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无形之刃:各人自扫门前雪,让整个故事充满悲凉气息

 静逸阅读 2022-12-05 发布于北京

从时间上来看,《无形之刃》的故事是发生在《完美嫌疑人》之前的,这时的钟宁还是派出所副所长,既没有被撤职,也没有成为离婚律师。

钟宁之所以会被安排在派出所,是因为审讯犯人的时暴力执法。当然,这并不是因为钟宁不遵守警察工作纪律,而是因为这一时期的钟宁心里有一团火,这团火让钟宁愤怒,让钟宁难以释怀。

钟宁所在的辖区发生了一起凶杀案,钟宁和张一明被安排在外围维持秩序。不过,天生嗅觉敏感的钟宁很快带着张一明一起溜进案发现场——凉席厂的废水池边。

被害人——凉席厂的保安被装在编织袋里扔进废水池,废水池边地上写有“老头变坏了”五个大字,除了这五个字,池边没有任何痕迹,当然也没有脚印。

没有脚印,疑犯是如何将被害人扔进废水池的呢?这样的小问题,当然难不倒钟宁。钟宁环顾四周后,很快找到了答案,而他的答案和专案组请来的顾问——陈孟琳的答案完全一致。

不过,当陈孟琳邀请钟宁进入专案组协同破案时,钟宁断然拒绝了,因为陈孟琳是钟宁最不愿见到的一个人,是同钟宁有“私仇”的。

个人感觉,在钟宁这个人物的性格塑造上,作者陈研一还是颇费了些心思的。

读过《完美嫌疑人》的朋友都知道,钟宁在那部作品中给人的印象是成熟睿智的,但在《无形之刃》中则完全不同,如果要用一个词来形容这时的钟宁的话,我最先想到的就是——“愣头青”

“愣头青”这个人设和钟宁是极其不搭的,抛开钟宁的破案能力不说,这时的钟宁多少有些意气用事,说甩手就甩手,不计后果,无组织无纪律。不过这也能够理解,毕竟这涉及到钟宁姐姐的生命,而姐姐是钟宁在这个世界上唯一的亲人。

钟宁上高三时,相依为命的姐姐下班返家途中遭遇意外离世,陈孟琳的养父陈山民正是那起案件的侦办人。多年来,钟宁一直认为是陈山民更改了行凶者的年龄,将十八岁改成十七岁,导致行凶者轻判。

为了能够尽快破案,陈孟琳主动上门解释,钟宁也很快放下私怨加入“老头变坏了”专案组。只是这时的钟宁无论如何也想不到,陈孟琳期待钟宁加入专案组完全是出于私心,因为只有钟宁能够帮助她完成计划。

陈孟琳的动机,同《完美嫌疑人》中的廖伯岩医生的动机非常相似,他们都将钟宁视作推动计划实施的一枚“纽扣”

调查后,警察发现“老头变坏了”一案与报上一篇名为《老人变坏了,还是坏人变老了》的文章有密切关联。这篇文章发表后,曾在社会上引发广泛讨论,并且衍生出了许多同这个话题相关的短视频,凉席厂被害的保安刘建军就出现在其中一些短视频上。

视频中,刘建军在公交车上对一个女孩动手动脚,女孩出声制止,刘建军却变本加厉,狠狠打了女孩一个耳光……这条视频发布于几个月前,疑犯锁定刘建军,究竟是因为“私人恩怨”,还是出于同理心“为民除害”,亦或是在执行“法外制裁”?

提到“法外制裁”,故事中有三个人饱受其困,钟宁就是其中一个。

钟宁姐姐被小混混绑上面包车时,如果周围有人,哪怕只有一个人发声,悲剧也不会发生,但是没有;悲剧发生后,钟宁在案发地寻找目击证人,所有人漠然走过,没有人愿意为少年钟宁提供一丝帮助。

各人自扫门前雪,让整个故事充满悲凉气息,好在钟宁很快调整好自己,走出情绪黑洞,并最终成为他人的救赎者。

《完美嫌疑人》《无形之刃》的作者陈研一,是一名职业钢琴调律师,最初开始写作是为了逃离具象生活,不过最终发现,写作本身就是更密集和粗粝的生活。

在创作手法上,两部作品都采用了双线讲述的方式,犯罪过程和侦破过程同步推动故事发展,让情节更加紧凑,层层反转、高潮迭起,不到最后一刻,你永远猜不到——谁才是这一切的始作俑者。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