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华政考研批卷/评分标准 | 宽严相济 踩点得分 | 法综模考批卷体会

 华政震川考研团 2022-12-04 发布于上海

华政考研批卷/评分标准 | 宽严相济 踩点得分 | 法综模考批卷体会

华政考研批卷/评分标准 | 宽严相济 踩点得分

——记法综模考批卷体会

震川考研   小沫学姐  原创

学姐有幸被学长邀请,作为震川考研法综《真题深度解析+模拟课程》中法综第一次模拟测试的“批卷人员”(这也是我第二次作为“批卷人”啦,同时,作为经历过华政考研且上岸的学姐,也曾经和我导师聊过“几句”华政批卷标准的问题,所以我想,我是能够对华政考研批卷标准或者说评分标准提供一些我的想法和体会的。
当然,想法只是想法,以下内容,仅仅是我个人的观点,仅供参考,不代表华政官方,也并不具有“权威性”,因为华政从有考研年份至今,都没有公布过任何真题的参考答案,也没有在官方场合说过评分标准的问题,实际华政考研的评卷标准或评分标准应当以官方实际操作为准哦。

总体感受

图片
先给大家看下我们的批改情况:
我们的法综模考批改,不仅标注各题的得分情况,而且针对答题进行点评,针对出现的问题提供一些我的建议。

图片


如果要我先对华政批卷标准、评分标注下一个总的定性,我觉得应该是:宽严相济 踩点得分
这八个字应该是最贴切的,不然真的没法批卷。
经历过两次批改同学们模考卷子的经历,我在批改过程中的从始至终一直贯穿的感受就是:

(一)要想认真批卷,且做到尽量公平,是真的不容易
这种不容易来自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每个同学的字体字迹排版都不全然相同,看起来真的很累,批的卷数多了会觉得很乱。
第二,每个同学针对同一个问题的答题的书写量也不全然相同,即便这几个同学可能都会答题,但答题量就是不同。
第三,很多同学针对同一个问题的答题的内容不尽相同,来源有的是华政教材(或笔记内容),有的是凭自己的感觉写出来的(内容上大差不差,但总感觉有些偏差),有的则直接照搬法考或者其他非华政体系内的一些观点来答题(包括内容和结构都和华政体系、至少是和我考研过程所学的内容不一致、不匹配)。

(二)以上三点,直接导致了批卷评分标准的不确定性:
比如:卷面太差的,如果真的一个字一个字看,实在吃力,且有的真的很难看懂,那能否跳着看?大概估算分数?
比如:答题量不同的,尤其是有的只写了标题,有的连标题带内容都详细解释了,那是不是都给一样的分数,还是给详细解释的更多一些分数?
再比如:答题内容不同的,是严格按照华政体系内的观点和内容来给分,还是自由发货或参考其他观点也可以得分,还是参考其他内容答题的只能适当给分而不能得到全分?

(三)如何协调这种不确定性?如何由这种答题上的不确定转化为批卷上的确定,以尽量保证公平?
答案就是前面说的八个字了:宽严相济 踩点得分!
宽严相济,说的是:批卷是有标准答案的(不然真的没法批),没有按照标准答案写的,不能得分或不能得满分,某些题目或某些观点具有较大的争议性或的确可自由发挥自圆其说的除外。严的是参考答案和结论当具有唯一性;宽的是特别的题目的确可以自由发挥、自圆其说即可。
踩点得分,说的是:所有得分必须有固定的“得分点”呈现在卷面上,没有写出特定词汇或观点(即得分点)的,无法得分,写出特定词汇和观点的,基本能得满分或至少能得多数分数。

以下由这个思路展开,具体讲下详细的评分标准、批卷思路。

批卷卷面

图片
卷面问题,是第一位的问题。
我提供一个数据给大家参考:
在批卷人比较熟悉知识点内容和评分标准的前提下,认真批改一份卷子,大概需要的时间为15分钟,当然,如果是刚开始批卷,对知识点和评分标准不熟悉,可能需要20分钟或以上。
大家可以想一下这个批卷量/时间量,把模型放大到整个华政……这个批卷时间是很恐怖的。

比如以下卷面,如果是你,你会如何批卷?

