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名作家的投稿轶事

 古磨盘州人 2022-12-04 发布于北京
喜欢他的人,说他在文学上的成就几乎跟莎士比亚比肩。不喜欢他的人,简直不知道怎么批评他。
即便他的作品成为世界文学界的天花板,可读过那本书的人,要么视为“天书”——不知所云,要么就是奉若圭臬。这本书的名字叫《追忆逝水年华》,作者的名字叫马塞尔·普鲁斯特。
普鲁斯特出身于一个小康之家,他从小就立志要当一个作家,可命运一直不眷顾他的写作之路。他从头到尾都是个失败者,患有严重的哮喘病,没有真正的工作,爱情上的单相思病和同性恋患者,花了20年写了一部书稿。
当他信心满满地把稿件投到《新法兰西评论》,收到稿件的是创刊人,法国大作家安德烈·纪德。普鲁斯特不仅没有得到纪德的肯定,反而得到一串嘲讽:“乖乖,我从颈部以上的部位可能都已经坏死了,所以我绞尽脑汁也想不通一个男子汉怎会需要用三十页的篇幅来描写他入睡前是怎么在床上辗转反侧的。”
被退稿以后的普鲁斯特没有死心,他采取了当时人不屑的自费出版的方式,把《追忆逝水年华》的第一部给出了。正如他期望的那样,推到市场上的书很快就火了。
纪德给普鲁斯特写信道歉:“这(拒绝出版《追忆逝水年华》)是一生中最刺痛我,令我感到遗憾的事情。”这时的普鲁斯特已经出名了,他的格调也非常高了,他给纪德回信说:“若不是新法兰西评论社的拒绝,再三的拒绝,我也收不到您的来信。”
国内出版界,被退稿的事估计就更多了。以前要是杂志社或出版社退稿,他们都会给作者回信,大致告诉你,作品还有哪些方面的欠缺。不知道从什么时候开始兴起不退稿制度,自然,也就看不到编辑的回复了。一篇稿子投到出版社,什么原因没有被录用,作者是不知道的,是没收到?没看到?还是哪些地方不合适?是否有优化的空间?
也难怪编辑们没法回复,因为他们收到的稿件太多了,别说给予回复,也许连看一眼的时间也没有。现在要是投稿,假如不事先跟编辑打好招呼,十有八九,稿件投出去就进了垃圾箱。
这当然是对一般作家说的,对于名作家一般都不用投稿了,基本是杂志社和出版社找他们约稿。退到二三十年前可不是这样。路遥当年投稿的时候,其实已经非常有名气了,毕竟他的《人生》都改编成电影了。不知道那个拒绝《平凡的世界》的编辑,现在是否已经心生悔意?不管是否后悔,这样的稿子在他的手里被拒了,同行提起来,他也会觉得不好意思的。但愿他就是一个坚持原则和标准的人,不管别人如何看待路遥的作品,他就是有自己的标准,这个也是可取的,毕竟每个人的审美是不一样的。
前几天看见一篇对著名作家麦家的采访文章,他也说了自己成名之前的经历,投稿十几次,基本都是石沉大海。假如他不是在电视台工作,有改变电视剧剧本的便利,也许他还是没有出头之日,可命运终于对他几十年的坚持予以了关爱。他说,一个作家,要想成熟,差不多需要二十年的时间。
读那篇访谈录,感觉还是很有收获的。现代作家中,像麦家这样有成就的不多,他虽然没有明说,但是明显能感受到,在文学道路上他付出的坚韧和毅力。读麦家的作品,无论是语言、结构、故事、逻辑都是非要优秀的,这样的能力都是长期坚持不懈磨出来的。
每个作家估计都有退稿的经历,不过,每个人被退和退稿后的境遇是不同的,从短期看,退稿一定是打击人的,让作家产生挫败感的。不过,对于真心要当好一个作家的,退稿真的不一定是坏事,每次退稿对于作家就是一层磨砺,就像蚌壳里的珍珠,每一次离成功就近了一步。
我们不盼望着能到达普鲁斯特的成就,不奢望哪个大主编跟我们说道歉,起码我们知道了自己的份量,知道了自己的位置,这也是一种成就。也是足以让自己感到自豪的。

朱晔(古磨盘州人)

安徽望江人,中国作家协会会员,中国金融作家协会副主席(常务)兼秘书长;2008年开始文学创作,已出版著作7部,累计出版300万字

已出版作品

历史散文(3部):《理说明朝》《理说宋朝(北宋篇)》《理说宋朝(南宋篇)》

旅行随笔(2部):《一车一世界》《炊烟袅袅:一乡一世界》

长篇小说(2部)《最后一个磨盘州人》《银圈子》

期刊发表作品若干:散见于《文艺报》《厦门文学》《中外文摘》《金融时报》《安庆日报》等。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