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老年人最好的防护是:中医药

 为什么73 2022-12-05 发布于北京


老年人最好的防护是:中医药
图片
中医认为:老年人往往有正气不足、脏腑虚损、气血不畅等基础病证,感染新冠病毒后容易迅速加重,需要重点救治。在治疗时,要注重“扶正”,保护“正气”。
中医讲究整体观念、辨证论治,因人制宜、治病求本,对患者整体状况的把握准确而具体。因此对于很多复杂、多重的老年病,中医药治疗更具有层层分析、逐步对症治疗的优势。中医药是老年人保健养生、生病求医的首选。

医案1高龄高热

一位82岁高龄的老人,突然外感高烧39.5 度,发烧的同时还伴有恶心、呕吐、咳嗽、咽痛、鼻塞、恶寒。只见她面色蜡黄,双眼微闭,呼吸声粗,精神萎糜,咳嗽时作,呕吐中药及黏液。

家人说:“从早晨就开始发烧38度,吃了正柴胡饮、羚翘解毒冲剂等,中午反而越烧越高。下午又两次呕吐中药和痰液,现在体温仍然有增无减,已经高烧至39.5度了。”

樊正伦教授一边摸脉,一边问病人:“出不出汗?”病人有气无力地回答:“没有汗。”
“是否胃中不适?”“是。”病人小声答道。

樊教授认为“病人是表证不解,内里有热,心下痞满 ,可以应用'大青龙汤’与'小陷胸汤’的合方”,先服1剂。

01

晚上七点钟病人服下中药,因胃中不适复又呕吐中药及黏液,至晚上9点半钟仍然高烧不退。患者神志不清,时说胡话,至凌晨已烧至40.4 度。服用“紫雪散”1支(1.5克),二十分钟后,患者的体温退至 38.5 度。

02

第二天,樊教授又开出一方,为“小柴胡汤”、“小陷胸汤”加生石膏30克、桂枝9克、大黄6克,一剂。患者服药后,开始腹泻,便出痰状物,此时患者体温已降至 37.8 度。

03

第三天患者体温降至37.1度,已能食米粥了。原方加桔梗9克、杏仁9克,又服二剂,病人体温降至36.7度。

患者平素喜食甜食及油腻,有形成痰饮之因素,而樊教授用伤寒之方,既解表热又清里热,只用了2~3剂药,就将82岁高龄老人的高烧治好,真是妙手回春,药到病除。
医案2术后低热

另一位80岁的患者,胃癌术后一年余。因肺部转移癌,又手术切除了左侧肺部肿瘤。术后两周,一直低烧不退。已应用多种抗菌素点滴治疗,效果不明显。

患者一直夜晚发低烧37.5~37.8度,咳嗽痰多欠畅,口干不想喝水,不想吃饭,食则恶心欲吐;小便色黄,大便偏稀;老想睡觉,整天没有精神。

舌苔淡黄厚腻,脉象弦滑略数。为湿热痰阻造成的低烧。项红主任用“藿香正气散”与“二陈汤”加减,进行治疗。

服药三剂后,患者的体温便恢复正常了。后以益气养血,化痰祛湿,软坚散结等为大法,并嘱咐他继续用药。

三个月后,患者的儿子来电话告知,近日拍片复查,他父亲的病势平稳,已能到户外活动,咳嗽少了,吃饭比住院时好多了。项主任嘱咐他继续服中药观察。

中医护佑,保安康

以上两例患者皆为发热,第一例为外感寒邪造成的表寒与里热证,应用伤寒论中的“大青龙汤”解表清里,使邪从表里而解;第二例是痰热内湿造成的发烧,应用“藿香正气散”与“二陈汤”获得良效。

两例患者均是80多岁老人,本身正气较虚,又感实邪,但在驱邪的同时,一定不要伤正。后期仍以扶正为主。

中医之精华为辨证施治,只要辨证准确,丝丝入扣,就能达到药到病除的效果。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