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季承:70岁时娶30岁保姆,与父亲绝交13年,季羡林千万遗产没给他

 古稀老人赵 2022-12-05 发布于北京

2004年9月的一天,一对新人缓缓步入了一个装修豪华的酒店大堂。

新郎是一个穿着黑色西装的白发苍苍的老人,看起来已经70多岁了。

但是站在他身旁的新娘,看起来却只有30岁左右的样子,新娘面容姣好,青春靓丽,和新郎完全处于两个辈分。

当这对年龄相差过大的新人步入众人的眼前的时候,所有人都感到诧异。

“这就是他即将过门的妻子?看起来好小啊,感觉他们两个就是爷爷和孙女的关系。”一个前来参加婚礼的人悄悄对身旁的人说道。

文章图片1

“他们两个相差了40岁,以前这个新娘是他们家的保姆,为了娶她,新郎还专门和自己的妻子离了婚。”

对于这个八卦,很多人都非常好奇,悄悄竖起了耳朵往这个人的身边凑。

这到底是怎么回事?这对相差了40岁的夫妻是怎么结缘的呢?他们今后的生活又会怎么样?

国学大师季羡林

这个看起来已经70多岁的新郎名叫季承,1935年出生于山东济南。

季承大家可能不太熟悉,但是他的父亲众人一定都有所耳闻,他就是文学界鼎鼎有名的泰斗季羡林先生。

季羡林出生于1911年8月6日,他不仅在文坛上有着很高的地位,而且精通11门语言,还对佛学、史学、国学等方面都有着极其深刻的研究。

文章图片2

虽然季羡林出生于一个农民家庭,家境非常普通,但是他六岁的时候就开始跟着老师学习汉字。

后来,他又进了私塾读书,跟着私塾的先生学习了《百家姓》、《千字文》等等,为他今后的国学研究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在季羡林还在读高中的时候,他就开始翻译起了俄国著名文学家屠格涅夫的散文,先后发表在了各个报刊上。

