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桂林本/伤寒杂病论》辨咳嗽水饮黄汗历节病脉证并治】原文释文

 昊晟堂 2022-12-03 发布于山东

《桂林本/伤寒杂病论》

辨咳嗽水饮黄汗历节病脉证并治  条  方首

1、师曰:咳嗽发于肺,不专属于肺病也。五脏,六腑,感受客邪,皆能致咳。所以然者,邪气上逆,必干于肺,肺为气动,发声为咳,欲知其源,必察脉息,为子条记,传与后贤。

老师说:咳嗽发于肺,但不专属于肺病。五脏六腑感受邪气,都能造成咳嗽。为什么呢?因为邪气上逆,必然影响肺脏功能,肺是气体交换的器官,发出来的声音是咳,想知道咳的根源,必需认真查看脉相和呼吸,为此列出以下条辨,传给那些贤能的人们。

2、肺咳,脉短而涩。假令浮而涩,知受风邪;紧短而涩,知受寒邪;数短而涩,知受热邪;急短而涩,知受燥邪;濡短而涩,知受湿邪。此肺咳之因也。其状则喘息有音,甚则唾血。

肺咳,脉短而涩。假如脉浮而涩,知道是受了风邪;脉肾短而涩,是受了寒邪;数短而涩,是受了热邪;急短而涩,是受了燥邪;濡短而涩,是受了湿邪。这是肺咳的原因。其症状咳嗽的时候,喘息有声,严重的会唾血。

3、心咳,脉大而散。假令浮大而散,知受风邪,紧大而散,知受寒邪;数大而散,知受热邪;急大而散,知受燥邪;濡大而散,知受湿邪;此心咳之因也。其状则心痛,喉中介介如梗,甚则咽肿,喉痹。

心咳,脉大而散。假如脉浮大而散,是受了风邪,紧大而散,是受了寒邪;数大而散,是受了热邪;急大而散,是受了燥邪;濡大而散,是受了湿邪;这是心咳的原因。心咳的症状,咳嗽时会感到心痛,喉头像有东西梗塞,严重的会咽喉肿痛闭塞。

4、肝咳,脉弦而涩。假令浮弦而涩,知受风邪;弦紧而涩,知受寒邪;弦数而涩,知受热邪;弦急而涩,知受燥邪;弦濡而涩,知受湿邪;此肝咳之因也。其状则两胁下痛,甚则不可以转,转则两胠下满。

肝咳,脉弦而涩。假如脉浮弦而涩,是受了风邪;弦紧而涩,是受了寒邪;弦数而涩,是受了热邪;弦急而涩,是受了燥邪;弦濡而涩,是受了湿邪;这是肝咳的原因。肝咳的症状,咳嗽时两胁下疼痛,严重的不能转侧,转侧就会两胁下胀满。

5、脾咳,脉濡而涩。假令浮濡而涩,知受风邪;沉濡而涩,知受寒邪;数濡而涩,知受热邪;急濡而涩,知受燥邪;迟濡而涩,知受湿邪;此脾咳之因也。其状则右肋下痛,隐隐引背,甚则不可以动,动则咳剧。

脾咳,脉濡而涩。假如脉浮濡而涩,是受了风邪;沉濡而涩,是受了寒邪;数濡而涩,是受了热邪;急濡而涩,是受了燥邪;迟濡而涩,是受了湿邪;这是脾咳的原因。脾咳的症状,咳则右胁下痛,阴疼痛隐隐牵引肩背,严重者不可以动,一动就会使咳嗽加剧。

6、肾咳,脉沉而濡。假令沉弦而濡,知受风邪;沉紧而濡,知受寒邪;沉数而濡,知受热邪;沉急而濡,知受燥邪;沉滞而濡,知受湿邪;此肾咳之因也。其状则肩背相引而痛,甚则咳涎。

肾咳,脉沉而濡。假如沉弦而濡,是受了风邪;沉紧而濡是受了寒邪;沉数而濡是受了热邪;沉急而濡是受了燥邪;沉滞而濡是受了湿邪;这是肾咳的原因。肾咳的症状,咳嗽时腰背互相牵引作痛,严重的就会咳吐痰涎。

