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长安诗话 / 泱泱大唐 诗人辈出,群星闪耀 大唐不夜城#长安诗话#专题 以时代为背景 以诗人为主线 将那些隐藏于唐诗中的 大唐风貌一一拆解 与你共鉴唐朝那些,诗生活 他被称作“七绝圣手” 好友岑参评价他 “少伯天才流丽,音唱疏远。” (少伯为王昌龄的字) 在浩浩大唐近三百年的历史中 唯有李白的七绝诗 可以与他的诗相提并论 “争胜毫厘,俱是神品” 本期#长安诗话# 让我们一览 王昌龄的人生故事 ![]() ![]() ![]() 王昌龄的前半生 或许可用“游侠儿”一词来概括 二十三岁左右 入嵩山 习剑法,学经史百家 越三年,他仗剑天涯 开始游历天下 过并州、潞州 经河陇,出玉门,远赴塞外 好一番潇洒恣意态度 ![]() ![]() 塞外归来 与一众前辈们的选择一样 王昌龄也走上了科举之路 并于三十岁这年,进士及第 这段时间 也是王昌龄人生中少有的安逸时光 ![]() 好景不长 开元二十六年 四十一岁的王昌龄 开始了他的贬谪生活 但与此同时 也开始了他左迁交友的传奇经历 在此过程中 他先后与孟浩然、李白相逢 赤诚如王昌龄 很快与二人结为好友 于人生逆旅得此际遇 也是难得幸事矣 ![]() ![]() ![]() ![]() 王昌龄的边塞诗 意境开阔而语言圆润 高古劲健,颇有风骨 可称得上独步诗坛 在体裁上 尤擅七绝、五古 目前已知的盛唐 四百七十二首七绝诗中 王诗共计七十四首 几乎占了六分之一 ![]() 《出 塞》 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 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 若想了解边塞诗的气魄 这首《出塞》不能错过 千百年来 征战为何未曾停歇? 王昌龄以一句 “不教胡马度阴山” 给出了答案 唐人豪迈而昂扬的风度 亦由此彰显 ![]() ![]() 《芙蓉楼送辛渐》 寒雨连江夜入吴,平明送客楚山孤。 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 “一片冰心在玉壶” 既是王昌龄对友情的自白 也是其对自己 为宦生涯的自述 贬谪在外,流离半生又何妨 他的心 依旧纯白如初,坚定如故 ![]() ![]() 《采莲曲》 荷叶罗裙一色裁,芙蓉向脸两边开。 乱入池中看不见,闻歌始觉有人来。 这首诗向大家展现了 一个完全不同的王昌龄 他不仅有 “不破楼兰终不还”的豪情 亦有《采莲曲》一般 纤细而灵动的感知 而这也正是 盛唐开阔气象的动人之处 诗人 从不拘泥于一种风格 一种体裁 这才有了唐诗的繁荣 ![]() ![]() ![]() ![]() 在如今的大唐不夜城 大唐群英谱诗歌雕塑群中 身着胡服的王昌龄 昂首而立 衣裳猎猎而起 那首《出塞》 在千载之后就这样 又一次伴在他的身侧 ![]() ![]() 在这里 王昌龄再一次与好友们相聚 他们惬意畅谈 对诗、作赋 共话千年前的大唐 谈古今之变 颂盛世之歌 ![]() 一部《全唐诗》 就是一部唐史 其中有歌舞升平 亦有颠沛流离 有畅达快意的友谊 亦有婉转温润的柔情 但无论我们怎样赞美唐诗 也不能绕过他们背后的诗人 大唐不夜城 将这些传奇诗人们 以雕像形式留存于此 以供往来游人 透过群雕追溯那个诗的国度 ![]() ![]() ![]() ![]() 糖糖知道 不少糖粉都是唐诗的爱好者哦 虽然诗人我们无缘得见 但是也可借助这些雕塑 窥见一丝诗歌王朝的气象 还在等什么 打卡计划这就安排起来吧 糖糖在街区等你们哦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