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毛主席纪念堂坐像不够威严,专家决定拆除,韩福裕:摆上鲜花试试

 James5291 2022-12-14 发布于北京

1976年10月8日,在毛主席逝世一个月之后,中央决定建立毛主席纪念堂,用来安放毛主席的遗体,陈列毛主席的遗物,供世人参观和缅怀。

消息一出,各有关单位的全体成员都非常激动,所有人都想尽最大努力把纪念堂建好,于是,上百份建设方案很快就被送到了中央,五万余名工人更是鼓足干劲开工建设。

仅仅用了半年的时间,毛主席纪念堂便正式落成,只是在正式向公众开放之前,还是有专家发现了一个问题,他们觉得里面的毛主席坐像不够威严,应当拆除重建,多数人也都同意专家的说法。

不过就在这时,纪念堂的领导韩福裕站了出来,他笑着对众人说道:“不如摆上鲜花试试!”众人见状顿时恍然大悟……

设计与选址

毛主席的逝世令举国人民陷入了巨大的悲痛之中,死者为大,而毛主席作为人民的领袖,人民更加注重他的后事,追悼会当天,全国各地群众纷纷痛哭不已,一连几天都无法平静心情。

所以,当中央决定建立毛主席纪念堂的时候,全国上下都表示赞同,大家都想着以后能有机会去纪念堂看看毛主席,而纪念堂的建造一时间就成了世人瞩目的大事。

于是,中央随即从全国范围内挑选最优秀的设计、建筑和雕塑等领域的专家齐聚北京,成立了多支专业的工作组设计方案,其中最先提上日程的自然是纪念堂的选址工作。

那到底该建在哪里呢?

专家们首先想到毛主席征战一生、操劳一生,应该选块风景优美的僻静之地让毛主席安卧永息,为此,专家们设计出了一套水上日出的方案。

即纪念堂要建在有水环绕的地方,这样可以在湖光的映衬下展现出一轮红日出东方的美好寓意,然而,这一方案很快就被否决了,因为不少同志觉得这不够庄重,无法完整体现人民对毛主席的敬重。

紧接着,又有专家提出了“山顶红星”的方案,即选择一处高山,在山花烂漫处修建纪念堂,居高临下,代表着毛主席的思想永远照耀着后人的征程。

只是,把纪念堂建在山上又有种高高在上的感觉,似乎和群众联系没有那么紧密,因而这个方案也被否决了。

之后,又有人提出建在瀛台,可瀛台在中南海里,这里又是党和国家诸多重要机构的所在地,又不方便对外界放开,一时间,讨论的声音此起彼伏。

最终,专家们综合了来自社会上的大多数群众的意见,还是一致决定把毛主席纪念堂建在天安门广场上,因为当年建国的时候,就是毛主席站在天安门城楼上宣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的消息,这里承载了太多人民关于毛主席的记忆。

大致的位置确定以后,专家们又开始选择起了具体的地方,毕竟天安门广场上已经有了人民英雄纪念碑和人民大会堂两个具有重大意义的建筑。

专家们来来回回在天安门广场绕了好几圈,最终经过缜密的计算把毛主席纪念堂放在了人民英雄纪念碑与正阳门的正中间,站在天安门城楼上可以一眼就望到纪念堂的位置。

确定选址以后,专家们又对纪念堂的高度和大小进行了研究,中间还要考虑视线问题,包括正阳门城楼的投影对纪念堂的影响以及人民英雄纪念碑的高度要超过纪念堂的高度等等。

又是十几天的讨论,最终才一致确定毛主席纪念堂是一个长宽各105.5米,高度为33.6米的正方形建筑,方案迅速被送到了中央,邓小平看后立刻表示了同意。

值得一提的是,因为毛主席纪念堂就在距离正阳门200米的地方,为了方便群众参观,纪念堂的大门朝着北方,打破了坐北朝南的限制。

不过,这也带来了一个新的问题,那就是群众在天安门举行集会的时候,纪念堂的大门是背对着人民群众的,这似乎又不太好,该怎么办呢?

