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上海钓鱼网:几种主要对象鱼的垂钓季节

 渔人2123026 2022-12-03 发布于四川
【以下都是从网上收集到的资料,稍作整理,以资参考,欢迎拍砖。】

【钓鲫鱼】

春天:农历正月立春到雨水节前,虽大地已开始复苏,但即使鲫鱼较其它鱼种相对耐寒,可由于天气气温尚未达到这季中15~22℃最佳时段,水温也还停留在它最低摄食水温5℃的极限以下。所以,这期间,钓者还不宜用“春天到了,鱼好钓”的理念来认识而忙于出钓。一旦进入二月惊蜇到立夏前的谷雨,由于气温日渐上升影响水温达到5~20℃以上正适合温水性鲫鱼的生活环境,即使其中有段产籽过程,也特别活跃好钓。钓者可天天钓,全天钓。

夏天:在农历四月底的立夏后,小满前,尤其是阴天和小雨天气,仍适宜垂钓。但在五月夏至前后的“三伏”暑天,就南方而言,绝大多数地区日气温都在35℃以上,甚至更高。这期间除了上午10点钟前和下午5点钟后,中午时分的气温、水温根本不适合钓鱼,钓也难获。

秋天:虽是第二个钓鱼的黄金季节,但刚立秋的农历七月上旬,气温与盛夏还相差无几,水温也未明显下降。这期间除了早晚各两、三个小时之外,中午也不适合钓鱼。但到了八、九月份秋分后至立冬前的霜降,特别阴天或小雨和有东北风、东风及东南风的天气,才是真正的“黄金”时节。

冬天:农历十月初立冬至小雪期间,虽已进入冬季,但全天水温还没有下降到不适合鲫鱼生存环境的5℃以下,一般还能钓获。可到了大雪后的隆冬,除晴天中午11点后到下午4点钟前几个小时外,其余时间根本不宜出门垂钓。


【钓鲤鱼】

春末夏初的五、六月份,交配期的鲤鱼不咬钩,这段时间约5O~6O天。当产卵过后,其食量大增,从七月上旬开始,是钓鲤鱼的黄金季节。“天大热,鱼大食”,几乎是见到饵就猛吞。

要掌握鲤鱼习性,还必须了解水温对鲤鱼的影响。在水温高于或等于13℃时,鲤鱼开始咬钩,随水温的升高,其咬钩率也逐渐提高。水温22~25℃时,咬钩率最高。当水温低于或等于8℃时,鲤鱼安居,不活跃,喂荤素饵都吃,但素饵(玉米面基础饵中接点虾皮搓成颗粒状)不及荤饵(红虫、蚯蚓)受欢迎。当水温降至5℃时,鲤鱼就很少游动了,即使喂活饵也不马上吞食,过几个小时或十几小时才吃。水温低于或等于2℃时,鲤鱼基本上不起游,处于“冬眠”状态,很少觅食。由此可见,水温是决定鲤鱼食欲的关键,也是影响鲤鱼上钩的重要因素。鲤鱼喜弱光,在桥墩下光线较弱的环境中,夏秋季的树荫下,往往是鲤鱼栖息避暑的地方。鲤鱼在阴天比在晴天活跃,爱咬钩。它的警觉性很高,胆小,稍受惊动就往深水逃窜。


【钓鲢鳙】

白鲢和花鲢统称为“鲢鳙”,白鲢又叫跳鲢、鲢子,鳙鱼又叫花鲢、胖头、大头。白鲢和花鲢虽然都是鲢鱼,但其生理习性特点既有共性也存在个体差异。鲢鳙属于虑食性鱼类,喜欢集群活动在深水区水体的中上层,具有河湖洄游习性,平时多生活在江湖、水库等较大的自然水域中,适宜水温18~30℃,冬季潜入深水蛰伏越冬。这是它们的共性。区别是:白鲢性情较急躁,极易受惊跳跃,而花鲢性情较温和,行动迟缓。在食性上虽然都属于滤食性,但白鲢以水体中的植物藻为主要食物,而花鲢的食性与白鲢不同,它以水体中的浮游动物,如轮虫、枝角、桡足类为主要食物,兼食多种浮游生物藻类。白鲢和花鲢对素食气味的喜爱虽然接近但也有区别,很多钓友都知道鲢鳙喜酸臭饵,但更详细的说,白鲢更喜欢酸、甜、臭的混合气味,而花鲢则更喜欢腥、香、臭的混合气味。喜臭是它们的共性,而白鲢喜酸甜,花鲢喜腥香则是它们的区别所在。

越是炎热越钓鲢,烈日当空好钓鳙。鲢鳙的适宜水温较高,因此钓鲢鳙主要是在晚春、夏季和初秋。就是在比较炎热的盛夏和初秋也要选择晴好的天气白天出钓收获才会更好,在一天当中,从上午10点到下午6点是钓鲢鳙的最好时段。也有钓友喜欢夜钓鲢鳙,盛夏季节夜钓鲢鳙虽然也能钓,但与白天相比效果相差甚远。钓鲢鳙除了要选择晴好的天气之外,还要注意风向和风力,一般来说要选择三级以下微风或偏南风的天气,这样的天气一般气温较高,如果是三级以上的偏北风天气大多是比较凉爽的降温天气,这种降温天气比较适合钓鲫鱼、鲤鱼、草鱼等,而不适合钓鲢鳙。风力过大,在较开阔的自然水域水面会波浪层层,不仅不利于观察浮漂的微小动作,而且水体中的浮游生物和藻类很难在水的上层形成积存,不利于鲢鳙摄食。因此,每逢这种天气鲢鳙便不知去向,很难钓获。即便是垂钓时打窝,窝饵也很难在水体的中上层形成固定的窝区。


