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讨论】《高手过招》系列之四十:肝病辨析

 雪斌158 2015-07-24
辨析原因:肝病,从中医到西医对肝病都非常注意。

目的:刘渡舟老师有专著《肝病证治概要》将肝病的原理说得比较透彻。而现行的肝病还得根据其理论来发挥来认识来总结,毕竟,肝之毒和很多生活一样需要不断的进步,这也可以说是我们研究的目的。

意义:总的来说中医的肝和西医解释的肝有可能不尽相同,西医不会说疏肝可以和胃至少数据没有看到太多。不是说西医没有看到这些东西,西医很多大夫估计也对此有同感,但是就从西医理论体系出发,疏肝真的就仅仅是和胃还是疏肝还可以有别的症状?这个问题很深奥,西医有对肝的认识。但对中医来讲:肝肾同源、肝为血海、肝主疏泄等等。由此肝的功能是很多医生关注的,很多常人追逐的。现在脂肪肝、酒精肝、肝硬化、肝腹水、肝炎(什么甲乙丙丁肝)等等都和肝有联系。从而对肝病的辨析及治疗有相当的临床意义。

现将“肝病-痛风,湿热引起、及酒伤怕冷的治疗属于肝脾不和(高手过招系列)”呈给各位请大家批评指正。

我认为,肝病的“昨天”(经典理论)、“今天”(经典理论里没有提到的,归纳起来应该属于肝病的)和“明天”(可以说是理论体系具有前瞻性的)是本帖的讨论重点,了解昨天明确今天把握明天。

认识昨天(不断补充)
现将刘渡舟老师讲的“肝不同于其他四脏,它在人的生命运动中也有其独自的特点”帖出来,供大家参考。
一、肝主生在生发,是指生长和升虫.自然界万物的生、长、壮. 老.己的变化规律,都是先从春天生组主气开始的. 《素问 .四气调神大论》说:“”春三月,此谓发陈,天地俱生,万物以荣" . 因为春天的阳气上升,促进了万物的欣欣向荣, 人之于气交主中,也必须顺应这个规律,所以肝应春生之气,而主升发的件用,它是入的生命源泉和动力,林佩琴说:“凡上升之气,皆从肝出”。(《类证治裁》)升降出人的
运动规掉,推动了脏肺气化.脏腑气化活动,维持了升降出入的平衡协调,而整个脏腑气化活动则藉肝胆生发之气的鼓舞. 沈金鳖说:"肝和则气生,发育万物,为诸腑生化"《杂病源流犀烛》张石顽也说:"肝脏生发之气,生气旺则五脏环周,生气阻则五脏留著。" ((张氏医通))由此可见,肝主生发之气是肝的重要生理功能能。
二、 肝主疏泄 疏泄,意即肝有疏通排泄的作用。肝主疏泄主要表现在: ①对血液循环的调节。由于肝具有藏血和调节血液的功能.故可根据人的不同活动情况, 以调节血液的需求,如人活动时血液循行于诸筋脉,人卧时血液内归于肝,血或行或藏,亦由肝气的正常疏泄来实现,唐容川说:"肝主藏血焉,至其所以能藏之故,则肝属木,木气冲和条达,不致遏郁,则血脉流畅 ((血证论日促进肌体新陈代谢. 出人升降是机体代谢的基本形式,肝除主生发功能外.还表现它对气机的调节作用。唐容川又说‘ 木之主疏泄,食气入胃,全赖肝本之气以疏泄之,而对水谷乃化. " 《血证论》这里的疏泄又包括搬敷布阳和之气以运行全身的功能,如水谷精微粟悍行于脉外的"卫气",则充皮肤,阻挠理,司开合,温分肉以侯外,故《灵枢·师传云:“肝者,主为将,使之侯外。”《甲乙经》也说:“五脏六腑肝为将。”说明肝有抵御外侮的功能。而这一功能的产生是通过敷布卫气来实现的。又如水谷精微运行全身,或为营或为卫,或为气或为血,也需要肝气的疏泄,协助脾气散精,从而“淫气于筋”,以成“罢极之本”。另外,机体代谢过程中废物的排除,也是藉肝气的疏泄作用。诸如水气驻留、痰浊内生、淤血阻滞等证,在一定程度上也与肝疏泄有关。《医阶辩证》谈到,肝气郁滞,可使“六腑传化失常”
三、肝主运动 运动是生命存在的形式,举凡目视、足步、掌握、指摄以肢体的各种运动,都与肝的功能有关,《素问·五运行大论》云:“肝在天为风……其用为动”。肝之所主运动,一方面是通过它所主的筋及筋膜以联系机体的骨干、关节、肌肉,形成肢体运动的主要关键,俗云:“筋长则力大”。故肝主筋与筋膜,而获“罢极之本”的称号;另一方面由于肝藏血,目得血而能视,足受血而能步,掌受血而能握,指受血而能摄,由此可见,肝血对机体的运动功能所起的作用,是很重要的。
四、肝主藏魂 中医认为:神是指人体的精神活动,魂则是神之用,藏于肝,故“随神来往者谓之魂”。(《灵枢·本神》)意思是说:“由于魂藏于肝,藉肝血之潜敛,则魂安不扰,随神以动,任物之昧,故依附于神,而主宰者人的精神情致活动。”
如上所述,肝在人的生命运动中,不是一个简单的解剖学概念,而是具有生发、疏泄、运动、藏魂等特点的一个多能脏器。




相关疾病:
还是比较有意义的帖子,人气不旺,俺斗胆给它暖暖床。

肝病的治疗我一点经验都没有。说说临床上有关肝气不舒的一个病例吧。

学生的时候,我值班,病房病人的陪护说他自己便秘了好几天,问有没有什么方法。我自己忙着写病例,心里还有点反感,认为陪护想占病人点小便宜(叫我开药开在病人头上),稍微问了问,也没想太多,叫患者服中成药麻子仁丸。三天后,查房时,陪护说,他自己大便还是不好,吃药后能拉一点,但很不通畅。老师刚刚好在场,听完后问:“你大便不是很硬,但排出有困难?”,答,是。诊脉后,对我说,其脉弦,还是考虑从肝来治疗,用四逆散加减,你给他开个方子吧。服药后患者排便果然好很多。后来老师值班时候,对我说:“不经过辨证,套方有时有用,那是瞎猫碰上死耗子,善治病者,多一病一方,一人一方,否则岂能应对临床纷繁病种?”

算是自己的初入临床的小教训吧,与肝病(慢性肝炎等)没有关系,写在此,勿怪……




展开引用

wangjo731
还是比较有意义的帖子,人气不旺,俺斗胆给它暖暖床。

肝病的治疗我一点经验都没有。说说临床上有关肝气不舒的一个病例吧。

学生的时候,我值班,病房病人的陪护说他自己便秘了好几天,问有没有什么方法。我自己忙着写病例,心里还有点反感,认为陪护想占病人点小便宜(叫我开药开在病人头上),稍微问了问,也没有想太多,叫患者服中成药麻子仁丸。三天后,查房时,陪护说,他自己大便还是不好,吃药后能拉一点,但很不通畅。老师刚刚好在场,听完后问:“你大便不是很硬,但排出有困难?”,答,是。诊脉后,对我说,其脉弦,还是考虑从肝来治疗,用四逆散加减,你给他开个方子吧。服药后患者排便果然好很多。后来老师值班时候,对我说:“不经过辨证,套方有时有用,那是瞎猫碰上死耗子,善治病者,多一病一方,一人一方,否则岂能应对临床纷繁病种?”

