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大秦帝国的前世今生(五):四代乱政陷泥潭 商鞅新政筑强秦

 金色年华554 2022-12-03 发布于上海

我们回顾伟大的中华帝国史,秦始皇无疑是这个庞大帝国的最初缔造者。而他在公元前221年建立的大秦帝国,无疑是真正意义上的第一个封建帝国。

“千古一帝”秦始皇一统天下,废分封,设郡县,书同文,车同轨,法同律,度同衡,修驰道,筑长城,使中华帝国有了一颗“统一的心”。

文章图片1

追根溯源,我们奔向远古,来看看秦始皇的祖先们是怎样一步步向我们走来的。

九 动荡不安的四代乱政

公元前476年,春秋谢幕,开启战国时代,秦国是秦历公共继位的第二年,国内政治稳定。

但强劲的对手晋国,内部的权力争斗已经白热化。晋国君主完全失势,大权落入智、赵、魏、韩四大家族之手,其中以智氏和赵氏最强大,双方明争暗斗,势同水火。

文章图片2

开始,智瑶赢得绝对优势,他以武力迫使魏氏、韩氏臣服,赵氏却不肯低头。公元前455年,智瑶会同魏、韩二氏进攻赵氏,兵围晋阳。晋阳之战是战国初期最残酷的战事之一。经过三年的血战,智瑶已是胜券在握。

谁知历史上最不可思议的事情发生了。魏氏与韩氏突然反水,联合赵氏,灭掉了智氏。形成了三家分晋的事实。

文章图片3

晋国的分裂,对秦国来说是一个绝佳的机会。可惜的是,秦国并没有抓住这个机会。在秦厉共公死后,秦国陷入四代之乱,导致国力大衰。

秦国的四代之乱,始于秦躁公,他是秦厉共公的儿子。秦厉共公在位三十三年,最大贡献是灭了西戎三国,维持与晋国的对峙状态。

秦躁公在位十三年,期间发生了南郑叛乱(公元前441年)和义渠攻秦(公元前430年)。他去世后,其弟秦怀公继位。仅四年后(前425),朝臣发动政变,秦怀公自杀身亡。

文章图片4

秦国的政局一向很稳定,自从公元前698年秦出子被弑以来,秦国已有270年未发生弑君政变,这在政变频繁的春秋时代,这简直是奇迹。

除了内忧,秦国还面临外患。秦怀公孙子秦灵公继位后,秦国迎来历史上最严峻的一次考验:晋魏的入侵(此时魏名义上仍属于晋国,并未独立)。

秦灵公在位十年去世,然而继位者秦简公竟是灵公的叔叔。这在各国历史上都极其少见,这肯定是权力争斗的结果。秦简公统治时期(公元前414年—公元前400年),秦国的河西之地被魏军完全占领,秦国在战略上陷入极为被动的局面。

文章图片5

到了简公之子秦惠公继位时(不知何故,前面秦厉共公的祖父也是秦惠公,有些奇怪),秦国国力衰落已是不争的事实,

稍微科普一下,我们读历史时,看到秦穆公、秦简公、秦惠公等称呼,这些都是死后的谥号,生前不是这样叫的。有些电影电视剧当着秦穆公的面称呼他为“穆公”,这岂不是笑话?谥号就是死后对其一生的评判,有点“盖棺定论”的味道。国君的谥号一般都不会重复的。

公元前387年,秦惠公去世,其子秦出公继位。出公年幼,秦国大权落入其母(史称小主夫人)手中。小主夫人临朝,任用奸臣,“群贤不悦自匿,百姓郁怨非上”。

那个年代就有后宫干政了,真是女强人一个呀!她绝对是吕后、武后之流的祖奶奶了,可惜结局不好。

文章图片6

诸大臣便有另立国君的想法,推翻小主夫人的统治。这时,侨居魏国的公子连是秦灵公之子,根正苗红,被大臣们迎驾回国,政变者杀死年幼的秦出公,小主夫人自杀。公子连登上国君宝座,这便是著名的秦献公,这一年是公元前386年。

从秦躁公到秦出公,历经六朝四代人,前后五十七年,秦国陷入内政混乱、外患频频的局面,前后有两位君主死于非命。

文章图片7

这是秦国历史上的一段衰落期,史称“四代乱政”。随着秦献公的上台,结束了四代乱政的局面,但秦国仍面临极为严峻的挑战,大片国土沦入魏国之手,生存空间被大大压缩。

看到这里,可真急死我们这些后代秦人了,似乎“皇帝不急太监急”。秦穆公的一世伟业被“这帮孙子们”,给“霍霍完了”。好在历史要转弯了!