7、肺咳不已,则流于大肠,脉与肺同,其状则咳而遗矢也。

肺咳不见好,大肠就会受病,脉与肺咳相同,大肠咳嗽的症状是咳嗽的时候大便失禁。

8、心咳不已,则流于小肠,脉与心同,其状则咳而失气,气与咳俱失也。

心咳不见好,小肠就会受病,脉与心咳相同,小肠咳嗽的症状是咳嗽时会放屁,常常是咳嗽和放屁并作。

9、肝咳不已,则流于胆,脉与肝同,其状则呕苦汁也。

肝咳不见好,胆就会受病,脉与肝咳相同,胆咳的症状是咳嗽时呕吐出胆汁。

10、脾咳不已,则流于胃,脉与脾同,其状则呕,呕甚则长虫出也。

脾咳不见好,胃就会受病,脉与脾咳相同,胃咳的症状是咳而呕吐,甚至呕出蛔虫。

11、肾咳不已,则流于膀胱,脉与肾同,其状则咳而遗溺也。

肾咳不见好,膀胱就会受病,脉与肾咳相同,膀胱咳嗽的症状是咳嗽时小便失禁。

12、久咳不已,则移于三焦,脉随证易,其状则咳而腹满,不欲食饮也。

上述的各种咳嗽,经久不愈,三焦就会受病,三焦咳嗽的症状是咳嗽时腹部胀满,不想吃东西。

13、咳而有饮者,咳不得卧,卧则气急,此为实咳,不能言,言则气短,此为虚咳,病多端,治各异法,谨守其道,庶可万全。

咳嗽同时还有水饮的,咳嗽不能躺下,躺下就会气急,这是实咳;不能说话,说话就会气短,这是实咳,病有多种原因,治疗有不同的方法,严格遵守病因病机,方可以确保安全。

14、咳家其脉弦者,此为有水,十枣汤主之。

经常咳嗽的病人,脉弦,是内有水饮,用十枣汤治疗

十枣汤方 (水在肺下,肺积水,胸积水,不能平躺,一躺就咳嗽)

芫花(熬) 、甘遂、大戟各等分。

上三味,捣筛,以水一升 五合,先煮肥大枣十枚,取八合,去滓,纳药末,强人服一钱匕,赢人服半钱匕,平旦温服之,不下,明日更加半钱,得快利后,糜粥自养。(倪海厦注:早上6点空腹服用,上吐下泄约3个小时,然后吃白水煮面成粥,不得加盐油)

15、咳而气逆,喉中作水鸡声者,射干麻黄汤主之。

咳嗽气喘的病人,喉中痰鸣如田鸡的叫声,用射干麻黄汤治疗。

射干麻黄汤方(实寒,痰水在气管,呼吸有声音,如同一种水鸟叫声)

射干三两、麻黄三两、半夏半升、五味子半升、生姜四两、细辛三两、大枣七枚。

上七味,以水一斗二升,先煮麻黄,去上沫,纳诸药,煮取三升,分温三服。

16、咳逆上气,时唾浊痰,但坐不得眠者,皂荚丸主之。

咳嗽、气喘,时时吐出稠痰,只能坐而不能平卧的,用皂荚丸治疗。

皂荚丸方(粘痰很多,胶痰,黄痰,可用来戒烟)

皂荚八两(刮去皮酥炙)。

上一味,末之,蜜丸如梧桐子大,以枣膏和汤,服三丸,日三服,夜一服。

17、咳而脉浮者,厚朴麻黄汤主之。

咳嗽而脉浮的,用厚朴麻黄汤治疗。

厚朴麻黄汤方(咳嗽有表证)

厚朴五两 麻黄四两 石膏如鸡子大 杏仁半升 半夏半升 五味子半升。

上六味,以水一斗,先煮麻黄,去沫,纳诸药,煮取三升,去滓,分温三服。

18、咳而脉沉者,泽漆汤主之。

咳嗽而脉沉的,用泽漆汤治疗。

泽漆汤方(积水在肺泡,肺气肿,痰在肺里,无表证)

半夏半升、紫参五两、泽漆三升、生姜五两、人参三两、甘草三两(炙)。

上六味,以东流水五斗,先煮泽漆,取一斗五升,纳诸药,煮取五升,温服五合,日夜服尽。

19、咳而上气,咽喉不利,脉数者,麦门冬汤主之。

虚火上炎,咳喘气逆,咽喉干燥不利,用止逆下气法治疗,用麦门冬汤主治。

麦门冬汤方(嗓子哑,干咳,K歌后声哑)

麦门冬七升、半夏一升、人参二两、甘草二两 (炙) 、粳米三合、大枣十二枚。

上六味,以水一斗二升,煮取六升,去滓,温服一升 ,日三服,夜三服。

20、咳逆倚息,不得卧,脉浮弦者,小青龙汤主之。

咳嗽气逆,不能平卧,倚床呼吸,脉浮弦者,用小青龙汤主治。

小青龙汤方(表寒里寒,天变冷就咳,清晨咳而白天不咳)

麻黄三两、甘草三两(炙) 、桂枝三两、芍药三两、五味子半升、干姜三两、半夏半升、细辛三两。

上八味,以水一斗,先煮麻黄,减二升,去上沫,纳诸药,煮取三升,去滓,分温三服。

21、咳而胸满,振寒脉数,咽干不渴,时出浊唾腥臭,久久吐脓,如米粥者,此为肺痈,桔梗汤主之。

咳嗽而胸部胀满,寒战,脉象数,咽喉干燥而不渴,时常吐出粘稠腥臭脓痰,拖延日久吐出米粥样脓痰的,是肺痈病,用桔梗汤治疗。

桔梗汤方

桔梗一两、甘草二两。

上二味,以水三升,煮取二升,去滓,分温再服。

22、咳而气喘,目如脱状,脉浮大者,此为肺胀,越婢加半夏汤主之;小青龙加石膏汤亦主之。

咳嗽气逆,这是肺胀。病人喘气,两眼突出好象要脱出眼眶一样,脉象浮大的,用越婢加半夏汤治疗。小青龙加石膏汤也可以治疗。

越婢加半夏汤方(肺气肿)

