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如何运用本质思考找到问题本质

 碧海蓝天kx32di 2022-12-03 发布于内蒙古

上一篇文章我们讲到了如何直面焦虑,拒绝伪勤奋。

上次说到人为什么会焦虑,那是因为我们每个人在日常生活中会遇到各种各样的问题。当我们没有弄清楚问题的本质就去盲目解决或盲目为之努力的时候,自然而然就掉入伪勤奋状态。

所以,我们遇到问题,解决问题的时候不仅是治标,更需要的是治本。不单需要治本,而且需要治的漂亮、治的彻底。那怎么治的漂亮和彻底?那首先需要挖掘问题的本质。

1.什么是直线式思考?
在回答这个问题之前,大家一生当中,肯定会遇到几个重要的问题,需要作出重要的决策,比如怎么填写高考志愿?毕业后做哪一行工作?出来工作了选择哪个城市定居?等等。
这都是关系到我们一生,需要我们好好思考并作出最合适的决策的。
针对以上问题大部分人是怎么做的呢?
如何填写高考志愿?大多数人都是听老师、家长或者学长的,别人说哪个专业和学校好就选那一个;
做哪一行工作?大部分人都是跟风,看现在市场上哪一行火就选哪一行;
选择哪个城市定居?大部分人都是听别人意见,或者盲目的选择北上广深等一线城市;
类似的情况很多,做法也类似,导致这样做法大部分是因为直线式思考所造成的。
那大部分人为什么都喜欢用直线式的思考方式呢?
因为直线式思考给人一种假象,一种快速行动、深入思考的假象。这是人类漫长发展过程中所形成的思维习惯,人是群体动物,很容易就陷入短视、从众和惯性的思维方式里面去了,这都是思维懒惰的一种表现。
人为什么会思维懒惰呢?
要知道,人类从几百万年前原始社会由原始动物到智人这样逐步进化来的。在那时候,外部环境物资极其缺乏,猿人需要活下去,就需要保留足够的能量。在外部摄入能量不足的同时,更需要减少自身能量的消耗,减少一切能量消耗的动作。
而人类思考消耗的能量约占人类总消耗能量的三分之一。所以,在人类漫长的进化过程中,逐步形成了从众、惯性的思考方式。
虽然,现在社会物资资源大大的增长,我们已经不需要太为食物而担忧,但这仅是最近一两百年才变化的,这一两百年比起人类几百万年的进化时间来说都是微不足道的。
人类的思维懒惰是物种发展的结果。
直线式思考无法根本地找到问题的本质,从而彻底的解决问题。
那怎样才能找到问题的本质,有效彻底地解决问题呢?这就需要用到本质思考。
2.什么是本质思考?
直线式思考往往是根据问题直接给出解决方式,这仅是“How”的思维方式。表现模型为
图片
这种思维方式在解决问题之前往往缺乏对问题本质的了解和深究,没有找到问题发生的本质是什么,痛点为何,由什么原因导致,从而没有找到合适的解决方式。
而本次说的本质思考,是在得出“How”的解决方式之前,先往下挖出问题的本质。搞清楚问题的本质是什么,根因为何,由什么原因造成等,就是在“How”之前先搞清楚“What”和“Why”。
在实际运用过程中,这些“What”和“Why”的问题甚至还需要多问几遍,多往下深挖几层,才能发现问题的本质。
找到问题的本质之后,基于问题本质的理解,结合自身优劣势,找到解决问题本质的方法,寻求突破。这才是真正“How”的解决方式。
在“How”解决方式实施的时候,再进一步拆分到“Who”、“When”、“Where”等细项执行层面上。
“Who”--就是将解决方法明确到谁来做,团队还是个人?关系人都是哪些?对各责任主体个个明确,一一落实。
“When”--除了明确责任主体之后,还要明确什么时候开始做,做多久,从而制定明确执行计划。
“Where”--大部分“How”的解决方式明确了“Who”和“When”等手段之后,基本就可以执行了,但有时候还需要明确“Where”在哪里执行。
大家可能心里嘀咕,
“What”、“Why”、“How”、“Who”、“When”、“Where”,这些不是英文里面的疑问词。Bingo,没错!就是这几个疑问词,只要这几个疑问词使用好了,威力无穷。
在精益思想里面,针对这几个疑问词如何组合使用,有一套专业手法,名叫“5W1H”,相信大家都或多或少听说过。
本质思考就是摒弃直线式思考方式,运用精益思想的“5W1H”手法找到问题本质,并从根本上解决问题。
其表现模型为
图片