算是自己的初入临床的小教训吧,与肝病没有关系,写在此,无怪……

......


伤寒中的蜜煎方被很多人忽视了,但是效果很好,也有一定远期疗效。当然,不能像辨证论治那样解决根本问题。不过我觉得值得被大家重视起来




展开引用

wangjo731
还是比较有意义的帖子,人气不旺,俺斗胆给它暖暖床。

肝病的治疗我一点经验都没有。说说临床上有关肝气不舒的一个病例吧。

学生的时候,我值班,病房病人的陪护说他自己便秘了好几天,问有没有什么方法。我自己忙着写病例,心里还有点反感,认为陪护想占病人点小便宜(叫我开药开在病人头上),稍微问了问,也没有想太多,叫患者服中成药麻子仁丸。三天后,查房时,陪护说,他自己大便还是不好,吃药后能拉一点,但很不通畅。老师刚刚好在场,听完后问:“你大便不是很硬,但排出有困难?”,答,是。诊脉后,对我说,其脉弦,还是考虑从肝来治疗,用四逆散加减,你给他开个方子吧。服药后患者排便果然好很多。后来老师值班时候,对我说:“不经过辨证,套方有时有用,那是瞎猫碰上死耗子,善治病者,多一病一方,一人一方,否则岂能应对临床纷繁病种?”

算是自己的初入临床的小教训吧,与肝病没有关系,写在此,无怪……

......


此应该属于第二条中说的“机体代谢过程中废物的排除,也是藉肝气的疏泄作用。”吧!,为了整体性,大家便于阅读,我就在一楼不断更新了,要不很零散,大家看着费力。呵呵。






                                              相关疾病:
论肝当从其脏腑生理及与相关脏腑的关系着眼,其主疏泄与脾胃关系密切影响后天运化,其主藏血与肾之精关系密切,其为将军之官病理又会涉及心肺。西医之肝性脑病、肺病、肾病等也是从系统病变着手,而不只局限于单一的肝脏病变。



                                                         相关疾病:
手头有这样的文章:中医脏象概念肝的现代研究,发上来大家看看,也许对中医的发展能起到微不足道的作用.
肝为五脏之一,是与脾、肾同等重要的脏象,古人对肝的论述较多,大体可分为下列两方面:①肝属木,性条达,主疏泄,郁则为病,病则克土化火;②肝木赖肾水以滋养,水不涵木则肝阳上亢,亢则生风。
病理表现:
1.肝气郁结:由于肝在正常情况下,必须具备条达、疏泄之性,一旦肝失条达,则呈现肝气郁结,此为各种肝病证候的发生基础,由此则可延伸出“肝木克土”、“肝郁化火”等证。鉴于此,近年来,人们对肝气郁结实质进行了一些试验研究。有人采用多指标同步检测,发现此证型之只要病理基础是植物神经功能失调,其中环核苷酸CAMP/CGMP比值降低,血液黏度升高,小肠吸收功能降低。日本人松本克彦认为“肝为复杂之脏,可归之为植物神经系统,但也与精神、中枢神经系统、血管运动中枢、心功能有联系。湖南医科大学中西医结合研究所认为:“目前的初步研究表明,中医肝之脏象本质与神经系统,神经体液调节因素有密切联系。因此,肝之脏象本质的研究,必须以肝主疏泄、肝主藏血的理论为依据。”
2.肝阳上亢:从中医传统理论来看“肝阳上亢”是“肝气郁结”的反向病例改变,前者是“用有余而体不足”,后者是“体有余而用不足”。国内有人观察了肝阳上亢患者的植物神经功能状态,血浆环核苷酸的变化、红细胞内核苷酸含量比较、血浆心钠素变化、全血微量元素的变化等微观指标,结果认为,肝阳上亢证的神经—体液调控十分复杂,首先本证可能主要由于外周交感—肾上腺髓质机能活动增强所致:①植物神经功能紊乱,交感亢进占69.8%;②反映外周交感—肾上腺髓质功能的尿CA、NE、E、TMN含量均增高;③中枢NE代谢产物尿MHPG含量降低;④血浆CAMP、CGMP升高,其中CGMP增高突出,CAMP/CGMP比值呈降低趋势;⑤血浆TXB2、6K—PGF含量增高及比值增加;⑥红细胞内ATP、ADP、NADP增加。目前公认交感神经兴奋时NE释放增加,作用细胞膜之上的β受体,激活腺苷酸环化酶(CAMP—ase),使细胞内CAMP含量增加,血浆中CAMP含量增加,儿茶酚胺可和a受体结合使鸟苷酸环化酶(CGMP—ase)活性提高,引起CGMP增高。前列腺素(PG)在许多组织中能激活CAMP—ase活性,增加CAMP的浓度,TXB2—6K—PGF12的含量平衡失调,可能影响核苷酸代谢的重要环节。CA具有促进物质代谢、增加能力动员作用。能量代谢增强,可能是交感神经—肾上腺髓质功能偏亢的重要表现。



                                                相关疾病:
对于肝病的分型和治疗,现在的西医可谓进展迅速,单从肝炎角度讲,自上世纪七十年代电子显微镜发现肝炎病毒颗粒以来,已经能够写在诊断书上的病毒性肝炎就有十余种之多,包括楼主提到的甲乙丙丁戍巳庚以及肠病毒肝炎、巨细胞病毒肝炎…等等,此外还有胆汁性、自身免疫性、脂肪性、酒精性、药物性、肝郁血等等肝炎肝病,至于肝病发展到一定程度后,又可变为肝硬化,在分型上,可根据病理分型,也可根据肝的功能分期,再严重的又可连带损害其它重要脏器,称为综合症,如肝肾综合症,肝性脑病等等,有向肿瘤发展的如肝癌,还有一些其它的肝病,如肝血管瘤、肝囊肿等等,在治疗上更是有药物、手朮、介入、移植等等,西医是重视微观的,所以有那么多内容,已经可以将某个脏器单独写好几本书,如诊断学、治疗学等等。而中医则是重视宏观的〈其中的证型分治其实比西医还要细〉,不管你分的多少细,最终目的还是要治好病,因此我认为目前的中医理论还是要坚持以不变应万变,不要被西医诊断弄花了眼,只有这样,才能不偏离治法,取得較好的临床效果。



                                                相关疾病:
谈谈我对肝病的看法,都是自己的理解可能和书籍有些出入,望高手指正

肝病或虚或实或虚实夹杂,症状烦多,但总不离四种情况,在临床上如果掌握好这四种证型基础,将事半功倍。
虚证,肝阴虚,肝血虚,此两种是肝病的基础,典型的证型无非一贯煎、四物汤等为基础方加减。
实证,肝阳上亢、肝气郁滞、肝经湿热。前两者是临床最常见的,也是肝病的基础。

肝属木,木性升发,体阴用阳,将军之官,性喜条达,主疏泄。结合上面的基础证型,虚证是体阴出了问题,实证是阳用出了问题。所以在临床用药上基本都是用柔肝、养肝、疏肝的方法。

在临床上却没有理论这么清楚的分界,体阴是描述肝脏的形态,用阳是描述肝脏的功用,两者为一体的,所以我在临床上多半用柔肝养肝的基础上加上疏肝理气的药物。比单一的养肝或疏肝理气效果要好的多。

