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传统老中医对肝病的认识。

 ABXABXABX 2016-05-12
 时间:2015-06-06 16:46:12 
  肝脏的生理功能。
  (一)肝脏的生理特点
  肝脏为五脏之一,位于右肋,胆附于下,其经脉循行绕阴器,连目系,络于胆,交于巅,以五行分类为五脏之首,以六经排列居六经之末。五行中属木,喻其生机活泼,动态自然;时令属春,故肝病每于春季升发之时而发病或反复;五气属风,风善行而数变,风为百病之长,故肝病发病急而变化快。
  肝脏虽为五脏之一,却与其他四脏有不同的特点,脏者“藏而不泄也”,而肝脏有疏泄功能,并非完全“藏而不泄”。腑者“泄而不藏”,胆属腑,却内藏精汁,代理肝权之能,并非完全“泄而不藏”。
  肝脏的生理特点有以下几点:
  1、为阴阳统一之体:肝以血为体,以气为用。气属阳主动,血属阴主静。肝在五行中其母为水,属阴,,其子为火,属阳,而肝木介于水火之间。故肝居于阴阳之中,水火之间,动静结合,为阴阳统一之体。
  2、体阴用阳:肝主藏血,居于下焦,属阴,靠阴血的滋养才能充分发挥功能,故称肝体为阴。肝体阴血充足,以行气血、主疏泄、喜条达,即为体阴用阳之义。
  3、曲直刚柔的双重性:肝为刚脏,以柔为体,以刚为用,刚寓于柔之中。刚性反映为肝气肝阳的功能,表现为主动,主升,内寄相火,病理表现为肝火上炎,肝阳上亢,肝风鸱张;柔性反映为宣散条达的生理功能,表现为肝藏血以濡阳肝体制约肝阳。刚柔互济,则阴阳平衡、气血条达。肝为“将军之官,谋虑出矣”,即是外刚内柔之意。
  4、贮藏疏泄之能:肝为藏血之脏,且可调节全身血量,运化血液。肝不但调理气机,舒畅情志,且可帮助脾升胃降。肝与胆相表里,胆不但能储备胆汁,而且在肝气的疏导下,把胆汁向肠道中排出。
  (二)主藏血
  肝藏血,在体内为阴,包括肝阴和肝血两部分。
  1、肝阴的物质功能:肝阴的物质基础是血、精、津、液。肝与肾乙葵同源,肝脏阴血在肾的滋养下才能充盈。如果肝脏阴血不足,则肝络失养,而致写了胁肋隐痛,不能上充头目,则晕眩目涩。还可出现口干口苦、心烦易怒、手足心热、骨蒸潮热、盗汗、舌红苔少、脉弦细等阴亏虚热之症,妇女还可出现经少、经闭。肝之液为“泪”,肝阴充足,则眼目清洁明亮。
  2、肝血的物质功能:“人卧血归肝”,人动则血运于周身,以供机体活动的需要。在女子下注血海为月经,又称肝为血海,妇科一向有以肝为先天之说。
  肝血不足可见头晕、眼花、夜盲、易怒等症,亦可见肢体麻木,手足徐动、头摇震颤等血虚生风之象。若肝藏血功能发生障碍,还可出现吐血、衄血、月经过多等症。
  (三)肝藏魂
  肝血不足,混不内守则神志不安,噩梦纷纭,甚至出现精神失常。
  (四)主疏泄条达
  肝以阴血为体,以阳气为用,其阳气为用主要表现为疏泄条达。
  1、条达气血:人体气血条达而五脏六腑的功能活动得以正常进行。肝的疏泄功能关系到各脏腑的气血条达,气机的升降与调畅。肝失条达则肝气郁结。两胁胀痛,若疏肝太过可致肝火上炎、肝阳上亢,若疏泄不及,可致肝气亏虚、肝阳不足。
  2、舒畅情志:人体的精神状态,情绪变化除与心主藏神有关外,与肝亦有密切关系。如肝气抑郁,可见胸胁胀闷、郁郁寡欢、多疑善虑;肝气亢奋,可见暴躁易怒、头晕目眩、耳鸣失眠。人的情绪既不宜抑郁,也不宜易怒。故曰“暴怒伤肝”,“肝喜条达而恶抑郁”。
  3、健脾开胃:脾主运化,胃主受纳,有赖于肝的疏泄功能,以助脾胃之气的升降,所以说“木得土而达”。肝的疏泄也影响胆汁的排泄,以助脾胃消化功能的正常。若肝失疏泄,可见嗳气脘痞、呕恶吞酸等肝胃不和、胃气上逆的症状;可见脘胀便溏、腹胀乏力等肝郁脾虚的症状;亦可见口苦、胁痛、目黄等胆汁郁遏的症状。