3.如何使用本质思考解决问题
大家看到这里,相信心里已有一定的启发,但具体怎么用呢。别急,下面就用前文提到的几个常遇到的问题来举例说明,帮助大家熟悉模型和知道如何使用。
 范例1:如何填写高考志愿
前文说到,在填写高考志愿的时候大多数人都是听老师、家长或者学长的。但这真的是正确的、合适的做法吗?
答案是否定的。每个人情况不一样,性格、爱好、成绩、能力等都有差异,别人的意见仅代表别人,不一定适合自己。
那该如何用本质思考作出更好的选择呢?
得到问题答案之前,首先需要明确,填写高考志愿意味着什么。意味着在成绩满足的前提下四年的大学生活将学习什么专业,在哪个学校就读,未来踏入职场将具备什么初始的能力,未来将从事什么工作,未来要成为一个什么样的人,想过什么样的生活。以上每一个选择都可能影响到个人后续一生的道路。
所以,决不能马虎地、听从别人的意见就冲动的选择了。
要想搞清楚填写高考志愿的本质,首先先转换成“What”的问题,我们未来的定位是什么?我们的理想是什么?我们的性格爱好是怎样?什么专业才适合我们?未来选择的专业是否能助力我们更好的发展?我们是否喜欢这个专业和其相关的工作?
只有搞清楚了这几个“What”的问题,我们才能依据这几个问题的答案制定对应的实现路线,得出“How”的解决方式。
在制定具体“How”解决方式的时候,再辅助以“When”、“How Long”等依据高考志愿的目标制定明确的、详细的学习计划,从而保证选择合适的高考志愿的同时,并能一步一步地实现它。
其表现模型为
图片
范例2:选择哪个城市定居
大家毕业之后,在选择定居城市的时候,大部分人听家人、朋友的,或者盲目地选择北上广深等一线城市,但这真的是正确的、合适的做法吗?
盲目地听从别人意见真的是适合自己吗?竞争激烈的一线城市高强度的生活节奏真的是适合自己吗?稳定、安静、相对平和的中小城市生活是不是更适合自己?
任何一种选择都没有绝对的对错,适合自身的选择才是最好的选择。无需太多理会周围人的目光或意见,因为你过的是你自己想过的生活而不是过别人的。
所以,在作出选择之前,需要明白这个问题的本质是什么。依据模型,将问题转换成“What”或“Why”的问题。
你想过什么样的生活?高挑战的?机会和挑战并存的北上广深的高强度生活?为什么选择北上广深?能否实现个人价值?
先搞清楚北上广深比起国内其他城市优势是什么,是被放大的红利与挑战。北上广深机会多、红利大,但竞争的激烈程度也是成倍的增加。个人是想过充满挑战的人生还是相对安静的人生?个人的性格是否合适?
通过这几个“What”和“Why”挖掘问题的本质,从而做出合适的选择。
其表现模型为
图片
范例3,这次选择一个和工作相关的---如何做一份好报告
遇到这个问题,我们大部分人的做法往往是参考之前同事的做法,或者按以往报告套路去写。
别人或过往的做法真的是这次领导需要这份报告的好做法吗?
不一定,针对问题,还是依据模型,搞清楚“Why”和“What”的问题。领导为什么需要这份报告?要这份报告的目的是什么?需要这份报告的背景是什么?公司近期发生了什么大事?未来有什么大的动作或目标行动?报告预计可以回答或解决什么问题?等等。
只有多层次深挖“Why”和“What”的问题,明确知道报告的目的和意图,才能依据目的和意图决定这份报告怎么写。并且在实施过程中拆分“Who”---需要谁来协助;“What”需要什么素材;“When”---什么时候完成。
只有这样才能完美的交出一份符合领导甚至超出领导预期的报告。
其表现模型为
图片
4.写在最后
最后,再次重温本质思考模型的用法。
首先将遇到的问题通过“Why”或“What”深挖问题的本质。
“Why”是发现原因,寻找动机;“What”是发现本质,聚焦核心;
通过发现动机和问题核心,找到问题的本质,也就是问题的“一”。
然后结合自身的能力和优劣势,针对问题的主要矛盾和规律,找到“How”的解决方式。
最后在“How”解决的过程中辅助以“Who”、“When”和“Where”的细节层面制定切实可行的执行步骤,帮助方案的落地和解决。
本质思考模型适用范围很广,工作、生活中都可以用到,要想熟练掌握,就需要我们平时有意识的多训练,把它变成刻到自身里面的,自然而然就使用的一种思考方式。
一句话总结本次主题:本质思考是准确定义问题核心、挖掘问题本质、谋定而后动的一个思维模型。

欢迎点赞、关注和转发,向大家分享更多融合精益思想和技巧的,关于管理技能、做事效率、能力提升的方式方法。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