再说说肝病的症状,以我的临床经验,我觉得可以这么分:
一、肝阴血虚导致的症状失眠多梦(这个症状很关键,静则阴生,睡眠问题不解决好,效果是非常差的,好比你一天工作20个小时,即便你每天燕窝虫草也不能保障你的身体不垮掉)、精神萎靡、眩晕(记忆力下降),唠叨(反复说同一个事情,西医精神心理疾病的前期,这个和肝的郁滞也有关系,不过我觉得阴血虚是基础,这个基础没解决好,是不可能恢复的)胆小(同唠叨)座疮(特别是一些色黑的,也是以阴虚郁热为基础的)偏头痛、少腹隐痛
二、肝疏泄出现问题导致的症状,肝木太过:心烦易怒(肝火上炎)口苦泛酸(肝范胃)纳差(肝范脾土)眩晕(肝阳上亢)疏泄失调:换句话说,这里的症状很多,就不一一举例了,凡是一会阴一会阳,时好时坏的病症都可以归纳到疏泄失常,比如大便时干时溏、疼痛时痛时止、时热时不热,时咳时不咳等等,仔细观察临床有很多奇奇怪怪的毛病都可以从肝入手。
三、肝郁:分气郁和血郁,偏头痛(胀痛刺痛跳痛)、少腹痛、两乳两胁疼痛这些是最常见的。可以复习一下肝经的走向。
我想疏肝理气活血化瘀也无非这几种药,但用到好处却不容易,我个人还是重复这个观点:肝郁必须和肝阴血虚相结合,而且要以阴血虚为基础,在用药上要大量的柔肝养肝药物的基础上,再配伍疏肝理气。






展开引用

辨析原因:肝病,从中医到西医对肝病都非常注意。
目的:刘渡舟老师有专著《肝病证治概要》将肝病的原理说得比较透彻。而现行的肝病还得根据其理论来发挥来认识来总结,毕竟,肝之毒和很多生活一样需要不断的进步,这也可以说是我们研究的目的。
意义:总的来说中医的肝和西医解释的肝有可能不尽相同,西医不会说疏肝可以和胃至少数据没有看到太多。不是说西医没有看到这些东西,西医很多大夫估计也对此有同感,但是就从西医理论体系出发,疏肝真的就仅仅是和胃还是疏肝还可以有别的症状?这个问题很深奥,西医有对肝的认识。但对中医来讲:肝肾同源、肝为血海、肝主疏泄等等。由此肝的功能是很多医生关注的,很多常人追逐的。现在脂肪肝、酒精肝、肝硬化、肝腹水、肝炎(什么甲乙丙丁肝)等等都和肝有联系。从而对肝病的辨析及治疗有相当的临床意义。
现将“肝病-痛风,湿热引起、及酒伤怕冷的治疗属于肝脾不和(高手过招系列)”呈给各位请大家批评指正。
我认为,肝病的“昨天”(经典理论)、“今天”(经典理论里没有提到的,归纳起来应该属于肝病的)和“明天”(可以说是理论体系具有前瞻性的)是本帖的讨论重点,了解昨天明确今天把握明天。
认识昨天(不断补充)
现将刘渡舟老师讲的“肝不同于其他四脏,它在人的生命运动中也有其独自的特点”帖出来,供大家参考。
一、肝主生在生发,是指生长和升虫.自然界万物的生、长、壮. 老.己的变化规律,都是先从春天生组主气开始的. 《素问 .四气调神大论》说:”春三月,此谓发陈,天地俱生,万物以荣" . 因为春天的阳气上升,促进了万物的欣欣向荣, 人之于气交主中,也必须顺应这个规律,所以肝应春生之气,而主升发的件用,它是入的生命源泉和动力,林佩琴说:“凡上升之气,皆从肝出”。(《类证治裁》)升降出人的运动规掉,推动了脏肺气化.脏腑气化活动,维持了升降出入的平衡协调,而整个脏腑气化活动则藉肝胆生发之气的鼓舞. 沈金鳖说:"肝和则气生,发育万物,为诸腑生化"《杂病源流犀烛》张石顽也说:"肝脏生发之气,生气旺则五脏环周,生气阻则五脏留著。" ((张氏医通))由此可见,肝主生发之气是肝的重要生理功能能。
二、 肝主疏泄 疏泄,意即肝有疏通排泄的作用。肝主疏泄主要表现在: ①对血液循环的调节。由于肝具有藏血和调节血液的功能.故可根据人的不同活动情况, 以调节血液的需求,如人活动时血液循行于诸筋脉,人卧时血液内归于肝,血或行或藏,亦由肝气的正常疏泄来实现,唐容川说:"肝主藏血焉,至其所以能藏之故,则肝属木,木气冲和条达,不致遏郁,则血脉流畅 ((血证论日促进肌体新陈代谢. 出人升降是机体代谢的基本形式,肝除主生发功能外.还表现它对气机的调节作用。唐容川又说‘ 木之主疏泄,食气入胃,全赖肝本之气以疏泄之,而对水谷乃化. " 《血证论》这里的疏泄又包括搬敷布阳和之气以运行全身的功能,如水谷精微粟悍行于脉外的"卫气",则充皮肤,阻挠理,司开合,温分肉以侯外,故《灵枢?师传云:“肝者,主为将,使之侯外。”《甲乙经》也说:“五脏六腑肝为将。”说明肝有抵御外侮的功能。而这一功能的产生是通过敷布卫气来实现的。又如水谷精微运行全身,或为营或为卫,或为气或为血,也需要肝气的疏泄,协助脾气散精,从而“淫气于筋”,以成“罢极之本”。另外,机体代谢过程中废物的排除,也是藉肝气的疏泄作用。诸如水气驻留、痰浊内生、淤血阻滞等证,在一定程度上也与肝疏泄有关。《医阶辩证》谈到,肝气郁滞,可使“六腑传化失常”
三、肝主运动 运动是生命存在的形式,举凡目视、足步、掌握、指摄以肢体的各种运动,都与肝的功能有关,《素问?五运行大论》云:“肝在天为风……其用为动”。肝之所主运动,一方面是通过它所主的筋及筋膜以联系机体的骨干、关节、肌肉,形成肢体运动的主要关键,俗云:“筋长则力大”。故肝主筋与筋膜,而获“罢极之本”的称号;另一方面由于肝藏血,目得血而能视,足受血而能步,掌受血而能握,指受血而能摄,由此可见,肝血对机体的运动功能所起的作用,是很重要的。
四、肝主藏魂 中医认为:神是指人体的精神活动,魂则是神之用,藏于肝,故“随神来往者谓之魂”。(《灵枢?本神》)意思是说:“由于魂藏于肝,藉肝血之潜敛,则魂安不扰,随神以动,任物之昧,故依附于神,而主宰者人的精神情致活动。”
如上所述,肝在人的生命运动中,不是一个简单的解剖学概念,而是具有生发、疏泄、运动、藏魂等特点的一个多能