文章图片8

在秦国“四代乱政”的同时,邻国晋国也经历了翻天覆地的大变局。

自公元前633年,春秋五霸之一的晋文公作三军设六卿起,六卿一直把握着晋国的军政大权。到晋平公时,韩、赵、魏、智、范、中行氏六卿相互倾轧。后来赵把范、中行氏灭掉后,公元前453年又联合韩﹑魏灭掉了智氏,晋国公室名存实亡

公元前403年,“周威烈王二十三年,初命晋大夫魏斯、赵籍、韩虔为诸侯”。到了公元前376年,韩、赵、魏废晋静公,将晋公室剩余土地全部瓜分。

文章图片9

其中,魏国势力最盛。经过魏文侯、魏武侯两代明君的奋斗,加上一代战神吴起的横空出世(常胜将军,比肩孙武,一生七十二战,无一败绩。吴起身先士卒,与士兵同吃同住,不搞特殊化,曾亲自用嘴为士兵吸脓,士兵们乐为其效死,而且战术神出鬼没,不按套路出牌),压的秦国喘不过气来。

在吴起主持西河军政期间,魏国对秦国的战争取得了压倒性的优势。吴起雄心勃勃,曾制订灭秦计划。然而,魏国内部的权力斗争,最终让吴起的计划泡汤。公元前387年,由于受到排挤与怀疑,吴起愤然离开魏国。吴起的离去,让秦国又一次死里逃生。

文章图片10

十 商鞅变法 造就强秦

1. 献公图强

从某种意义上说,秦献公是幸运的。他当政时,最可怕的对手吴起已飘然离开,秦国面临的军事压力骤减,这给了秦献公改革内政的良机。

他上台伊始,废除了延续三百年之久的殉葬制度。第二年,迁都栎阳,因为栎阳“东通三晋,亦多大贾”。

秦献公还在许多方面都进行了改革。但在对三晋的军事对抗中屡次失利,让秦献公非常沮丧。

文章图片11

影视剧剧照

然而,随着魏武侯的去世,魏国发生内乱,又牵扯到韩赵两国,三晋内战给了秦国难得的机遇,秦献公带领秦国走出了四代乱政的阴影,并有了突飞猛进的发展。与此同时,魏国却因为旷日持久的战争而大耗实力,秦魏之间的实力也发生微妙的变化。

秦国开始变守为攻。公元前364年,秦献公统率大军进攻魏国,双方决战于石门。此役秦国取得了极为惊人的战绩,大破魏师,斩首六万。

此役让秦献公信心倍增。他开始积极谋划收复河西,一雪前耻。经过两年的大战,秦军收复了部分河西失地。

文章图片12

影视剧剧照

此时的魏惠候明显感觉到秦国的威胁,为了保住河西,魏国开始修筑长城。并把首都从安邑(今山西夏县西北)东迁大梁(今河南开封),以远离秦国的视线。

从两国的迁都走向就能反映出此消彼长的态势。

公元前362年,秦献公去世,他在位时间共计二十三年。

我们往往把推行商鞅变法的秦孝公时代视为秦国崛起的开端,客观地说,秦国的崛起是从秦献公开始的,正是有他打下的坚实基础,才有后来商鞅变法的辉煌。

文章图片13

2. 孝公继位 商鞅新政

秦孝公嬴渠梁(公元前381年—公元前338年)继位时年仅二十岁。这位年轻的君主意气风发,渴望能像先祖秦穆公那样,做出一番轰轰烈烈的事业,重振秦国的声威。

首要任务就是要“刷存在感”,秦国在华夏政治舞台上几乎毫无发言权。比起山东(崤山以东)六国,没有任何优势而言。况且沦陷的河西大部仍牢牢控制在魏国手中,

为了进一步提升秦国的实力,秦孝公做了以下几件事:布恩惠、振孤寡、招战士、明功赏。前二者是收拾民心,后二者是强化军队的战斗力。

文章图片14

秦孝公

此时的秦国思想守旧,远离中原文化,朝野贵族当道,老气横秋。秦孝公又做出了一个惊人的决定,贴出《求贤令》,“以裂土为赏,求天下贤才”。

用现在的话说,这就是一则招聘广告。最有吸引力的是最后一句:“宾客群臣有能出奇计强秦者,吾且尊官,与之分土。”