麻黄六两、石膏半斤、甘草二两、生姜三两、大枣十五枚、半夏半升。

上六昧,以水六升,先煮麻黄,去上沫,纳诸药,煮取三升,去滓,分温三服。

小青龙加石膏汤方

麻黄三两、甘草三两(炙) 、桂枝三两、芍药三两、五味子半升、干姜三两、半夏半升、细辛三两、石膏二两 。

上九味,以水一斗,先煮麻黄,减二升,去上沫,纳诸药,煮取三升,去滓,分温三服。

23、咳而气逆,喘鸣,迫塞胸满而胀,一身面目浮肿,鼻出清涕,不闻香臭,此为肺胀,葶苈大枣泻肺汤主之。

肺胀病人,出现咳嗽而气逆,气喘喉咙里有声音,胸部紧迫胀满,全身面目浮肿,流清鼻涕,不闻香臭,用葶苈大枣泻肺汤治疗。

葶苈大枣泻肺汤方

葶苈(熬令黄色捣丸如弹子大) 、大枣十二枚。

上二味,以水三升,先煮大枣取二升,去枣,纳葶苈,煮取一升 ,去滓,顿服。

24、似咳非咳,唾多涎沫,其人不渴,此为肺冷,甘草干姜汤主之。

似咳非咳,唾沫多,吐涎沫,不渴,这是肺寒,用甘草干姜汤主治。

甘草干姜汤方(上焦虚寒)

甘草四两(炙) 、干姜二两 (炮)。

上二味,以水三升煮取一升 五合,去滓,分温再服。

25、咳而唾涎沫不止,咽燥,口渴,其脉浮细而数者,此为肺痿,炙甘草汤主之。

咳而且不停地唾涎沫,咽喉干燥,口渴,脉浮细而数,这是肺痿,炙甘草汤主治。

炙甘草汤方(治疗结、代脉,心律不齐,里虚)

甘草四两(炙) 、桂枝三两、麦门冬半升、麻仁半升、地黄一斤、阿胶二两、人参二两、生姜三两、大枣三十枚。

上九味,以酒七升,水八升,先煮八味,取三升,去滓,纳胶消尽,温服一升 ,日三服。

26、问曰:饮病奈何?师曰:饮病有四:曰痰饮,曰悬饮,曰溢饮,曰支饮。其人素盛今瘦,水走肠间,沥沥有声,为痰饮,水流胁下,咳唾引痛,为悬饮;水归四肢,当汗不汗,身体疼重,为溢饮;水停膈下,咳逆倚息,短气不得卧,其形如肿,为支饮。

问:病饮有什么区别呢?老师回答说:饮病有四种,有痰饮、有悬饮、有溢饮、有支饮。老师回答说:痰饮病人未病之前身体肥胖,患病以后身体消瘦,水在肠间流动,可听到沽漉漉的响声,这称谓痰饮;水饮形成以后,饮邪流注胁下,咳嗽或吐痰时牵引胸胁疼痛,这叫作悬饮;水饮泛溢到四肢肌肉之间,应当随汗排出,如果不汗出,而见身体疼痛沉重,这叫作溢饮;咳嗽气喘、倚床呼吸,呼吸急迫而不能平卧,外形轻度水肿的,叫作支饮。

27、水在心,则心下坚筑,短气,恶水不欲饮;水在肺,必吐涎沫,欲饮水;水在脾,则少气身重;水在肝,则胁下支满,嚏则胁痛;水在肾,则心下悸。

水饮停滞在心,见心下悸动,胃脘部痞满,呼吸气短,厌恶水,不想饮水。水饮停留在肺,见吐清稀痰涎,想喝水。水饮停滞在脾,见气短乏力,身体沉重。水饮停滞在肝,见胁下支撑胀满,打喷嚏时牵引胸胁疼痛。水饮停滞在肾,则见心下悸动。

28、心下有留饮,其人必背寒冷如掌大,咳则肋下痛引缺盆。

水饮留在心下胃脘部,病人感到背部寒冷,冷处约有手掌大。留饮在胁下,则两胁下疼痛牵引到缺盆部位,咳嗽时则疼痛加剧。(一作转甚)

29、胸中有留饮,其人必短气而渴,四肢历节痛。

水饮留在胸中,病人出现短气和口渴,四肢关节递历疼痛,脉沉为有留饮。

30、夫平人食少饮多,水停心下,久久成病,甚者则悸,微者短气,脉双弦者寒也,脉偏弦者饮也。

病人饮水过多,必然会突发喘息胀满。若吃的少则饮水多,致使水停心下胃脘,严重的则出现水气凌心而心悸,轻微的可见呼吸气短。两手的脉弦,属于寒证。都是因为大下以后里虚所致;如果一手的脉弦,是饮邪停留一处的脉象。

31、夫短气有微饮者,当从小便去之。

肺部有水饮停留,其脉不弦,只是苦于喘息,呼吸气短。支饮亦可见到气喘不能平卧,加上呼吸短促之症,它的脉象平和而不弦。

32、病者脉伏,其人欲自利,利反快,虽利,心下续坚满,此为留饮,甘遂半夏汤主之。

病人脉象沉伏,没有服泻下药,自己想要泻泄,泻后反而觉得舒畅,虽然下利,心下继续痞坚胀满,这是留饮有欲去之势,用甘遂半夏汤治疗。

甘遂半夏汤方

甘遂大者三枚、半夏十二枚、芍药五枚、甘草如指大一枚(炙)。

上四味,以水二升,煮取半升,去滓,以蜜半升和药汁,煎取八合,顿服。

33、心下有痰饮,胸胁支满,目眩,脉沉弦者,茯苓桂枝白术甘草汤主之。

心下有痰饮停留,见胸胁支撑胀满,头昏目眩,脉沉弦的,用苓桂术甘汤治疗。

茯苓桂枝白术甘草汤方(水饮、痰饮在胃部,头昏,短气)