展开引用

谈谈我对肝病的看法,都是自己的理解可能和书籍有些出入,望高手指正
肝病或虚或实或虚实夹杂,症状烦多,但总不离四种情况,在临床上如果掌握好这四种证型基础,将事半功倍。
虚证,肝阴虚,肝血虚,此两种是肝病的基础,典型的证型无非一贯煎、四物汤等为基础方加减。
实证,肝阳上亢、肝气郁滞、肝经湿热。前两者是临床最常见的,也是肝病的基础。
肝属木,木性升发,体阴用阳,将军之官,性喜条达,主疏泄。结合上面的基础证型,虚证是体阴出了问题,实证是阳用出了问题。所以在临床用药上基本都是用柔肝、养肝、疏肝的方法。
在临床上却没有理论这么清楚的分界,体阴是描述肝脏的形态,用阳是描述肝脏的功用,两者为一体的,所以我在临床上多半用柔肝养肝的基础上加上疏肝理气的药物。比单一的养肝或疏肝理气效果要好的多。
再说说肝病的症状,以我的临床经验,我觉得可以这么分:
一、肝阴血虚导致的症状,失眠多梦(这个症状很关键,静则阴生,睡眠问题不解决好,效果是非常差的,好比你一天工作20个小时,即便你每天燕窝虫草也不能保障你的身体不垮掉)、精神萎靡、眩晕(记忆力下降),唠叨(反复说同一个事情,西医精神心理疾病的前期,这个和肝的郁滞也有关系,不过我觉得阴血虚是基础,这个基础没解决好,是不可能恢复的)胆小(同唠叨)座疮(特别是一些色黑的,也是以阴虚郁热为基础的)偏头痛、少腹隐痛
二、肝疏泄出现问题导致的症状,肝木太过:心烦易怒(肝火上炎)口苦泛酸(肝范胃)纳差(肝范脾土)眩晕(肝阳上亢)疏泄失调:换句话说,这里的症状很多,就不一一举例了,凡是一会阴一会阳,时好时坏的病症都可以归纳到疏泄失常,比如大便时干时溏、疼痛时痛时止、时热时不热,时咳时不咳等等,仔细观察临床有很多奇奇怪怪的毛病都可以从肝入手。
三、肝郁:分气郁和血郁,偏头痛(胀痛刺痛跳痛)、少腹痛、两乳两胁疼痛这些是最常见的。可以复习一下肝经的走向。
我想疏肝理气活血化瘀也无非这几种药,但用到好处却不容易,我个人还是重复这个观点:肝郁必须和肝阴血虚相结合,而且要以阴血虚为基础,在用药上要大量的柔肝养肝药物的基础上,再配伍疏肝理气。
在脏腑阴阳属性分类上,脏为阴腑为阳,所谓“五脏者,藏精气而不泻,故满而不能实。六腑者,传化物而不藏,故实而不能满”。整体观念的思维贯穿于中医临床辨证论之中,可以这么认为么?
时间有限,先概括一下我上面的观点,其实也很简单就是基础理论的几个字。体阴才能用阳有空再谈
《不传之秘》对胆道结石、肾结石的中医病机认识,我认为很有道理,讨论中医肝病,不能不提:
五脏六腑的共性是:五脏实而不能满,六腑满而不能实。肝脏与其他几脏一样,其中“满”的是精气,但精气之中也有清浊之分。当肝气充盈时,其精满自溢,泌成胆汁,这时候溢出的胆汁是正常的、是肝脏精气中的清轻部分。其重浊部分还得经过肝脏的运化。 运化精微的功能,每个脏腑都应具有。肝脏应该有其本身的生理特性,不可能由脾胃而来的“食气”能完全符合肝脏的要求。若真的完全符合,那肝脏就变成脾脏第二了?事实上,五脏是各有其生理病理特性的。当肝虚气不足时,除了肝脏的功能受到影响外,在胆汁的形成与分泌上也会受到影响。

在脏腑精微物质的运行过程中,对于清浊的认识,我们需要掌握几个概念就是清浊的分类是相对的,对于清者有清中之清和清中之浊两种;而对于浊者也分为浊中之清和浊中之浊。精微物质的运化过程中,清中之清直接吸收,而浊中之浊直接以糟粕的形式排出体外,只有清中之浊和浊中之清经过再次的运华,要么被吸收,要么排