一切从群众的现实需要出发。专家们根据群众的需求,经过仔细分析,最终选择把纪念堂庭院东西两侧向里收缩,使两侧广场面积扩大,这样就可以在所有方向都能有群众环绕,也象征着毛主席永远在人民群众当中,这一设计得到了举国上下的一致赞扬。

汉白玉石的采集

选址和具体大小的问题解决了,接下来便是建筑材料的选择,其中最关键的是纪念堂内毛主席雕像的材质,雕塑组的专家觉得只有最优质的汉白玉石才符合大家的期待。

经过粗略计算,用于雕刻毛主席雕像的汉白玉石至少也要有6米高,长宽也各自需要2米以上,而且最好是一块完整的纯天然的汉白玉石,可这种体量的汉白玉石实在可遇不可求。

不过,当专家们把需求发布出去的时候,北京房山县委还是立刻开始了行动,房山汉白玉石是国内最优质的的汉白玉产地之一,有着极高的规格,房山县委觉得由县里寻找毛主席雕像的材料当之无愧。

房山群众听到消息后也自发地找到了县委,大家都急切地想要加入寻找玉石的行列,他们觉得这是自己最大的荣幸。

于是,1977年初,房山县委立刻召开了常委会探讨起了开挖的地点,最终,大家一致决定工程在南尚乐公社东西约4公里、南北长约1公里的区域内全面铺开,这里汉白玉石非常密集,而且质量上乘。

隆冬时节,随着鞭炮齐鸣,声势浩大的开采工程开始了,参与开采的群众丝毫没有在意扑面而来的寒意,大家都非常兴奋,每一个采石塘口都紧张而有序地施着工。

汉白玉石通常埋在地下二三十米的位置,而且地质结构复杂,分为上中下三层,其中优质的汉白玉石只有从上中两层才能采出,操作起来难度非常大。

这天,由150名石匠和200名壮劳力组成的采石队伍对其中一个塘口进行了阶梯式的发掘,所有人都全神贯注,生怕挖坏了整玉。

然而,几个小时过去了采石队伍已经快要挖完了地下汉白玉的前两层,可出产的汉白玉质量都没有达到理想的状态,所有人都感到希望渺茫。

但大家没有放弃,因为迫在眉睫,如果找不到,组织上就只能从其他地方想办法,这是大家不愿意看到的。

好在,功夫不负有心人,又挖了许久,终于发现了一块长3米、宽2米、厚0.3米的大块汉白玉板料,虽然距离要求的还有一些距离,但至少已经看到了希望。

东边不亮西边亮,这个塘口找不到,另外的塘口又传来了好消息,那里的采石队伍发现了一块1米厚的纯天然无杂质的优质汉白玉石,大家兴奋地合不拢嘴。

虽然这块还是达不到要求,但也足以用来雕刻纪念堂内的其他建筑了。

时间来到这年2月,北京的天气较往年要冷上很多,最低气温甚至达到了零下22度,以往这个时候,正是大家休息的日子,但这回是要给毛主席造雕塑,所有人都热情似火。

新的开采工程又开始了,采石队伍满怀斗志,大家都暗自发誓无论挖多久都要找到符合要求的汉白玉石,这是房山人民对毛主席的缅怀和崇敬。

幸运的是,奇迹出现了,这回采石队伍在第三层发现了一块长6米、宽2米、厚2米的汉白玉板料,而且毫无杂质,这种体量的优质汉白玉石还是第一次在当地发现,所有人都觉得是自己的诚心感动了上天。

在数百人的齐心协力下,巨大的汉白玉石被一点点移动了上来,并且由专门的设备运往了雕塑现场,专家们看到这块巨大的汉白玉石后也流下了眼泪,他们也没想到群众们会在如此短的时间内就完成了。

为了不辜负全国人民的期待,负责雕塑的大师开始了仔细地雕刻工作,与此同时,纪念堂的其他建筑也在紧张而有序地施着工。

“待到山花烂漫时”

参与施工的人里除了5万余名国家聘用的专业施工人员以外,每天还有成千上万的来自各地的群众自发地过来参加义务劳动,他们都十分怀念毛主席。

又过了一个多月,纪念堂基本建成完工,毛主席坐像雕塑也雕刻完成,而在纪念堂外还雕刻了南北广场各两组的和毛主席事迹相关的群雕,仔细看去栩栩如生,生动地展现了毛主席一生的革命面貌。

