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黄永玉99岁:老朋友都死了,只剩下我一个,趁我没死快夸我

 埂溪书楼 2022-12-03 发布于吉林

诗书名场面

2022年11月27日 00:06:37 来自北京市

“我死了以后,我的骨灰不要了,跟那孤魂野鬼在一起,我自由得多。”

“你想我嘛,看看天、看看云嘛。”

在2018年的一档节目里,聊到自己的死亡时,94岁的黄永玉就像聊春游和天气一样平常,说完爽朗地笑了起来。

提起黄永玉。

林青霞一脸崇拜:“他是我见过'90后'最年轻的汉子”;

白岩松直言:“我这辈子的目标,就是老了能成为像黄永玉一样好玩的老头”;

梁羽生评价:“金庸是大侠,黄永玉当为怪侠”;

香港四大才子之一的黄霑专门给他写了句词:“你是个妙人,是个少年狂”。

12岁,独自出门流浪;

28岁,小学文凭的他成为央美最年轻副教授;

32岁,创作出中国版画的经典之作《阿诗玛》;

56岁,画了一张“猴票”,36年升值15万倍;

64岁,英国《泰晤士报》用六个版面对其人其画作了专题报道;

70岁,跑到意大利游学写生;

80岁,《时尚杂志》为他拍摄封面;

93岁,晚睡抽烟,开着一辆红色法拉利去飙车

……

一生才华横溢,一生颠沛流离,一生潇洒至极,一生只爱一个人。

单看黄永玉的人生经历,已是惊叹。

而当静下来去读他的文字,去品他的故事,更加没办法不被这个有趣的灵魂所打动。

不管是画画还是写文章,黄永玉都没有受过专业的训练。

但或许也正是因为如此,他的文字字从来不受束缚,坦率赤诚 , 挑战想象与自由的境界,随口一说就是段子:

“说我是'鬼才’,那是见鬼了。”

“你们都太正经,我只好老不正经。”

“不文明的人,自以为是文明的爹。”

“许诺发了霉,谁还吃它?”

......

在追名逐利、步履匆匆,充斥着空虚无聊的当下,如果不识黄永玉,我想实在是一大憾事。

此前我们便为大家推荐过他的画册以及文学编,而这一次,我们为大家带来了他另外3本极具代表性的书籍,其中两本还是极具收藏价值的限量印章版。

讲故乡,谈人生,忆老友......无一不让人久久触动。

《黄永玉和他的湘西》(大开本非精简版)

《不给他音乐听》(限量印章版)

《比我老的老头》(限量印章版)

黄永玉12岁就离开故乡,辗转流浪,从此成了“放飞在天上的风筝”,但“线的另一端是牵系着心灵的故乡的影子。”

《黄永玉和他的湘西》则巧妙融合了文字,插图和摄影于一体。

由黄永玉亲自撰序,节选黄永玉的散文,搭配黄永玉的插画和摄影师卓雅在湘西精心拍摄的风物图。

阅读时,读一段文字,再看几张照片和插图,刻在黄永玉和沈从文心底的湘西的具象就一点一点长大,时而令人惊叹,时而令人向往,时而令人捧腹。

规格:635x965 1/8

原价 :200元

上海文艺出版社

《不给他音乐听》是黄永玉近年散文随笔的新编。

追忆湘西故里年少时期的生活,细说学画的因缘,讲述那些聚散的朋友敬慕的人,那些喝过的茶未饮的酒,以及梦里阴风与死神的对话……

在冷的秋日,黄永玉的文字总是温暖的,那是沧桑岁月后的某种特别的温暖。

规格:889x1194 1/32

原价 :49元

上海文化出版社

而《比我老的老头》是我尤其喜欢,读完几度红了眼睛的一本书。

他以素描般笔触讲述了那些比他年长的前辈和朋友的故事:

钱钟书、张乐平、李可染、张伯驹、林风眠、沈从文、聂绀弩、黄裳……群星般闪亮的名字辉映了中国20世纪的文化天空。

那些漫长的过往,时代的巨浪,艰难的世事,淳厚的情意……黄永玉与这些“比他老的老头”一起哭,一起笑,一起仰天长啸。

规格:889x1194 1/32

原价 :58元

上海文化出版社

黄永玉专门为《不给他音乐听》和《比我老的老头》手绘内封彩图和自画像,还分别编配了十数张私家珍存历史照片和自绘插画,别有意趣。

为了给予读者更有价值的阅读体验。

我们也与出版社进行沟通,争取到了这两本书的限量定制印章版,两本书上都有黄永玉原章铃印,不仅可观,可读,更多了一份收藏价值。

凰家尚品微信小程序二维码

/01/

《黄永玉和他的湘西》里,记载了黄永玉和表叔沈从文的一段对话,那时沈从文已经重病卧床。

他轻轻地对我说:"要多谢你上次强迫我回凤凰,像这样,就回不去了......"

