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搜狐网

 hl1bwcdm 2022-12-03 发布于河北

玩具,对于每个成年人其实都不陌生,在儿时无论家境区别如何,总会多多少少的有些玩具相伴左右,现代儿童的玩具可谓种类繁多,并且有许多带有很强的科技时代感。其实儿童玩具这玩意,在古代就存在,今天我们就聊聊中国古代儿童都玩些什么玩具。

中国最古老的儿童玩具-陶响球

1954年,在中国湖北省京山县发现屈家岭新石器遗址,该遗址距今约5000年左右,考古中发现了一种名叫“陶响球”的玩具。

陶响球类似于我们今天看到的一种圆形的铃铛,陶响球是用陶土烧制而成,中间是空的,内部有一个弹丸之类的核,晃动陶响球时,会发出“沙沙”响声。这种陶响球尺寸也比较适合儿童玩耍,这应该也算是最早出现的声响玩具。

陶响球的出现,一定程度上证明了当时中国古代先民已经具备较高的物质水平,能设计出用陶土制成的陶响球,构思也是非常精巧,如这种陶响球,即使放在当下,对于儿童来说,也是一种有趣的玩具。

新石器时代一个重要的特征就是陶土的烧制,与中国屈家岭文化相似,土耳其索格马塔遗址也曾经出土过适合儿童玩耍的陶制小玩具车,向世人展现着生动的形象,仿若当年。

据其他的考古证明显示,屈家岭式的陶响球一直到东汉末年以及晋魏时期仍然还是儿童们喜爱的玩具。

风筝

风筝,可以说是最具有中国特色的玩具,最早的风筝出现在春秋战国时期,由墨子发明,后来又传给了他的学生鲁班,就是著名的木匠之祖。鲁班将风筝进一步的改良,做成了鸟一样的形状,更有助于升空。

风筝后来一度成为了战争工具,后来的孔明灯就是依据这个原理发明出来的,再到后来,风筝成为了深受广大人民喜爱的一种休闲娱乐用具,并成为了儿童喜爱的玩具。现在没有玩过风筝的人应该很少,在童年时代风筝无疑带给大家无尽的欢乐,渡过了许多美好时光。

两汉及两晋时期的儿童玩具

在两汉时期,儿童玩具种类开始繁多起来。因为时间的悠远,许多玩具的实物无法保留,但是仍然能从历史的痕迹中找到线索。陶土制品以及青铜制品,只要没有经历过人为破坏,基本上可以保存很久很久。

中国自古以来都是陶土制品大国,在汉代,儿童玩具主流是陶土制品,如陶车,泥车,瓦狗等等,汉代王符所著《潜夫论.浮侈》记载:或作泥车、瓦狗、马骑、倡俳,诸戏弄小儿之具以巧诈。

这里的倡俳是指演艺一类各种艺人,可见陶制泥人在当时已经非常普遍,其实这也不难理解,秦汉的兵马俑也多为陶制,大人既然能够使用兵马俑,那么在儿童的玩物里,人物类和兽类陶俑的出现也就不难理解。

中国古代,这类的玩具,又被称为玩物,王符认为这类物品多为取巧之物,算不得什么正经之物。除了陶土一类的玩具,还有一种青铜器儿童玩具-鸠车

鸠车的主体部份是一只青铜斑鸠,斑鸠下面有一对青铜车轮,斑鸠胸前开有一孔,中间用绳子穿系,儿童手拉斑鸠,车轮也就跟着滚动起来。从出土于东汉时期的鸠车,可以看出,当时这类的工艺还是比较精细的。而这类鸠车与西亚地区的儿童玩具陶车也有非常相似之处。

东汉之后的晋代《博物志》中又有记载,“小儿五岁曰鸠车之戏”。其实鸠车原本是古代的一种交通运输工具,当时的儿童模仿大人劳作的样子,将鸠车缩小了比例,成为了儿童自己的玩具。

斑鸠在当时是一种非常常见的鸟,当时大人们,根据斑鸠的习性还制作了大斑鸠背负小斑鸠的鸠车玩具,这也是在教育儿童们要从小学会敬老爱小,可见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自古以来就没有改变过。

除了鸠车以外,还有蒲车玩具。蒲车是两汉乃至先秦时期一种高级乘坐车辆,据三国时期嵇康所著《高士传》中记载,孔子与老子之间交往时,'大项橐与孔子具学于老子,俄而大项为童子,推蒲车而戏',从这篇很简短的文字里我们似乎能隐隐约约的看到些什么。

自打先秦时期,中华文明成熟以来,中国古代社会文明的发展是非常缓慢的,也就是说无论是精神层面还是物质层面的变化其实并不是很大,东晋时期看到的中华社会与先秦时期的应该并无二致。

唐代的青梅竹马-两小无猜

李白的一首《长干行》,诗中的内容将竹马与青梅带到了现代人的眼前,青梅竹马与两小无猜也成为了流传千古的成语,这里的竹马就是一种儿童玩具。竹马顾名思义就是竹子做的马,中国盛产竹子,因此与竹子有关的生活用品特别多,竹马是用一根粗的竹子做成一个长杆,竹子一头加上竹编的马首,儿童可以跨在竹杆上,如大人骑马那样,如果竹马下面装有轮子,那还可以用双腿划动竹马运动。

