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阿里取消了周报?你暂时还不能!

 转型刚刚好 2022-12-04 发布于北京

取消周报很容易,但问题是,我们到底想要什么

  文/杨继刚(微信公众号/视频号:转型刚刚好)

这个周,让阿里刷屏的消息,除了蚂蚁上市,还有取消周报的事。为什么阿里取消周报,能让互联网一片沸腾?

阿里的内部消息是:公司逐步取消周报,只需要团队一把手发送月报,且不超过1000字。其目的,就是为了减轻员工负担,避免让员工沦落为“表哥表姐”。不仅是周报,阿里还宣布要杜绝“形式大于内容”的PPT,把员工从各种各样的无效汇报中解放出来,让形式主义烟消云散。

能解决员工,能提升生产力,这样的举措,当然大受欢迎。那些为取消周报点赞的声音,大多来自一线员工们,他们“苦日报/周报久矣”,大致有三个理由:第一,周报变成了形式,标准化的内容结构,每周只是机械的更新,不能带来任何工作的激情;第二,周报变成了负担,每周996已经让人很崩溃了,再加上例行公事的周报,简直就成了沉重的枷锁;第三,周报变成了对领导的投其所好,上级喜欢听什么,上级喜欢什么样的总结和表态,上级对那些内容点赞等等,体系越大,官僚化的风险越高。

从阿里的初衷看,取消周报的决策非常有价值。但,如果你不是阿里,不是BAT,不是字节跳动、美团、滴滴们,我劝你还是冷静下。宣布全公司取消周报是一件很爽的事,但却不一定符合当下公司的发展诉求,阿里是阿里,你是你,保持头脑清醒,才是企业家和管理者的应有之义。为什么阿里能取消周报,而你的公司暂时还不能这么做?

01三大原因之一
——————————

工作习惯不是天生的

得不断重复

若干年前,一家公司就要不要实行弹性工作制,进行了深入的讨论。员工们广泛参与,各抒己见,表达了实施弹性工作制后,能对员工、团队、企业所能带来的好处。最终,大家的意见影响了老板决策,快速拍板决定推行弹性工作制。

一开始,大家都觉得新鲜,而且可以自主安排自己的时间,工作井然有序,效率也得到了很大提升。但好景不长,还不到一个月的时间,各种问题接踵而至:各部门的工作协同出现了问题,各个团队上班的时间不一样,需要讨论问题的时候,时间上往往不能同频;有的员工,弹性变成了惰性,以各种理由晚到,或者将本该白天完成的工作,拖到晚上加班完成,为的就是第二天可以灵活处理其他个人事务;还有的员工,以弹性工作为理由,拖延工作进度,工作计划总处于变更状态,最终体现在给客户的产品或服务交付上,出现了各种危机和问题。于是,心急如焚的老板 ,还没等这项弹性工作制满月,就提前终止了。再后来,这家公司就再也没人提起当初的弹性工作制了。

其实,问题的关键,根本就在于弹性工作制本身。事实上,有很多公司正在实行弹性工作制,而且效果不错。真正的问题在于:要实施弹性工作制,需要公司具备一定的机制和文化基础,更重要的是,团队的工作习惯和职业化发展水平,并不是每个员工天生都能做到自律。如果团队大多数成员没有养成良好的工作习惯,没有建立基本的职业化认知,那么,一厢情愿的推行某些看起来更加“人性化”的政策,效果可能适得其反。

而回到周报这件事,企业家和管理者要明白:要不要取消周报,首先不是个工作效率问题,而是团队的工作习惯和管理机制问题。如果当下的周报模版和汇报方式缺乏效率,管理者可以不断改进和优化,减少形式主义和无效的部分,或者借用IT工具,提升大家的周报效率。而不能因噎废食,简单的取消了之。取消周报很容易,但周报所代表的上下级的周期性沟通、员工的工作节点和闭环、重点目标及项目的推进节奏等等,却不能简单的取消了事。如果你有更好的方法,来实现周报的结果,那当然更好。但是,请记住,在找到更好的方法之前,在员工建立良好的工作习惯和管理机制之前,公司的周报体系还得继续,这恐怕是大多数公司面临的现实。

02三大原因之二
————————————

目标不是自动实现的

得即时纠偏

驱动一家公司正常运转的引擎是什么?答案是:目标。没错,目标是公司管理的基石。从公司战略目标到员工个人目标,层层分解,层层落实,本质就是把公司要干的事,分解成每个员工的行动措施,这就实现了上下同欲、上下一体、上下协同。