“哪能这样说?身体好点,什么时候要回去,我就陪你走。我们两个人找一只老木船,到你以前走过的酉水、白河去看看。累了,岸边一靠,到哪里算哪里......”

他听得进入了那个世界,眯着眼吧:“......怕是要弄个烧饭买菜的......”

“弄个书童!”

"哈!哈!叫谁来做书童,让我想想,你家老五那个三儿子......"

“黄海不行,贪玩,丢下我们跑了怎么办?其实多找个伙伴就行,让曾祺他们都来,一定高兴......"

黄永玉与沈从文

湘西的凤凰县,是沈从文和黄永玉一辈子都念念不忘,魂牵梦萦的故乡。

他写五六十年的凤凰古城:“冬天,人们走街串巷去看傩堂戏,家家打粑粑,四处有梅花开,半夜满城猪叫,爆竹响个通宵,接着是狮子龙灯一直闹到正月十五。”

他讲:“一城的石板路,木头和砖瓦盖的房子,黑瓦、白墙里伸出的木香和橘柚花木果树,冬天下雪和春天下雨,城外远山的杜鹃叫,真叫人到哪里也忘不了。”

讲景,讲人,讲风俗奇事,也讲爱恨离愁。

而卓雅则将那些画面,用相机的镜头再一次”重现“。

在这本书里,你能看到菩萨雕像、吊脚楼、河滩上搁浅的木船、呷鱼的鸬鹚……看到卖剪纸花样的苗族妇女、生火煮茶的阿婆、唱“高腔”和“傩堂”的、纺棉线的土家族老人、光腚在河里洗澡的小孩......

那么真实,那么质朴却动人。

值得一提的是,在第七章里,还融入了黄永玉的插画。

寥寥数语,搭配黄永玉的插画和卓雅的摄影,简简单单却让人无限回味。

一生颠沛流离,尝遍人生百味,浮漾在他粗犷线条间的却依然是童稚、喜悦和奔放。

“养鸭养鹅的人赶走河里泅水的孩子,怕他们捡河底的蛋。”

笔者实拍

“真好笑,城里人喝水,柴都要钱。”

“岂止?连花也卖!”

笔者实拍

《黄永玉和他的湘西》书籍大样出来后,黄永玉看完提笔作序,开头便是:“这册子我看了大样之后,觉得真开心。”

你真是能透过那些文字,那些精心拍摄的照片,重新看到黄永玉眼中那个独一无二的凤凰,看到那些人,那些景,那些故事。

凰家尚品微信小程序二维码

/02/

黄永玉九十岁那年,写下一幅字:“世界长大了,我他妈也老了”。

11个字,回顾自己的人生。

浪荡不羁,顽童气十足,然而这背后却承载着太多沧桑和物是人非。

很多人说黄永玉就是:“一部活着的中国近现代史文化”。

出生于1924年的他,经历了那个时代所有的苦和难:

家道中落,时局动荡,12岁就开始辗转流浪,一度“靠捡拾路边残剩度日”,三次从日本人的炸弹下捡回性命;

为了生存,什么都干过,甚至和一船舱尸体同行,险些被抓“壮丁”;

动荡的10年里,更是遭遇各种磨难,身上一度被鞭打得血肉模糊......

起起落落,漂漂荡荡中:“十几岁的人一下变成七十几的老头”。

可是你看他,即使在苦难、血泪的岁月里,照样能咂摸出点甜味来。

回顾往昔,他想的全是 :

“我不可惜,我肚子好多故事,尤其是好多笑话可惜。”

于是有了这本《不给他音乐听》(至于为何叫这个名字,感兴趣的朋友可以在书中去寻找答案)。

一路颠沛流离,他却自得其乐:"随地捡来的杂食、顺手拈来的书本,阳光、空气、水,足够在大江湖漫步了。"

年轻时的黄永玉

下放做农民时,不准画画,也不可能画画。

但见到春树上的芽豆,夏日泽地为风吹动的茂草,迎着太阳的向日葵,薄雾缭绕的秋山,排成人字的、遥遥的秋雁......不可能不心动,于是“心胸里一幅幅作品排列、重叠着、秘藏起来”。

即使很多年后,黄永远还记得做农民时,见过的方形落日:“是一种从容的、微笑着慢慢隐退的平行四边形”。

年轻时的黄永玉

他聊死亡,坦坦荡荡:”我最大的后顾之忧是有人舍不得把我送火葬场,而偏要把我装进棺材深埋泥坑里,地面上在弄些神乎其神的手脚,花岗岩、大理石、刻上狗屁捞糟的言不由衷的表扬文章。“

遗憾、愤怒和忧郁都不适用于黄永玉。

“我深爱这个世界,包括它的悲苦。”

