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听老人言,吃亏在眼前”,这是一句广为流传的俗语。这句俗语主要用来告诫年轻人:过来人的经验之谈,可以帮助年轻人避坑。 但是,与之相呼应的还有一句俗语:“不撞南墙不回头。”年轻人往往拿过来人的经验不当回事,一定要自己去经历,直到撞得头破血流,才感叹:当初听劝就好了。 林黛玉进贾府的第一天,王夫人就对她进行了一番劝诫:
忠言逆耳,从来好话都不好听。王夫人的这番话,被广大读者理解为恶意:离我的宝玉远点! ![]() 是的,站在人情世故的角度,初次见面,舅母就对幼小的外甥女说这样的话,实在不合时宜,难怪读者们理解为恶意。 但是,精读全文后回头再来看王夫人的这番话,就能理解她的一番苦心,实在是希望通过善意提醒而为黛玉避坑。 把王夫人的告诫和贾敏的话对比来看,会发现意思差不多。 没错,王夫人对黛玉说这番话,目的只有一个:希望黛玉远离宝玉。但出发点却毫无恶意,反而是出于善意,是为黛玉考虑。 ![]() 这一点,我们可以在贾敏对黛玉所说的话里得到验证:
稍加对比就能知道,贾敏所说,与王夫人对黛玉的告诫,意思差不多。 贾敏说宝玉“顽劣异常,极恶读书,最喜在内帏厮混”,就是王夫人所说的“混世魔王”;贾敏说“外祖母又极溺爱,无人敢管”,就是王夫人所说的“自幼因老太太疼爱,原系同姊妹们一处娇养惯了的”。 从贾敏对宝玉的评价可知,如果贾敏在世,得知女儿要进贾府,一定也会像王夫人一样,告诫黛玉远离宝玉,远离这个“顽劣异常”的“混世魔王”。 为什么一定要远离?除了宝玉太过顽劣之外,还有一个重要原因:宝玉“最喜在内帷厮混”。 “厮混”是比较含蓄文雅的说法,换成冷子兴的说法,就是“色鬼无疑”。 一个女孩子,尤其是出自书香世家的女孩子,如果长期和“色鬼”亲近,其名节就毁了。 ![]() 在男尊女卑的时代,男人的名节没那么重要,女人的名节却关乎生死。如果王夫人和贾母一样溺爱宝玉,会巴不得有个漂亮女孩陪儿子“厮混”,满足儿子的需求。 所以,王夫人对黛玉的告诫,非但没有恶意,反而是慈母般的善意,希望黛玉不要受宝玉影响。 不听王夫人的告诫,黛玉终究撞了南墙。 母亲的教导言犹在耳,舅母的告诫又不期而至,可惜,黛玉全当成了耳旁风。在贾母的安排下,黛玉与宝玉“日则同行同坐,夜则同息同止”,逐渐被宝玉同化,成为和宝玉一样的“混世魔王”。 ![]() 做“混世魔王”不好吗?是的,如果有条件做一辈子的“混世魔王”,没什么不好。可惜,宝玉和黛玉都没有这样的条件。 宝玉和黛玉做“混世魔王”有两个必要条件:一是贾府永远繁华富庶,二是贾母的溺爱一直存在。 可惜,这两个条件都很快会失去:贾府已经走到了日不敷出的地步,贾母的人生也已经走到了尽头。 所以,当黛玉被宝钗点醒看到贾府的现状时,她开始忧虑,建议宝玉“省俭”,以防“后手不接”。 黛玉的忧虑不无道理,作为被贾府收养的孤女,她早已是贾府的一份子。贾府的未来,直接关系着她的未来。 另外,这么多年和宝玉亲密相处,她也把自己的未来和宝玉的未来捆绑到了一起。真走到了“后手不接”那一步,她和宝玉都没有活路了。 这就是黛玉不听王夫人劝诫所撞的第一堵南墙:她想要未来,但宝玉不想,宝玉更不愿意考虑黛玉的未来。 ![]() 黛玉所撞的第二堵南墙,来自下人们对她的态度。在陪着宝玉做“混世魔王”的日子里,黛玉“孤高自许、目无下尘”,从不把下人放在眼里。 因为一直以来被“贾母万般怜爱,寝食起居,一如宝玉”,黛玉迷失了自我,真当自己是贾府的正经主子了。 等到梦醒之后,她才意识到,身边虎狼环伺。以探春的地位和性格,都被“刁奴蓄险心”,黛玉又有何德何能得到下人们的厚待? 所以,当宝钗建议她喝燕窝粥时,她大吐苦水:
![]() 此时的黛玉,真是对环境看得清清楚楚明明白白:被贾府捧上高枝的,只有王熙凤贾宝玉还有她自己。王熙凤贾宝玉是贾府正经主子,都被人“背地里言三语四的”,黛玉不但不是正经主子,还因长期生病花样繁多折腾下人,下人们背后诅咒是难免的。 回想当初刚进贾府的黛玉,“步步留心,时时在意,不肯轻易多说一句话,多行一步路,生恐被人耻笑了她去”,对比是多么强烈。这正应了贾雨村在智通寺看到的那副对联:“身后有余忘缩手,眼前无路想回头。” 喝燕窝粥不是多难的事,“燕窝易得”,贾府的主子们也不会为难她,“老太太、太太、凤姐姐这三个人便没话说”,黛玉现在唯一顾虑的是“那些底下的婆子、丫头们,未免不嫌我太多事了”。 从“目无下尘”到担心被底下人嫌弃和诅咒,黛玉真是把路走进了死胡同,撞到了南墙。 黛玉撞的第三堵南墙来自贾母。 很多读者被贾母对黛玉的“万般怜爱”所蒙蔽,包括黛玉自己。 紫鹃试玉,让黛玉深切地意识到,贾母对她的爱都是假的,只有物质上的供养,毫无精神上的关爱。 紫鹃试玉,宝玉犯了痴呆病,黛玉也受到了巨大的惊吓,书中说她“又添些病症,多哭几场”。然而,贾母只对宝玉表示了关心,却对受惊的黛玉毫无表示,连打发个下人来问候都没有做。 ![]() 贾府经济衰退、宝玉不思进取,黛玉看不到未来,同时,来自贾母的爱不复存在,下人们又虎视眈眈,这就是黛玉撞到的三堵南墙,而这三堵南墙,都是因为黛玉不听王夫人的劝诫才撞上的。 所以,作者给黛玉下断语:“莫怨东风当自嗟。”黛玉啊黛玉,聪慧如你,怎么就听不出好赖话呢?怎么就不肯听舅母的肺腑之言呢? 这三堵南墙,直接把黛玉的路堵死了,也只剩下泪尽而逝这条路可走了。 由此可知,哪怕撇开还泪报恩的前世因果,以黛玉不肯听王夫人的劝诫来看,她的早逝也是必然,这也是陪宝玉做“混世魔王”所要付出的代价。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