竹马是古代中国的一种常见儿童玩具,七八岁儿童即可玩耍。虽然青梅竹马成语出现在唐代,其实竹马早在汉代就有记载,是儿童的一种玩物,即可以锻炼身体,增加身体的平衡性,又能为儿童们带来玩耍的乐趣。

我们看过哈利波特系列电影的人,或许有印象,魔法学院的少年骑着扫帚上天下地,中国古代的竹马就有点像那个飞天扫帚,儿童也可以手把着竹马,在地面上行走。竹子除了可以用来做成马,竹子还可以编成灯笼,这种灯笼不仅是日常用品,也可以作为儿童玩具。

宋代花样百出的儿童玩具

在当时北宋都城汴梁还出现了玩具一条街,《东京梦华录》所载“潘楼街”、“西梁门外瓦子”、“东宋门外瓦子”、“南朱雀门外街”,这些街道都与儿童玩具的售卖有关,从这里,我们可以看出,当时北宋汴梁的儿童玩具生意还是非常红火。

到了南宋时期,中原地区大批的氏族和民众因躲避战乱向南方迁移,这一过程中,南宋新都城临安的玩具市场开始兴旺起来,并且形成了以临安为中心的玩具生产与销售中心。

宋代出现 “布老虎”、“黄胖”、“兔儿爷”等玩具,而布老虎这个名词一直到今天,也是与儿童有关的热门名词。

中国是老虎的故乡,老虎在中国传统文化里有着非常特殊的意义。“黄胖”与布老虎相比,已经看不见他的遗迹,“布老虎”在当时就是一种驱邪的儿童玩具,那时的古人认为,端午节阴气较重,儿童还未长成,容易受阴气侵扰

然而老虎这种动物凶猛无比,具有“吞噬鬼魅”的能力,所以一到端午,布老虎就成为了热销的儿童玩具。

布老虎的款式非常多,有单头老虎,双头老虎,甚至还有四个头的老虎,这些布老虎有的还做成枕头样式,老虎的造型也是栩栩如生。那时的大人们除了给儿童买布老虎,有的还会在儿童额头上用雄黄书写“王”字,以此来驱赶邪灵。

布老虎玩具一直延续到今天这个不太迷信的年代,布老虎俨然成为了一种纯粹的深受儿童喜欢的玩具,就像是芭比娃娃那样。

在宋代,七巧板玩具出现了,这个七巧板影响非常广,不仅仅大人喜欢,儿童也非常着迷,七巧板是一款非常益智的游戏,随着与世界交流的深入,中国的七巧板在清代还传入了欧洲,成为风靡一时的玩具,因为那时欧洲人称呼中国为唐,所以七巧板也被欧洲人称为唐图。

除了七巧板以外,九连环也是宋代中国儿童的一种玩具,九连环与七巧板一样,后来传入欧洲,九连环被欧洲人称为中国环。无论是九连环还是七巧板,一直到现代,仍然能够看到他们的身影。

关于宋代的玩具,还不得不提“蹴鞠,其实蹴鞠与现代足球的样式挺像的,也是皮质的球,人们踢来踢去,不光是大人们玩,儿童也玩,大人玩的高手就是高俅。

明清时期,泥塑兴盛

到了明清两代,在以往儿童玩具的品种之上,泥人泥塑又兴盛起来,比如以天津的泥人张、无锡的惠山泥人为代表,这些泥人泥塑的色彩丰富,造型惟妙惟肖,他们与两汉时期的陶制玩具有着明显的区别,说明工艺水平在表现力方面有了一定的提升。

那时的玩具,也叫耍货,苏州是当时有名的耍货生产基地,在苏州不仅有大量的匠人从事玩具生产,同时苏州也是全国有名的耍货市场。清代《桐桥倚棹录》记载“虽俱为孩童玩物,然纸泥材木治之皆成形质。

盖手艺之巧有迁地不能为良者,外省州县多鬻于是,又游人之来虎丘者,亦必买之归,以悦儿曹,谓之'土宜’。”天津的泥人张和无锡的惠山泥人,到现代仍然还是知名商标。

结语:

上面说了这许多玩具,其实中国古代的玩具种类远不止这些,比如还有弹皮弓,拨浪鼓,皮影戏等等等等。有人说玩具会玩物丧志,其实玩具本身属于精神娱乐活动,娱乐活动几乎是人类与生俱来的一种需求

不仅在中国,全世界皆是如此,在古代,大多数玩具的游戏功能对于从小增加人们的社会参与感有很大帮助,相反,现代社会的很多玩具却令人沉迷于虚拟世界,造成了一代甚至几代的宅男宅女,如果光看玩具本身的变化,到底是进步还是退步,每个人应该都有感触吧。

《长物志》

《博物志》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