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乡村振兴 | 探寻丰收背后的耕地保护密码

 昵称37581541 2022-12-05 发布于江苏

初冬时节,江海大地希望的田野上,新的丰收正在孕育。

党的二十大报告强调:“全方位夯实粮食安全根基”“牢牢守住十八亿亩耕地红线”“确保中国人的饭碗牢牢端在自己手中”。

万物土中生,有土斯有粮。农业生产离不开耕地,作为“三农”之本,耕地是最宝贵的农业资源、最重要的生产要素。南通是农业大市,耕地资源紧缺。近年来,我市守牢耕地红线、改善耕地质量,做好耕地质量保护“文章”,为全市粮食安全、农产品质量安全、生态安全发挥了重要作用,让“中国饭碗”装上更多“南通粮”。

摸清家底

加强调查监测为耕地“把脉”

10月28日,随着最后一锹土壤样本采集完成,作为第三次全国土壤普查试点县,海安市完成了这次土壤普查外业调查与采样工作。

为高标准高质量有序推进第三次全国土壤普查试点工作,海安市按照“统一领导、部门协作、分级负责、各方参与”的要求,制定实施方案,规范组织实施。根据国家下发海安市采样点任务,结合海安实际,在常年蔬菜基地进行加密布点,最终确定表层样采样点666个。

在外业调查采样过程中,针对海安水田样点近90%,水稻收获期集中在10月20日之后的实际情况,采取先集中精力调查摸底、后突击采集土壤样品的方法。9月27日,海安市第三次全国土壤普查外业调查与采样培训暨工作推进会后,各区镇(街道)发动镇、村干部、技术人员,联合采样队,放弃国庆假期,全面完成了703个表层样、剖面样点位的调查摸底,填报了土壤利用信息采集表、施肥情况调查表,为外业调查采样工作全面铺开打下了坚实基础。

“这是一件非常有意义的事,大家都带着强烈的责任感确保每一份采样准确无误。”海安市耕保站站长谢瑞斌介绍说,在调查采样过程中,土壤普查工作人员严守质量标准,从田间地头带回了一份份过得硬的“土壤答卷”。“每年都有农技人员来'测配施肥’,今年国家要为我家的地做全面体检,真是太幸运了。”曲塘镇胡庄村8组种植大户吕宝宏兴奋地说。

据统计,海安共出动调查采样人员300余人次,完成了666个表层、37个剖面样点,协助完成2个土壤生物多样性样点调查采样任务,共采集土壤样品4041个。

谢瑞斌告诉记者,海安还创新采样方式。根据全国第三次土壤普查外业调查采样技术规范要求,考虑海安历年采样方式,自创三个“梅花”叠加或双“S”10个以上混样点的采样方法,保证相关数据与往年数据的可比性。

近年来,我市强化耕地质量调查监测评价,不断提高预警预报能力。按规范开展耕地质量等级调查、特定区域耕地质量调查、耕地质量特定指标调查和新增耕地质量调查,动态掌握我市耕地质量变化情况。建立耕地质量、土壤墒情、农产品产地环境质量监测点424个,基本形成了覆盖全市、代表不同土壤类型、种植制度和质量水平的耕地质量监测网络。“我们将通过第三次全国土壤普查,查明查清我市土壤类型及分布规律、土壤资源现状及变化趋势,准确掌握土壤质量、性状和利用状况等基础数据。”市农业农村局相关负责人说。

化肥减量增效

耕地“吃上”营养餐

“今年水稻生产遭受中期高温、台风,后期低温、寒潮等诸多不利天气影响,我们坚持防在灾害前面,农场500亩水稻再次获得丰收,品质也好于往年。”如皋市丛埼家庭农场负责人丛小林脸上满是笑容。2020年以来,依托农业部门的技术指导,农场的稻麦生产全面应用缓混配方肥轻简施肥技术。“今年着重加强与省市农业部门协作,示范新技术5项,其中机插缓混轻简施肥技术表现较好,每亩节约成本100元以上。”

如皋市耕保站站长苏建平告诉记者,水稻机插缓混轻简施肥新技术,是以“专用缓混肥”为核心,结合机插侧深施肥技术、水分精确灌溉和穗肥精确诊断,达到水稻“轻简施肥、精准供肥”,实现水稻的高产、优质、高效、生态和安全生产。与传统施肥方式相比,运用轻简施肥技术的机插水稻施氮量减少约20%,节省施肥用工3至4次,减氮增产效果显著。