茯苓四两、桂枝三两、白术三两、甘草二两(炙)。

上四味,以水六升,煮取三升,去滓,分温三服,小便利则愈。

34、悬饮内痛,脉沉而弦者,十枣汤主之。

脉象浮而细滑,是被水饮所伤害。脉象弦而数,是有寒饮,冬夏季节治疗困难。脉象沉而弦,是水饮停在胁下,谓之悬饮,可引起胁下疼痛。患悬饮病的,用十枣汤治疗。

35、病溢饮者,当发其汗,大青龙汤主之,小青龙汤亦主之。

患溢饮病的,应当用发汗的方法治疗,用大青龙汤主治;亦可用小青龙汤治疗。

大青龙汤方

麻黄六两 (去节)、 桂枝二两(去皮)、 杏仁四十个 (去皮尖) 、甘草二两(炙) 、石膏如鸡子大(碎)、生姜三两(切)、 大枣十二枚(劈)。

上七昧,以水九升,先煮麻黄减二升,去上沫,纳诸药,煮取三升,去滓,温服一升 ,覆取微似汗,不汗再服。

36、膈间支饮,其人喘满,心下痞坚,面色黧黑,其脉沉紧,得之数十日,医吐下之不愈者,木防已汤主之;不差,木防已去石膏加茯苓芒硝汤主之。

支饮停留在膈间,病人气喘胸满,心下痞塞坚硬,面色暗黑,脉象沉紧,患病已数十天,医生曾用吐法,攻下法病不愈的,用木防己汤治疗;服药后如果心下痞塞坚硬变软,病属虚结的,则病即时痊愈;如果心下仍坚实痞结的,三天以后可复发,宜用木防己汤去石膏加茯苓芒硝汤治疗。

木防已汤方

木防已三两、石膏鸡子大十二枚、桂枝二两、人参四两。

上四昧,以水六升,煮取二升,去滓,分温再服。

木防已去石膏加茯苓芒硝汤方

木防已二两、桂枝二两、茯苓四两、人参四两、芒硝三合。

上四味,以水六升,煮取二升,去滓,纳芒硝,再微煎,分温再服,微利则愈。

37、心下有支饮,其人苦冒眩,泽泻汤主之。

支饮停滞在心下胃脘部,病人感到头目昏眩,用泽泻汤治疗。

泽泻汤方

泽泻五两、白术二两。

上二味,以水二升,煮取一升 ,分温再服。

38、支饮,胸满者,厚朴大黄汤主之。

支饮病而见腹部胀满的,用厚朴大黄汤治疗。

厚朴大黄汤方

厚朴八两、大黄四两。

上二味,以水五升,煮取二升,去滓,温服一升 ,不差再服。

39、支饮,不得息,葶苈大枣泻肺汤主之。

支饮病人,喘息、呼吸困难的,用葶苈大枣泻肺汤治疗。

40、支饮,口不渴,作呕者,或吐水者,小半夏汤主之。

经常呕吐的病人,因津液受伤,本来应该有口渴症,口渴是饮邪随呕吐而去、病欲痊愈的象征;现在反而口不渴,这是心下胃脘有支饮的缘故。用小半夏汤治疗。《千金》云:小半夏加茯苓汤。

小半夏汤方(水在胃里边,吐后不渴,支饮)

半夏一升、生姜半斤。

上二味,以水七升,煮取一升 半,去滓,分温再服。

41、腹满,口舌干燥,肠间有水气者,防已椒目葶苈大黄丸主之。

腹部胀满,口舌干燥,这是肠间有水饮停留所引起,用己椒苈黄丸治疗。

防已椒目葶苈大黄丸方(水在肠外三焦网膜间)

防已、椒目 葶苈、大黄各一两。

上四味,捣筛,炼蜜为丸,如梧桐子大,先食,饮服一丸,日三服,不知稍增。

42、膈间有水气,呕、吐、眩、悸者,小半夏加茯苓汤主之。

病人突然呕吐,心下胃脘痞满,这是膈间有停水,头眩心悸的,用半夏加茯苓汤治疗。

小半夏加茯苓汤方(水在胃的外边,呕吐利害,晕眩,水在膈间)

半夏一升、生姜半斤、茯苓四两。

上三味,以水七升,煮取二升,去滓,分温再服。

43、病人脐下悸,吐涎沫而头眩者,此有水也,五苓散主之。

假如身体消瘦的人,脐下有悸动感,口吐涎沫而头晕目眩,这是水饮之证,用五苓散治疗。

五苓散方

猪苓十八钵(去皮) 、泽泻一两六铢、白术十八铢、茯苓十八铢、桂枝半两。

上五味,捣为散,以白饮和方寸匕,日三眼,多饮暖水,汗出愈,如法将息。

44、师曰:病有风水,有皮水,有正水,有石水,有黄汗。

老师说:水气病有风水、皮水、正水、石水、黄汗等五种。

45、风水其脉自浮,其证骨节疼痛,恶风。皮水其脉亦浮,其证尉肿,按之没指,不恶风,腹如鼓,不渴,当发其汗。正水其脉沉迟,其证为喘。石水其脉自沉,其证腹满不喘,当利其小便。黄汗其脉沉迟,其证发热,胸满,四肢头面肿,久不愈,必致痈脓。

