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毛主席纪念堂坐像不够威严,专家意图拆除,韩福裕:摆上鲜花试试

 城北十五里666 2022-12-04 发布于北京

文章图片1

1976年9月9日,伟大领袖毛主席溘然长逝。这一噩耗令山河变色、草木皆伤,举国上下一片悲痛。

按照毛主席生前的意愿,他的遗体是要进行火化的。但全国人民对毛主席思之深、念之切,并不同意火化,而是希望能够世世代代瞻仰毛主席的遗容。

党中央在经过认真研究后,最终决定永久保存毛主席遗体,并建成毛主席纪念堂以供广大人民群众瞻仰。

为了能够在一年时间内竣工,全国各地能工巧匠纷纷自发加入建设。他们带着满腔对毛主席的爱戴和思念,废寝忘食地刻苦工作着,终于在1977年8月10日顺利完成。

文章图片2

然而不久后竟然有专家认为纪念堂中的毛主席坐像雕塑不够威严,最好将这座雕像拆除,再重新制作一尊雕像。

这一消息一经传出,立刻让曾参加过雕刻的大师们如遭雷击。这尊雕像建造用时六个月,凝聚着来自全国各地工作人员心血,难道要这样付之东流了吗?

这时,毛主席纪念堂雕刻创作主任韩福裕站了出来,强烈反对拆除这座雕像。

为了能够解决“不够威严”的问题,韩福裕提出了一个建议:“不妨摆上鲜花试试?”

文章图片3

那么专家为什么认为毛主席的坐像不够威严呢?韩福裕提出的建议是否被采纳了呢?

毛主席纪念堂的坐像

毛主席纪念堂坐落于天安门广场,人民英雄纪念碑南侧,也就是原中华门的旧址。纪念堂的北大厅用于举办纪念毛主席活动,而大厅的正中央,便是3.5米高的毛主席坐像。

这尊雕像耗时六个月,由全国各地的100多名雕塑大师共同精心雕刻而成。

在刚接到这一任务时,这些雕塑大师们一共创造了足足几十多种坐像雕像设计稿。有身穿军大衣坐在硬木椅上的,有坐在大梅花树根上的,还有双腿平放端正而坐的等等。

文章图片4

在这些众多设计稿中,一份来自著名雕塑家叶毓山先生设计的稿件引起了专家及中央领导的注意:

