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梁建勇:以生活化教学模式提高初中物理教学的有效性

 昵称15221501 2022-12-03 发布于湖北

发《中国教师》2019年12月

以生活化教学模式提高初中物理教学的有效性 

  湖南省衡南县铁丝塘中学   梁建勇    邮编;421100

摘要:初中物理学习具有基础、生活、承接等学科特征,要求学生能够将课本知识与生活实际相结合,生活化教学模式恰恰满足了课纲这一要求,因此极有助于培养学生对物理的长足兴趣,从而取得极佳的教学效果。但由于教师的能力等原因,在其实际开展中存在刻板、教条等问题,可以通过定期培养、意见反馈等方式予以解决。

【关键词】初中物理,生活化教学,教学模式

  引言

物理是一门具有引领性质的重要学科,在日新月异的现代社会,物理始终代表着先进生产力的发展方向,推动着科学及其应用的进步。而初中阶段物理课程作为义务教育的一个部分,是以提高全体学生科学素养为目标的自然科学基础课程。生活化教学模式,则是一种将知识内容生活化、常态化,让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得到培养与提高的教学模式。[1]目前,这一教育模式已进行大范围开展,并取得了可喜的效果。本文将立足于初中物理的学科特征,通过对生活化教学模式实际应用效果进行利弊分析,以呈现该教学模式的实际作用效果,并提出进一步改善的措施,推动初中物理教学取得进步。

一、初中物理学科特征

根据课程标准的要求,初中阶段的物理教学不仅要让学生掌握基本的物理知识,还要着重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以及综合素质。[2]在实际教学中,应注重纳入物理科学的成就及其对人类文明的影响,着力于培养学生终身学习愿望、提高科学探究能力、激励创新意识以及科学态度、塑造科学精神等。根据这一要求,结合实际教学经验,初中物理基本具备以下三个学科特征:

(一)、基础性

在初中阶段,学生第一次进行系统的物理学习,因此课程难度往往较为基础。比如在最开始的课程中,学生需要学习物质的形态和变化、物质的属性、物质的结构与物体的尺度、新材料及其应用等内容,像光学、热学、力学、电磁学、天体学等模块知识,往往只要求学生有基本的常识性了解,在此基础之上,再根据学生的实际接受程度进行适当的提高。因此,初中物理教学一定要贴合该阶段学生的实际知识储备与学习能力,不应拔苗助长。

(二)、生活性

在初中物理的课程标准中明确指出,该阶段的教学必须要鼓励学生将学习到的物理知识应用到对日常生活的理解与实践中。如在对力的学习中,要求学生“了解自然界常见的运动和相互作用规律在生活、生产中的应用”;在对能量的学习中,要求学生“了解新能源的开发与应用,关注能源利用与可持续发展等问题”。[3]初中物理教学绝不可脱离于学生的实际生活,进行纯粹的高度抽象的理论学习。而也正是这一学科特点,为生活化教学模式的开展提供了极大的可行性。

(三)、承接性

但另一方面,物理教学并不仅止步于初中阶段,学生进入高中之后,将接受更加专业、系统的物理学习。因此,初中物理教学在做好启蒙性质的工作后,也要有意识地为学生将来的发展做出努力。当然,这一点往往由于各地区的教育水平、学生的学习能力、教师的授课能力的不同而具有差异,在执行上具有一定的灵活性。

二、生活化教学模式的利弊分析

在上一章中,通过对课程标准的分析,我们得出初中物理教学主要具有基础性、生活性、承接性这三个特征。根据这三个学科特征,许多地区已经切实开展过了生活化教学的实践,下文将根据这些实际案例,对生活化教学模式的利处与弊处进行分析。

首先来看优点。在传统的教学模式中,教师与学生的角色都相对固定,单向且枯燥的授课模式,很容易让学生感到厌烦,从而降低对这门学科的兴趣。而正如前文所谈到的,初中物理教学具有高度的基础性与生活性,其课程内容与学生生活息息相关。因此,生活化教学模式的开展,毫无疑问有利于通过寓教于乐,家校结合的方式,提高学生对初中物理学习的学习效率。比如在学习“光学”这一章的内容时,部分老师通过带领学生观察路灯、日影等方式,让学生牢记“光沿直线传播”这一知识点;当讲到“折射与反射”的不同时,教师鼓励学生利用手电筒照射水杯,以自主感受光折射之中的奥妙。在问题设置方面,教师往往也会设置较为贴合日常生活的题干,使得学生能够更好的将所学知识与实际生活相结合,减少陌生感,从而降低排斥感。总而言之,生活化教学模式大幅度降低了课堂的枯燥性,丰富了教学形式,提高了学生对物理学科的兴趣。教学实践已经证明,初中物理教学中实行生活化教学模式是十分有效的。

但正如硬币都有正反两面,在看到生活化教学模式的有效性的同时,我们也不能忽视其本身存在的一些问题。在实际教学开展中,有的教师过分注重“寓教于乐”的形式,导致大量的教学时间被花费在“娱乐”之上,学生虽然对课堂充满了兴趣,但实际接收到的知识却十分有限。再比如说,在一些实践案例中,生活化教学模式被教师过于刻板形式化的应用,在情景、结构等方面并不能做出很好的设计,反而导致了相反的教学效果。虽然在大部分的案例中,生活化教学模式都取得了很好的教学效果,但我们也不能忽视这些个例的警示价值。

三、进一步提高生活化教学模式在初中物理教学中的有效性

针对上一章所提到的问题,可以通过以下几种方式,进一步提高生活化教学模式在初中物理教学中的有效性:

(一)、定期培养教师教学能力,提高教师利用该模式的能力

学无止境。尽管站在讲堂上的老师已经脱离了学生的身份,但在具体的教学经验上,他们仍旧与那些在教师岗位上奋斗了几十年的老教师相差甚远。因此,定期开展教师培训,组织新老教师间进行经验交流,就显得格外重要。目前而言,这一方面工作虽然一直在开展,但并没有针对“生活化教学模式”进行专门的讲解。在这一方面加强力度,应该会有较好的收获。

(二)、建立意见反馈体系,架起师生间沟通的桥梁

生活化的教学模式究竟好还是不好,身在课堂上的学生是最有发言权的一群人。教师可以通过意见箱、打分表等方式,了解学生对课堂的意见,及时做出适当的调整。

结论:初中物理具有基础性、生活性、承接性三方面的主要学科特征,与生活化教学模式的应用要求相吻合,因此在提高学生学习兴趣,丰富课堂形式,从而最终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上,有极大的帮助。其中产生的部分问题,可以通过教师定期培养,建立意见反馈体系等方式予以解决。

【参考文献】

[1]张志平.初中物理生活化教学的策略探究[J].读与写(教育教学刊),2019,16(07):116.

[2]郭春艳.初中物理生活化教学与学生有效学习的行动研究[J].课程教育研究,2019(27):166.

[3]张敬成.生活化情境教学在初中物理课堂中的实践策略[J].读与写(教育教学刊),2019,16(06):126.

« 返回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