少阳,或太阳、少阳合病,或太阳、少阳、阳明合病。或外邪直入手足少阳经。

1:足少阳经证

主症:口苦、咽干、目眩、耳蒙、往来寒热、胸胁苦满、嘿嘿不欲饮食、心烦喜呕、或烦而不呕、或渴、或腹中痛、或肋下痞硬、或心下悸、小便不利、或不渴、身有微热而咳、脉弦等。

主方:小柴胡汤

北柴胡18克、黄芩12克、人参12克、半夏9克、炙甘草12克、生姜12克、大枣6枚。

用法:诸药放入砂锅内,加水约250毫升,泡半小时后用大火烧开,再以小火熬30分钟,倒出药汁,再添水约200毫升,烧开后熬30分钟,两次熬的药汁合并后日三服。

(二)少阳腑证

6:寒邪乘肝

主症:寒病、两胁中痛、寒中行擅擎节、逆者头痛、耳聋、脉弦而沉迟。严重者两腋急痛、不能转侧。

主方:柴胡黄芩芍药半夏甘草汤。

柴胡16克、黄芩12克、白芍8克、炙甘草8克、半夏8克。水煎日三服。

小柴胡汤亦主之。

内伤肝证

1:肝气郁结。

肝气郁结又分为肝气郁于本经、痰气郁结、肝郁气滞血瘀、肝气犯胃、肝气乘脾五种类型。

①肝气郁结于本经:

主症:胁部胀痛或窜痛、胸闷、善太息、心情郁闷不舒或心烦,妇女多有乳房胀痛或月经不调,舌苔薄白,脉左关郁,沉等阴脉象。

主病:本证可见于神经官能症、抑郁症、胃、十二指肠溃疡、慢性肝炎、慢性胆囊炎、细菌性痢疾、月经失调等症。

主方:逍遥散

歌诀;:逍遥散用当归芍,柴苓术草加姜薄,散郁除蒸功最奇,调经八味丹栀着。

组成:柴胡、当归、白芍、茯苓、白术各30g,炙甘草15g。

用法:均为细末,加烧生姜一块,切破。薄荷少许,同煎去渣热服,或制成丸剂。每日2次,每次6—9g,

②痰气郁结(梅核气)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