【钓昂刺】

昂刺鱼学名叫黄颡鱼。黄颡鱼多在静水或江河缓流中活动,底栖生活。黄颡鱼食性是肉食性为主的杂食性鱼类。觅食活动一般在夜间进行,食物包括小鱼、虾、各种陆生和水生昆虫(特别是摇蚊幼虫)、小型软体动物和其它水生无脊椎动物,有时也捕食小型鱼类。该鱼属温水性鱼类,生存温度0~38℃,最佳生长温度25~28℃。耐低氧能力一般。水中溶氧在3mg/L以上时生长正常,低于2mg/L时出现浮头,低于1mg/L时会窒息死亡。适宜垂钓的季节:一般是五月下旬到九月下旬,最低气温高于20摄氏度最好,15~20摄氏度次之,15度以下就很难钓了。最好有点风,闷热没风气压底的夜晚出钓白的概率很大。


【钓鳊鱼】

鳊鱼在摄氏20℃以下时主要栖息在水体的中下层,气温超过20℃时会食欲大开,浮于水的上层索饵,且活动范围较大。一旦温度低于5℃,它的活动范围就会缩减,行动缓慢,集聚在深水区域或周围有水草遮蔽的环境。夏季喜欢在风口处游弋摄食,秋季转入水体中下层活动。在一年中只有在春秋两季中是钓鳊鱼的最佳时机。因为20℃~30℃是鳊鱼最活跃的时段,也是它的旺食期,喜食浓香型饵。冬季鳊鱼潜入深潭背风处水域,但仍有索饵行为,这时倾向于腥型饵。鳊鱼喜高温,有趋温习性,明显水温越高越好钓,钓获的前提是有风。由于鳊鱼耐低氧的能力差,故使得它趋风习性也较为突出,特别爱在溶氧含量高的地方。因此,选择钓点选择必须抓住它喜欢出没于风口处、有流水溶氧高的进出水口的习性。


【钓草鱼】

从季节上讲,大致从5~9月这段时间为黄金期,值得注意的是在此期间又以阴雨天气为最好。特别是暴雨来临、风起浪涌之际,大鱼最爱咬钩。而一天之中的最佳钓时,盛夏在日落前后,清晨日出时次之;春秋季节则在半上午和半下午,正午时分也是一个小高峰。气温以25~30℃最佳,超过30℃、低于20℃鱼儿就不太喜欢咬钩,要钓上千克以上草鱼的机会相应减少。另外,昼夜温差也是一个参数,温差大于12℃草鱼也不爱咬钩,这是晴天不好钓鱼的重要原因。但在上述气象条件下遇上刮风另当别论,2~3级和风固佳,4~5级劲风用海竿底钓的效果也会好于平时。这是因为刮风天气溶氧充足,鱼儿活跃。

此外,随着季节不同,水温不同,草鱼活动的水层也不同。就是在同一天里,气温不同、水温不同,草鱼在水里活动的位置也不同。温度高并不影响其摄食,反而会增加其摄食的欲望。钓获草鱼只要掌握一条原则,在某个深度钓上了鱼,即固定在这个深度继续垂钓,即可获丰收。 夏季,草鱼三五成群在水体的中、上层游弋,从岸上观察,就能看见它们的踪影。发现水中植物被拽倒或仅残留茎梗而无叶片,或水面漂浮淡绿色的草鱼粪,水色呈青黄,则可选择上述水域为钓场。


【钓青鱼】

一年四季中,盛夏很难钓到青鱼,而严寒的冻天,气温通常在零下几度,青鱼是处于半冬眠状态的根本不开口觅食。从四季分明的长江中下游来看,钓青鱼的最佳季节应在春末、中秋、初冬。

鱼类是变温动物,会随水温的变化而调节体温。每种鱼各有其生长的适宜温度,且不说热带性鱼和冷水性鱼对环境温度的要求完全不同,就同是温水性的鳊鱼和青鱼来说,它们要求的水温也不尽一样。鳊鱼在水温26℃左右食欲最旺,很易钓获;而青鱼最适宜的水温在20℃左右。

春末,从清明至谷雨,由于受太阳的辐射,平均水温渐渐上升至20℃左右。在深水越过蛰伏期的青鱼由于一个冬季没有进食特别需要大量补充营养,适宜的温度成为青鱼一年中的第一个开食季节。这时只要找准青鱼栖息区域下饵投钩,可以接连好几天都能钓到大青鱼。进入夏季,水温跟着气温很快上升,仲夏时平均水温要达27℃,这时青鱼四处寻找避暑地,相对来说食欲不旺。除在少数深潭中能钓到它外,连养殖池塘内也很难钓获。

中秋季节桂花飘香,水温又逐渐回落到20℃左右,适宜的生活环境使青鱼又进入一年之中生长旺季。此时,在江南的太湖之滨每天有上千条渔船在湖中吸集喂养青鱼的最佳饲料——螺蛳、湖蚬、小河蚌等。用渔民的话来讲:“这段时期,可天天看到青鱼在长大。”不用多说这时肯定是钓取青鱼的最佳季节。

霜降以后进入初冬。此时北风阵阵,水温又随着冷空气的南下渐渐下降。水中的青鱼又回游到安全的深水准备越冬。这季节,养肥的大青鱼在越冬前为储备更多的能量,还是频频摄食。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