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辉光日新1714】重新认识学前教育线?

 新文艺 2022-12-03 发布于山东


“V” 习惯







为者常成,行者常至。
知行合一。
每天读(听)书不少于30分钟
遇到烦心事及时转念
       对自己微笑3秒钟
每天锻炼一小时
      健康生活一辈子

物无美恶  过则为祸



“e启读”书吧

\ | /

自从正儿八经接触学前教育,我就觉得它不应该仅限于幼儿教育,还应该继续向前延伸,甚至还应该包括恋爱学、夫妻关系学等学科,为了给国家、社会培养有用人才承担起传播优生优育知识、培育优良“种苗”的重任。

“三岁看小,七岁看老”是我国民间流传很广的一句古老的谚语,可以看出,我们的老祖宗从很早开始就十分重视幼儿教育。古人的幼儿教育是什么样的呢?一般认为,古人特别重视家教家风,重视父母对子女的言传身教。子曰:“弟子入则孝,出则弟,谨而信,泛爱众,而亲仁,行有余力,则以学文。”孔子说,孩子在家里要学会孝敬老人,应该也包括尊敬师长;出门要知道礼让,守规矩;凡事要讲诚信、守公德,对待大众要一视同仁,讲仁义道德。这些都做好了,才可以去学习文化知识,包括技术技能。所以,孔融让梨等优秀的传统文化经典故事才能流传千古。

道德品行修养,首要的是父母的言传身教,家教家风的传承,应该也是古代幼儿教育(学前教育)的重点,其次才是学校教育,才会让孩子去学习诗书礼易乐春秋等文化课程。《学记》中记载:“一年视离经辨志,三年视敬业乐群,五年视博习亲师,七年视论学取友,谓之小成。”可见,即使上了学校,也是把道德情操、理想志趣、合作精神、尊师重教等作为考察重点。

反观现在,尤其是前几年,大多数幼儿园都尝试着教孩子认字、数数,进入小学之后就慢慢地只重视孩子的成绩、分数了。尤其进入中学之后,很多家长常常跟孩子说:“你就好好学习就行了,其他的什么也不用你管!”殊不知正是由于过早地开始学习知识和“唯分数论”,才导致了很多孩子学习上的障碍,随着年龄的增长,出现越来越多的健康问题、心理问题。

《学习的革命》提出的创造世界上最佳教育体制所必须的13个步骤中,第4个步骤就是“彻底革新儿童早期健康服务,以避免学习障碍”,我的理解就是,儿童早期能够健康成长(这里的健康包括身体健康和心理健康,也就是有健康的身体和健全的人格),应该可以避免出现学习障碍,如厌学、逆反等。

第5步就是“为所有儿童提供早期培养计划”。我的理解就是根据孩子不同时期的特点,进行科学的有针对性的教育和培养,而不是统一进行知识传授。

一般来说,从出生到1岁,孩子最需要的是从父母那里得到安全感,这个时期,父母应该多爱抚孩子,让孩子感受到父母的爱,这是孩子形成健康心理的基础。

1-3岁,孩子对外界充满了好奇,父母应该用孩子的感觉和心态陪伴孩子感知世界、认识万物,让孩子在游戏中不知不觉地朝着我们期望的方向发展。

3-6岁,这个时期孩子的大脑快速发育,作为父母就不能止步不前,以老眼光看待、限制孩子的思维和成长,不能给他们太多的约束和限制,要陪孩子玩,让孩子赢,在保证安全的情况下让孩子去尝试,让孩子在父母的有效陪伴中发现自我、锻炼自我、成长自我。

当然,我们也常看到有很多幼儿早期教育搞得比较“好”的、培养的很多“天才”儿童,比如从很小的时候就能背多少首古诗、讲多少励志鸡汤,如果孩子有兴趣、学有余力的情况下,早早进行智力开发或许无可厚非,但是如果片面地追求细枝末节,不注重孩子自理自立能力的培养,不能使他们养成独立的健全的人格,不能系统地全面地持之以恒地培养,那么,还是不要拔苗助长,而是遵从孩子的成长规律,让他们像个孩子似的慢慢长大吧!

           【新光影像】

读书改变生活

学习改变命运

《新光影像》

用影像记录生活。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