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李自成最终隐居甘肃青城?

 m175 2022-12-04 发布于黑龙江

甘肃省兰州市榆中县青城镇位于兰州黄河下游50公里处,距离兰州市约100公里,是古丝绸路上的一座重镇,自古以来是西北商贸的重要集散地,2016年被国家评为第一批中国特色小镇。

作为一个具有鲜明黄河风情特色的影视拍摄基地,青城镇是《老柿子树》、《黄河浪》等反映黄河岸边人民生活的电视连续剧的拍摄地。但一直以来,这里却不温不火,在全国的知名度也不高,根本无法与横店、无锡等影视基地相比。

直到进入二十一世纪后,这座小镇才因为一位明末农民起义领袖而引来了普遍的关注。

与青城镇挂上钩的这位农民起义领袖,就是大名鼎鼎的闯王李自成。

一、

李自成可以说是中国人耳熟能详的农民起义领袖,关于他的事迹大家都很熟悉。崇祯十七年(公元1644年)三月,李自成攻入北京,逼得崇桢帝在煤山自缢,建立了“大顺”政权,史称“甲申之变”。

可惜的是,攻入北京后,李自成和他的农民起义军产生了骄傲自满的情绪,军纪涣散的义军开始欺压百姓,掠抢民财,再加上李自成战略上的失误,没有利用好吴三桂这种本可为己所用的强援,反而将吴三桂推到了满清一方,这才导致了最终的失败。

1644年4 月,李自成与 吴三桂在山海关附近的一片石展开决战。李自成的大顺军本来已经占据了战场的主动,却没想早与吴三桂勾结的清军突然杀出,击溃了大顺军,李自成被迫退回北京。

4月29日,李自成在北京匆匆称帝,次日离开北京,向西安方向撤退。从进入北京到退出北京,仅仅过去了四十二天。

清军入关后,多尔衮视李自成为心腹大患,生怕李自成逃回陕西老家,重整人马,继续与大清争夺天下。

为绝后患,多尔衮派自己的两兄弟阿济格和多铎率军对李自成穷追不舍,一定要在李自成逃回陕西之前,将这位农民起义的领袖除掉。

在清军的追击下,李自成辗转蓝田、商洛、邓州等地,于1645年3月抵达襄阳。在这里,李自成扩充了军马,准备顺江东下,占据武昌,进而直取南京。

在成功击溃明将左良玉部,占据武昌后,阿济格的追兵也尾随而至。经过数场激战,李自成率领的农民军大败,李自成的两个堂叔及大将刘宗敏皆被清军俘虏后杀害,李自成只得退至湖北通山县一带,准备休整后再与清军决战。

据《通山县志》以及通山县《程氏宗谱》记载,五月初四这天,李自成率几名亲兵在九宫山一带察看地形时,被当地的山民误以为是“土匪”。

由于当时天下大乱,当地的农民一直深受土匪之害,见李自成人数不多,于是在通山县六都源口寨乡勇头目程九伯的带领下,袭击了李自成。

由于山民人多势众,李自成和几个亲兵根本不是对手,李自成只得拍马逃走。逃到牛背岭时,由于前几日大雨将山路冲得极为泥泞,坐骑陷于泥中,李自成只好下马牵着坐骑步行。这时程九伯率人追到,与李自成厮打在了一起。

混战之中,程九伯(也有说是其外甥金某)抡起铁铲砸中了李自成的头部,可怜这位名震天下的农民起义领袖,就此结束了自己的生命。

二、

李自成死于湖北通城县九宫山一事,《明史》、《绥寇纪略》、《罪惟录》、《甲申传信录》、《明末纪事补遗》等诸多史书都有记载。

但李自成的死因却一直存在争论,连最为权威的《明史》也没有写清楚其殉难经过,其他史料对李自成的死亡也存在多种说法,甚至还有不少史料上说李自成根本没有死,而是隐姓瞒名地活着,一直活到了康熙年间才死去。