庄稼一枝花,全靠肥当家。化肥是重要的农业生产资料,是粮食的“粮食”。

近年来,随着粳稻米需求量刚性增长和价格高涨,农民种植效益提高,加上国家加大优质稻谷种植结构调整等因素的支撑,我国粳稻尤其是优质粳稻种植面积不断增加。在江淮地区,常规粳稻生产高产栽培技术通常要求分次施肥,将传统一次施肥改为“一基四追”,即基肥、2次分蘖肥、促花肥和保花肥。小麦一生亦需要进行基肥、苗肥和拔节肥等3次施肥。随着稻麦生产规模经营的快速稳定发展,稻麦生产全程机械化得到快速普及,但施肥的问题凸显:一是氮肥施用量偏大,长江流域稻区尤为突出;二是施肥次数多,劳动强度大;三是施肥方式落后,以人工撒施肥为主,施肥效果差,稻田氮肥、钾肥损失严重。

为解决这些问题,如皋市农业技术推广中心在省市科研院所等专家教授的指导下,通过多年多点的试验研究和示范应用,将不同释放速率的缓控释肥进行科学混合组配,可以使混配肥料养分释放规律与优质高产稻麦二次吸肥高峰同步。

据了解,我市开展化肥减量增效行动,化肥使用总量持续下降。建立13个部省级化肥减量增效示范区,突出水稻侧深施肥、玉米小麦种肥同播、缓控释肥、水肥一体化等新技术、新产品、新模式、新装备集成示范应用。开展绿色种养循环农业试点,积极推动“粪污”变“粪肥”,构建了具有南通特色的绿色种养循环长效机制。十年来,全市化肥使用量削减了14.7%,主要农作物化肥施用强度居全省第四。

修建配套设施

推进高标准农田建设

田成方、渠相连、路相通、渠畅通……在南通外向型农业综合开发区(如东县苴镇街道)蔡桥村,目之所及,到处是成方成片的高标准农田。

耕地是粮食生产的命根子,高标准农田是“耕地中的黑土地”,对促进粮食高产、稳产、增产具有重要意义。如东县持续稳步推进高标准农田建设,全县已累计建成高标准农田118.35万亩,其中今年实施高标准农田项目建设面积12.88万亩。

与传统农田相比,高标准农田更注重提质、增效、节本。通过田地调形、把“小田”改为“大田”,修建排灌设施、土地平整、生产便道等现代农田配套设施,使农田耕作、播种、灌溉、施肥、收割等更加方便快捷。经历了夏季罕见高温,如东县包场村种粮大户徐兵对今年新建的高标准农田赞不绝口。与以往分散的小田相比,土地平整后,大田集中连片,配套的水利工程设施确保了农田旱能灌、涝能排。

如东县土肥站站长石佑华告诉记者,从2023年开始,如东将对早期建设的高标准农田实施提档升级。借助测土配方施肥、耕地质量提升与化肥减量增效示范区建设、耕地轮作试点、秸秆综合利用重点县建设等部、省项目的实施,重点宣传、培训、推广犁耕深翻、增施有机肥、秸秆还田、配方施肥、绿肥种植、粮豆轮作等耕地质量提升技术。确保全县稻麦等主要农作物有机肥施用面积55万亩以上,测土配方施肥技术覆盖率90%以上,建成4个省级耕地质量提升与化肥减量增效示范区,肥、菜结合经济绿肥蚕豆种植面积稳定在10万亩以上,粮豆轮作面积4万亩左右。在沿海垦区重点开展耐盐水稻示范种植等盐土综合改良试验、示范、推广工作。

我市整市推进高标准农田建设,基础设施水平不断提高。十年来,全市累计投入100多亿元,建成高标准农田440多万亩,高标准农田占比达到76.5%。尤其是“十三五”以来,全市建成高标准农田310多万亩,平田整土地近50万亩,新增可耕作面积4万多亩,农田基础设施条件显著改善,抵御自然灾害的能力得到提高,为粮食安全及重要农产品稳产保供提供了有力支撑。

聚焦“一块田、三类地”,即高标准农田、设施蔬菜地、盐碱地、补充耕地等,开展耕地质量提升示范区建设。以农业绿色发展为导向,培沃土、护净土、治脏土,提升耕地内在质量。十年来,全市耕层土壤有机质、全氮、有效磷含量均有大幅提高,土壤肥力整体处于“较丰”水平。记者卢兆欣 通讯员李世峰


海安经济技术开发区品建村:

高标准农田成村民致富田

这两天,海安经济技术开发区品建村高标准农田里,麦苗破土而出,吐露新的希望。

品建村位于海安经济技术开发区(城东镇)东南方,南与如皋接壤,交通便利。近年来,村党总支以高标准农田建设为契机,聚焦“执行力、凝聚力、战斗力”三力建设,树立“团结、果敢、务实、高效、超越”的团队精神,以“品初心使命、建理想农田”为目标,整合土地资源,坚持高标准建设、高质量发展、高品质赋能,摘掉了无产业、无特色、无优势“三无”村帽子,不断释放乡村振兴新活力,全力打造乡村振兴品建样板。品建村先后被评为江苏省绿美乡村、江苏省卫生村、江苏省民主法治示范村等。

俯瞰品建村,河道清晰、道路通直,更养眼的是那些条块分明、阡陌纵横的高标准农田,满眼绿意连成片,田块与田块之间沟渠分明,蔚为壮观。村党总支书记、村委会主任姜小亮告诉记者,脚下的这块地,2020年10月之前部分区域还是棚户、荒地、坟地,通过集中改造,如今成了村民的致富田。

海安开发区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总规划面积11700亩,示范区面积6500亩,总投资1.1亿元,分两期建设。区域建设农业产业服务联盟、耕地质量监测站、PE灌溉系统、生态排水系统、智能一体化泵站、沼液一体化装置等,其产业核心区就在品建村。推动藏粮于地、藏粮于技,该项目始终坚持高标准、智能化、节能型的建设方向。在农田路边两侧安装生态杀虫灯,田间铺设管道、安装精准灌溉系统,修建容纳尾水的回收池,实现废水生态回收利用。“比如用手机直接打开智能化一体化泵站,遥控打开泵站的发动机,水从哪个管道出,哪个管道进,进出多少水量,精准灌溉。”姜小亮说。

“大娘,最近天气冷了,这个厚被子保暖,还有什么困难及时联系我们。”前几天,品建村“初心号”红色列车车厢长、党员志愿者陈兴军自掏腰包购买了七八床棉被,送到村里的困难户家中。

2019年10月,品建村创新推出“初心号”红色列车党建项目,设置了党建领航、廉洁勤政、乡风文明等10多节车厢,引导村党员干部、新乡贤担任列车长、指导员、车厢长,把身子沉下去、把意见带上来,通过“点单式”服务,着力解决群众小困难、小需求、小梦想。截至目前,品建村“初心号”列车停靠多站点,参与群众1万余人次,点亮党员群众“微心愿”90个,为民办实事80余件,打通了关心、服务群众的“最后一米”。

“乡村振兴路上,发展的脚步不会停。”姜小亮说,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强调“建设宜居宜业和美乡村”。村党总支将以党的二十大精神为引领,踔厉奋发,接续努力,努力把这片希望的田野打造成一流的稻麦种植示范区。 记者 卢兆欣


守牢海洋渔业安全生产底线

我市召开座谈会部署相关治理工作

3日,全市租赁渔船专项整治暨冬季渔业安全生产专项治理工作座谈会召开,贯彻落实省、市安全生产电视电话会议精神,深刻汲取近年来渔业船舶水上事故教训,举一反三,研究部署我市“借名登记”和“租赁”渔船专项整治工作,确保全市渔业安全生产平稳态势。

会议指出,要在摸清底数的基础上自查自纠,县乡两级逐船排查,精准掌握辖区内渔船租赁情况,登记造册。对所有非法定程序租赁渔船开展自查自纠,长期停泊外地的非法租赁渔船全部责令限期返港停港整改,未完成整改的一律禁止离港。要集中攻坚全面开展整治,2023年1月至伏休前,市县两级主管部门、沿海镇区开展集中攻坚行动完成全面整治工作。开展回头看防止问题反弹回潮,加大渔港安全管理力度,对停靠在外地的渔船、外地停靠在我市的渔船逐船检查排查。

会议要求,要按照省农业农村厅部署要求,认真开展冬季渔业安全生产专项治理工作,对照整治内容,制订整改方案,细化整改措施,明确整改目标。要落实好ABC三类重点渔船监管措施,加强渔船海上从事非渔活动整治,加强养殖船安全管理,认真落实渔船安全生产分级分类监管。要认真做好渔船安全避险应急处置工作,提前加强与气象、海洋部门会商,提前发出避险避风指令,有序组织渔船避险避风,立足“一风一策”原则,及时制订渔船避险避风工作方案,强化应急值班,严格落实24小时值班值守,强化执法查处,守牢海洋渔业安全生产底线。见习记者陆薇 通讯员肖泰新