但,目标不是自动实现的。在推进目标达成的过程中,除了客观条件会面临诸多挑战外,还要面临人性的现实考验。比如,遇到挑战性过高的目标,很多员工的第一反应是逃避;推进目标达成过程中,会遇到各种阻碍和难题,导致目标推进遇到障碍,这个时候,很多员工的第一反应是责任推诿——这不是我的问题,是别人的问题;有时目标达成陷入困境,过去的老办法不见效了,这个时候,只有少数员工能尝试采用创新的办法,而很大一部分员工采取的方式,就是被动等待上级的指令——反正过去的做法我都尝试了。

所以,作为管理者,在目标管理过程中,需要实时纠偏。诸如周报、日报这样的汇报体系,本质就是一种自下而上的反馈与自上而下的纠偏。通过实时反馈,让管理者了解重点任务和项目的进展——遇到哪些问题,需要哪些支持,哪些行动可能是无效的,哪些措施可能走偏了等等,而管理者可以通过实时反馈的方式,对员工的行为就行纠偏。因此,越是往基层走,日报、周报这样的反馈体系越具有实战价值。

因此,对管理者而言,周报、日报本身不重要,重要的是,一个部门和团队要有畅通的、即时的、基于事实和数据的反馈与纠偏机制。如果管理者有更好的方式来达成这样的效果,那么,做不做周报、日报本身并不重要,但对于大多数公司而言,即便不是通过PPT,不是通过Excel、不是通过OA系统来实现周报、日报的效果,也需要其他方式来起到即时反馈和纠偏的作用。所以,在没有更好的方式方法前,还是忍一忍周报这样的形式吧。

03三大原因之三
————————————

默契不是一天养成的

得持续互动

如果再换个角度看周报,你就会发现,周报、日报其实是上下级之间就工作内容进行沟通的一种方式。除了要解决工作中出现的问题,除了要帮助员工养成良好的工作习惯,其实周报、日报还有一个隐藏价值:让上下级之间形成工作默契,消除太多的“我以为”,从而大大减少沟通成本,提升团队协作效率。

这里提到了一个重要的词:默契。上下级之间建立工作默契,这件事太重要了。首先,默契意味着相互理解,对目标和任务的理解越清晰,双方的默契度越高,工作推进速度和质量就越高;其次,默契意味着上下级之间的高度信任,如果没有经常的互动,没有持续的沟通,没有就某些问题的深入讨论,就很难建立这种默契,甚至,很多情况下,默契需要争吵过几次才能建立起来;还有,默契意味着上下级彼此了解对方的立场和焦虑,相互理解,上级知道下级需要什么样的支持,下级知道上级需要什么样的结果,然后,各自为对方着想,最终目标的达成就成为上下级协同的结果。

有人说,上下级的日常沟通也可以解决这个问题呀。没错,是可以。但,诸如周报、日报这样的沟通,属于正式沟通,而日常沟通,很多都是非正式沟通,这两种形式的沟通,性质并不完全相同。这就像平时开会有没有会议纪要或备忘录,其实,有些公司根本就没什么会议纪要或备忘录,会后的执行效果也不错,但如果你仔细观察这样的公司,要么已经建立了深厚的执行文化,员工是自觉这样做,要么是有强大的执行机制,不执行后果很严重。如果一家公司既没有有效的机制做保障,又没有好的文化做影响,还是回到基本的管理逻辑,那小小的一页纸的会议纪要或备忘录,其实可以帮上下级解决很多扯皮的问题,也更容易推进目标的达成。

还是那句话,阿里能做的事,咱们不一定要学,要三思呀。

相关链接:蚂蚁上市,影响的可不仅仅是杭州楼市

TOP1:三招,解决业绩与价值观的长期背离

TOP2:不行、不会、做不到,“否认三连”的员工怎么办

TOP3:“空降兵”如何在企业安全着陆

TOP4:“偏执狂”杰克.韦尔奇:清教徒的3个管理遗产

TOP5:张文宏的率真,揭开了领导力的3个“真北”

TOP6:这三个“元凶”,造成了业绩与价值观的长期背离

TOP7:领导力“三板斧”:湖畔大学没讲到的解决方案

TOP8:那些讨好员工的管理者,最后怎么样了

TOP9:只有领导,没有力?

TOP10:外来“空降兵”,为何在企业水土不服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