当然,在清朝的官方史料中,李自成是死了。《清实录》上记载了一份追击李自成的英亲王阿济格,于顺治二年闰六月给清廷的一份奏报,上面便提到了李自成死于九宫山一事。

不过这份奏折上有个不足之处,那就是由于阿济格赶到九宫山下时,李自成已死多日,所以他派去验尸的人因为“尸朽莫辨”,所以不敢断定那具尸体究竟是不是李自成本人。

《清实录》还记载了多尔衮看到这份奏折后,给阿济格下了一道命令,让他“寇氛既靖,宜即班师”,并告祭太庙说阿济格“统率禁旅,扑灭流氛”。

仿佛是在印证李自成死于九宫山一般,南明湖广总督何腾蛟也在给本来何腾蛟也在给隆武帝的奏报中提到“闯贼死于九宫山团练之手,诚有其故”,并详细述说了李自成死后,其余部悲戚恸哭的情景,并向隆武帝提出应该在李自成死后,马上“招抚流贼李锦”,将李自成的余部接收过来,与清兵作战。

由于李自成的尸体一直没有得到确认,所以一直以来,民间都有李自成没有死,而是隐姓埋名地活了下来的传说。

流传最广的一种说法是李自成兵败后隐居于石门夹山寺,化名“奉天玉大和尚”,一直活到了康熙年间,才以七十岁高龄去世。

至今在湖南澧州、石门一带,也长期流传着李自成在石门夹山灵泉寺隐居为僧的故事。

三、

记载这种说法的最早的史料,是乾隆十五年何璘所著的《澧州志林》。

何璘认为石门县夹山寺里一位名叫“奉天玉”的和尚就是李自成,其理由是李自成曾号称“奉天倡义大元帅”,而“奉天玉”这个名字是在“奉天王”的王字上加了一个点,因此推测死在九宫山的那个人,并不是李自成。

何璘当然不是仅凭一个名字就下的结论,他的论据还有不少。首先夹山寺有一个规模很大的地宫,地宫内巷道纵横,面积很大,如果是一座普通的寺院,有何必要修建这么大的一座地宫?只有一种解释:寺院里藏着一个巨大的秘密。

夹山寺内还有一座野拂维禅师塔,系一整块青灰砂石雕凿而成,塔身呈鼓型瓜状,上面刻着“传临济正宗第三十三世野拂维禅师塔,康熙壬午年四月吉旦”等字样。

据何璘考证,“野拂维禅师”就是李自成的侄子李过,此人于顺治九年来夹山寺拜“奉天玉和尚”为师,而他的师父“奉天玉和尚”,便是李自成。

为了弄清楚这个“奉天玉和尚”到底是不是李自成,石门县有关部门于1981年挖开了奉天玉和尚之墓,一探究竟。

遗憾的是,虽然挖出了奉天明玉和尚墓志、明瓷骨灰坛、《梅花百韵》木刻板等文物,但这些文物都不足以认定这位“奉天玉和尚”便是李自成。

不过前些年,石门县还是依托这座奉天玉和尚墓,修建了一座“闯王陵”。

修建后的“闯王陵”由紫石牌坊、神道 、陵寝、明楼等组成,基本上仿照帝王陵寝的规制修建,同时还请来中国社会科学院明史学会会长刘重日先生,为这座“闯王陵”题写了楹联:“农民领袖问鼎神京恨事业陵夷欲复汉家酬夙愿;和尚袈裟偃旗禅院证英雄归宿试将文物认前朝。”