重赏之下,必有勇夫。很快,四面八方的人才涌向秦国。人群中,就有怀里揣着一卷李悝《法经》的商鞅(约公元前390年-公元前338年),姬姓,公孙氏,名鞅,卫国人。

文章图片15

早年的商鞅博览群书,尤好刑名之学,特别景仰魏文侯时的著名改革家李悝。遂前往魏国,希冀能大展拳脚。

当时,魏国宰相公叔痤非常赏识商鞅的学识,认为他有经天纬地之才。可惜公叔痤还没来得及重用商鞅,便去世了。

临死前,公叔痤向魏惠王推荐商鞅,希望国君能委以重任,把国家交由他治理。如果不用商鞅,就把他杀了,以免去他国,定是魏国的大患。对此,魏惠王一笑了之,即没用他也没杀他。

文章图片16

这时,传来秦孝公贴出《求贤令》的消息,商鞅决心离开魏国,只身入秦。

通过秦孝公的宠臣景监引见,便有了三见孝公的故事。起初商鞅是比较谨慎的,他并不了解秦孝公内心的真实想法与变革的决心。

商鞅先以帝王之道游说孝公,孝公听后直打瞌睡;再以霸道之术游说孝公,孝公听后责备景监看人走眼了;见孝公真心实意,商鞅第三次觐见时,使出了杀手锏,畅谈富国强兵之策,孝公听后大喜,两人畅谈几天几夜毫无倦意。

此时,孝公只有二十出头又求贤若渴,商鞅也不过三十岁,精力旺盛。若换成百里奚和蹇叔,那就只能是白天谈晚上休息了,毕竟精力不允许啊!

文章图片17

在商鞅的劝说下,秦孝公决定在秦国国内进行变法,但一开始就遭到以甘龙、杜挚为代表的守旧派的反对,双方产生激烈的争论。

朝堂辩论后,秦孝公提拔商鞅为左庶长,主持变法事宜。为了提高政府的公信力,商鞅想出了“徙木立信”的办法:

文章图片18

他在都城的南门立了一根三丈长的圆木,当众宣布:谁能把这根木头从南门扛到北门,赏十金。由于赏金过于丰厚,围观的群众都不相信,认为是个骗局,大家只是旁观,无人尝试。

商鞅再次出手,抬高价码:“把木头扛到北门者,赏五十金。”终于有个大汉站了出来,圆木上肩,穿越都城大街,扛到了北门。老百姓蜂拥跟随,围观者众,商鞅要的就是这种广而告之的效果。

商鞅没有食言,当即发放五十金赏钱。大汉眉开眼笑,众人懊恼不已。整个事件轰动京城,街头巷尾议论纷纷。商鞅以区区五十金,就为新政府打造了一个信用形象,这笔钱花得太值了。

文章图片19

徙木立信

富国强兵是变法的根本。公元前359年,商鞅在秦国颁布了《垦草令》,作为全面变法的序幕。主要内容就是开垦荒地、刺激农业生产、抑制商业发展、实行统一的税租制度以及其他配套措施。

长期以来,秦人尚武,注重军功,对农耕的重视不足。商鞅认为农业是本,商业是末,他对商业采取压制手段,让商人无利可图,迫使他们去务农。同时,削弱贵族、官吏的特权,让国内贵族加入到农业生产中、

除了农耕之外,纺织也是新法所提倡的产业,凡是生产粟、帛多的人,可以免除徭役,这也是鼓励耕织的措施。

文章图片20

后来秦国能够频频组织大兵团,进行远距离的征战,就是得益于后勤物资上的充足供应,这一点不得不说是商鞅的远见卓识。

《垦草令》在实施三年后大获成功,于是商鞅开始在秦国全境范围内,实行第一次实质性的变法。

(未完待续)

本作品图文无侵权意图,如有雷同,告知删除。感谢您的关注!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