高中毕业之后,季羡林又进入了清华大学学习,当时他学习的方向是德文。

在大学学习期间,季羡林又先后翻译了多篇外国著作,而且他还自己创作了很多的散文,也发布于报刊之上。

1934年,23岁的季羡林从清华大学的西洋文学系毕业,然后,他来到了自己曾经就读的济南高中担任国文老师。

文章图片3

而在五年前,也就是季羡林还在读高中的时候,他就遵守着父母之命、媒妁之言,和一个叫做彭德华的女子结了婚。

彭德华是一个非常传统的女子,也是一个非常善良的贤妻良母。

虽然她只有小学文化水平,没有读过多少书,但她却性格温和,从来没有对人发过脾气,而且对公公婆婆和丈夫都非常好。

但是彭德华和季羡林之间的差距太大,所以夫妻俩根本没有多少共同的话题,两人的关系也只处于相敬如宾的程度。

之后,季羡林到北京去读书,而彭德华留在了老家孝顺自己的公公婆婆,照顾全家老小的起居生活。

直到1934年,季羡林重回山东,夫妻俩才得以团聚。

文章图片4

但是,团聚的时刻却如此短暂。一年之后,清华大学和德国签订了交换研究生的项目。

作为清华大学的优秀毕业生的季羡林通过一番争取,得到了一个留学德国的名额。

在那一年的九月份,季羡林独自一人背着简单的行囊,踏上了德国的土地,来到了德国的哥根廷大学学习,主修的是印度学。

留学的日子,给季羡林带来了非常深刻的影响。

在这期间,季羡林先后跟从数位名师学习了梵文、吐火罗文、俄文等多国的语言。

而且,季羡林的优秀还得到了哥根廷大学教授的一致认可。

文章图片5

在两年之后,季羡林就在一边读书,一边兼任哥根廷大学的汉学系讲师。随后,季羡林半工半读,攻读了硕士学位和博士学位。

季羡林整整在德国留学了11年之久,直到1946年,他才受邀回到了中国,担任北京大学的教授。

父子关系不和,感情冷淡

1935年9月,季羡林留学德国的时候,他的妻子彭德华刚生下孩子三个月。

这个刚出生三个月就离开父亲的小孩,就是季羡林唯一的儿子季承。

父亲出国留学的时候,季承根本没有任何意识,所以,在他的童年记忆中,根本就没有父亲的身影。

从小,季承就跟着母亲和祖母生活,对于父亲,他仅有的印象仅仅是那一张照片,以及来自德国的只言片语的信件。

文章图片6

对于季承来说,父亲是一个非常陌生的存在,由于父子俩11年间从未见过面,所以父子俩之间的隔阂也非常深。

等到1946年季羡林学成归国的时候,他的儿子季承已经11岁了。

父子俩第一次见面是在火车站,当时季承跟着母亲一起去接父亲回家,但是看见季羡林出现的时候,他却只是愣愣地站在原地。

眼前这个人对他来说太过陌生,即使他红着眼眶,满含深情地看着自己,季承的内心也毫无波澜。

回家之后,季羡林从书包中掏出了给两个孩子精挑细选的礼物,分别送给了季承和他的姐姐季婉如。

作为一个文学大家,季羡林挑选的礼物也非常不一般,是德国制造的两支钢笔。

文章图片7

当时钢笔还是一个稀罕物件,在国内非常罕见,季羡林挑选的这两支钢笔,价格也非常昂贵,是他整整省吃俭用了半个多月才凑齐钱来购买的。

这支钢笔成功缓和了父子俩之间的尴尬氛围,之后,季羡林和季承渐渐有了沟通。

原本季承幻想着父亲季羡林回家之后,会像别的孩子的父亲一样陪伴在自己的身边,让自己能够在他怀中撒娇,能够满足自己的一切愿望。

但遗憾的是,季承的幻想最终还是落空了。

作为一个有抱负的年轻人,季羡林不可能只局限于小情小爱,在当时的社会背景下,他需要更广阔的天地来施展自己的才华。

而且敏锐的季承也发现,父母之间的感情并不是那么融洽恩爱,他们从未在公众场合有过亲密的举止和互动,而父亲经常去的地方不是客厅就是书房。

文章图片8

渐渐地,季承明白过来,对于父亲来说,看书、做学问才是最为要紧的事情,其他的都可以排在第二位。

而且一家人刚团聚没多久,季羡林就一路北上,来到了北京大学,担任了北京大学的教授兼东方语言文学系主任。

原本就存在的隔阂,因为距离的原因再次加深,季承也对父亲产生了埋怨之情。

一心沉迷于做学问的季羡林,无法顾及到儿女和家人的感受,所以,一家人的沟通主要依靠的就是偶尔寄来的信件,以及定期邮寄过去的生活费。

但这一切对于季承来说,是远远不够的。

季承继续留在山东济南读书,跟着母亲和祖母生活,直到1952年,17岁的季承高中毕业之后,他才跟随着父亲的脚步来到了北京。

文章图片9

季承就读于北京的俄文专修学校学习俄语,这所学校也就是今天的北京外国语大学的前身。

但是来到北京之后,父子俩的关系也没有缓和多少。

季承忙于读书,而季羡林忙于做学问,所以父子俩即使同在北京,但相处的时间也非常短。

而且对于父亲季羡林,季承还是有非常多的怨念的,他觉得父亲跟母亲没有过多的感情,那为什么不放母亲离开给她自由呢?

