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徽因和梁思成这对璧人,颜值相当、才华相当、学历相当,就连家世背景都非常登对。 林、梁两家是世交,林徽因和梁思成正是在父辈的撮合下走到一起的。 梁思成的父亲梁启超,很欣赏林徽因的才华和性情,对自己挑选儿媳的能力非常满意。 但是,梁思成的母亲李蕙仙,却十分不喜欢林徽因,甚至曾放下狠话:只要我活着,林徽因休想嫁进林家! 这其实跟李蕙仙的人生经历有关。 ![]() 李蕙仙比梁启超大了4岁,她十分爱慕丈夫的才华,嫁入梁家后日夜操劳,孝敬公婆,是一位典型的贤妻良母。 她对梁启超几乎做到了百分之百的顺从、支持和协助。梁启超一生在政治和学术上的巨大成就,和这位贤能的夫人是分不开的。 然而,李蕙仙万万没想到,自己全心全意地付出,婚姻还是出现了危急。 那是1899年,梁启超到檀香山演讲期间,认识了一位叫何蕙珍的英文女翻译。 彼时何蕙珍20岁,接受过西方教育,思想和见识都很卓越,行事也很直接果断。 何蕙珍仰慕梁启超的才华,顾不得他已有妻室,直接向他表明心意。 梁启超招架不住何蕙珍的青春气息,也对她产生了深厚的感情。 ![]() 作为新文化运动的倡导人之一,梁思超深知自己放着家里的妻子不管,在外面跟何蕙珍在一起,那就太打脸了。 经过一番挣扎之后,梁启超给李蕙仙写了一封信,将自己和何蕙珍的事情和盘托出,并询问妻子的意见。 虽然梁启超言辞诚恳,但李蕙仙看完信后,还是怒从中来,果真是“家花不如野花香”! 不过很快,李蕙仙就恢复了理智:自己辛苦多年经营的婚姻家庭,决不能让一朵野花给破坏了! 李蕙仙思量再三,写了回信说:
梁启超以为妻子如此大度,还没来得及高兴,信的结尾一句话却让他背脊发凉。 李蕙仙在最后写道:
要知道,梁父十分满意李蕙仙这个儿媳,自然会站在她这边。 当时梁父病重,如果因为反对儿子娶妾而导致病情加重,梁启超就会同时背上始乱终弃和不忠不孝的骂名。 李蕙仙看似大度,其实是搬出梁父来将了梁启超一军。 梁启超没办法,只能放弃何蕙珍,一心一意回归家庭。 ![]() 这件事上,李蕙仙虽然保住了自己的婚姻,但从此对“西式”女子没有好感。 因此,当林徽因出现的时候,李蕙仙怎么都看不顺眼。 首先,林徽因16岁便跟着父亲游历欧洲,受过西方思想熏陶,见多识广,行事大方,在人群中总能轻易成为焦点。 这些在“老封建”李蕙仙看来,却成了有失检点,完全不符合大家闺秀的标准。 其次,林徽因太漂亮了,这让李蕙仙有红颜祸水的担忧。 加上此前有传闻,徐志摩抛妻弃子去追求林徽因,这更让李蕙仙感到不安:儿子要是娶了这么一个出格的女孩,恐怕会麻烦不断。 ![]() 最后,李蕙仙担心自己的身体挺不了多久。她曾做过癌切除手术,虽然已经康复,但医生说随时可能复发。 李蕙仙担心自己有一天突然离世,老实敦厚的儿子会管不住精明的林徽因,到头来吃苦受罪。 于是,爱子心切的李蕙仙,坚决反对儿子跟林徽因在一起,谁来劝都没用。 梁启超虽然很看好林徽因这个儿媳,但他对患难与共的妻子一直敬爱有加,加上妻子身体不好,梁启超也不敢说重话刺激她,只能暂且应付。 梁思成作为晚辈,更不敢忤逆母亲的意思,同时他又深爱着林徽因。夹在中间的他,常常苦恼不已。 1924年,林徽因和梁思成一起到海外留学。 ![]() 本以为远离了李蕙仙的视线,这对小情侣可以毫无顾忌地谈恋爱,可现实并没有那么顺利。 李蕙仙的忠实信使——梁思成的大姐梁思顺,隔三差五就写信来反复强调:母亲讨厌林徽因,坚决反对他们结婚。 李蕙仙一而再再而三的强烈阻扰,让林徽因的自尊心受损,她甚至曾向梁思成提出分手。 梁思成自然不肯放手,百般殷勤,苦苦相劝,才终于挽回了林徽因的心。 他们虽然还在一起,内心却始终有挥之不去的阴霾。 直到1924年9月13日,55岁的李蕙仙因病去世。 梁思成在悲痛之余,也松了一口气:他跟林徽因终于可以名正言顺地在一起了。 1928年,梁思成和林徽因携手步入婚姻殿堂。 此后27年,两人相濡以沫,一起经历战乱,一起投身建筑事业,一起养育一对出色的儿女……直到林徽因55岁时病逝。 无论经历怎样的世事变迁,他们始终恩爱如初,写下一段流传至今的爱情佳话。 ![]() 这也证明了,李蕙仙当初的反对,不过是出于偏见。 如果她泉下有知,或许会后悔自己当初的坚持,差点拆散了一对佳偶。 可见,父母反对的婚姻,不一定就不幸福。 只是对林徽因来说,起初的路,比较难走罢了。 |
|
来自: 新用户8926AVU2 > 《《梁,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