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除去战后的行政记录中战殁者统计名册,战时各个部队都会在一场战斗结束后对该战斗进行详细的报告,称之为“战斗详报”。这个报告由于是部队内部自我统计,同样也是很准确客观的。但是由于日军在战败后,烧毁了大量原来战时资料档案,像这类各级部队的战斗详报也是残缺不全,现在在日本的档案亚洲历史资料中心中还有少量当年部队遗留下来的战斗详报。 ![]() 再回到现在我们常常看到的日军自报的伤亡数字上。实际这类数字大多出自于战后日本防卫厅防卫研究所战史室编撰的关于《战史从书》系列,涉及日军在华的有《支那事变陆军作战史》、《华北治安战》、《昭和17,18年派遣军》《香港.长沙作战》等等。 这一类官方编撰的战史丛书在专业上来说应该是权威的,而且该丛书中所引用的每次战役的损失报告都有当年具体档案文献出处。 不过,必须注意的是——这个丛书的编撰者在选取档案和资料时,不时会有意或无意的选择数字较小的一个引用。比如武汉会战日军第11军报告的损失:战死4506人,战伤17380。其引用的出处是《吕集团武汉攻略战战果(11月11为止统计)》,也就是说武汉会战还未完全结束的一个数字。而在《呂集団軍状一般 昭和15年3月 呂集団司令部》档案中有可以看到吕集团(日军侵华第11军)武汉会战损失统计数字是战死7092,战伤19112。可见选择不同时间段的统计数字其实是不一样的。 除此之外,日方的编撰者还会在一些战役中,引用部分参战日军的损失数字来制造错觉。比如昆仑关战役中,战史丛书中《中国事变陆军作战史》第三卷第一分册列举了一个九塘附近(日军)作战部队伤亡统计附表。不少半吊子的抗战史研究人员常常就将这个作为日军自报的昆仑关损失数字。实际这个附表中的作战部队仅仅是昆仑关附近作战日军的一部分而已。 还有在战时新闻宣传上,日军在通过媒体公布统一的伤亡数字,目的是为了让国民不会被前方惨烈战事和惨痛的损失所影响,继续盲目支持其侵略战争。例如淞沪会战,日方很多战史都记录的数字是战死10076人,伤31866.而随便翻翻几个部队的具体伤亡情况,光战死者这一项就超过了万人。比如第三师团,第十一师团战死总数就近9000多人,再加上第九师团战死3000多人,仅仅参战的这三个师团战死总数就超过了一万二千多人。 总的来说, 日军自报的伤亡可以说是真真假假,如山中迷雾一般,只有通过查询更多日军资料,阅读更多日军部队战史才有助于抗战史研究者拨开重重迷雾,找到最接近事实的那个真相。 <大本营陆军部>摘译 日本防卫厅战史室编撰, 1964年3月1日据厚生省援护局调查,自1937年7月7日至1945年8月14日,日本在中国大陆死亡人数,陆军为385200人,海军为19400人,共计404600人。以上资料从时间上不包括七七事变前,从地域上不包括中国东北(即伪满洲国)和滇西缅北(当地日军隶属南方军)。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