石门县委、县政府修建这座“闯王陵”,主要是出于旅游开发的角度,并不代表官方已经认定石门夹山寺便是李自成的最终归宿。

据中国社会科学院历史所研究员、明史研究会副会长林金树统计,自清初以来,李自成兵败以后的结局至少有14种说法。

这些说法可以分为两类, 一类说李自成兵败之后死亡,另一类说李自成兵败之后削发为僧,隐姓埋名地活了下来。

第一类说法有死于九宫山、死于固关、死于黔阳、死于宁州、死于宿松等九种,第二类说法有在石门夹山寺出家、为益阳白鹿寺出家、在五台山出家等五种。

虽然众多学者对李自成的结局展开了多方研究,但谁也找不到确凿的证据,因此这也成了一个历史悬案。

四、

近年来,历史名人作为一种重要文化资源,能起到扩大地方影响、带来经济利益的作用,所以早已成为许多地方的争夺对象。

因此有关李自成的最后归宿,也不时会有新的说法出现。按《光明网》的统计,进入新世纪后,关于李自成最终下落的说法已经增加到了18种,涉及湖北、湖南、贵州、广西、广州、甘肃等多个省市。

2005年,第十一届明史国际学术会在兰州召开。一个人和一本家谱的出现,意外地让本没有列入会议议题的“李自成的下落之谜”成了会议讨论的热点——因为如果这本家谱的记载属实的话,李自成不但没死,放走他的人,还是他的死对头吴三桂!

爆出这个惊天新闻的人叫罗士文,是一位时年70岁的退休测绘技师,他的家就住在前文所说的甘肃省兰州市榆中县青城镇青城村。

据罗士文说,他小时候便听说镇子背后的红岘沟的山崖上有一个山洞,这个山洞就是李自成兵败来青城后的住所。当时的李自成化装成一名和尚来青城投靠其叔父李斌,李斌怕被人发现,让自己的儿子李自盛把李自成带这个山洞躲藏了起来。

罗士文是一位历史爱好者,从小听到这个传说后,便一直想解开李自成是否来过青城这一谜团。一个偶然的机会,他得知本镇李氏家族有一本家谱,推想上面可能记载有李自成的消息,于是便想办法看到了那本神秘的《李氏家谱》。

这本《李氏家谱》是一本粗蓝布面的手抄本,总共21页,上面果然记载了不少有关李自成的信息。

《李氏家谱》记载青城李氏的始祖为李建岂,原籍陕西米脂,有一弟名叫李建和。李建岂生有三子,其中第三个儿子名叫李斌,正是这个李斌于明朝末年从陕西迁居至甘肃兰州的。

李斌迁到甘肃时,他的叔叔李建和仍然留在陕西。李建和的儿子李虹,正是李自成的父亲。也就是说,李斌是李自成的堂叔。

《李氏家谱》上多次提到过李自成,还替李自成造反进行了辩解:“非我侄子闯国乱,魅星降在他身上.......可怜侄子李自成,非是恶心害家庭,也非官贵害黎民,此是天命到如今。”

这本《李氏家谱》的主人,是年逾八旬的李桂彬。李桂彬曾告诉过罗士文,李家先辈们说,顺治四年初,有三个外地和尚来青城找过李斌,这三个和尚便是李自成和他的两个随从。李斌怕被人发现,于是把李自成送到红岘沟的山洞中躲藏了起来。

这个山洞是处在半山腰中的一个天然溶洞,洞前面有一个小山包,周围林木茂密。站在小山包上,红岘沟内的一切都能尽收眼底,从军事角度来说,是一个能攻能守又能逃的好地方。

尤其难得的是,洞口不远还有三眼泉水。如今青城镇还流传着一首儿歌:“李大爷,没胆子,领三个和尚到西年口子,戳个水眼子。”

李自成在山洞中一直住到李斌去世,此时清朝的统治已经稳固,对李自成余党的追捕也早已宽松了很多,李斌的儿子李自盛这才把李自成接了回来,在一个名叫魏家台子的小村子里 买了点地盖了房子,让李自成住了进去。

