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民俗常识:人逝世后,为什么要过“头七”?其实很有道理

 一堂国学 2022-12-03 发布于山东

在国人看来,“生老病死”是人生大事,也是任何人都无法回避的事情。

关于人“死”后的国礼与民俗有很多,而“七日忌日”是最重要的一种,尤其是“头七”,也就是传统民俗认为,人去世后,至少要守灵“七天”,逝者的亲属要每隔七天进行一次祭奠仪式,持续七七四十九天,再加上百日祭、周年祭、三周年祭等三次重要的祭奠活动,一共十次,才算功德圆满。

一项习俗能够传承千年,一定有其道理。

《易经》复卦:“反复其道,七日来复。”

古人认为“七”是循环之数,在古代,先人崇拜祖先,有一种灵魂不灭的思想,“七日祭”或“头七”等民俗仪式,表达人们对逝者的一份追思和缅怀!

更深层的含义应该与《易经》思想、中医理论和佛教思想等有关系。

第一,《易经》思想。上文所讲的“七日来复”。《易经》源自太阳崇拜和北斗星授时崇拜。我们现在依然是使用“一周七天”或“七日为一星期”的工作周期,而北斗星又称“七星北斗”,《搜神记》、《三国演义》等著作还认为“北斗注死,南斗注生”,诸葛亮用北斗七星阵续命等等。人死如灯灭,人死如星落。

《抱朴子·塞难篇》云:“命之修短,实由所值,受气结胎,各有星宿。天道无为,任物自然,无亲无疏,无彼无此也。

古人认为人的命是由星宿主宰,北斗星被认为与人的生死运势最为有关,而北斗有个最大的特点就是在天球中的相对位置几乎不变,一年四季循环往复,寄托了人类永生的愿望。

第二,中医典故。传说扁鹊与华佗等“神医”均有起死回生之术。

说有一天,扁鹊带着两个弟子经过虢国,听说虢国太子“暴亡”不到半日,还没有装殓。扁鹊问明情况,认为太子并未真死,而是得了一种假死的“尸厥”病,扁鹊让弟子针刺太子的百会穴,过了一会儿太子就苏醒了,又让另一个弟子为太子做了调和阴阳的汤剂,太子竟然坐了起来,二十多天,太子痊愈了。从此,天下人传言扁鹊有“起死回生”的绝技。而此后上至王公贵族,下至平民百姓在遇到亲人死后,都要停放一段时间,以期盼奇迹发生,这个时间往往是“三天”甚至“七天”。

第三,佛教影响。

南北朝时已有关于“七日”祭祀,并由僧人超度的记载。

《北史·胡国珍传》:“国珍年虽笃老,而雅佛法”,及薨,“诏自始薨至七七,皆为设千僧斋”;《北齐书·孙灵晖传》:“从(南阳王)绰死后,每至七日及百日终,灵晖恒为绰请僧设斋。”

为何道家重视“七”,佛教也重视“七”呢?不排除佛教传入中国,与本土宗教融合,以实现易于理解,快速传播的目的,同时,佛教有“六道轮回”的说法,认为人生有六道流转,在一个人死此生彼之间,有一个“中阴身”阶段,如童子形,在阴间寻求生缘,以七日为一期。人死后头七返家探视。 出自 《西藏度亡经》。

甚至认为,死者魂魄“头七”返家,如果看见家人“做七”,令他记挂,便影响他投胎再世为人。

另外,在儒家经典中,还有“七虞之祭”的说法,每次虞祭都是七天,一共进行七次。

由此可见,历史上能传承千年的习俗,其实背后都有其深刻的道理。

死者为大,愿逝者安息,生者珍惜!

(作者/摄影:一堂国学 中国民俗学会会员 山东省民俗学会会员)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