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心语 以文会友,以友辅仁。 与君共修,同登善域。 点击上方按钮 收听朗读音频
听其言观其行 富贵是修来的 《论语》载,子曰:“富而可求也,虽执鞭之士,吾亦为之。如不可求,从吾所好。”讲的是孔子说,若天下有道富贵可求,即使做个执鞭的低级人士,那我也干。若不可求,那就干我想干的事情。孔子在这里讲的是“富而可求也”,但在《史记》上,司马迁引用孔子的话是“富贵如可求也”。中国人富贵往往连讲,所以这里的富应也包括了贵。至于执鞭之士,《周礼》讲有两种人拿着皮鞭。一种是古代的天子以及诸侯出入之时,有二至八人拿着皮鞭使行人让路。一种是市场的守门人,手执皮鞭维持秩序。 孔子在这里讲的是求富之事,故执鞭之士应是市场管理人员。孔子并不排斥富贵,认为此乃人之所欲。孔子的理想是,不必在意职业的高低贵贱,而应通过正当途径得到富贵。孔子认为富贵是不可乱求的,求是求不到的。子夏说,生死有命,富贵在天。这并非迷信,亦非消极。因为凡事有因缘规律,不是强求偶得的。 面对贫苦,若不从自身品德和才能上努力,靠走歪门邪道去干求,一是难以奏效,二是风险太大。按照传统文化的观点讲,因果是通三世的,富贵是由祖德再加上自己过去的善恶行为决定的。故若想追求富贵,就须扎扎实实培养自己的福德因缘,这才是通途正道。但若得不到富贵怎么办呢?孔子说,要从吾所好。 孔子的所好是什么呢?那就是仁义道德。孔子周游列国与诸多君王而不遇,遂退居洙泗之滨,整理典集、教授生徒,从他继承、弘扬王道思想的所好之事了。那我们若得不到富贵怎么办呢?请不要怨天尤人,更不要强求冒险,而应去做自己想做和该做的事情。 图难于易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