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该地为坐标为(38°01'37"N、115°27'40"E),无无人机时北京时间58点50左右气温开始明显升高,说明此时该地日出,通过计算(最简单的时间计算) 可知此时该地地方时为5点30左右,根据所学知识,38°N在地方时5点30左右日出,说明昼长大于12小时,为13小时,此月份应为夏半年,AD错误,4月份最符合要求,7月份38°N昼长应大于13小时,且气温较高,B正确,C错误。故选B。 2.据图可以看出,北京时间4:50前,该果园无论有无无人机,温度曲线都基本重合,说明无人机尚未开始工作,4:50左右,有无人机的曲线气温数值明显上升,说明此时无人机开始工作,A正确,BCD错误。故选A。 ![]() 3.根据材料“高原感热越强,对水汽的抽吸作用越强,进而对周边区城气候和天气影响较大”可知:青藏高原夏季感热减弱,对水汽的抽吸作用减弱,使得西南季风势力也减弱,我国西南地区阴雨天气减少,D正确;我国夏季普遍高温,寒潮、暴雪天气夏季出现较少,AC错误。青藏高原夏季感热减弱,对水汽的抽吸作用减弱,使得我国夏季风势力减弱,推移速度减慢,长期滞留在我国南方地区,使得我国南方地区降水增多,多引发洪涝灾害,我国北方地区降水少,多引发旱灾,B错误。故选D。 ![]() ![]() 5.间冰期气温升高,降水增多,植被覆盖率上升,河水含沙量小,径流量大,故BD错误;由于河流流量大,壶口出河流流速较快,河流侵蚀力强,河流主要以下切侵蚀河床为主,沉积作用不显著,故C错误,A正确。答案选择A。 6.冰期降水减少,河流流量减少,植被覆盖率降低,河流含沙量增大,下切侵蚀能力下降,河流以沉积和侧向侵蚀为主,形成河漫滩,故AD错误;间冰期降水增多,河流流量增大,加上植被覆盖率较高,河流含沙量较小,使河流的侵蚀能力增大,河流下切侵蚀形成阶地,故B错误,C正确。答案选择C。 7.从图中可以看出,河谷东西两侧的T3阶地海拔大致相同,说明河谷两侧的地层并未发生差异性的升降,故CD错误;河流的凹岸往往遭受侵蚀,阶地也可能因此而缺失,因此T2属于凹岸,遭到侵蚀而缺失,故A正确,B错误。答案选择A。 ![]() 8.这种送分题,一定不能错 由图可知,1—5月的移动范围小于5—8月,A错误;5—8月向东南方向移动,B正确;8—12月向西北方向移动 ,C错误;8—12月南北移动距离小于东西移动距离,D错误。故选B。 9.因为有饵料,才会吸引鱼儿觅食,才形成渔场 5-8月茎柔鱼渔场重心向东南方向移动,而该区域洋流向西北方向运动,A错误;由赤道向较高纬度运动,是趋向低水温区,C错误;东南方向由于上升补偿流,饵料丰富,随着茎柔鱼的生长发育对饵料的需求增大,D正确;向东南方向移动,赤道附近热带气旋活动较少,而且茎柔鱼迁移主要与水温,饵料、盐度等有关,受热带气旋影响小,B错误。故选D。 10.再一次复习下厄尔尼诺现象,东南信风的强弱起到关键作用,要理解其形成过程,东南信风弱,南赤道暖流弱,秘鲁寒流也弱,才导致水温偏高。 厄尔尼诺现象会导致上升补偿流减弱,营养盐类减少,海水温度升高,适合茎柔鱼生活的范围减小,茎柔鱼个体较小,①③正确;厄尔尼诺年时海水温度上升,②错误;对海水温度敏感而易发生迁徙,厄尔尼诺年海水温度升高,营养盐类减少,栖息范围可能减少,④错误。综上所述,A符合题意,排除BCD。故选A。 ![]() 11.高空辐合,低空辐散,低空为反气旋控制 根据等压线分布图可知,锋线两侧气压分布为中间低,两侧高,为低压槽,BC错误;结合等温线分布,可以判断L处锋面左侧为暖气团,右侧为冷气团,暖气团向冷气团移动,为暖锋系统,D正确,A错误。故选D。 12.该地高空形成低气压,垂直方向上气流下沉,近地面形成高气压易形成寒潮天气,C正确。垂直方向该地气流下沉,不会形成强对流天气,A错误;气旋为低气压,而该地垂直方向气流下沉形成高气压,B错误;该地纬度较高,冻土广布,缺少沙源,D错误。故选C。 ![]() ![]() 13.由材料“近年来人类开垦种植茶园、竹林及人工投食现象,使短尾猴的栖息地呈碎片化趋势。短尾猴生存能力减弱,婴猴死亡率逐渐升高”可知,黄山短尾猴的生存能力减弱,婴猴死亡率逐渐升高的原因是生存空间限制、人为投食现象严重、栖息地碎片化导致种群间基因交流少,B正确;黄山,环境污染不严重。 ![]() ![]() ![]() ![]() 欢迎大家关注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