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抗美援朝中,志愿军发放的“投降安全书”,为何被美军奉为至宝?

 蔚蓝色淼 2022-12-05 发布于河北

1951年1月的一天,在志愿军的战俘营来了一大批英军战俘,他们和前几天情绪崩溃、惊恐万分的美军战俘表现截然不同。他们淡定地排成几排,走在前排的几名英军战俘将一张张纸片举过头顶,然后所有人用英文大喊:“我相信!我相信!”

这些被英军战俘奉若至宝的正是志愿军发放的“投降安全证”。

那这个证有何用处?英军为何如此珍惜这个证呢?

大家好,我是滚滚。咱们今天讲一讲抗美援朝中的“投降安全证”!

首先咱们介绍一个人,莫若健。他是四川成都人,1950年1月入伍,同年10月跟随大部队来到了朝鲜战场。因为他有良好的英语口语基础,所以他成为了一名在战俘营工作的翻译。

在开头时咱们讲的英军战俘正是由莫若健来接待的,咱们再说一说这批英军战俘。他们来自英军29旅重型坦克营,是一支世界知名的装甲劲旅。在二战时他们隶属于名将蒙哥马利,参加过诺曼底登陆,还装备有当时最先进的百人队长式坦克。

就这样一支英国王牌、女皇心肝被美军撤退时用来挡枪子,被我志愿军50军149师给包了饺子,全歼了这个营。创造了世界战争史上绝无仅有的轻步兵反坦克作战奇迹。

接下来咱们终于要说到今天的重点了,投降安全证。大英帝国的军人不愧是老牌强国,跟哭哭啼啼的美军战俘一点都不一样。人家当俘虏都是排好队,踏着正步举着投降安全证直接自己就走进了战俘营。

接下来咱们说一下说什么是投降安全证,是志愿军司令部统一印刷,上边盖有中国人民志愿军司令部关防的印章,用英语、汉语、朝鲜语三国文字印制,大概内容为:

命令

凡持证投诚之敌军官兵,不论国籍,应依我军宽俘政策,妥为接待,护送至最近之司令部或俘虏管理处,并切实执行下列四条命令:

一、保证生命安全。

二、不没收私人财物。

三、不虐待、不侮辱人格。

四、受伤者给予治疗。

此令

中国人民志愿军司令部

英国人正是将这一张薄薄的纸牌,当作自己在战俘营的护身符。莫若健一看就明白了这是散发的传单起了作用。他当即用英语向战俘讲:“大家放心,我们一定会依照政策优待俘虏。”

喊话完毕后,莫若健就想将这些安全证收集起来,没想到刚才还淡定自若的英军战俘立马慌乱起来,不断退后并且拼命摇手,死活也不愿意将安全证交出去。

他们还说:“不行不行!以后我们见到别的中国军人时,还要用它。”

那为什么莫若健要回收回来这一张传单呢?原来当年的投降安全证都是由各部队挑选精英,组成小分队深入敌后散发传单,或者使用炮弹将传单打进敌人阵地。

因为物资紧缺,每制作一张投降安全证都是一个复杂、系统的工程。设计、印制、投放,这都是人力和物力,不仅需要相应的机器设备还需要配备相关人员。每回收一张传单都是对军事资源的再利用。

正是因为志愿军的资源紧缺,传单印制数量少,很多美军都领不到甚至到了后期出现了仿制品。有一天,一名战士在巡逻时发现了一名因为跳伞高低低而摔死的美军空军飞行军。

在搜查中发现在他的上衣胸兜里有一张投降安全证,当战士交回时发现了不一样的地方。这张卡片根本不叫安全证,而是叫做通行证,落款也不对,真的安全证落款时志愿军司令部,而这个则是支援部队,最明显的问题就是这个没有关防大印。

据大家分析这很有可能是一张仿制品。当时美军的飞行员的驻地远离前线,咱们的投降安全证不可能发到美军空军基地。很可能是这名飞行员对志愿军的投降安全证早有耳闻,在出征前自己制作或者从哪里购买了一张仿制品当作护身符。

因为飞行员的身亡,事情的真相已经不得而知,但是他将安全证当作珍宝一样地放在胸兜里,是不争的事实。

其实,发放传单作为战场上一种有效的心理战术,不止志愿军在用,美军同样也在用。传单的形态虽然简单,但是效果却非常好能够达到“不战而屈人之兵”的效果。

即便现在和平与发展成为了世界的主流,但是心理战传单还活跃在局部地区的军事对立中,2010年11月23日,韩国军方曾经向朝鲜用大型气球向朝鲜放飞了40万张传单。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