作家李辉说黄永玉:“只有在他的身上,才能看到真正的天真烂漫,他永远活得像个十二三岁的小少年。贪玩、天真、敢作敢为、玩世不恭、自由自在。”

阅遍苦难不言苦,只道人生为快活。

这样的人,你没办法不佩服。

/03/

2022年,这个“老顽童”已经99岁了。

还记得1997年,汪曾祺去世后,黄永玉很平静:“好啊,好啊,汪老头也死了呀。”

活到今天,他目睹太多分离,见过太多生死。

张伯驹、李可染、钱钟书、汪曾祺、黄霑、金庸......这些同时代的朋友均已不在:“所有老朋友都死了,只剩下我一个人。”

2020年,他亲手写下讣告,送走相伴74载的挚爱张梅溪。

他曾和妻子讨论自己的身后事,死前开追悼会:

“趁自己没死,听听大家怎么夸我。”

至于骨灰:

“火化完了,骨灰放到抽水马桶里,就在厕所举办个告别仪式,拉一下水箱,冲水、走人......生前我玩得很开心,死后,大家玩一会我好啦。”

却没想到好友和妻子,都走在了自己前面。

黄永玉与张梅溪

悲伤,自然有。

好在在文字构筑的回忆里,有故人魂兮归来。

84岁那年,黄永玉出版了《比我老的老头》,以他的生动叙述和潇洒之笔,讲述了一个又一个比他年长的前辈或朋友。

”年轻人是时常错过老人的故事。“

那便自己来讲吧。

钱钟书、沈从文、林风眠、李可染、张伯驹、张乐平、廖冰兄、聂绀弩、黄苗子......

看黄永玉的书,看的是他的故事,更是借着他的视角,跨越时空,温和地走进那一段风云历史,和另一群真实的人相遇。

开篇便是对钱钟书先生的怀念 :“那种动荡的年代,真正的学问和智慧往往是黑夜里的星星。”

钱钟书家里书不多,问他 :”书都放在哪里?“

”图书馆有,可以去借。“

一次黄永玉怎么也找不到”凤凰涅槃“的根据,打电话询问钱钟书,钱钟书在电话里当场作答:找不到很正常,这是郭沫若自己编出来的,又说了凤凰火中再生的典故,让他去《简明不列颠百科全书》第三册里找……

“祖国的文化像森林,钱先生是林中巨树。”这大概也是对钱钟书先生最好的评价。

钱钟书

写表叔沈从文 :“他一心一意只想做一条不太让人翻动的、被文火慢慢煎成味道过得去的嫩黄的小鱼。有朝一日以便'对人类有所贡献’。”

写表婶,“合肥四姐妹”之一张兆和:“几十年来只听见她用C调的女声说话,着急的时候也只是降D调,没见她用常人的G大调或A调、B调的嗓门生过气。”

沈从文与张兆和

他讲到张乐平的“三毛”故事连载后,天气冷,但三毛还穿的单衣,有女孩子就寄来了给三毛打的小毛裤毛衣,张乐平觉得温暖的不得了,在画上,三毛真的就穿上了这些深情的衣服。

也写李可染先生看完相扑回来,在众人面前演绎表演 :“他是一边笑得满脸通红,一边做出像极了的动作,比观看真相扑有意思万倍。”

更在书中明里暗里地写梅溪的故事。

“我和梅溪一起上街买菜。”

“梅溪做的菜在诸位心目中很有威信。”

“对老婆,要打心里谢谢,如初恋般的永远的爱慕。”

在他的笔下,那些大多早已离开的人的形象一下子生动立体起来,活泼极了!生动极了!尽人情极了!

你仿佛还能看到他们在茶馆、在住处和记不起的一些场合里,大家都生活得很有朝气,热烈、真诚得像阳春三月一样。

黄永玉专门为《不给他音乐听》和《比我老的老头》手绘内封彩图和自画像,还分别编配了十数张私家珍存历史照片和自绘插画,别有意趣。

为了给予读者更有价值的阅读体验。

我们也与出版社进行沟通,争取到了这两本书的限量定制印章版,两本书上都有黄永玉原章铃印,不仅可观,可读,更多了一份收藏价值。

还记得黄永玉曾经在书中讲过关于“芳诺”的故事,我想或许也可以作为对黄永玉的人生最好的诠释:

阿波罗找芳诺比赛吹笛

阿波罗输了,很不高兴

罚芳诺长了羊角羊腿去牧羊

吹一辈子的笛

芳诺不以为意

高高兴兴每天吹他的笛

放他的羊

他就是芳诺。

任经历苦难不公,依然“高高兴兴每天吹他的笛,放他的羊”。

“明确的爱,直接的厌恶,真诚的喜欢,站在太阳下的坦荡,大声无愧地称赞自己。”

人生苦,但人大于苦。

我永远为这样的人,这样的人生热泪盈眶。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