                                                                     相关疾病
我们常说“肝为东方甲乙木,甲为阳木,乙为阴木”,“木曰曲直”,“肝为刚脏,体阴而用阳”,“肝主疏泄胆汁”等等,那么我们了解一下肝系统的一些基本常识。
一.肝系统——胆——筋——目——爪——魂
胆在肝之短叶间,与肝相连;足厥阴肝经属肝而络胆,足少阳胆经属胆而络肝,通过经脉上的相互络属,使肝胆构成表里关系,胆内盛藏的精汁,是肝之余气分泌于胆聚合而成;而胆汁的排泄,又有赖于肝的疏泄作用,因此在病理上,肝病常影响及胆,胆病常影响及肝。
《素问.痿论》说:“肝主身之筋膜。”筋主要的功能是联络关节,主司运动。筋主司运动的功能,又有赖于肝血的滋养。《素问.经脉别论》又说:“食气入胃,散精于肝,淫气于筋。”若肝血虚,不能供给筋以充分的营养,则筋的活动能力就会衰退,如老年人的动作迟缓就与肝不养筋有关,故《素问.上古天真论》说:“丈夫七八肝气衰,筋不能动。”;如肝血不足,血不养筋出现的肢麻肢颤;邪热劫伤肝血,发生的抽搐,角弓反张等称之为“肝风内动”,这都是肝主筋的病变。
筋为肝之所主,爪为筋之余,因此,肝的虚实亦常反应于爪甲。一般的情况是肝血充足,筋强力壮,爪甲坚韧;肝血亏虚,筋弱无力,爪甲软薄,枯无光泽,严重者引起变形或脆裂。《素问.五脏生成》也说:“肝之合筋也,其荣爪也”。
目与五脏都有内在的联系,但主要是肝。目之所以能发挥正常的生理功能,主要依靠肝血的濡养。《素问.五脏生成》说:“肝受血而能视”。《 灵枢.脉度》也说:“肝气通于目,肝和则目能辨五色也”。临床上若肝血不足,则双目干涩,视物模糊;肝火上炎,则目赤肿痛;肝风内动,可见目睛上吊等症。
魂舍于血,藏之于肝,所以《灵枢.本神》说:“肝藏血,血舍魂。”若肝不藏魂,就会导致梦游、梦语或种种幻觉,所以《灵枢.本神》又说:“肝悲哀动中则伤魂,魂伤则狂忘不精。”不精,指处事不能精详。
肝风证,多由内伤、外感诸病发展而来。总的病机不外是筋枯血燥,血不荣筋,亦即热极生风之类,以及阴虚血枯,血不荣筋,以即血虚生风之类。前者多属于实证或虚中夹实,后者则属虚证。不管是虚是实,其临床表现多位筋脉拘急,振掉,抽搐等动摇不定的症状。肝为木脏,内寄相火,故其病又多见于肝热之证。《素问.刺热论》说:“肝热病者,小便先黄,腹痛多卧身热。热争则狂言及惊,胁满痛,手足躁,不得安卧。”如肝热伤阴,可成筋萎之证,《素问.痿论》说:“肝气热,则胆泄口苦筋膜干,筋膜干则筋急而挛,发为筋痿。”肝经受寒,寒滞肝脉,可形成肝疝证,其证多表现为少腹坠胀,外睾偏肿,痛引少腹或少腹卒痛等。《素问.缪刺论》说:“邪客于足厥阴之络,令人卒疝暴痛,”《灵枢.经脉》说:“足厥阴之别,其病气逆则睾肿卒疝”。肝藏血,血舍魂,肝气有余或肝血不足,均可导致肝不藏魂之证,但前者为实,后者为虚。《灵枢.本神》说:“肝藏血,血舍魂……肝气实则怒”,一般以肝实证为多见,如肝郁气滞,气郁化火,肝火上炎等,都属于肝之实证。肝血虚导致魂不安藏的临床表现多为眩晕夜卧多梦,恐惧等症状。《灵枢.本神》说:“肝藏血,血舍魂,肝气虚则恐”。
胆腑是构成肝系统的主要要素之一。由于胆主决断,内藏胆汁,故胆病除口苦,黄疸为其特征之外,又多与精神、情志变化有关。胆的病症除从属于肝病症外,《内经》还提出了胆热证。胆为少阳之腑,其气主升,故胆热气逆则胆汁上溢,可见口苦,呕苦之症。《素问.奇病论》说:“有病口苦,病名胆瘅,夫肝者,中之将也,取决于胆,咽为之使。此人者,数谋而不决,故胆虚,气上溢,而口为之苦,治以胆募腧”。热盛便是火,若胆火上炎,胆汁随之而上溢,则见呕宿汁,口苦等症状,《灵枢.脏腑邪气病行论》说:“胆病者,善太息,口苦,呕宿汁”。
二.在历代医家对肝病的认识中,清代王泰林字旭高尤为值得一提。其著名的肝病治疗三十法,对后世的影响很大。后来的中医学专家教授将其分为以下几类
1. 肝气证治(1)本藏病变1)疏肝理气:症见两胁胀或疼痛,药宜香附,郁金,紫苏梗,青皮,橘叶,丹皮,栀子,半夏,茯苓。2)疏肝通络:若肝郁较盛,疏肝不应,营气痹窒,脉络瘀阻,在疏肝理气的基础上用旋复花,新绛,当归,泽兰,桃仁。3)柔肝:用于肝气胀甚,疏肝反而加重者,药用当归,枸杞子,柏仁,牛膝,天冬,生地,肉苁蓉,肉桂。(2)肝气波及他脏1)缓肝:肝气胀甚,横逆犯胃,恃强侮脾,中气虚弱。药以炙草,白芍,大枣,橘饼,淮小麦。2)培土泄木:肝气乘脾,脘腹胀满;药用六君子汤加吴芋,白芍,木香。3)泄肝和胃:肝乘胃,失和降而见胃脘疼痛,呕吐吞酸,药用二陈汤和左金丸或川楝子白豆蔻。4)泄肝:肝气冲心,热厥心痛;川楝子,元胡索,吴茱萸,黄连,白芍,花椒,肉桂。5)抑肝:肝气上冲于肺,卒然胁痛而喘;药用吴茱萸汁炒桑白皮,苏梗,杏仁,橘红。6)散肝:用于肝郁血虚脾弱,选逍遥散。
2. 肝风证治----肝风治法1)熄风和阳:用于肝风初起,肝阴未伤的实证,症见头晕目眩等,药用羚羊角,牡丹皮,甘菊,钩藤,决明子,白蒺藜凉肝熄风。2)熄风潜阳:肝阴已伤,阴血渐亏,属本虚标实,药用牡蛎,生地,女贞子,玄参,白芍,菊花,阿胶滋阴养肝,平肝熄风。3)培土宁风:胃阴不足,中气虚弱,肝风上逆,饮食减少,药用人参,麦冬,甘草,白芍,甘菊,玉竹益气养阴。4)养肝:血虚肝木失养,肝风走窜四肢,经络牵掣、麻木;药用生地,当归,枸杞子,牛膝,天麻,何首乌,胡麻。5)暖土以御寒风:脾胃虚弱,症见头痛眩晕,食不知味;用白术附子汤温中健脾,扶正达邪。6)平肝:用于肝气或肝风上逆,药用川楝子,蒺藜,钩藤,橘叶。7)搜肝:肝风门中,内外风夹杂,既可外风引动内风,也可内风招致外风。故搜风之药为引,药如天麻,羌活,独活,薄荷,蔓荆子,防风,荆芥,僵蚕,蚕蜕,白附子。
3.肝火证治(1)本脏实火1)清肝:肝火为病,在上在外宜清,药用羚羊角,丹皮,栀子,黄芩,竹叶,连翘,夏枯草。2)泻肝:肝火之症,在内在下宜泻,方如龙胆泻肝汤,泻青丸,当归龙荟丸。3)化肝:郁怒伤肝,气逆动火,火郁肝经,可见烦热,胁痛,出血等,宜用化肝煎。(2)肝火波及他脏1)清金制木:肝火上炎,清肝与泻肝治之不效,可改用清肺金之法,以制木火亢逆,药用沙参,玉竹,麦门冬,天门冬,石斛,枇杷叶,石决明。2)泻子:肝火亢极,泻本脏而不效时,应当兼泻心火,药用甘草,黄连。3)补母:阴虚导致肝旺,清金后而木不能平者,宜补肾水,方如六味丸,大补阴丸。
4.肝寒肝虚等证治(1)温肝:用于肝经虚寒之呕酸上气,药用肉桂,吴茱萸,花椒;兼中虚胃寒者,宜大建中汤。(2)补肝:用于肝体不足,药选何首乌,菟丝子,枸杞子,酸枣仁,山茱萸,芝麻,沙苑蒺藜。(3)镇肝:用于肝阳亢盛,药选石决明,牡蛎,龙骨,龙齿,代赭石,磁石。(4)敛肝:用于阴虚风动,药选乌梅,白芍,木瓜。(5)补肝阴:生地,白芍,乌梅。(6)补肝阳:肉桂,肉苁蓉,川椒。(7)补肝血:当归,川芎,续断,牛膝。(8)补肝气:天麻,菊花,细辛,生姜,白术,杜仲,羊肝。