风水病的脉象浮,其症状是周身骨节疼痛而怕风;皮水病的脉象亦浮,同时可见身体浮肿,用手按压皮肤凹陷不起,不怕风,腹部胀大如鼓,口不渴,应当用发汗的方法治疗;正水的脉象沉迟,外证表现为气喘;石水的脉象沉,外证为腹部胀满而不喘;黄汗病的脉象沉而迟,全身发热,胸部胀满,四肢皮肤及头面浮肿,日久不愈,一定会导致痈脓。

46、脉浮而洪,浮则为风,洪则为气。风气相搏,风强则为瘾疹,身体为痒,痒者为泻风,久为痂癞。

脉象浮而洪,浮脉为有风,洪脉为水气盛,风与水气相搏击,风邪强于水气,就会发生瘾疹,而且身体发痒,痒是风邪外透的表现,称为泄风,日久不愈,成为痂癞;

47、气强则为水,难以俯仰,身体洪肿,汗出乃愈。恶风则虚,此为风水,不恶风者,小便通利,上焦有寒,其口多涎,此为黄汗。

水气强于风邪,就会发生水气病,出现身体俯仰困难。风邪与水气互相搏击,就会出现全身浮肿,用发汗的方法治疗则愈,怕风是卫气虚,这是风水病;不怕风的,小便通利,这是上焦有寒,病人口中涎沫多,这是黄汗病。

48、寸口脉沉滑者,中有水气,面目肿大有热,名曰风水。其人之目窠上微肿,如蚕新卧起状,其颈脉动,时时咳,按其手足上,陷而不起者,亦曰风水。

寸口部的脉象沉滑,为体内有水气,面目浮肿,发热,名叫风水;望诊可见病人两眼泡微肿,象睡眠后刚醒的一样,颈部的脉管跳动,时常咳嗽,用手按压病人的手脚皮肤凹陷不起的,这是风水病。

49、太阳病,脉浮而紧,法当骨节疼痛,今反不痛,体重而酸,其人不渴,此为风水,汗出即愈,恶寒者此为极虚,发汗得之。渴而不恶寒者,此为皮水。身肿而冷,状如周痹,胸中窒,不能食,反聚痛,躁不得眠,此为黄汗。痛在骨节,咳而喘不渴者,此为正水,其状如肿,发汗则愈。然诸病此者若渴而下利,小便数者,皆不可发汗,但当利其小便。

患太阳病,脉象浮而兼紧,理应有骨节疼痛的症状,今反不疼,身体反而感到沉重而酸,病人口不渴,出汗以后病可以好,这是风水病。怕冷的,这是身体极度虚弱而又发汗损伤卫阳所引起的。口渴而不怕冷的,这是皮水病。全身浮肿而又怕冷的,症状象周痹病。胸中憋闷,不能进食,反觉骨节疼痛,傍晚时烦躁不安,不能入眠,这是黄汗病。咳嗽而又气喘,口不渴的,这是肺胀病。其症状象水肿病,用发汗的方法治疗病可以痊愈。然而这些患水气病的人,口渴而腹泻,小便次数较多的,都不可以用发汗的方法治疗,可以用利小便的方法。

50、心水为病,其身重而少气,不得卧,烦躁,阴肿。

心水病患者,可出现身体沉重而呼吸短促不畅,不能平卧,心烦而躁动不安,前阴部肿胀等症状。

51、肝水为病,其腹大,不能自转侧,胁下痛,津液微生,小便续通。

肝水病患者,可出现肚子肿大,身体不能自由转动,胁下、腹部疼痛,口中常常产生少许的津液,小便时通时不通等症状。

52、肺水为病,其身肿,小便难,时时鸭溏。

肺水病人,可出现身体浮肿,小便困难,大便时常水粪混杂如鸭粪样等症状。

53、脾水为病,其腹大,四肢苦重,津液不生,但苦少气,小便难。

脾水病人,可出现腹部胀大,四肢很沉重,口中没有津液,少气,小便困难等症状。

54、肾水为病,其腹大,脐肿,腰痛,不得溺,阴下湿如牛鼻上汗,其足逆冷,面反瘦。

肾水病人,可出现腹部肿大,肚脐肿,腰痛,小便不通畅,阴囊部潮湿如牛鼻上汗一样,两脚冷,面部反而消瘦等症状。

55、诸有水者,腰以下肿,当利小便;腰以上肿,当发汗乃愈。

治疗水肿病的原则是:腰以下浮肿的,应当用利小便的方法治疗;腰以上浮肿的,应当用发汗的方法治疗,病就会好。

56、寸口脉沉而迟,沉则为水,迟则为寒,寒水相搏,脾气衰则骛溏,胃气衰则身肿,名曰水分。

寸口的脉象沉而迟,沉脉为有水,迟脉是有寒,寒与水相互搏结为害。脾气虚衰大便就水粪杂下,如鸭溏。胃气虚衰出现身体浮肿;这是水分病。

57、少阳脉卑,少阴脉细,男子则小便不利;妇人则经水不利,名曰血分。

少阳脉卑(少阳脉指耳门微前上方部位之脉,脉卑指按之沉而弱,表示营血不足),少阴脉细,在男子就会有小便不通利,在妇人就会出现经水不通,月经来源是血,经血不通就形成为水气病,叫血分。