毛主席安详地坐在沙发上,左腿自然翘在右腿之上,好像正在慈祥亲切地与人们交谈。

这一创意立刻打动了所有人,因为毛主席在平日里最喜欢这样翘着腿与人亲密交谈,很好地展现出主席潇洒、慈祥、自然的神态。

毛主席坐像的形象敲定后,工作人员便开始寻找制作雕像的原材料。

文章图片5

为了表达全国各民族对毛主席的无限敬仰、崇敬的深切感情,最终采用了色调淡雅,通体洁白的北京房山汉白玉。

然而汉白玉深埋地下,开采条件又十分艰难,想要开采出能打造毛主席雕像那样大小、洁白无瑕的汉白玉绝非易事。

但功夫不负有心人,在石矿矿工、机关干部、以及房山县广大人民群众日夜奋战之下,终于成功开采出了一块长6米、宽2米、厚2米的高质量汉白玉。

这块汉白玉是有史以来这一地区所产的最大最好的汉白玉,而经过测量,其大小正好符合的毛主席坐像的石料需求,这让在场工人们无不欢腾雀跃。

文章图片6

这块汉白玉被运到天安门广场的工地之上,等待已久的雕刻大师便立即投入到精心雕刻阶段。

为了能够充分刻画出毛主席伟大的精神面貌和气质,他们丝毫不敢懈怠,将自己的精力和心血全部倾注其中。

他们每天几乎都要进行十几个小时的高强度工作。可即便如此,这些雕刻大师们从没想过退缩,甚至还牺牲自己的休息时间去为同事帮忙。

在雕刻大师们倾力工作之下,纪念馆内的所有雕塑提前规定时间一个月完成,在1977年8月10日竣工。而倾注了无数心血的毛主席坐像,也被安置在了纪念堂的北大厅正中央。

文章图片7

就在这时,新的争议出现了:这尊雕像和大厅风格有点不搭。

毛主席坐像替换风波

毛主席慈祥悠闲地翘着腿,背后是波澜壮阔、气势恢宏的绒绣作品——《祖国大地》。

这让一些专家对毛主席坐像产生了质疑,他们认为这一坐像虽然生动亲切,但与庄严肃穆的纪念堂却格格不入。

考虑到会有不少外国首脑或外宾前来,有人提出毛主席跷二郎腿的形象有点“大国沙文主义气息”。这与毛主席一贯以来谦逊、亲和的形象不符,因此他们便建议将这一坐像拆除替换。

文章图片8

中共中央政治局在讨论了一下后觉得言之有理,便决定重新塑造了一尊平坐的毛主席坐像,并将这一意见传达给了负责建造的毛主席纪念堂管理局。

这一消息传到毛主席纪念堂管理局中,顿时让参与建造的工人、雕刻师、艺术家、以及工作人员如遭雷击。

正在众人心如死灰之际,毛主席纪念堂雕塑创作主任韩福裕却大胆提出了反对。他认为执行这一命令的难度很大:

因为这一坐像重好几吨,因此需要大吊车运输,施工时势必会拆门破墙,极有可能对纪念馆的设施造成不必要的破坏;

文章图片9

新雕像制作需要很长的时间,而拆卸老雕像、换上新雕像同样需要极大的时间成本,这与民众们的迫切渴望需求相悖;

现如今毛主席纪念馆已经对外开放,而雕像的照片、报道早已传遍全国,临时更换可能引起不必要的负面情绪和影响。

韩福裕也清楚,既然提出反对,那就要拿出解决坐像“不够威严”的方法来。于是他每天都要盯着毛主席的坐像看上许久,苦思冥想着如何将这一坐像保存下来。

在几天时间里,韩福裕茶饭不思,却依然拿不出一个合适的方案。他的目光不断在平腿坐姿雕像设计图和现有的毛主席坐像间来回切换,突然灵光乍现。

文章图片10

这两种姿势的下半身虽然截然不同,但上半身的差距并不算大,这也就意味着如果能解决现有坐像的腿部问题,这一雕像不就不必替换掉了吗?

于是韩福裕想到了用纪念馆中的常客——鲜花来遮挡雕像的腿部,而这些色彩鲜艳的花朵,恰恰能与毛主席坐像背后青绿色的背景《祖国大地》相呼应。

他说服了毛主席纪念馆的其他领导,大家都不愿让毛主席纪念堂受到破坏,更不愿这么多工作人员的心血付之东流。

于是当中央领导来瞻仰毛主席遗容时,纪念馆的工作人员事先在毛主席坐像四周安放了几层鲜花,将雕像的翘腿动作遮挡了起来。等领导瞻仰完毕后便趁热打铁将方案汇报了上去。

文章图片11

中央领导一边听着韩福裕的汇报,一边观察毛主席坐像旁的花朵。

只见百花争妍、姹紫嫣红,散发着勃勃生机,慈祥和蔼的毛主席坐在其中,恰似他的那首“待到山花烂漫时,她在丛中笑”的意境。

韩福裕的这一提议当场就得到了中央领导的肯定,毛主席的这一坐像也因此保留了下来,韩福裕的这一想法也被沿用至今。

而险些让毛主席坐像被替换掉的“罪魁祸首”,也是北大厅中一个不可忽视的珍品。

文章图片12

毛主席坐像背后的绒绣

这幅巨大的绒绣作品《祖国大地》,长24米,高7米,总面积170多平方米,重达 310公斤。

其画面雄伟壮观,上面描绘的是祖国广阔大地美景:

只见其中晨曦初生,微微染红了云端的山尖。山峦在云间起伏,若隐若现。

正中间是两条江河,流泻的泉水与河面的升起的袅袅晨雾千旋百转,最终注入东方的大海。

近处则是植被染绿的群峰,与远处边缘的雪山相互交映。

文章图片13

整个画面气势磅礴,让人看后心潮澎湃,对祖国大好河山的壮丽风景产生由衷地赞叹。

而毛主席端坐在这幅绒绣之间,面含微笑,更能衬托出主席的非凡气魄。

《祖国大地》的灵感来源正是毛主席《沁园春·长沙》中的“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

其寓意便是指引人民不断前行的毛泽东思想,将同辽阔的祖国大地一样千古不朽。

这样一个巨幅的伟大绒绣作品,自然不可能凭一己之力完成,而是一群优秀艺术家的共同智慧结晶造就。

文章图片14

作品创作组的主要成员有著名画家黄永玉和时为中央工艺美术学院的教师袁运甫、中央民族学院教师刘秉江、北京市工艺美术服务部美术工作者李传瓒以及人民文学出版社的美术工作者秦龙等人。

在接到为毛主席坐像制作背景的任务时,他们的脑海里顿时蹦出了一个坚定的想法:“一定要勾勒出一幅壮观非凡的背景来”。

最开始,他们采用的是《东方红》,想要在坐像背后绘制一轮初生的红日。

但后来考虑到新中国正不断地前进,又为了纪念毛主席为建设新中国所做出的巨大贡献,他们决定更改这一图案。

文章图片15

原稿《红太阳》

那么什么样的背景才能更好衬托毛主席的坐像呢?

他们不约而同的想到了毛主席的那句:“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

是啊,以壮观美丽的祖国大地为背景,这样才能更好地体现毛主席对这片土地和人民的热爱和关切!

他们立即将《祖国大地》的草图绘制了出来,交到了中央领导的手中,得到中央领导的一致肯定。

随后,这些艺术家们苦心工作,经过三个月的日夜奋战,将《祖国大地》绘制成了油画。为了能够让广大人民群众长久瞻仰,这幅油画当即被送到山东烟台绒绣厂制作。

文章图片16

绒绣相比与油画来说,不仅可以做到更大篇幅,而且比油画更加生动,色彩更为丰富。而且绒绣在经过特殊处理后,可以让其具有永久收藏价值。

山东烟台绒绣厂举行了隆重的《祖国大地》绒绣画开工仪式。并挑选出43 位女工担任绣作任务。

这些女工们满怀着热情,按照严格地规格飞针走线,把对毛主席的无限思念绣进这幅巨大的艺术品中。

为了能够追上原作,超越原作,她们用了1200多种颜色绣制《祖国大地》。

文章图片17

并且为了使画面的受光部分更加灿烂辉煌,她们还开创性地使用了金色和彩色的针线。四十多双纤纤玉手,用了足足600多万针,才将这170多平方米的《祖国大地》绘制而成。

1977年9月9日,是毛主席逝世一周年纪念日。

时隔一年,广大人民群众仍无法对这一噩耗无法完全释怀,纷纷自发地以自己的方式来缅怀这位伟大领袖。

而毛主席纪念堂的落成典礼也在这一天举行,活动地址就在毛主席坐像所在的北大厅内。

随着大会的开始,肃穆庄严的《东方红》奏响,全体参会人员肃立。

文章图片18

在悲伤严肃的气氛中,中央领导人手捧花圈,先后走向毛主席坐像敬献。随后,毛主席的亲属们带着悲痛的情绪献上了花圈,以表达他们对亲人的思念。

会议结束后,中共中央领导人以及参会人员依次步入了纪念堂中的瞻仰厅,向毛主席的遗体鞠躬。

他们也是毛主席纪念馆落成后,第一批毛主席遗容的瞻仰者。

此后,每到毛主席纪念堂开放之时,全国各地的人民群众都会汇聚而来。他们眼含热泪,向敬爱的毛主席致以最崇高的敬意和最真挚的缅怀。

文章图片19

从毛主席纪念堂建造之初,再到其正式落成,时时刻刻牵动着全国亿万人民的心。

而建造毛主席纪念堂的材料,工人,同样来自于全国各地,他们都是自愿参与到建设之中去的,只为了能用最后对主席的留恋完成这件作品,送主席最后一程。

正是这一件件饱含深情的建筑材料,正是这一颗颗满怀赤诚的感恩之心,铸就出了这样一座万人敬仰,气势雄伟的不朽丰碑!

对此,各位读者有什么想法呢?欢迎在评论区留下您的看法。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