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逍遥散加减治疗药物性肝炎

 老马识途8888 2022-12-05 发布于山东

药物性肝病

药物性肝病(drug induced liver disease)是指在治疗疾病的过程中,应用治疗剂量的药物所引起的肝脏损害。其中,由于某些间接损肝药物破坏肝细胞的胆汁排泄机制,引起以胆淤为主的病变,称为淤胆型药物性肝病。

【病案举例】

韩氏治疗淤胆型药物性肝病19例19例患者中,男8例,女11例。年龄最大70岁,最小23岁,平均54.2岁。均有服用损肝药物史,其中服用抗结核药(异烟肼、利福平等)4例,服用抗风湿药、解热镇痛药和氯丙嗪者各3例,服用避孕药和肼苯哒嗪者各2例,服用磺胺和抗癫痫药者各1例患者大多都有如下表现:皮肤黄染,或如橘皮,或如烟熏,目黄,小便黄,身疲乏力,食欲不振,嗳气,肝区不适,或有身热,皮肤瘙痒,舌质红,苔黄,脉弦。其中,有黄疸表现者19例,皮肤瘙痒者11例,有低热者8例,肝区不适者13例,B超显示脾大者5例。

诊断标准,参考梁扩寰主编、人民卫生出版社出版的《肝脏病学》

归纳的药物性肝病的诊断标准。治疗,在诊断为淤胆型药物性肝病之后,首先要求患者停服有可能引起本病的药物,其原发病改用其他方案治疗。根据淤胆型药物性肝病的临床特点和病理特征,中医辨证属肝郁气滞,湿热瘀结,治疗采用疏肝理气健脾,清化湿热瘀毒之法,方选逍遥散加味。基本方:醋柴胡5g,白芍12g,当归10g,茯苓15g,白术15g,炙甘草4g,薄荷4g(后下),生姜3片,茵陈15g,黄芩12g,郁金10g。加减:黄疸鲜明如橘皮,便秘,尿黄者,加生大黄5g(后下),黄柏12g;黄疸暗滞,如烟熏者,加制附片6g,焦白术15g;皮肤瘙痒者,加苍耳草12g,白蕺菜15g;发热者,加白薇12g,地骨皮15g;肝区不适者,加制香附10g,川楝子12;肝脾肿大者,加制鳖甲15g(先煎),煅牡蛎20g。用法:每日1剂,水煎,分2次温服。治疗前后详细观察记录患者的临床症状和客观体征,并检测谷草转氨酶、谷丙转氨酶、碱性磷酸酶、总胆固醇和总胆红素等指标,比较其治疗前后的变化,结果采用t检验进行统计处理。疗效判定标准:治愈:症状和体征消失,肝功能检查等各项指标正常;好转:症状和体征明显好转,但未完全消失,肝功能检查等各项指标正常或接近正常;无效:症状和体征无明显改善,肝功能检查等各项指标仍多属异常。治疗结果,19例中,治愈12例,占63.2%;好转5例,占26.3%;无效2例,占10.5%。总有效率为89.5%。其中7例经1年以上随访,症状和体征未再出现,肝功检查一直正常。

按:淤胆型药物性肝病常由于正常治疗量的损肝药物损害肝细胞的胆汁排泄系统而引起,因其毒性尚小故而胆淤较着而实质损害少,其预后较好,但可导致慢性胆淤。本病的发生主要是由于湿热瘀毒伤肝,引起肝气郁滞,横逆犯脾,湿热久结不去,胆汁排泄失畅所致。治当疏肝理气健脾,清化湿热瘀毒。方选逍遥散加味。原方中以醋柴胡疏肝理气解郁为主药,白芍、当归补血和营养肝为辅药,茯苓、白术、甘草健脾和中为佐药,生姜和胃调气,少许薄荷助柴胡疏散肝郁为使药。费伯雄在《医方论》中指出:逍遥散于调营扶土之中,用调达肝木、通胆气之法,最为解郁之善剂。应用于本病时,则加茵陈、黄芩清热化湿退黄,加郁金活血理气,以引药入胆,疏通胆道。诸药合用,可达调理肝胆、解郁理气治其本,健脾除湿、清热化瘀治其标的综合效果。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