5.肝病兼夹症用药经验:肝气挟感寒者,药用炮干姜,花椒,吴茱萸。肝气挟饮邪者,药用干姜,花椒,白豆蔻。气血两虚而见肝气挟痰者,药用肉苁蓉、生地、天门冬、牛膝、天麻、玄参、陈皮、茯苓、菖蒲、黄柏、西洋参。肝火亢盛而导致遗精者,药用黄连、焦栀子、延胡索、鲜生地、赤茯苓、沙参、川楝子、知母、黄柏、龟板、芡实。
三.系统整理一下中医肝病的相关认识
1.肝与阴阳五行 肝为阴中之阳脏,五行属木。
2.肝的特点 主要有肝主疏泄,肝喜条达,肝恶抑郁,肝体阴而用阳,肝主敷和和肝主怒几方面。
3.肝的功能(1)肝主疏泄:主要体现在调节情志,促进消化,疏调气血,通利水道和调理冲任五方面。(2)肝藏血:主要体现在贮藏血液和调节血量两方面。(3)肝藏魂。(4)肝司生殖。
4.肝与目、筋、爪、发 前面已有论述。
5.肝与自然 主要包括肝与春季,肝与夏、秋、冬,肝与年、月、日、时辰,肝与地域几方面的内容。
6.肝与经络 主要论述的是肝的经脉循行,肝经的络脉,肝经的腧穴,肝经与其他经脉,肝经主要病症(参照经络病症的论述)。
7.肝与其他脏腑 主要有肝与心、肝与脾、肝与肾、肝与肺、肝与胆的几种关系。肝与心的关系主要表现在血液和精神情志方面;肝与脾的关系主要表现在饮食物的消化、血液生化和气机升降方面;肝与肾的关系主要表现在精血同源、以及肝之疏泄与肾之封藏的协调作用两方面;肝与肺的关系主要表现在肝主升肺主将,是一身气机升降的主要通道,肝升气于左肺降气于右,故又有“左升右降” 的说法;肝与胆关系主要表现在肝气的升发必以胆气和畅为基础,胆汁的畅泄需赖于肝气的疏泄。
8.肝病病因(1)寒邪侵袭:主要包括寒邪凝滞肝脉和虚汗凝滞肝脉。(2)郁怒伤肝:主要包括肝气郁结、肝气横逆、气滞血瘀和气血上逆四种。(3)嗜食肥甘:主要包括肝经湿热和瘀热互结两方面。(4)他脏病及:主要包括心病及肝,肺病及肝,肾病及肝和脾病及肝四方面。(5)气滞血瘀:主要包括由气滞引起和由血瘀引起两种。
9.肝病病机(1)疏泄失常:主要包括疏泄太过和疏泄不及。(2)升发失常(3)血不归藏:主要包括藏血不足和血不归藏两种可能。(4)内风妄动:主要包括阴虚风动,血虚风动和热极生风三方面。(5)淤血阻滞:主要有寒凝肝脉,血因寒滞;热邪为病,血因热结;心气虚衰,推动无力;肝失疏泄,气滞血瘀;脉管失利,血行不利和血溢脉外,出血成瘀这六种情况。
10.肝病发病特点(1)表现部位特点:筋脉爪甲异常,头面两目异常,胸腹异常三方面的情况。(2)功能失调特点:主要表现为疏泄失调和藏血失调。(3)体征变化特点:主要是气血津液紊乱运行和筋失所养。(4)发病季节气候特点:主要是时病与同气相加的原因。(5)病因特点:有外邪侵袭和内伤致病的不同。(6)体质、年龄、性别特点。(7)发病时间与治疗特点:这与时病学或者中医运气学有紧密的联系。
11.肝的主要病症(1)肝厥----治宜疏肝、涤痰、熄风----方选钩藤散,石膏汤,半夏白术天麻汤。
(2)肝积,又名肥气----治宜化瘀散结----方选肥气丸,曾损五积丸。
(3)肝着----治当理气活血通络或养血补肝为主----方选通窍活血汤,膈下逐瘀汤,补肝汤,旋覆花汤。
(4)肝咳----治宜疏肝理气----方选小柴胡汤或枳壳散加减。
(5)肝胀----散寒行气,疏肝泻火----方选木香调气饮、左金丸、乌药散、丹栀逍遥散。
(6)肝水----治宜健脾行水----柴胡疏肝汤和实脾饮。
(7)肝痹----治宜疏肝祛邪----选用五痹汤加枣仁,柴胡或柴胡疏肝饮治疗。
(8)肝劳----治宜益气养血,滋阴补肝----方选续断汤、羚羊角散、秦艽鳖甲散、柴胡散。
(9)肝疳----治宜调肝泻热----方选地黄丸、芪归汤、天麻丸、生熟地黄汤。
(10)肝疟----治宜回阳救逆----方选四逆汤、通脉四逆汤。
(11)肝痫----治宜理气、清肝、化痰----方选柴胡疏肝散、涤痰汤、龙胆泻肝汤。阴虚者用地黄丸,大便不通者用泻青丸。
(12)胁痛----肝气郁结者用柴胡疏肝散,瘀血停留者用旋覆花汤,肝胆湿热者用龙胆泻肝汤,肝阴不足者用一贯煎。
(13)黄疸----同中医内科黄疸病的治疗,分为阳黄阴黄两类,当然也要知道其特殊类型的急黄。
(14)抽搐----热盛伤阴,痰火壅滞者治宜平肝熄风,清心泻火,祛风涤痰等方法为主;热伤元气者,治以人参益气汤;脾胃虚弱呕吐者,补中益气汤加肉桂、附子;肝脏虚寒者,治宜续断丸;失血而抽者,方宜八珍汤。
(15)震颤----治宜滋阴养血,平肝熄风----方选空振丸、摧肝丸、大定风珠、一甲二甲复脉汤类。
(16)梅核气----治宜疏肝解郁,行气散结----方选半夏厚朴汤或逍遥散加减。
(17)惊恐----同中医内科惊悸的治疗。
(18)疝气----寒湿凝滞者方用五苓散;湿热搏结者,方勇大分清饮;肝气郁结者,方用天台乌药散;气虚下陷者,方选补中益气汤。
12.肝病辨证(1)实证:主要包括肝气横逆,肝气郁滞,肝络瘀阻,肝火上炎,肝阳上亢,肝风内动,肝经湿热和寒滞肝脉。(2)虚证:主要包括肝之气、血、阴、阳之虚。(3)兼证:主要有肝脾不和,肝肾阴虚,肝火犯肺,肝胃不和,肝胆湿热。(4)相关证症:主要是目、睛、爪、甲、魂、外阴、乳房的病变情况。
13.肝病的治疗(1)治疗*** 主要有疏肝法、镇肝法、清肝法、泻肝法、补肝法、暖肝法、抑木扶土法、佐金平木法、滋水涵木法九种方法。(2)常用方剂 主要有①疏肝方:包括(疏肝理气方和活血祛瘀方两类,其中疏肝理气方主要有柴胡疏肝散,越鞠丸,半夏厚朴汤,逍遥散,痛泻要方,金铃子散,四逆散,四磨饮子;活血祛瘀方主要有大七气汤,生化汤,复元活血汤,鳖甲煎丸,活络效灵丹,膈下逐瘀汤,补阳还五汤)。②平肝熄风方:主要有(天麻钩藤饮,平肝熄风汤,羚羊钩藤汤,大定风珠,三甲复脉汤)。③清肝方:包括(清肝泻火方和清肝利湿方两类,其中清肝泻火方主要有泻青丸,左金丸,当归龙荟丸,咳血方,丹栀逍遥散;清肝利湿方主要有二金汤,茵陈蒿汤,大柴胡汤,龙胆泻肝汤)。④补肝方:包括(养阴柔肝方、补养肝血方和温补肝阳方三类;其中养阴柔肝方主要有一贯煎,当归六黄汤,明目地黄汤,调肝散,杞菊地黄丸,甘麦大枣汤;而补养肝血方主要有珍珠母丸,小营煎,四逆汤,酸枣仁汤;温补肝阳方主要有暖肝煎,大乌头煎,天台乌药散,当归四逆汤)。(3)常用药物 主要有补肝药(当归,白芍,阿胶,枸杞子,山萸肉);疏肝药(香附,柴胡,郁金,青皮,橘叶,橘核,荔枝核,香橼,玫瑰花,白蒺藜);镇肝药(石决明,珍珠母,紫贝齿,代赭石)平肝药(天麻,全蝎,蜈蚣,白僵蚕,地龙)清肝药(羚羊角,草决明,夏枯草,青箱子,苦丁茶,芦荟,密蒙花,谷精草,牛黄)泻肝药(青黛,芦荟,黄连,大黄,龙胆草,黄芩)温肝药(吴茱萸,艾叶,附子,肉桂)柔肝药(木瓜,白芍,当归身,甘草)(4)自然疗法:主要有针灸、气功、食疗及其它如导引等

