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一道选择题的辨析

 兰勇讲语文 2022-12-05 发布于重庆

网课检测结束了,学生一拿到参考答案就问我一个问题:
为什么选A?为什么不选C
A项错在哪里呢?
错在后半句,本文之旨不是强调主观因素可以改变环境对人的影响,而是突出恶劣环境对人的磨砺作用。有磨砺作用是从客观因素的角度来认识的,改变环境的影响是从主观因素的角度来分析的,有差别。这个错误很隐晦:单看后半句它也是正确的,只是与前半截不搭,与全文的主问题不搭。它提醒我们:做题时切不可断章取义,要全面关注,完整把握。
C项又对不对呢?我总觉得它有哪里不对劲儿。
我查了:C题干来源于20177月第120228月第8次印刷的义务教育八年级上册《教师用书》的“课文研读”中的“整体把握”。
这个解析对不对呢?我有些狐疑:为什么只针对国君呢?
好在该《教师用书》提供的参考译文有另一种解读:
哪一个更合理呢?一对比就明了,我以为译文更妥当:
因为法家拂士的约束、辅助作用不全是针对国君,外敌的震慑作用也不全在国君。先前的“整体把握”中的解析把受益的对象狭隘化了,受益对象应该是整个国家。君王很重要,但也只是受益主体之一,国家国运并不全是由国君决定的。即使国君贤明、勤勉,臣民不给力,这个国也一定是要灭亡的。显然,参考译文要处理得妥当些。它给我们的启示:不可不信教学参考书,也不可全信教学参考书。它只是参考,很可能是不同的思考的拼装,很可能自身就是矛盾的。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