58、妇人经水,前断后病水者,名曰血分,此病难治;先病水,后经水断,名曰水分,此病易治,水去则经自下也。

妇女月经,在月经停后得水气病的,叫血分,这类病难治;先得水气病,后停月经的,叫水分,这类病容易治疗,水去则月经就正常了。

59、寸口脉沉而数,数则为出,沉则为入,出为阳实,入为阴结,趺阳脉微而弦,微则无胃气,弦则不得息;少阴脉沉而滑,沉为在里,滑则为实,沉滑相搏,血结胞门,其瘕不泻,经络不通,名曰血分。

寸口脉沉而数,数则为出(阳),沉则为入(阴),出为阳实,入为阴结,趴阳脉微而弦,微则无胃气,即气血两虚叫无胃气,弦则不得息(一呼一吸叫一息);少阴脉沉而滑,沉为在里,滑则为实,沉滑相搏,瘀血留在子宫,形成子宫肌瘤,经络不通,这是血分病。

60、问曰:病者苦水,面目身体皆肿,四肢亦肿,小便不利,脉之,不言水,反言胸中痛,气上冲咽状如炙肉,当感咳喘,审如师言,其脉何类?师曰:寸口脉沉而紧,沉为水,紧为寒,沉紧相搏,结在关元,始时尚微,年盛不觉,阳衰之后,荣卫相干,阳损阴盛,结寒微动,肾气上冲,咽喉塞噎,胁下急痛,医以为留饮而大下之,沉紧不去,其病不除,复重吐之,胃家虚烦,咽燥欲饮水,小便不利,水谷不化,面目手足浮肿,又与葶苈下水,当时如小差,食饮过度,肿复如前,胸胁苦痛,象若奔豚,其水扬溢,则咳喘逆,当先攻其冲气令止,乃治其咳,咳止,喘自差,先治新病,水当在后。

问:水病患者,面目身体、四肢都浮肿,小便少而困难,诊脉时,患者不说水病的问题,反而说胸中痛,气上冲胸,咽中如有炙肉,常常因此而咳嗽喘气,请问老师,这种脉相是什么样的?老师回答:寸口脉沉而紧,沉为水,紧为寒,沉紧相搏,寒水结在关元,开始的时候水与寒微结,年壮气盛时邪不胜正,感觉不出来;阳气衰弱之后,所伏之邪稍稍干于荣卫,阳气一天天衰弱,阴气一天天增加,所结之寒微动,能挟肾气上冲,(因为肾经上贯膈入肺,循喉咙挟舌本,其支者从肺出、络心、入胸中),造成咽喉塞噎,胁下急痛,医生以为是留饮而用大下之法,沉紧脉相不去,病人不会恢复健康,随后又用吐法,病人胃里空虚心里烦燥,咽干口燥想喝水,小便不利,水谷不化,面目手脚都浮肿,又用葶苈利水,当时病情会稍稍减轻,由于饮食不节,腹肿又恢复到之前状况,又加上胸胁痛如奔豚,水邪更严重,就咳嗽喘气上逆,应该先攻其冲气令止(可用苓桂术甘汤),然后再治疗咳嗽,咳嗽好了,气喘不治而愈,先治新病,水当在后。(水饮是本病,咳、冲气、喘等是新病。治水病脐突背平腹胀,用人参生附子牛膝茯苓汤)

61、水之为病,其脉沉小者,属少阴为石水;沉迟者,属少阴为正水;浮而恶风者,为风水,属太阳,浮而不恶风者,为皮水,属太阳;虚肿者,属气分,发其汗即已,脉沉者,麻黄附子甘草汤主之;脉浮者,麻黄加术汤主之。

水气病,脉沉小的,属于少阴为石水;沉迟的,属于少阴为正水;浮而恶风的,是风水,属太阳,脉浮而不恶风的,为皮水,属太阳;虚肿的,属于气分,发其汗就好了,脉沉的,用麻黄附子甘草汤主治;脉浮的,用麻黄加术汤主治。

麻黄附子甘草汤方

麻黄二两、附子一枚(炮)、甘草二两(炙)。

上三味,以水七升,先煮麻黄,去上沫,纳诸药,煮取三升,去滓,分温三服。

麻黄加术汤方(治疗荨麻疹、汗未透发的皮痒、牛皮癣痒)

麻黄三两、桂枝二两、杏仁七十个、甘草一两(炙) 、白术四两。

上五味,以水九升,先煮麻黄,减二升,去上沫,纳诸药,煮二升半,去滓,温服八合,覆取微汗,不汗再服,得汗停后服。

62、风水,脉浮,身重,汗出,恶风者,防己黄芪汤主之。

风湿病人,脉象浮,身体重滞,汗出怕风的,用防己黄芪汤治疗

防己黄芪汤方

防己一两、甘草五钱(炙)、白术七钱半、黄芪一两。

上四味,剉如麻豆大,每抄五钱匕,生姜四片,大枣一枚,水一升 半,煮取八合,去滓,温服;喘者,加麻黄五钱,胃中不和者,加芍药三分;气上冲者,加桂枝三分;下有陈寒者,加细辛三分;服后当如虫行皮中,从腰下如冰,后坐被上,又以一被绕腰下,温令有微汗差。

63、风水,恶风,一身悉肿,脉浮不渴,续自汗出,无大热者,越婢汤主之。

风水病,怕风,全身都浮肿,脉象浮,口不渴,不断地出汗,全身没有大热,用越婢汤治疗。

越婢汤方(用来治疗头晕、全身浮肿、少腹胀满小便不利)