再续前帖
前面我曾讲到慢性乙型肝炎在早期的病理机转从四个方面的因素,即气虚、痰湿、气滞、热毒四个方面。那么健脾益气、化痰祛湿、理气消滞、清热解毒即为治疗早期慢性乙型肝炎的基本原则了。但作为一个临床工作者当然都知道,仅仅凭借着治疗原则是不能解决患者的痛苦的,我们更需要具体的药物来应用。如同在战场上,我们当然需要精准的战略战术,但是没有精良的武器,能够打赢一场战争也是很困难的,我们在临床上是不需要纸上谈兵的,中医更不是屠龙之技。
这种药物的选择,恰恰反映了一个中医技术水平的高低,是我们现在每一个临床中医医师穷尽一生所努力追求的东西呀。
那么,回到前面我们看到的那六个方子上去吧。假设上面几个方子是有效的,那么,在这四个相互关联的病理因素的治疗方面,我们能学习到什么呢?

关于健脾益气的药物的使用,以上六方中,无此类药物应用,而我个人认为黄芪、人参、白术、茯苓等药物是有肯定作用的。比如黄芪,记得网友“绿衣小树林”在相关帖子里曾经讲到,“慢肝病人多数都有乏力等气虚症状,所以黄芪在此处显得很重要,但我要提示的是它的剂量,我一般用100到150G,4日内即可获效,如果剂量在60以下,时有不效者,且见效缓慢,更重要的是,它还可以扶正以祛邪,对于没有气虚症状的也很有必要用。”,然而此类药物的应用一定要遵守中医辩证施治的要求。
患者确有脾胃气虚症状者方可应用,比如气短乏力、少气懒言、精神疲惫、劳则汗出等等。如若患者语音洪亮、声高气粗、心烦失眠、急躁易怒、口苦或粘腻,甚或大便秘结、腹胀甚者,用此药则中医医理大为相悖,而在西医药理上来说,此类药物多为增强免疫类药物,此时用之,必然加重肝细胞的损伤加重病情。而对于慢性乙型肝炎日久,病情缠绵不愈者,病情反复,脾胃气虚明显者用之最宜。
另有一类患者,平素体质孱弱,脾胃素虚,阳气不足。感毒后脾胃伤而变生痰湿,从阴而寒化,为寒湿内阻者,表现为乏力神疲、口淡不渴、腹胀中满,食欲减退,动则乏力,小便清长者,又当合燥湿健脾(如苍术、白术等)、甚或温肾助阳药物(如露蜂房等)一起应用。
曾读朱良春《医学微言》所载“复肝丸”,“红参须、参三七各40克,地鳖虫、紫河车、穿山甲、姜黄、郁金、鸡内金各100克,研极细末;另用虎杖、石见穿、糯稻根各250克,煎取浓汁,与上药粉泛丸如绿豆大。每服3克,每日2次,食前服。1个月为一疗程,”其红参须的应用也在于健脾益气,增加机体免疫力之意吧。
前面所提六方,其应用范畴应该不包括有脾胃气虚者之列。
我的经验,凡舌苔黄腻者,健脾益气类药物必不可用,用之症状、体征、实验室检查必难改善。


                      
                                                                                                                                                                                                                                                         感谢楼主和诸家兄弟姐妹,提供这么多好方,在此替大众谢过,真功德无量。现效仿大家,提供一个治疗肝炎大三阳的秘方,希望能是有缘人得到帮助。此方也是抄来的,一并感谢提供方子的人。


治疗大三阳肝炎的药方
我收藏的最珍贵的治疗大三阳肝炎的药方(山东省中医教授的方子),因为不少朋友跟我咨询,我就贴出来吧
我家以前是医生世家,爷爷曾经是八路军团级负责人,很有名
我家保留了很多著名的验方,wen革已经被毁掉很多了
这个是很有名的方子,以前俺还考虑藏着,不过考虑着救人第一,就忍痛拿出来,让大家见识一下治大病的高级方子,很多医院都治疗不好的病不一定就是疑难病症呀,其实还是水平决定的

山东省中医肖子高副教授(1920--1987)
第一期药方
柴胡15克 川连12克 玉金12克 金钱草15克 龙胆草9克 赤白芍各12克 香附12克 仓白术各12克 青陈皮各9克 扁蓄30克 砂仁9克 川木香6克 。6付 水煎服
第二期药方
柴胡15克 川连12克 龙胆草9克 赤白芍各12克 香附12克 仓白术各12克 川木香6克 川玉金12克 佛手9克 扁蓄30克 砂仁9克 大白片9克。
6付 水煎服
第三期药方
柴胡15克 川连12克 龙胆草6克 丹参24克 赤白芍各12克 川木香6克 玉金12克 香附12克 元胡6克 苍白术各12克 炒只壳6克 砂仁9克 。6付 水煎服
第四期药方
柴胡15克 枝子12克 龙胆草9克 金钱草15克 泽兰24克 赤白芍各12克 乌药6克 川玉金12克 元胡9克 青皮9克 苍术12克 白术12克 白扣9克 。6付 水煎服
第五期药方
柴胡15克 枝子12克 龙胆草9克 金钱草15克 泽兰24克 赤白芍各12克 苍术12克 白术12克 白扣9克 元胡9克 丹参18克 香附12克 川玉金12克 。10付 水煎服
第六期药方
柴胡15克 川连9克 龙胆草9克 竹茹9克 佩兰18克 豆豉24克 白芍15克 木香6克 玉金12克 白术15克 泽夕12克 砂仁6克 。12付 水煎服
这是20年前去世的一个教授的方子,到目前,我认识的朋友亲戚里面用这个方子已经痊愈了很多人了。一期6副,是这一种连续服用六付,服用完了再第2期。小三阳也能                                                                                                                                                                                                   再谈谈前面言及的第一个体会,那就是慢性乙型肝炎的治疗方法问题。