当时的季承并没有想得太多,只觉得母亲非常可怜,而父亲是造成一切的罪魁祸首。

因为种种原因和误会,父子俩的关系越来越差。

文章图片10

毕业之后,季承进入了中国科学院近代物理研究所做翻译,他工作的地方距离季羡林任教的北京大学并不远。

但时空的距离并不能减缓他们两人之间内心的隔阂,即使只有十分钟的路程,季承也很少去看望在北大教书的父亲。

1957年,季承从翻译岗位转向了科研管理的岗位。

季承非常有管理天赋,他步步高升,很快就成为了人们交口称赞的年少有为的青年。

两年之后季承与自己第一任妻子结婚,并很快有了自己的孩子。

即便已经为人父母,季承依旧没办法理解自己的父亲季羡林。在公众场合中,他甚至不愿称呼季羡林为自己的父亲,而直接称呼他为“季先生”。

文章图片11

因为父子俩都在北京工作,所以季承的母亲及其他家人也都相继搬到了北京来与他们俩团聚。

即使有母亲彭德华在中间做缓冲,但父子俩总是因为各种的误会闹矛盾,关系也时好时坏。

有一次操劳半生的彭德华,因为天气突变的原因生病住院。

于是,整理家务的重任就落在了季承和他的妻子身上,他们俩一起打扫客厅的卫生,发现客厅中摆放着一盆君子兰。

季承觉得君子兰摆在客厅中不太合时宜,于是他就自作主张把这盆君子兰搬进了书房。

但是,这盆君子兰却是季羡林的心头好,他每天回家都要观赏一番,发现君子兰不见了之后,季羡林立马大怒,认为儿子是故意把君子兰扔掉了。

文章图片12

后来还是儿媳在中间调解打圆场,季羡林才发现自己误会了儿子,并跟季承道了歉。

但通过这件小事,还是可以看出季承和季羡林这对父子之间的隔阂有多深,他们根本没有办法互相信任对方。

1994年,彭德华因病去世,而季羡林想要给妻子举办一个隆重的葬礼。

这场葬礼一共花费了4万元,季羡林觉得季承作为彭德华唯一的儿子应该出一半的丧葬费,但是季承不愿意出。

父子俩的性格都比较倔强,加上彭德华的去世给两人都造成了很大的打击,所以他们的情绪都非常激动,季羡林和季承这对父子再次交恶。

季羡林甚至在公开场合表示要与儿子季承断绝父子关系。从此,父子俩之间的感情一直非常冷淡。

文章图片13

娶小40岁的保姆

1995年,为了缓和与父亲的关系,季承雇佣了一个保姆来家中照顾年迈的父亲。

这个保姆名叫马晓琴,是重庆人,性格温柔,做事仔细,处理起家务来也是井井有条的。

马晓琴做事非常勤快,对于季承和季羡林都照顾有加,把他们当成自己的亲人来对待。

在这个过程中,马晓琴和季承渐渐产生了感情。

之后,马晓琴不忍心看着这对父子继续处于冷战当中,就想要出面调解,但这一做法却引起了季羡林的不满。

季羡林觉得马晓琴作为一个外人,插手自己家中的事务是手伸得太长的一种表现,加上他发现了马晓琴和儿子季承之间的不正当感情,所以就以此为由把她赶出了家门。

文章图片14

马晓琴虽然比季承整整小了40多岁,但是她却一直深爱着季承。

回到重庆老家之后,她也一直思念着季承,生怕季承没有办法好好照顾自己。

出于对季承的关心和爱护,马晓琴再次来到了北京,找到了季承。

但是季承想到两人之间相差了40岁,所以不敢把自己的感情表露出来,拒绝了关心自己的马晓琴,把自己的爱意深深地藏在了心里。

但是,马晓琴并没有就此放弃她,觉得季承对自己也是有感情的,所以依旧十分体贴地照顾着季承的生活。

最终,马晓琴的坚持与执着打动了季承,季承决定抛下一切的成见,勇敢地和马晓琴在一起。

2004年,季承和自己原来的妻子离了婚,而他的妻子带着两人所生的一儿一女远走美国定居。

文章图片15

随后,季承和马晓琴在北京举办了婚礼,正式的结为了夫妻。

季羡林得知此事之后非常地生气,所以就跟儿子季承的关系越来越差,两人从1995年开始就不再来往,这之后关系更是冷若冰霜。

但是,这并没有影响到季承和马晓琴之间的感情,两人婚后的生活依旧十分甜蜜美满。

并且在2007年,马晓琴还为季承生下了一个儿子。

2008年,当季羡林病重卧床,季承带着小儿子去看望他的时候,父子俩长达13年的隔阂才消弭掉。

不过,2009年季羡林病逝之后,却并没有把自己的千万遗产留给季承,这笔遗产最后被北京大学接收。

-完-

文 | 不误小星星

编辑 |书书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