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弘一法师:这四种思维方式,“戳穿”人生最好的活法

 辣农报告 2022-12-04 发布于湖北

全文精华,耐心阅读

半世风流半世空,世间再无李叔同。

1942年10月,一位六十多岁穿着僧袍老者侧卧榻上,平静而安详地离开了。

他是那个时代稍有的开拓者,也是那个时代最具才华的人物之一。

在旁边老旧的茶几上,他留下了最后的四个字:悲欣交集。

悲红尘俗世欲念之苦,欣内心世界自在安然。

他,就是李叔同,后人尊称为弘一法师。

多日之后,好友夏丏尊收到了弘一法师临终之际写的信:

君子之交,其淡如水;执象而求,咫尺千里。

问余何适,廓而亡言。华枝春满,天心月圆。

短短几十字,写出了李叔同别致的人生态度,也写出了弘一法师超脱于俗世,丰富而又清澈的灵魂。

01/

有舍才有得,才是人生

清光绪六年,李叔同出生于天津一个富裕的盐商家庭。

出生在这样的家庭,即使在那个时代,李叔同从小就不会为了吃喝犯愁。

年少时期的李叔同出入于风花雪月之地,爱交各种文人名媛,正是春风得意之时。

在世人眼中,他是一个放荡纨绔的世家公子,但实际上,李叔同的内心是孤独和压抑的。

声色犬马的世界是人生的枷锁,命运之网束缚了千万人,也包括李叔同。

几年岁月消磨了他的青春和热血,琴棋书画无法填补他心灵的空虚。

于是,在世间挣扎的他,选择了一条不同的道路。

佛前青烟滚滚,耳边晨钟暮鼓。

一入佛门,万千欲念都化为乌有。

李叔同选择了戒律严明的律宗,从此忠于佛法,严于律己。

与朋友聚会时,遵守佛教“午后不食”的戒律,即使在寒冷的冬天,我也有穿不过三件衣服的传统。

高兴时不迷失自己,生气时懂得找寻本心。

做该做的事,遵循该遵循的规矩。

此时,李叔同为自己以后的人生道路划下了界限,也定下了以后的行为准则。

正如沈从文所说:“征服自己的一切弱点,正是一个人伟大的起始。”

归束自己,让松散如沙的日子,凝成充实的力量。

拒绝放纵,让空虚迷茫的人生,重拾灵魂的丰盈。

唯有放下贪欲,将自律写在岁月的纸上,才能所过之处解释世间美好。

舍弃了红尘与名利,得以上人生三层楼,李叔同这才真正领悟了人生的真谛。

有舍才有得,方是人生本身。

02/

懂得慈悲,心生万物

弘一法师的眉宇间总有慈悲和善意。

在他出家后的半生中,他致力于在世间传播慈悲与关怀。

去学生家做客,丰子恺会请他坐下,每次坐下前都会轻轻摇晃藤椅。

外人可能不知道他为什么要这样做,但丰子恺却知道,弘一法师是担心藤蔓间有虫子蛰伏。以免对他们造成伤害。

那段时间时局混乱艰难,济贫院里的人都惊慌失措,惶惶度日。

弘一法师不远万里为他们讲经,是为了弘扬佛法,同时起到安抚的作用。

人生如逆水行舟,路漫漫其修远兮。

弘一法师希望用他的力量为所有众生带来帮助。

这是人生的大智慧,是对众生平等的领悟,也是无私的大爱。

有人说他一生仁慈,唯一做错的事情就是把绝情留给了自己的妻子。

起初他决定皈依佛门,妻子来见他之时,他只留下了一封信。

西湖的最后一次相遇,结束了半生的浪漫。

妻子问他:弘一法师,什么是爱?

上师闭目凝神,缓缓说道:“爱,就是慈悲。”

大爱慈悲,已不仅仅关乎个人。

懂的慈悲,心生万物。

佛说:“放过他人为慈,放过自己为悲。”

既然知道自己无法改变前路,就不要回头留恋.

正如弘一法师所说:放下你,非我绝情。

人生如水,常怀慈悲。你可以吹云成雪,一壶茶体味人间百般滋味。

拥有一颗慈悲的心,使灵魂更纯洁。

03/

懂得淡泊,才是修行

灵魂的深度,是身处世间的淡泊。弘一法师出家的原因之一,就是淡泊。

在浙江任教期间,他的思想一天比一天清醒,一边修行,一边教学。

当他碰巧尝试禁食疗法时,感到前所未有的身心放松。

此后,他索性辞去教职,在寺院里过着平凡的生活,再也不见烟火气。

淡泊到极致,他披上僧袍,摒弃了凡间的平凡梦想,回归灵魂深处。

淡泊的人生,才最幸福

他的鞋穿了15年,雨伞用了13年,蚊帐用纸缝了200多个洞……

破席薄被还有数件僧衣,就是他全部行囊。

有一次,夏面尊请弘一法师到白马湖小住几天。

当弘一法师拿出毛巾去湖水里洗脸的时候,夏面尊忍不住阻止了。

直言弘一法师的毛巾太破了,要给他换一条。

弘一法师笑着把毛巾摊开:“哪里,很好用,跟新的一样。

随遇而安,至简至朴,用一双知足的眼睛来看待生活,再贫苦也有别样的幸福。

淡泊,淡在名利。

1937年5月,弘一法师应邀来青岛讲学弘法。

在答应之前,他立下三项承诺:不与人师,不开欢迎会,不登报吹嘘。

对他来说,这些都是人生的包袱和枷锁,避开才是最好的选择。

来青岛后,他一直单人独居,除了给学生讲法外,不与任何人交往。

有一次,市长来访,弘一法师以“困”为由谢绝了。

从喧嚣的名利场中抽身而出,欣赏眼前的一切美好,在平凡的生活中体验真实而简单的幸福。

04/

做到极致,不留遗憾

学生丰子恺曾说:弘一法师是活得最像人的人。

入世间,做什么事情都要做到极致,敢于做“第一人”。

出世后,修佛法也要做到极致,始终知行合一。

当他做一件事时,他就会做到极限,这样回顾往日都不会有遗憾。

这种完美是灵魂的丰富和满足,是竭尽全力后内心的平静。

成功的人生就是全力以赴,以极大的热情前行,无怨无悔地做每一件事。

要想活得有意义,就必须在每一次经历中提炼自己,每时每刻提炼自己的心灵。

作者简介:奈先生,95后自由撰稿人,寻求比五官更正的三观。在这里你会感受到,人生不过是一场修行,要时刻保持正念,正心,用正能量感染身边的人。在这里你会发现文字的魅力,和一颗充满真诚的心。在这里,你会有一个可以对话的朋友。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