图片


真的很难看懂……必须要改进啊……
结论就是,批卷人是没有耐心,也不太可能真的逐字逐句去梳理你的答题的。如果你的字或排版真的很“难看”,很大可能是一带而过,“估摸着”打分的。

卷面真的会影响最终的成绩。

我的建议是:
第一,如果你能把字写的好看一些、容易阅读一些,请你尽量做到!
第二,如果你真的无法提高自己的字体可阅读性,请你至少把卷面做好,排版做好,做到清晰易读一些

答题量要求

图片
答题量是第二位要考虑的。
答题量不够的,难以得到满分或理想的分数。
给大家看下以下这道15分论述题,大家明显会有直观的感受:

图片


以上这种“答题量”,即便你知识点是对的,踩点也对,也没法得到满分,就很可惜!
以上是直观的例子。
还有不直观的例子,比如下面这题6分的简答题:

图片

不知道大家是否有发现问题。
如果说论述题需要多写是可以理解的,那简答题是否需要多写呢?
我的建议是,也要多写一些。

我们有一句非常简单的答题攻略,初中老师应该就教过:
概念题当简答题来答;
简答题当论述来写;
论述当论文对待!
虽然有点夸张,但这其实反馈的就是答题量的要求。

至于具体到底每种题型、每道题目写多少,才能满足量的要求,其实并无定论。

我的最终建议是:
名词解释类题目,大概四分之一面一题;
简答类题目,大概半面一题;
法条分析和案例分析类题目,大概大半面或一整面一题;
论述类题目,尽量要达到一整面甚至一整面多一题。

当然,你写字的大小也会影响前述答题量的要求,不过过于死板的理解哦~

踩点要求

图片
踩点,才是最终影响你能否得分的关键。
点对了,即便写很少,至少是有分的。
点错了,即便写再多,也很难有分。

再具体一点:
第一,如果你写的点,并非参考答案(老师看到的批卷标准)上的点,即便你认为你写的点是对的,也很难有分或没法得到满分。考试必须要有评分标准,不可能怎么写都对,所以,尽量不要使用华政之外的其他观点来答题,比如法考的观点或其他非华政的学者、教材的观点。
什么是法考的观点?比如,法考里对“单位犯罪的特征”的概括。此类概括,大概率和华政教材上的概括是不同的。更何况,法考里不同机构之间的概括也会不同。
比如这位同学写的,一般来说,就很难得到满分的分数甚至难以得分(至少我这边的评分标准是这样的):

图片


第二,如果你写的点,并非是本题问的点,那基本上也是没有分数的。批卷过程中,我发现,很多同学都喜欢“凭感觉去写”,典型表现有两类:
第一类是,答非所问,比如并没有问你性质,却大段去阐述,那这种内容写了基本也是白写。
比如下例,题目并没有问辩护的类别:

图片


第二类是,答的是纯粹自己编的东西,比如概念是完全自己编的,编的质量还不行……
比如下例,写的概念其实有点“自说自话”啦:

图片

第三,如果你写的点,并不能让批卷人“get”到,那也很难有分。这种情况多出现在答题排版的问题上,如果排版不佳,你所谓的已经写的“得分点”并不能有效转化为分数。理由前面已述。

如果一定要对“踩点”提供我的建议,我觉得应该是:
请你按照华政教材(我们笔记)上的观点或语句去组织语言,利用整洁的排版,对应题目的问题(小点)次序依次进行作答。
这里面有三个关键词:第一,华政教材(我们笔记)上的观点或语句;第二,整洁的排版;第三,对应题目的问题(小点)次序

好好体会下哦!

民刑案例答题

图片
民法和刑法案例是难的。
他们和其他题目不一样!
其他题目,即便是所谓的法条分析题,他的“分析”难度也是非常有限的。
民刑案例有额外的要求:尤其是,既要结论对,还要会踩点,还要会排版。的确不容易。

这也是我们为什么要开设单独的专门的民刑案例课程,比如:
好评 现货 | 民总和刑法重点法条的法条分析+案例分析
【回放现货】民刑案例教习!试听一节课!看看好不好!
同时,我们也单独出了《民刑案例手册(电子版)》:
赞!民刑案例训练手册使用指南 | 还没领取的尽快领取哦