考虑到李自成年龄已老,需要人照顾,李自盛又把孙子李玉美过继给李自成,让李玉美以照顾李自成的生活。

五、

李桂彬还告诉罗士文,由于怕被人知道,所以李家人一直不敢把李自成到青城的事记入《李氏家谱》,而是通过口口相传的方式传递了下来。

通过对这本家谱的仔细研究,罗士文发现《李氏家谱》尽管没有明确记载李自成来过青城镇,但还是能通过里面的一些信息,找到李自成的蛛丝马迹。

比如家谱中记载了这么一件事:顺治四年二月,李斌的另一个儿子李自文突然去了一趟钱州,回来后告诉父亲,他找到了“从兄积下的金银铜钱四库”。 不久后,李斌父子便花了八百多两银子买下了青城镇一处四合院,以及大量的田地。

李斌是逃避明末战火来到青城镇的,来的时候可谓穷得叮当响。可短短数年间,他便能拿出八百多两银子的巨款,全款买下房子和土地,这钱是哪里来的?这是疑点一。

顺治四年,李自文说自己在钱州找到了“从兄积下的金银铜钱四库”,这个“从兄”是谁?翻遍李家当时的亲戚,除了李自成这个“从兄”,没有人能拿出如此巨额的财富。

而且他去钱州的时间不早不晚,刚好是在那三个和尚来找李斌之后,这只能解释为李斌是在这三人口中得知这批财富的藏匿之处,才让儿子去取的。

罗士文认为,李斌父子搬到甘肃,很可能是李自成暗中安排的,这个叔叔,是李自成预先给自己留的后路。

钱州的那批财富,很可能是在李自成的队伍仍处于上升期时,李自成派心腹藏匿在那里的,为了就是万一有一天自己失败了,也有一个可以躲藏和隐居的地方,以及活下去的资本。

六、

如果说“李自成归隐青城”已经够劲爆的话,罗士文还在《李氏家谱》中发现了一个更惊人的秘密:李自成从九宫山逃出之后,行踪被吴三桂发现,吴三桂亲自带人一路追赶,在云南罗共山下追上了李自成!

《李氏家谱》上有这样一段话:“自成单人独马,急时无力,三桂也如此。自成曰:'仁兄速回京地,九龙正位无臣无主,大业在你,杀死愚弟何以足乎?’将话言讫,三桂勒马急回。”

李自成与吴三桂有杀父之仇。在一片石惨败后,李自成回北京做的第一件事便是砍了吴三桂老爸吴襄的脑袋。

更何况陈圆圆的原因,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吴三桂当汉奸完全是拜李自成所赐,所以吴三桂对李自成可谓恨之入骨,怎么可能放走李自成?

对于《李氏家谱》上的这个记载,连罗士文本人也感到不可理解,史学界也没有一个人肯相信。可李斌为什么会在家谱中写这种假话呢?他编造这些有什么意义?目前仍是个谜。

《李氏家谱》并没有记载李自成死于何时,按李家口口相传的说法,李自成死于康熙中期,大约是在康熙二十六年前后。他死之后,那两名随从也自杀殉葬,李家人把三人呈“品”字形,葬在了青城镇苇茨湾一个名叫龙头堡子的地方。

据青城镇家的几位老人李俊孝、李作圣等人的回忆,“老人们告诉过我们,苇茨湾龙头堡子那三个坟,埋的是我们的'皇上先人’。陪'皇上先人’一起入葬的,有一个玉印,一把宝剑,还有一个和尚化缘的钵。”

“李自成归隐榆中青城”的说法,引起了不少明史专家和明史爱好者的兴趣。连一直坚信李自成归隐于石门夹山的李自成研究专家龙西斌都认为:“《李氏家谱》出现了许多此前没有发现过的信息,值得深入研究。”

要想知道《李氏家谱》中的记载是否属实,看来只有以考古的方法,挖开龙头堡子那几座古墓,看看能否找到传说中的那三件陪葬品,才能验证了。

也许是时机尚未成熟,目前有关方面还没有在青城镇展开考古的打算。相信总有一天,龙头堡子的古墓考古工作会展开,李自成到底是不是终老于青城镇的谜团,也有真相大白之日。

参考资料:

《民主与法制》杂志:《“李自成归隐甘肃青城”之谜》

《新京报》:《李自成魂归何处?》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