杜洛克猪冒充山猪肉售卖

多个部门开展联合执法

2日,市农业农村局接到举报,称端平桥市场附近有一个流动摊点正在高价销售“山猪肉”,摊主说这是散养的猪,自己杀了拉出来卖。这些到底是不是野猪肉?有没有经过检验检疫?记者随市农业综合行政执法人员一探究竟。

端平桥菜市场北侧的河西路上,一张简易桌子上摆放了一大块猪肉,猪脚上棕褐色的皮毛还在,跟野猪很相似,陆续有市民驻足问价。由于其占道经营,崇川区城管执法人员对其进行询问劝离。随后,市农业综合行政执法人员仔细查看,确认摊主所谓的山猪肉其实是美国杜洛克猪冒充的,既没有动物检疫合格证明和肉品品质检验合格证明,猪肉胴体上也没有检验合格验讫章,来源不明,未经检疫,食用风险较大,可能会对人体健康造成危害。

“我们联合城管、公安对涉嫌经营未经检疫猪产品的摊点进行了取缔,对涉嫌违反动物防疫法的当事人马某要做进一步询问调查,暂扣经营工具和假山猪肉50公斤。”市农业综合行政执法支队副队长沈永刚说,“马某的行为涉嫌违反动物防疫法,农业行政主管部门可以没收其违法所得、所经营的猪肉,并处同类检疫合格猪肉货值金额十五倍以上三十倍以下罚款;同类检疫合格猪肉货值金额不足一万元的,并处五万元以上十五万元以下罚款。”目前,此案还在调查中。

沈永刚提醒市民,在选购猪肉、牛肉、羊肉等动物产品的时候,要在正规的农贸市场或者超市购买,看经营者能不能提供两证一章,即动物检疫合格证明、肉品品质检验合格证明和检验合格验讫章,证章齐全的动物产品才是安全合格的。记者唐佳美


海门出台“灰黑名单”制度

进一步加强农机安全生产监管

日前,海门区制定出台了《南通市海门区农机安全生产“灰黑名单”制度实施细则》,进一步加强农机安全生产监管,促进农机经营服务组织及个人依法落实主体责任。

《细则》明确了“灰黑名单”的认定及管理办法。在农机具使用及农机驾驶证方面,如存在拖拉机及联合收割机未注册登记、未经过年度检验;驾驶人无证驾驶、准驾不符、使用存在安全隐患的农业机械、驾驶报废或者拼装农业机械;驾驶证记满12分没有按要求参加教育和考试的,将列入“灰名单”。

此外,在农机服务组织场地安全方面,如存在安全生产规章规程制度没有上墙、没有设置安全警示标志、消防安全设施设备没有齐全等,且责令整改后未按整改通知书规定时间完成隐患整改的农机经营服务组织及个人,拒绝配合安全生产检查两次以上的,存在的隐患在检查时重复出现两次以上的,也将列入“灰名单”。

“灰名单”管理期为3个月,期内未能积极落实整改措施的,或经查实存在虚假整改行为的,列入“黑名单”,作为农机安全生产重点监管检查对象,不定期对此开展抽查。隐患整改完成的,自动退出“黑名单”,未完成整改的,顺延至下一年度“黑名单”。通讯员俞苏华 曹亮


开展补充耕地质量评定管理

如东落实“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战略

为进一步加强耕地保护,提高耕地质量,今年,如东县农业农村部门围绕深化落实“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战略,持续开展补充耕地质量评定与管理工作。

随着工业化发展、城镇建设深入推进和社会经济快速发展,如东每年新增建设用地需求仍然较大,耕地后备资源不断减少,耕地占补平衡的难度越来越大,保护耕地、保障发展的压力长期存在。

补充耕地质量评定工作是加强补充耕地质量建设与管理,提升补充耕地质量的重要举措。目前,如东完成了2022-2023年县各类补充耕地项目立项前土壤污染状况调查技术服务采购、2022年占补平衡191个项目1267个地块、增减挂钩395个项目3774个地块立项前土壤污染状况现场调查、抽取地块土壤采样检测及土壤环境质量评价工作。完成了93家规模养殖场农用地周边土壤采样、检测、评价等环境质量重点监测,结果显示土壤环境未受重金属污染。从2018-2020年全县质量评定通过的5个省以上投资土地整治项目、962个耕地占补平衡补充耕地项目、3044个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复垦项目、3个工矿废弃地复垦项目中抽取206个项目226个地块,完成了土壤污染状况现场调查、土壤采样检测及土壤环境质量评价工作。通讯员石佑华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