现在很多的西医非常容易把中医学所讲的脏器与西医解剖位置相联系,如今,我感到我们现在的一些中医也开始有了这种倾向,我个人以为,这是不正确的,并且是很危险的事情。
就那慢性乙型肝炎为例,其临床表现在早期大约有两个大的方面,一个是脾胃虚弱的表现,一个是肝脾不调的表现。当然在后期还有肝肾阴虚,甚或阴血亏乏的表现。就早期来说,病机变化以气虚、痰湿、气滞、热毒为主,表现的多是脾胃、肝区不适症状。在治疗方面与西医的保肝护肝有着很大的区别。治疗肝炎仅仅局限给予疏肝、清肝、养肝、柔肝甚或镇肝等等方法是不正确的。
我的个人看法,还是从气虚与气滞的角度(脾胃、肝脾)、痰湿内阻的角度(脾胃)、热毒内炽的角度(邪毒)加以区别轻重,巧以遣方用药,即不离肝,又不局限于肝,这才是中医对肝病处方的基本原则之一。而其中尤其应该重视的是湿浊内阻的病机变化,既可化热而变生湿热,又可寒化以伤阳气。进一步说,治疗湿邪为患,重脾胃为人熟知,而宣肺化湿更是不可或缺的步骤。观以上六方,化湿之法,涉及健脾燥湿、芳香化湿、淡渗以利湿,理气以祛湿等等,方中药物君臣主次,实在可以在临床治疗中不断变化。                                                                            
写下这个帖子的过程,其实也就是自我总结的过程,现在工作忙,能有多少时间和动力来整理自己的东西呢?从这个角度上说,应该感谢任版主及诸位版主的辛苦努力了。
续前帖
多年以来治疗慢性乙型肝炎及乙肝后肝硬化无数,有效者,也有无效者。即便是有效,也即反复无常,易于复发,现在越来越注意到这就是中医讲的“湿邪”在作怪。在肝炎的发生发展过程中,称之为“湿毒”更为恰当。
如何说起呢?肝炎病毒侵袭机体,发病初期多为气虚痰阻的症候,病人表现为乏力纳差、食欲减退,脘腹胀满是非常常见的。及至发展为肝气失调,脾胃气机升降失常,而出现肝区胀痛不适,再发展则湿毒因郁化热,遂成湿热瘀毒阻滞中焦。再发展则成湿热伤阴,累及肝之阴血,并且往往可见痰瘀互结,水湿内停之候。所以,我个人认为,早期治疗肝炎当时刻注意化湿解毒的治法。
邪之甚谓之毒。化湿以去邪也,所以,化湿之法的掌握与运用,对中医大夫的水平就是一个不小的考验了。从上面的六个方剂中,我们看到这样的用药:
1.燥湿健脾
这种方法和应用时最容易想到的,典型方剂如二陈汤。上六方中提到的药物包括苍术、白术、陈皮。药理研究显示白术、竹叶、苍术是可以减轻肝实质炎症的。个人以为临床兼有脘腹胀满,舌苔厚腻不黄者,可以选用这些药物。
2.清热利湿、燥湿
这种方法适合于湿热壅阻弥漫中焦者,如前方中选用的黄连、龙胆草、金钱草,这样的药物还有许多可以参考选用,如茵陈、栀子、金钱草等。
3.理气化湿
理气实际上包括疏理肝气、宣发肺气、条畅脾胃之气,如前方中选用的柴胡、郁金、香附、木香、元胡,这些实际上是我们在治疗胃肠疾病的常用药物。另外,宣肺化湿的方法当引起大家的主意,如杏仁、桔梗、枇杷叶的应用。
4.淡渗利湿
祛湿邪者,比使得邪气有其出路。所谓出路无非从汗而出,或从前阴而走,或从后阴而泻。观前面六方,以淡渗之法,使邪气自小便出者,药物选用有扁蓄、泽兰。而实际上,泽泻、车前草、竹叶、赤小豆等利湿药物同样可以减轻肝脏炎性渗出物和炎细胞浸润减少肝细胞坏死,促进肝细胞再生的作用。
5.芳香化湿
湿浊弥漫中焦脾胃,芳香化湿以醒脾开胃,为正治之方,前方选用了佩兰、砂仁。而实际上藿香、白蔻仁等药物化湿药物同样具有减轻肝脏炎症的作用。
总之,我个人认为灵活运用化湿药物,是治疗肝病能否取效的一个关键点。一个是方法的选择,另一个是药物的选择。祛湿药物有很多,请大家记住这些药物以供选择,可能会在临床上能有一些收获。                                                                                                                                                                                                                                                    
相关疾病:
我对于乙肝患者反复发作肝功能不全者,有两点治疗体会:
1.金匮云:见肝之病,知肝传脾,当先实脾。治疗此类疾病,注意补脾健脾是很重要的。参芪术草偏于补益,陈皮、茯苓偏于健运,山药、莲米、苡仁等较平和,两种功效兼而有之,以上诸药可酌情选用。特别对有脾胃症状者如胃脘不适、呕恶、纳差等,山药、白术、茯苓、陈皮是我常用之品。
2.在辨证的基础上适当加入抗病毒药物有一定远期疗效。我学习朱曾柏教授之经验,多用茵陈、虎杖、贯众、板蓝根等药。茵陈有无黄疸均可应用,用量从15克开始,黄疸及其它湿热重者可用至30~60克,无须后下。虎杖15~30g,贯众、板蓝根一般为15g。其它如苡仁、龙胆草、白花蛇舌草、土茯苓等,视辨证情况应用。                                                                       相关疾病:似曾记得巍子与朱曾柏教授同乡吧,朱教授之经验论述,我在临床上曾经用过,对某些症候还是很有效的。比如大剂量用茵陈、虎杖、板蓝根等,特别对于湿热壅阻中焦而至肝胆疏泄及脾胃升降失常者。近治疗一个病人ALT/AST均明显升高,伴心烦失眠,燥热夜间双脚欲伸出被外反而舒适,付他人中药,自言药物入口觉苦着者,即为有效,否则其化验结果必然上升而不降。观其舌苔暗淡,舌苔白而稍腻,脉象弦滑,则给予健脾化痰祛湿之剂,服药后症状不减,舌苔转黄且腻,方知此人乃湿阻于中,气机不畅而变生内热。易方疏肝理气,清热化湿之剂,仿朱教授之意,加茵陈、虎杖、蒲公英、栀子、黄连治疗七日,AST/ALT已经降到原来的一半,舌苔转白,稍显腻,目前治疗中。
朱教授经验以小承气汤泡服,取大便日1~2次,尤其适合于肝病伴腑气不通者,用之很好。又,以白矾用之降酶,收效迅捷,临床效果的确如此,我个人以为此时白矾祛湿降浊之功。            
                                                      
相关疾病:
再续前帖
我一直以为肝炎病毒具有湿毒的性质,感人则湿阻中焦脾胃的表现即可出现。另外,其另一个表现就是阻遏脾胃气机升降,以及肝胆疏泄失常。表现为脘腹胀满、胁肋胀痛不适。气机不畅,更易加重湿毒之势,使得湿邪更加难去,而瘀毒更甚。所以,条畅气机是必行之法。
观以上六方,可以看到起条畅气机之品甚多,其中如柴胡、郁金、元胡、佛手以输肝气,木香、香附、枳壳、陈皮以调脾胃气机,我个人以为,这的确是治疗肝病的基础方法,然应用之时,当注意肝阴血亏虚之有无,因理气药物多燥而伤阴。其中,个人比较喜欢郁金一味,此也受朱曾柏教授影响吧。                                                                                                                                                                                                                                                                                                                                                 相关疾病:一、丹栀逍遥散在肝病中的运用
肝病多郁,郁久则化热,肝病易传脾,脾虚则生湿,故治疗肝病,当疏肝健脾为先。方以丹栀逍遥散为主方。
①ALT,AST增高,提示湿热为患,此乃“气有余,便是火”,治以疏肝解郁,健脾利湿,清热泻火以降酶。方用丹栀逍遥散+五味消毒饮,五味子粉6g;
②TTT(以前比较重要,现在多淘汰)升高:提示体虚,方用丹栀逍遥+丹参,黄芪,首乌,黄精;
③胆红素高,加茵陈栀子汤清热解毒,利湿退黄;
④肝脾肿大,此乃血瘀气滞,基础方中+三棱,莪术,首乌,鳖甲,牡蛎,红花,青皮,香附;亦可以膈下逐瘀汤为主方,加减进退。
⑤肝硬化腹水有两端,一者阳虚水泛者,方用五苓散,真武汤;二者湿热相合,加滑石,木通,大腹皮,葫芦皮,车前子;
⑥胁痛,缘于气滞,柴胡四逆散加元胡,川楝子,制乳没;
二、强肝汤为保肝之强将,各种肝炎,肝硬化,肝癌均可加减运用。
组成:生地,当归,白芍,党参,泽泻,甘草,山药,丹皮,秦艽,神曲各10g,黄精,板蓝根,茵陈,山楂各20g,丹参,黄芪各30g。
三、其他证型:
邪客少阳:复方大柴胡汤加减;
气滞血瘀:一阴煎加味;
阳虚水泛:六君汤加味;
气阴初挫:乙癸同源饮加味。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