我们来分析下民刑案例的难点到底在哪里,并对每一个难点提供一些我的建议。
第一难点是:结论的正确性。
批卷过程中我发现,很多同学连结论都不对,这对批卷人来说是个“好消息”,因为结论都不对的情况下,批卷人对内容的“重视程度”就可以无限放低乃至于一跳而过,直接不给分或只给一点点分数。
结论正确是不容易的。如何解决?
我的回复是:结论上的正确性不属于答题技巧的范畴,而是属于知识点理解和运用的范畴,只能多学多练,要不然就是只能碰运气。上述课程提供了大量练习和答题分析,可以参考。

第二难点是:会踩点。
民刑案例的踩点相比其他题目其实是更为难一些的,因为,民刑案例题的“点”基本都是隐藏的,需要你去搜寻。
我们来举一个非常通俗易懂的例子:比如本次模考中,案例题目中出现了“16岁”这个字样,你能否想到16岁在法律上如何评价?民法上是构成限制行为能力人,还是在某些特定情况下也可以作为完全民事行为能力人?刑法上对16岁又有何特殊的规定和评价规则?这些,就是所谓的“点”,如果你没答出来,这个“点”,你就没有分数。
应对踩点,我觉得应该这样:
逐字逐句分析案例文字内容,并将这些内容纳入可以提供法律评价的知识点范围,并对应知识点进行分析和解读,从而得出某个结论。
踩点上,虽然他和知识点理解运用也有一定关联,但其实更大程度上应当属于答题技巧的范畴,同样的,上述课程也提供了大量练习和踩点技巧分析,可以参考。

第三难点是:会排版。
民刑案例的排版比一般题目更难一些,我个人认为,民刑案例的排版并无统一的套路,或者说,什么套路都行,关键是看题目的情形构造到底如何,才能决定你如何排版你的答案。
比如,本次测试中的民法案例题,问的是“请分析本案中的法律关系”,那么你所有的分析,应当按照“法律关系”一二三四排列下去,而不是其他方式去排布。反之,如果某次案例分析问你“本案中各法律行为的效力”,那么你所有的分析,应当按照“行为效力”为排布依据。等等。
民法案例如此,刑法案例也是如此。有的刑法案例,你适合用罪名去排布结构,而有的刑法案例,适合用行为去排布结构。
排版虽然也属于答题技巧的范畴,但其实并不需要多纠结或多么大量的学习,见得多了,自然就会了,你缺少的可能就是一个“意识”而已。

超纲题的批卷和答题

图片
所谓超纲题,可以分成两种。
第一种是,的确在华政原有大纲体系内并不涵盖的点。比如,如果华政大纲指定了诉讼法考一审,不考二审,但结果他却考了二审,那这种情况就属于第一种超纲。
第二种是,看起来并不应该考,但其实考到属于正常范围的点,之所以大家或觉得超纲,只是因为它比较新,或者比较容易忽略。比如,华政大纲是指定了反垄断法的全部内容的,理论上,只要考到的知识点在反垄断法范畴内,即便是华政教材并不包括的,也不能算真正的超纲。

本次测试,我们设置了一题半的“超纲题”,作为本次测试的“难题担当”。
结果很不幸,最后一题“安全港规则”,作为最新法修改的“大纲内涵盖、但华政教材上并没有”的点,只有1个同学答出来了。
还有一题是刑诉上的辩护权,有同学问,辩护权是不是超纲题?我们的回答是,可以说是超纲题,但其实我们的笔记上是有这个完整知识点的。

超纲题批卷,同样要遵从前面所述的“宽严相济 踩点得分”的思路。
踩点得分是基础,点不到,还是得不了分。
但宽的程度可以适当放宽,如果一道题目只有个位数的人能答出来,那这道题等于“废题”,所以,批卷的时候会相对放“踩点”的标准,有些平时不能得分的表述,可能也会提供适当的分数。

针对超纲题,我给到的答题建议是:
能写还是要多写,虽然不一定能真的得分,但总比空着好。
你只能寄希望于:你多写的内容“一不小心真的踩到了点,或者和“点”是搭边的。

答题时间安排

图片
最后是答题时间安排。
这是一个无比重要,又容易被忽视的话题。
没有经历过答题测试的人,无法体会到时间的紧张感!

我的建议是:
在正式参与华政12月末的考试之前,你至少要做这类完整的3个小时的答题训练2次以上!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