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聊聊我们中医里讲的五脏之肝

 gouqinanren 2019-05-29

今天我们稍微浅聊一下中医里认为的五脏之肝,其实对于肝来讲,重要的有几点,第一,肝主藏血,第二,肝主疏泄,第三,肝主风,第四,肝属木,记住这几点,然后去发散,就差不多了。

对于肝的地位,内经里已经明确说到,肝为将军之官,谋虑出焉。而内经里六节藏象论里更是提到了一句有趣的话,叫“肝者,罢极之本也,魂之居也,其华在爪,其充在筋,以生血气”。那什么叫罢极之本?罢者,疲也!肝为什么是罢极之本呢? 因为肝主筋,肝气不足或者肝气不够条畅,这筋脉就打不开,当然也就疲劳;也可以理解为,肝主升发,木为少阳春生之气,这肝出了问题,这人的阳气就升不起来,当然也就容易疲劳。我们常常讲的左升右降,很多人只知道这左升右降讲的是脾升胃降,阳升阴降,却不知道我们的老祖宗讲的左多半讲的是肝!不过左右者,阴阳之道路也,又不仅仅局限于肝。

接下来一条出自内经脏气法时论,“肝病者,两胁下痛引少腹,令人善怒,虚则目慌慌无所见,耳无所闻,善恐,如人将捕之”,老祖宗把一个忧郁症,自闭症,迫害妄想症描写得多么地透彻,清白。 所以肝病可以有很多表现的,肝气郁结不一定都是发怒的,这么一个善恐的,也可能是肝病,不一定就是肾虚!

接下来看看五诸病源候论里对于肝病的描述“肝气盛,为血有余,则病目赤,两胁下痛引小腹,善怒,气逆则头眩,耳聋不聪,颊肿,是肝气之实也,则宜泻之。肝气不足,则病目不明,两胁拘急,筋挛,不得太息,爪甲枯,面青,善悲恐,如人将捕之,是肝气之虚也,则宜补之”。这里对于肝病的虚实论得很透彻,而现在的人整天只会说肝气郁结,整天疏肝理气,却不知道,如果肝虚的话,越理气则越破气,越理气则越郁! 特别这里说到一个很有意思的症,叫爪甲枯,所以以后看到这种手指甲上起一条条的东西的,再也不要去说缺钙之类的话了,这是肝病! 还有就是面青,不一定非得是寒证,非得是瘀证,肝气虚也可以导致的!

女子以肝为先天,为什么呢?因为肝能藏血,听听我们唐宗海先生的名论“肝为藏血之脏,血所以运行周身者,赖冲、任、带三脉以管领之,而血海胞中,又血所转输归宿之所,肝则司主血海,冲、任、带三脉又肝所属,故补血者,总以补肝为要。且世上虚劳,多是肝虚,此理自东垣脾胃论后少有知也。肝血虚,则虚烦不眠,骨蒸梦遗”, 这么一段话,找到了治疗血证的路子,特别是补血者,总以补肝为要,这话既是首论,又是对于先辈经验的总结,所以补血第一方就是当归补血汤,当归就是入肝的,补肝血的!

接下来我们看看我们清代大家黄坤载先生是怎么认识这个问题的,他说“太阴湿土之令,以阳明戊土之燥,亦化而为太阴之湿。设使皮毛通畅,湿气淫蒸,犹得外泄。一感风邪,卫失开合,湿淫不得外泄。脾土淹浊,遏其肝木,肝脾双陷,水谷不消,谷气瘀浊,化而为热,瘀热前行,下流膀胱,小便闭涩,水道不利,膀胱瘀热,下无泄路,熏蒸淫肤,传于周身,于是黄疸成焉”,对于黄疸的来源说得是再也不能再透彻了。

最后分享一段来自于杂病源流犀烛里的话, “肝于五脏为独使,为将军之官,合少阳胆为游部,居脾之下,肾之前,微偏左。其位在少腹。其地在血海。其部在两胁两肋。其经起于足指,通于巅顶。其脏为太少二阴之交尽处。其表为少阳胆,故一阳发生之气,起于厥阴,而一身上下,其气无所不乘。肝和则生气,发育万物,为诸脏之生化;若衰与亢,则能为诸脏之残贼。故又与胆同为少阳。而厥阴兼乎少阳之肝,与少阳根乎厥阴之胆,相为表里。是以其脏主春,其德属木。惟其地为血海,故其脏为血脏,其部为血部,而其职主藏血而摄血,其主又在筋,能任筋骨劳役之事,为罢极之本,其精上荣于目,而兼通于耳。惟其德属木,故其体本柔而刚,直而升,以应乎春。其性条达而不可郁,其气偏于急而激暴易怒,故其为病也多逆,逆则头痛耳聋,颊肿目瞑,两胁下痛引少腹,善怒善瘛[chì] ,四肢满闷。虚则目无见,耳不聪,善恐慌,如人将捕之。经病则腰痛不可俯仰,丈夫疝气,妇人少腹肿,甚则嗌干,面尘,色脱,遗尿癃闭。其郁与胜,必侵及乎脾,脾受木邪,则胸满,呕逆,飱泄。总而计之,其为寒热虚实,邪气侵克,本经自病,与经气相加,种种诸证。其由肝之不足者,因可勿论,即属有余,亦由肝之阴不足,故有郁胜所生病也。夫肝气之逆,因肝志之郁,然虽郁,不可用攻伐,经故曰:以辛散之,以辛补之也。 肝火之实,因肝血之虚,然既虚,则不得废滋养。经故曰:以酸收之,以甘缓之也。然则肝无补法一语,不且遗千古之祸哉。至若阴邪犯入,必阴厥,阴厥宜温,是补肝之气也;阴虚不荣,必阳厥,阳厥宜清,是凉肝之血也。气则温补,血则清凉,尚何有肝木之病哉。薛氏清肝火补肝血两言,洵足为医林炯鉴”,就是这么一大段,把肝的生理病理说得是清清白白,我们可以仔细玩味。

而接下来浅聊一下有关肝的方剂。

首先吴茱萸汤补肝阳,治头顶巨痛,而兼有清口水的,女性的话容易出现清白带。吴茱萸汤很简单,就四味药,吴茱萸,生姜,人参,炙甘草,效果很好的,特别是寒性的呕吐伴有剧烈头痛的,用这个方必好。更有很多人认为肝无补法,认为肝只有肝火,老祖宗用辛温的当归补肝血,所以小茴香,当归,乌药这么几味温肝阳的药经常出现临床用药上。

而养肝阴的方常用一贯煎,一贯煎中生地黄,沙参归杞麦冬藏,少佐川楝泻肝气,阴虚胁痛此方良!而如果养肝阴的话,不如养肾阴,所以在有肝虚火的时候,有的临床医生喜欢用滋水清肝饮,这个方就是在补肾阴的六味地黄丸的基础上加上了栀子,柴胡。

另外一大法就是疏肝解郁了,治肝之病,当先实脾,可以用逍遥散与四逆散来疏肝,肝脾同治,往往比一堆疏肝的药效果要来得快,来得稳。

另一类就是活血的,可以用血府逐瘀汤与膈下逐瘀汤这两首方,女性月经期间属肝气郁结而有瘀血的用的最多的就是少腹逐瘀汤;而男性肝功不好的,有肝脏囊肿的,用的最多就是桂枝茯苓丸。

就基本说这几个有关肝的方剂吧。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