麻黄六两、石膏半斤、甘草二两、生姜三两、大枣十二枚。

上五味,以水六升,先煮麻黄,去上沫,纳诸药,煮取三升,去滓,分温三服。

64、皮水,四肢肿,水气在皮肤中,四肢聂聂动者,防己茯苓汤主之。

皮水病人,四肢浮肿,水气在皮肤中,四肢肌肉轻微跳动的,用防己茯苓汤治疗。

防己茯苓汤

防己三两、黄芪三两、桂枝三两、茯苓六两、甘草二两(炙)。

上五味,以水六升,煮取三升,分温三服。

65、里水,一身面目黄肿,其脉沉,小便不利,甘草麻黄汤主之;越婢加术汤亦主之。

患里水病的人,面目及全身其他部位都浮肿,脉象沉,小便不通利,导致水湿潴留;甘草麻黄汤主之;用越婢加术汤治疗也可以。

甘草麻黄汤方

甘草二两、麻黄四两。

上二味,以水五升,先煮麻黄,去上沫,纳甘草,煮取三升,去滓,温服一升 ,复令汗出,不汗再服。

越婢加术汤方

麻黄六两、石膏半斤、甘草二两(炙)、生姜三两、大枣十五枚、白术四两。

上六味,以水六升,先煮麻黄,去上沫,纳诸药,煮取三升,分温三服。

66、问曰:黄汗之为病,身体肿,若重汗出而发热口渴,状如风水,汗沾衣,色正黄如柏汁,脉自沉,从何得之?师曰:以汗出入水中浴,水从汗孔入得之,宜黄芪芍药桂枝汤。

问:黄汗这种病,身体浮肿,发热汗出而口渴,病状像风水,汗出沾衣,颜色正黄如黄柏汁一样,脉象沉,这种病是怎样得的呢?老师回答说:这是因为出汗以后,进入水中洗浴,水湿从汗孔渗入肌肤而得病,宜用黄芪芍药桂枝汤治疗。

黄芪芍药桂枝汤方

黄芪五两、芍药三两、桂枝三两。

上三味,以苦酒一升 ,水七升,相合,煮取三升,去滓,温服一升 ,当心烦,服至六七日乃解;若心烦不止者,以苦酒阻故也,以美酒醢易之。

67、黄汗之病,两胫自冷,假令发热,此属历节,食已汗出,暮常盗汗,此荣气热也;若汗出已,反发热者,久久身必甲错;若发热不止者,久久必生恶疮;若身重,汗出已辙,轻者,久久身必瞤,瞤即胸痛;又从腰以上汗出,以下无汗,腰臗弛痛,如有物在皮中状,剧则不能食,身疼重,烦躁,小便不利,此为黄汗,桂枝加黄芪汤主之。

患黄汗病,其症状:两小腿寒冷,假如小腿发热,这属于历节病;进食后出汗,又常常在晚上睡觉时身体出汗较多(盗汗)的,这是虚劳病;如果汗出以后,反而发热的,日久身上肌肤干燥粗糙得象鳞甲般交错;长期发热不止的,一定会生恶疮;如果身体沉重,汗出以后,身体感到轻松的,日久必然出现肌肉掣动,而且胸中疼痛,又从腰以上必然出汗,腰以下没有汗,腰及髋部胀痛,好象有虫在皮肤里面爬行一样;严重的不能吃东西,身体疼痛、重滞,烦躁,小便不通畅,这是黄汗病,用桂枝加黄芪汤治疗。

桂枝加黄芪汤方

桂枝三两、芍药三两、甘草二两(炙) 、生姜三两(切) 、大枣十五枚、黄芪二两。

上六味,以水八升,煮取三升,去滓,温服一升 ,日三服。

68、寸口脉沉而弱,沉即主骨,弱即主筋,沉即为肾,弱即为肝,汗出入水中,如水伤心,历节痛,黄汗出,故曰历节。

寸口脉沉而弱,沉脉主骨病,弱脉主筋病,沉脉主肾病,弱脉主肝病。如果汗出后浸入水中,汗为心液,汗与水湿相互搏击伤及心气;汗湿流注关节,则关节肿痛,出黄汗,所以叫做历节病。

69、味酸则伤筋,筋伤则缓,名曰泄,咸则伤骨,骨伤则痿,名曰枯,枯泄相搏,名曰断泄。荣气不通,卫不独行,荣卫俱微,三焦无御,四属断绝,身体赢瘦,独足肿大,黄汗出,两胫热,便为历节。

过食酸味的东西会伤筋,筋受伤则变弛缓,走路不方便,这叫作泄;过食咸味的东西则伤骨,骨受伤则痿软无力,不能行立,这称为之枯。筋缓与骨痿相合,称之为断泄。营气不通,则卫气不能随营气运行,营卫都虚弱,三焦功能失职,不能够统御水道输送精气,则四肢失养,身体极度消瘦,唯独两脚肿大,出黄汗,小腿发凉,假若出现发热,则为历节病。