  4、调畅肝脉:肝气郁结,气不行血,血滞血瘀,可见胸胁刺痛、月经不调、乳胀结块、甚至癥瘕痞块;暴怒伤肝,肝气上逆,血随气上,可见面目面目红赤、衄血、吐血。肝与冲任两脉息息相关,肝气横逆,血海不藏,可出现崩漏。
  5、疏利水道:三焦为决渎之官,司全身水道的通利。水为阴,非阳气不动,若肝失疏泄、气机不畅,亦可影响三焦的功能,克出现水肿、腹水,当以行气利水,通调三焦。
  (五)主筋膜
  “肝为罢极之本”,筋的营养来源于肝血的充盈,筋附于骨节,筋的弛张收缩,使全身肌肉关节运动自如,能够耐受疲劳。肝血不足,血不荣筋,则肢麻手颤,甚至屈伸不利,若热灼肝阴耗血,血不荣筋,则四肢抽搐、牙关紧闭,甚则角弓反张。
  “其华在爪”,爪为筋之余,肝血充足则爪甲红润光泽,肝血不足则爪甲薄软枯槁。
  “主宗筋”,三阳三阴的经筋会合于前阴部,又称宗筋。肝经湿热下注宗筋,则男子阳痿、睾丸肿痛或阴部湿疹;女子带下色黄腥臭;寒滞肝脉,则睾丸坠痛、阴囊冷缩;肝气郁结宗筋,则为疝气。
  (六)开窍于目
  肝气通于目,肝的经络又上联于目系。肝受血而能视,肝和则目能辨五色,肝脏功能正常,则目光有神,变色分明,视物清楚。肝阴不足则目涩;肝血不足则视物不明或夜盲;肝经风热则目赤肿痛、畏风、多泪、羞明;肝火上亢则头晕目眩;肝风内动则目斜视上吊。
  (七)与胆相表里
  肝胆相连,司相火,同具木火之气,表里相通,经脉络属。“肝主谋虑”,“胆主决断”。胆汁源于肝,肝之疏泄可影响胆汁的排泄,胆汁排泄时常又会影响肝,故肝胆的证候往往同时并见。
  (八)肝与其他脏器的关系
  五脏各有不同的生理功能,但又互相联系、依存、制约、促进,构成人体生理功能的整体性。
  1、肝与心:肝藏血,心主血,肝与心之间是血液循环与血量调节的关系。心血不足,克影响肝的调节,引起失眠多梦,眩晕等症,肝血不足亦可影响心的功能,出现心悸、怔忪等症。临床上出现的高热,昏迷、抽搐也是心与肝互相影响的一种病理表现,心主精神意识,肝主疏泄条达,精神不足会影响情绪的舒畅,情绪郁结也会影响精力充沛。
  2、肝与肺:肝与肺之间主要是治节与调节的关系。肺主治理调节全身之气,肝主调节全身之血。肺气虚弱可影响肝的调节疏泄,出现情绪抑郁、乏力少气,肝气郁结,气火上升也会影响肺的治节肃降,而出现咳嗽,咳血等症。
  3、肝与脾:肝与脾之间主要是疏泄与运化的关系。脾的运化,必须通过肝的疏泄,此为“土得木而达”,土为万物所归,对木得荣枯亦有影响,此为“土疏木荣”。
  肝气郁结,郁而不舒,属于不及,肝气横逆,以强凌弱,则属太过。两者皆可导致脾胃运化失常。
  “凡属肝病,势必乘土”,病位自肝及脾,称我为“木郁克土”,当以泄肝为主,扶脾为铺。脾失健运,也会影响肝的疏泄,病位自脾及肝,称为“土壅木郁”,当以扶脾为主,而泄肝为铺。素脾胃虚弱,导致肝气来乘,称为“土虚木贼”,当以扶脾泄肝并重。
  肝藏血,调节血量;脾统血,为气血化生之源,二者相铺相成,如肝脾失调,气血失畅,可见各种出血症状以及瘀血征象。
  4、肝与肾:肝与肾之间是互相滋养的关系。《素问·五运行大论》指出:“肾生髓,髓生肝”。肾水滋养肝木,水充则木荣。肝藏血,血可化精上藏于肾,肾藏精,精可以化气,气可以化血藏于肝。肝之经脉绕阴器,与肾主省直密切关系。肝之刚性,根于肾水涵养的基础上。李中梓谓之“乙癸同源,肝肾同治”即为此义。肝病日久,必然会导致肾虚的一系列临床表现,肾阴不足,肝失柔养,而致肝阳上亢,出现眩晕、头痛、烦躁易怒等症状,称为水不涵木。临床上治疗肝病时,常多采用滋补肝肾法,滋水柔肝法。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