值得一提的是关于群雕的雕刻还经历了长达数日的激烈讨论,专家们就群雕的摆放位置和雕刻内容各抒己见,都有自己的道理,一时间谁也说服不了谁。

就在这时,一位专家勇敢地站了出来,掷地有声地说:“我们这样谈下去,可能收效不大!还不如发动全国各地的雕塑家大家参与,群策群力,这样收效一定又快又好……”

“好!”所有人都赞成这一提议,因为集体的力量是伟大的,于是,雕塑组的专家们纷纷把这一消息通知给了全国各地的雕塑家,不到一个星期时间,雕塑组就收到了几十箱的设计构图稿。

面对如此巨大的工作量,专家们个个斗志十足,大家加班加点一个个看起,最终从上千份图案中选择出了最具代表性的十几个经典画面,并且将其应用到了群雕上面,来此参观的人们看到这些雕像对毛主席的经历有了更全面的了解。

时间来到1977年5月,距离上级要求的时间还剩下不到两个月,所有的建筑都已提前完成,工作人员都非常兴奋,然而,就在即将向公众开放的前夕,还是有人发现了问题。

“毛主席的坐像怎么是交着腿的?这完全不符合纪念堂庄严肃穆的氛围!”

“是啊,之前怎么忽略了,这样不行,应该拆除重新雕刻!”

随着一位专家的发言,另外几个专家也紧跟着表示了疑惑,他们觉得尽管交着腿的动作看起来很生动,但多少有些“傲气”,尤其是外国元首来这里参观时,可能会显得有些不合适。

只是,这个交着腿的方案本是大家一致同意过的,还获得了中央的批准,现在又要改,谈何容易,专家们顿时议论纷纷,到最后他们还是决定拆除重建,重新雕刻一尊毛主席平腿坐像把交腿像换下来。

这一决定也得到了中央的认可,但雕塑组的专家却没有行动起来,这又是为何什么呢?

原来,就在这关键时刻,担任纪念堂雕塑创作组办公室主任的韩福裕站了出来,他曾是周总理的警卫员,还与毛主席有过数面之缘,他对毛主席平易近人、一生节俭的崇高品质非常敬仰,他觉得拆除的决定实在不可取。

因为寻找一块全新的如此大的汉白玉石又需要浪费太多的人力物力,而拆除的这座大概率会被丢弃,那也造成了资源浪费,韩福裕觉得如果毛主席、周总理还在都是绝不会同意的。

不过,他也考虑到了专家们的意见,毕竟他们说的也有些道理,可拆又拆不得,不拆又不好看,那到底该怎么办呢?

韩福裕一时间也没有主意,眼看最后的日期就要到来,他心里也非常着急,接下来几天他不停地注视着毛主席坐像,连睡觉时都会想到坐像的样子,竭力思考解决的办法。

突然,韩福裕灵光一闪,有了答案,他认真地对专家说:“不如在坐像周围摆满鲜花试试!”

原来,韩福裕想得是用簇拥的鲜花把交腿部分遮掉,这样既能保证美观,又能营造出一种毛主席诗中的“待到山花烂漫时,她在丛中笑”的意境,进一步衬托毛主席的形象。

说干就干,当韩福裕叫人把鲜花摆满的时候,众位专家一看顿时恍然大悟,纷纷对他表示了认可,而韩福裕也把自己的想法写成了报告汇报给了邓小平。

邓小平和毛主席一样实事求是,他看到报告后亲自到了毛主席纪念堂参观,朝着毛主席的坐像鞠了三躬,韩福裕又当面向他解释了这样做的原因。

邓小平非常满意地说:“这样效果不错,行!不必换像了。”韩福裕也非常高兴,就这样毛主席的坐像被定了下来,一直使用至今,供人们参观缅怀。

通过毛主席纪念堂的整个修建过程我们可以发现,这其中动用了大量的人力物力,但所有参与人员都是发自内心地劳动,而纪念堂的建造也是全体中国人民的期待。

毛主席一直和人民群众紧密地联系在一起,他常说“人民万岁”,也正是因为他一直站在人民的一边,为人民谋福利,人民才会发自内心的崇敬他、怀念他!向毛主席致敬!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