70、少阴,脉浮而弱,弱则血不足,浮则为风,风血相搏,即疼痛如掣。

少阴脉浮而弱,弱脉为阴血虚少,浮脉为外感风邪,风邪搏结于血虚之经脉,致经脉痹阻,故出现关节牵掣疼痛。

71、肥盛之人,脉涩小,短气,自汗出,历节疼,不可屈伸,此皆饮酒汗出当风所致也。

肥胖人的脉象涩小,症见气短,自汗,全身关节游走性疼痛,屈伸不利,这是由于饮酒以后汗出感受风邪所致。

72、诸肢节疼痛,身体赢瘦,脚肿如脱,头眩短气,温温欲吐者,桂枝芍药知母甘草汤主之。

全身各个关节疼痛,身体瘦弱,而两脚肿大似乎要和肢体脱离一样,头晕,气短,时时想吐,用桂枝芍药知母汤治疗。

桂枝芍药知母甘草汤方(风湿关节炎,瘦型糖尿病,脚肿,降血糖)

桂枝三两、芍药三两、知母二两、甘草二两。

上四味,以水六升,煮取三升,去滓,温服一升 ,日三眼。

73、病历节,疼痛,不可屈伸,脉沉弱者,乌头麻黄黄芪芍药甘草汤主之。

历节病人,关节疼痛剧烈而不能随意屈伸的,用乌头麻黄黄芪芍药甘草汤治疗。

乌头麻黄黄芪芍药甘草汤方(类风湿关节炎,关节肿大变形)

乌头五枚(切) 、麻黄三两、黄芪三两、芍药三两、甘草三两。

上五味,先以蜜二升煮乌头,取一升 ,去滓,别以水三升煮四味,取一升 ,去滓,纳蜜再煮一二沸,服七合,不知尽服之。

74、病历节,疼痛,两足肿,大小便不利,脉沉紧者,甘草麻黄汤主之;脉沉而细数者,越脾加白术汤主之。

历节病,疼痛,两脚肿大,大小便不利,脉沉紧的,用甘草麻黄汤主治;脉沉而细数的,用越脾加白术汤主治。

75、师曰:寸口脉迟而涩,迟则为寒,涩为血不足,趺阳脉微而迟,微则为气,迟则为寒,胃气不足,则手足逆冷,荣卫不利,则腹满肠鸣相逐,气转膀胱,荣卫俱劳。阳气不通即身冷,阴气不通即骨疼,阳前通则恶寒,阴前通则痹不仁,阴阳相得,其气乃行,大气一转,寒气乃散,实则失气,虚则遗溺,名曰气分。

老师说:寸口的脉象迟而涩,脉迟为有寒,脉涩是血虚。趺阳部位的脉象微而迟,脉微主脾阳不足,脉迟为寒气内盛,寒盛阳虚,不暖四肢,故而手足逆冷,手足逆冷,则说明营卫运行不利,营卫运行不通利,就会出现腹部胀满、肠鸣;寒气转入膀胱,使营卫之气都很虚弱;阳气不通,不能温暖肌肤,则觉身冷,阴气不通,就觉骨痛;阳气先通而阴气不跟着流行,就怕冷,阴气先通而阳气不跟着流行,不能濡养肌肉,则觉麻木不仁,阴气和阳气相互协调,营卫之气才能正常运行,胸中宗气就会流转,寒气就能自然消散;实证的邪气,就会从后阴失气而排泄,虚证的邪气,就会从前阴由小便排出,这叫作气分病。

76、气分,心下坚,大如盘,边如旋杯,桂枝甘草麻黄生姜大枣细辛附子汤主之。

气分病,心下胃脘坚硬,用手触摸如盘如杯,这是水饮寒邪停积心下胃脘所致,用桂枝去芍加麻辛附子汤治疗。

桂枝甘草麻黄生姜大枣细辛附子汤方

桂枝三两、甘草二两(炙) 、麻黄二两、生姜二两(切) 、大枣十二枚、细辛三两、附子一枚(炮)。

上七味,以水七升,先煮麻黄去沫,纳诸药,煮取三升,分温三服,汗出即愈。

77、水饮,心下坚,大如盘,边如旋杯,枳实白术汤主之。

水饮痞结胃脘,心下坚硬,象盘那样大小,边缘象圆盘那样坚硬,这是水饮寒邪停积而成,用枳术汤治疗。

枳实白术汤方

枳实七枚、白术二两。

上二味,以水五升,煮取三升,去滓,分温三服。

78、小便不利,其人有水气,若渴者,栝蒌瞿麦薯蓣丸主之。

病人小便少,是有因为水气,如果口渴的,用栝楼矍麦薯蓣丸治疗。

栝蒌瞿麦薯蓣丸方(急性膀胱炎,膀胱结石)

栝蒌根二两、瞿麦一两、薯蓣二两、附子一枚(炮) 茯苓三两。

上五味,末之,炼蜜为丸,如梧桐子大,饮服二丸,日三服,不知可增至七八丸,以小便利,腹中温为知。

79、小便不利,其人有水气在血分者,滑石乱发白鱼散主之;茯苓白术戎盐汤亦主之。

小便不通利,其人有水气在血分的,用滑石乱发白鱼散主治,茯苓白术戎盐汤也可治疗。

滑石乱发白鱼散方(白鱼,白鲤鱼)

滑石一斤、乱发一斤(烧) 、白鱼一斤。

上三味杵为散,饮服方寸匕,日三服。

茯苓白术戎盐汤方(严重的肾结石,大块肾结石)

茯苓半斤、白术二两、戎盐二枚(弹丸大)。

上三味,先以水一斗,煮二味,取三升,去滓,纳戎盐,更上微火一二沸化之,分温三服。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